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8-22 20:54
泰和县,隶属江西省吉安市,位于江西省中南部、吉安市西南部,东与青原区、永丰县相邻,南与万安县、兴国县相连,西与井冈山市、永新县、遂川县毗邻,北与吉安县、青原区接壤。全县面积2495平方千米,辖23个乡镇场、279个行政村、30个社区。2022年末,泰和县户籍人口为57.86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1.46万人,乡村人口36.39万人。
西汉为庐陵县境,东汉建安四年(199年)置西昌县,为庐陵郡治,故城在今县城西1.5千米。
三国吴末,析西昌置东昌县(今吉安县永和镇),属庐陵郡。
晋朝太康元年(280年),庐陵郡治迁石阳(今吉水县东北10千米),西昌属之。
隋朝开皇九年(589年),复置西昌县。开皇十年,废西昌,并东昌、遂兴(今遂川、万安)、广兴(今莲花)、永新等地置安丰县;开皇十一年(591年),以“地产嘉禾,和气所生”而更名泰和县,属吉州(后称庐陵郡),泰和之名始此;大业八年(612年),因安丰治非津要,仍徙至西昌故城,属庐陵郡。
唐朝武德五年(622年),置南平州,领泰和、永新、广兴、东昌四县,泰和为州治;武德八年(625年),废南平州,并永新、广兴、东昌三县入太和县(改泰为太),属吉州;贞观元年(627年),吉州属江南道。贞观五年(632年),西昌因兵祸,县治复徙安丰旧治;显庆三年(657年),析太和复置永新县;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吉州属江南西道;天宝元年(742年),太和属庐陵郡;乾元元年(758年),庐陵郡复改吉州,太和属之;乾元三年(760年),县治移白下驿西(今实验小学内),属吉州。
南唐保大元年(943年),析太和地置龙泉场,后升为县(今遂川县)。
元朝元贞元年(1295年),太和县升为太和州,属吉安路。
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复为泰和县,属吉安府;清袭明制。
民国元年(1912年),泰和县衙改为泰和县署;民国三年(1914年),泰和县为庐陵道所辖,民国九年(1920年),泰和县直隶江西省;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泰和县属江西省第九行政区;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泰和县属江西省第三行政区;民国二十七年(1939年),日军进占南昌,江西省政府陆续迁至泰和,成立临时省会。
1949年7月28日,泰和县人民政府宣告成立。1968年2月,属井冈山专区。1979年7月,属吉安地区。2000年5月,属吉安市。
截至2021年10月,泰和县下辖15个镇、6个乡、2个场:澄江镇、桥头镇、禾市镇、螺溪镇、苏溪镇、马市镇、塘洲镇、冠朝镇、沙村镇、老营盘镇、小龙镇、灌溪镇、苑前镇、万合镇、沿溪镇、石山乡、南溪乡、上模乡、水槎乡、上圯乡、中龙乡、武山垦殖场、泰和垦殖场。县政府驻澄江镇嘉禾大道。
泰和县位于江西省中部南侧、吉安市西南部,东与青原区、永丰县相邻,南与万安县、赣州市兴国县相连,西与井冈山市、永新县、遂川县毗邻,北与吉安县、青原区接壤。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14°17′—115°20′,北纬26°27′—26°58′之间。辖区东西长105千米,南北宽57千米,总面积2495平方千米。
泰和县境内地貌多样,山地面积占16%、丘陵面积占54%、河谷平原面积占30%,吉泰平原(泰和境内部分)为泰和最大的平原。泰和县境内地形以赣江河谷地为基准,四向延伸逐级高起,形成东南部和西部高起,中间递降,呈东北~西南向的盆地地貌。境内最高点十八排主峰位于东南部边境水槎乡,海拔1176米;最低点昌家洲位于万合镇昌家村北,海拔45米。
泰和县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雨量充沛,温暖湿润,光能充足,四季分明,结冰期短,无霜期长。多年平均气温19℃,1月平均气温7℃,极端最低气温-6℃(1991年12月29日);7月平均气温29.7℃,极端最高气温41.5℃(2003年8月2日)。最低月均气温5℃(1991年12月),最高月均气温30℃(2003年7月)。平均气温年较差22.7℃,最大日较差8℃(2003年7月28日)。生长期年平均209天,无霜期年平均305天,最长达341天,最短为263天。年平均日照时数1574.9小时,年总辐射30千米/平方厘米。0℃以上持续期280天(一般为2月24日—次年12月2日)。年平均降水量1457.9毫米,年平均降雨日数为157天,最多达180天(2002年),最少为123天(2003年)。极端年最大雨量2319.9毫米(2002年),极端年最少雨量920.4毫米(2003年)。降雨集中在每年4—6月,6月最多。
赣江为泰和县境内最大的过境河流,从南至北流经境内马市、塘洲、澄江、沿溪、万合等乡镇,境内长45千米,流域面积1947.4平方千米,平均流量1114立方米/秒,主要支流有禾水、蜀水、珠林江、仙槎河、枫山水、缝岭水、水槎水、牛吼江、六七河等。
