更新时间:2024-05-31 14:20
江珧亦作“ 江鳐 ”,潮汕俗名:割猪刀、杀猪刀。亦作“江瑶”。一种海蚌。壳略呈三角形,表面苍黑色。
江珧属于双壳贝,它的贝壳大而薄,前尖后广,呈楔形。表面具有放射肋,肋上有三角形略斜向后方的小棘。颜色淡褐到黑褐,幼时略透明。足丝发状,很发达。它以壳的尖端直立插入泥沙中生活,以足丝固着海底,成群聚集一起时,仿佛是海底的一片石林。它们一经定居以后,就终生不再移动了。江珧以一些单细胞藻类和有机碎屑为主食,它的后闭壳肌很发达,约占体长1/3以上,又大又圆,肉嫩味美,营养丰富,它的干制品就是江珧柱。江珧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沿海,我国以广东、福建沿海产量最多。日本、墨西哥、玻利维亚和印度洋沿海国家,人们都把它当作一种美味食品。
多分布于潮下带,壳长150(40~220) mm以内的小个体大都生活于低潮区,壳长250(185~350)mm的大个体分布于50 m以内的潮下带。泥沙、中沙和粗沙或软泥底质、浮泥少、沙占60% ~80%、水流平缓、风浪小、水面平静的内海湾区域分布较多。营半埋栖附着生活,当幼虫下沉附着后,一般终生不再移动。常以壳之尖端直立插入泥沙中,同时以足丝固着于沙粒上,以宽大的后部露出底面生活。经三地12处生境观察发现,与甲壳动物、多毛类环节动物、棘皮动物、海藻等群聚率达85%以上。也常与腔肠动物、腕足动物、豆蟹(Pinnotheres sp.)和大开腹蛤(Gastrochaena grandis)群居。
肉柱味鲜美,为海味珍品。 宋苏轼《四月十一日初食荔支》诗:“似开江鳐斫玉柱,更洗河豚烹腹腴。” 宋刘子翚《食蛎房》诗:“江瑶贵一柱,嗟岂栋梁质。”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介二·海月》:“《王氏宛委录》云:‘奉化县四月南风起,江珧一上,可得数百。如蚌稍大,肉腥韧不堪。惟四肉柱长寸许,白如珂雪,以鸡汁瀹食肥美。过火则味尽也。’”
在沿海有这么一句俗语:海参鲍鱼江瑶贝。也就是说,江瑶贝可与海参鲍鱼相媲美。江瑶贝不仅口味鲜美,而且营养丰富,除含有丰富的动物蛋白质、磷酸钙及维生素外,
牛黄酸含量也特别高, 贝汁还是一种高级调味品。另外,江瑶贝柱还有补肾的作用,利五脏,疗消渴,能消腹中宿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