泰和县主要自然灾害有水灾、旱灾、风暴、冰冻灾害等,其中水灾和旱灾危害最严重,造成人民生命财产权损失最大。
泰和县水资源有地表水年均总量399.7亿立方米,其中可利用的有21.8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总量为4.01亿立方米,其中可开采利用0.69亿立方米。
泰和县野生植物211科2500余种,列入国家一、二、三级保护的珍稀树有18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的有银杏、南方红豆杉、伯乐树3种;野生动物500余种,列入国家一、二、三级保护的珍贵品种有16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的有白鹤、大鲵2种,国家二级保护的有獐、水鹿、水獭、豺、大灵猫、小灵猫、猕猴、穿山甲、白尾鹞、苍鹰、短耳鹗、草鹗、鸳鸯、虎纹蛙等14种。
泰和县境内已发现钨、石灰石、瓷土、型砂和石膏等20余种矿种。其中钨矿总储量130万吨,品位1.5%;石灰石、瓷土、型砂分布广,储量大;南溪石膏矿品位达95%以上。
2022年末,泰和县户籍人口为57.86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1.46万人,乡村人口36.39万人。年末全县常住人口为45.69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3.96万人,乡村人口21.73万人。全县人口出生率为5.14‰,人口死亡率为2.19‰,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95‰。在总人口中,男性30.39万人,占总人口的52.53%;女性27.46万人,占总人口的47.47%;男女性别比为111:100。
县委书记:孙英剑
县委副书记,县长:廖文来
副县长:王志刚
2022年,泰和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4.62亿元,同比增长4.9%。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0.47亿元,同比增长4%;第二产业增加值125.31亿元,同比增长6.5%;第三产业增加值98.84亿元,同比增长3.2%。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12.28∶48.36∶39.36调整为11.97:49.21:38.82。
2022年,泰和县完成财政总收入32.23亿元,同比增长13.6%。其中税收收入完成25.51亿元,同比增长14.6%。全年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72亿元,同比增长6.1%,地方税收收入完成9.99亿元,同比增长3.7%。公共财政预算支出48.98亿元,同比增长9.5%。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4.28亿元,同比增长17.7%;教育支出11.42亿元,同比增长3.9%;科学技术支出1.3亿元,同比增长8.1%;农林水支出6.61亿元,同比增长7.6%;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5.75亿元,同比增长13.4%。
2022年,泰和县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9.3%,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17.78亿元,同比增长7.1%。
2022年,泰和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3万元,同比增长5.6%。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2.19万元,同比增长5.4%,其中,食品烟酒支出6189元,同比增长8.3%;衣着支出1322元,同比增长13.6%;生活用品及服务支出1587元,同比增长40.6%;医疗保健支出1373元,同比增长10%;教育文化娱乐支出3772元。同比增长31.7%;交通和通讯支出1896元,同比下降47%;居住类支出5056元,同比增长6.5%;其他用品和服务支出708元,同比增长106.6%。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8万元,同比增长7.1%。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72万元,同比增长7.5%,其中食品烟酒支出6923元,同比增长6.8%;衣着支出854元,同比增长22.8%;居住支出3712元,同比增长1.7%;生活用品及服务支出836元,同比增长27.6%;交通通信支出1475元,同比增长22.5%;教育文化娱乐支出2569元,同比增长19.9%;医疗保健支出748元,同比下降28.4%;其他用品和服务支出107元,同比下降30.1%。
2023年,全年生产总值(GDP)260.32亿元,同比增长3.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0.72亿元,同比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125.28亿元,同比增长3.9%;第三产业增加值104.32亿元,同比增长3.6%。
2022年,泰和县实现现价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2.5亿元,同比增长4.56%。其中:农业总产值27.34亿元,同比增长3.03%;林业总产值5.86亿元,同比增长9.9%;牧业总产值19.72亿元,同比增长3.6%;渔业总产值5.37亿元,同比增长5.64%;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4.21亿元,同比增长11%。
2022年,泰和县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1.97万公顷,同比增长0.07%。其中,粮食作物种植面积8.66万公顷,同比增长0.06%;油料作物种植面积1.31万公顷,同比增长1.83%;蔬菜及食用菌种植面积1.53万公顷,同比增长1.4%。
2022年,泰和县粮食产量49.06万吨,同比下降1.67%;油料产量2.86万吨,同比增长2.3%;蔬菜及食用菌产量43.84万吨,同比增长1.1%。
2022年末,泰和县生猪存栏40.5万头,同比增长12%;全年生猪出栏62.69万头,同比增长3.62%;年末牛存栏16.42万头,同比增长0.6%;全年牛出栏9万头,同比增长1.35%;年末家禽存栏48397百羽,同比下降5.68%;全年家禽出栏115986百羽,同比下降27.98%。全年肉类总产量8.17万吨,同比下降4.33%。水产品产量2.86万吨,同比增长5.01%。
2022年末,泰和县农业机械总动力69.67万千瓦,同比增长6.46%。全年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1.73万吨,同比下降0.27%。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1436吨,同比增长20.7%。有效灌溉面积58.12万亩,同比增长2.59%。
2023年,全年实现现价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2.23亿元,同比增长3.95%。其中:农业总产值28.75亿元,同比增长4.43%;林业总产值5.61亿元,同比增长7.89%;牧业总产值17.89亿元,同比增长0.93%;渔业总产值5.4亿元,同比增长5.29%;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4.57亿元,同比增长8.37%。
2023年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21160公顷,同比增长1.18%。其中,粮食作物种植面积86660公顷,与上年持平;油料作物种植面积14185公顷,同比增长8.24%;蔬菜及食用菌种植面积15598公顷,同比增长1.72%。
2023年全年粮食产量500004吨,同比增长1.9%;油料产量31009吨,同比增长8.25%;蔬菜及食用菌产量456811吨,同比增长4.19%。
2023年年末生猪存栏40.7万头,同比增长0.49%;全年生猪出栏63.04万头,同比增长0.56%;年末牛存栏12.81万头,同比下降21.99%;全年牛出栏8.75万头,同比下降2.78%;年末家禽存栏43036百羽,同比下降11.08%;全年家禽出栏127816百羽,同比增长10.2%。全年肉类总产量81983吨,同比增长0.27%。水产品产量30145吨,同比增长5.27%。
2023年年末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72.87万千瓦,同比增长4.59%。全年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17761吨,同比增长2.58%。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1461吨,同比增长1.76%。有效灌溉面积58.27万亩,同比增长0.26%。
2022年,泰和县工业增加值109.58亿元,同比增长6.6%,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43.04%,工业经济是县域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规模工业经济稳步发展,全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06.77亿元,同比下降3.26%;增加值同比增长8.1%。2022年,高新区有投产工业企业148家,全年完成出口交货值15.26亿元,同比增长0.34%;营业收入314.15亿元,同比增长5.92%;招商实际到位资金200.52亿元,同比增长37.72%。
2022年,泰和县本地注册资质以上建筑企业25家,完成总产值18.22亿元,同比增长9.7%;实现营业收入8.29亿元,同比下降1.21%;营业利润1914万元,同比增长27.35%;房屋建筑施工面积78.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8.7%。
2023年,全县工业增加值110.36亿元,同比增长4.4%,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42.39%,工业经济是县域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规模工业经济稳步发展,全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07.53亿元,同比增长0.25%;增加值同比增长6.4%。2023年,高新区全年完成出口交货值11.79亿元,同比下降22.95%;营业收入328.88亿元,同比增长3.14%;项目签约资金413.1亿元,同比增长11.59%。建筑业企业平稳发展。2023年,全县本地注册资质以上建筑企业29家,完成总产值189703万元,同比增长4.11%;实现营业收入148745万元,同比增长79.29%;营业利润3124万元,同比增长63.22%;房屋建筑施工面积75.02万平方米,同比下降4.8%。全年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8%,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16.38亿元,同比下降7.8%。
2022年,泰和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7.73亿元,同比增长5.2%。其中,批发业商品销售额36.72亿元,同比增长19.1%;零售业商品销售额58.68亿元,同比增长8.2%;住宿业营业额0.73亿元,同比增长6.3%;餐饮业营业额10.42亿元,同比增长3.4%。
2022年,泰和县游客总接待量508.04万人次,同比下降10.29%。旅游总收入54.5亿元,同比下降12.11%。
2022年,泰和县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60.53亿元,同比下降6.11%。其中出口43.47亿元,同比增长14.09%;进口17.06亿元,同比下降35.33%。完成现汇进资1623万美元,占年计划的101.25%;实际利用省外项目资金86.39亿元,同比增长9.57%。
2022年,泰和县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8.08亿元,同比下降1.4%。
2022年,泰和县完成邮政业务总量8383万元,同比增长1.85%。电信市话年末用户0.93万户,同比下降21.85%;农话年末用户1.05万户,同比下降59.92%;年末手机用户15.39万户,同比下降1.85%。年末移动通信用户30.86万户,同比增长29.39%;年末联通通信用户6万户,同比下降4.76%。
2022年末,泰和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380.7亿元,比年初增加40.52亿元,同比增长11.91%。其中,住户存款299.86亿元,同比增长15.32%;非金融企业存款43.37亿元,同比增长1.05%;广义政府存款37.4亿元,同比增长0.67%。金融机构贷款余额291.51亿元,比年初增加24.76亿元,同比增长9.28%。其中,短期贷款86.57亿元,同比下降9.18%;中长期贷款187.98亿元,同比增长15.61%。
泰和县公路有105国道、319国道,高速公路有大广高速公路、泰井高速公路、泉南高速公路。
2022年末,泰和县域公路里程达3141.39千米,高速公路里程166.81千米。
2022年末,泰和县营业性汽车拥有量4220辆,其中载客汽车49辆,1188客位;公交车125辆,4995客位;载货汽车4046辆,62270吨位。
泰和县铁路有京九铁路、衡茶吉铁路、昌赣高速铁路。泰和站站房的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其中候车面积4223.5平方米,车站规模为3座站台、8条到发线。
2022年末,泰和县域铁路里程达97.48千米。
2022年末,泰和县域水运航道里程达91.5千米。
2022年末,泰和县共有普通中学37所,在校生40022人,比上年减少551人。县内高中入学率为62%,小升初升学率为100%。小学学校169所,在校生48326人,比上年减少694人;特殊学校一所,在校生198人;幼儿园215所,在园人数16906人。
2022年末,泰和县共有文化馆、公共图书馆、博物馆各1个。拥有县级广播电视台1家。年末电视人口覆盖率为98%,有线电视用户4.11万户。公共图书馆馆藏图书21.75万册。
2022年末,泰和县共有卫生机构519所,其中:医院8所、卫生院24所。卫生机构床位数2515张,其中:医院1810张、卫生院705张。年末执业(助理)医师1142人,注册护士1332人。
2022年末,泰和县新型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2.25万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46.23万人。
2022年末,泰和县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3132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21063人。年末全县各类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30个。
隋开皇十一年(591年),因地产嘉禾,为和气所生,故改县名西昌为泰和。
泰和县有古塔25座、古桥35座、古祠518栋、牌坊37座、古庙17座、古文化遗址10余处、古墓7处;革命胜迹有白云山战斗指挥所、老营盘革命烈士纪念碑、马家洲集中营、三十都秋收暴动动员大会旧址等。
白口城遗址,位于泰和县城西南3千米赣江南岸,城址面积23万平方米,形状呈倒梯形,分为内外城。外城全长1941米,除西北部部分损毁外,大部分保存完好。内城平面呈方形,处在城内北侧,全长861米,面积4.3万平方米。外城现存7处豁口,西北角、南正中及北上中3处豁口,为城门。
2006年6月,白口城遗址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快阁座落在泰和县城东隅泰和中学内,始建于唐乾符元年(874年),旧名慈氏阁,北宋初知县沈遵更名快阁。快阁历经四次兵火六次重修五次重建。1973年,快阁被龙卷风摧毁,1984年重建,但未能竣工。占地约1225平方米(比原扩大2倍),通高约24米(比原加高4米)。为泰和县西昌八景之一,1984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泰和县委、县政府投资1.2亿元重新修缮快阁、征收周边33栋民房,腾出空地100亩建设快阁体育文化公园。
江畔村庄东南方有一条进村道路,跨河有一座三孔古石桥,称为南无桥。
由江畔村公建,始建于清朝光绪元年,为红米石砌置而成,桥面铺岩条石,两边立有青石桥墩和栏杆,桥墩上阴刻“光绪元年洪秋吉日建”和“南无阿弥陀佛”。桥高3.5米,长38米,宽3.4米。为沿溪通往吉安、永和的必经之路。
金山岭遗址座落在螺溪镇黄洲村委槎源村南约200米的丘陵中,南临禾水河。因烧窑取土,地下的古代遗物都暴露在地面上,采集有残石刀、陶鼎(鬲)足及方格纹、米字纹陶片。经考古鉴定,属战国遗址,为证史、补史提供了实物资料。1984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府山城遗址位于沙村镇学士里山上,东连319国道和丘陵,西、南临云亭河,土城,为南朝(陈)筑,“陈置隋废”(县志载)。土城中暴露的古代遗物有石铲(残)和回字纹、云雷纹等陶片。经考古鉴定,属西周遗址,其面积约3万多平方米。1984年公布为县文物保护单位。
赣语分布于泰和县全境:澄江镇、禾市镇、螺溪镇、石山乡、南溪乡、苏溪镇、马市镇、沿溪镇、塘洲镇、冠朝镇、上模乡、上圯乡、灌溪镇、苑前镇、万合镇、武山垦殖场、泰和垦殖场;赣语泰和方言按口音不同大致可分为5个小片。
客家话主要分布在桥头、碧溪、老营盘、上圮、中龙、小龙、水槎、沙村等乡镇。
泰和县的土特产品有泰和乌骨鸡、冠朝猪、竹篙薯,以及甘蔗、红瓜子、油茶、百合、车前子、蜀口茶和传统加工产品酱菜、豆豉、木雕工艺品、土纸等。
泰和县开科取士以来共产生状元3名、榜眼4名、探花4名、进士399名,孕育出明代内阁大学士杨士奇、明代状元宰相陈循、《永乐大典》代总撰梁潜、现任中共第二十届中央委员、青海省委副书记、省长、省政府党组书记吴晓军等杰出人物。
白鹭湖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泰和县桥头镇,总面积13770公顷,其中林地面积12880公顷,水域面积890公顷,森林覆盖率89.9%。公园以森林多样性、白鹭栖息地和湖光山色为主要特色,分为游览观光和生态保护两大区,在两大区中再细分为水上游乐、度假休闲、宗教文化,露营和植被生态保护、湿地生态保护六个小区。
天湖山,位于水槎乡境内,最高峰十八排,海拔1176米。海拔1000米以上自然生长着天然草甸约1万余亩,平整无任何杂木。山顶有“天湖”,湖边有座观音古寺,山腰有万亩次原始森林,有“虎头崖”、“蛤蟆石”、“观景台”、“将军石”、“取经回头石”、“童子拜观音”、“鹰嘴石”等。
金滩古林,位于塘洲镇朱家村金滩自然村南面的赣江河畔,与泰和的历史名胜“龙头山狗子脑塔”隔江相望,当地人称作麻州,古樟树林面积约300多亩,林内生长着樟树、枫树、水蜡树、油珠树等多种名贵树种,林业部门已登记编号树龄200年以上的古树就有200多株,大的樟树要5至6个人合抱才能围拢。
2020年1月2日,泰和县入选全国第四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区)名单。8月,被评为江西省双拥模范县。
2021年6月21日,泰和县被农业农村部确定为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单位。
2022年8月,泰和县入选2022年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名单。
2023年5月,获批首批全国网络市场监管与服务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