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0-11 21:52
江西省博物馆筹建于1953年,是全省最大的综合性博物馆,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全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江西省第一批古籍重点保护单位。60 多年来,江西省博物馆历经八一广场老馆到新洲路馆到赣江北大道新馆。新馆为江西省文化中心三大馆之一,以方盒为建筑原型,寓意为宝盒,共6层,建筑面积8.6万平方米,展陈面积2.8万平方米。
江西省博物馆主题收藏有5个,分别为青铜器、金银器、陶瓷器、玉石、字画;馆藏景德镇瓷器精品有121件。
江西省博物馆藏品 3.4万余件。展品以江西各地出土的历代陶瓷器数量最多,如商周时期的印纹陶器、六朝的青瓷器、宋代的影青瓷器、元代的青花釉里红瓷器以及明清时期的粉彩、五彩、斗彩瓷器等。洪州窑、吉州窑、景德镇窑等名窑的产品更具特色。除陶瓷器外,还有1975年九江县出土的唐代炼形神冶瑞兽纹铜镜,1979年贵溪仙水岩出土的东周黑陶云雷纹兽首鼎,瑞昌码头晋墓出土的西晋洪州窑青瓷猪圈,1986年赣州七里镇窑出土的宋代七里镇窑鼓钉纹罐等一大批金银器、青铜器、玉石器和古字画等藏品。
江西省博物馆展品中还有五四运动时期出版的《新江西》、《红灯周刊》(赵醒侬主编),以及苏区石印本《共产党宣言》、黄公略、滕代远赠送给地方干部的铜墨盒、 万太县曾招秀送丈夫当红军的奖牌、 铸有“打倒帝国主义” 字样的地雷、印有“红军胜利万岁”字样及镰刀、斧头、红军行军图案的青花瓷碗、解放军横渡长江时使用过的航标灯等。
第一部分 陶艺沃土
2000多年的陶瓷史,600多年的御窑史。
百代匠师,孜孜以求,锲而不舍,陶冶出一件件精美的瓷器,叙说着大国工匠的传奇。
“匠从八方来,器成天下走”,景德镇千年陶艺沃土,塑出大国匠人的瓷魂匠韵,淬火千年,与世界相遇。
新时代,当“一带一路”的倡议响起,景德镇瓷艺名家弘扬传承与创新的工匠精神,展现陶瓷艺术之魂,再创瓷苑美好未来。
景德镇陶瓷文化底蕴深厚,文脉绵长,对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中国历史上书写了辉煌的篇章。景德镇陶瓷文化具有海纳百川、地承万物的非凡气势,具有勇于改革、求新思变的文化品质,具有坚韧不拔、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特征,具有不忘初心、世代相传的陶艺基因。
鸦片战争后,景德镇瓷业生产处于萧条时期,但文人画工们仍孜孜追求,在陶瓷装饰技法上推陈出新,开创了浅绛彩、新粉彩等新品种。20世纪30年代前后,以王琦为首的“珠山八友”成了新粉彩瓷画的代表人物,他们的瓷画作品将商品化、世俗化与艺术性融为一体,由陶瓷的装饰艺术转向陶瓷绘画艺术,将中国陶瓷艺术推向了更高境界。
在当代景德镇这块集教育、科研、生产为一体的陶瓷艺术天地里,不仅拥有数目众多、实力雄厚的教育科研生产基地,而且开设了许多陶瓷艺人追求梦想的创意设计园,涌现出了一大批国家级和省市级陶瓷工艺美术大师、陶瓷专业教授、民间制瓷艺人和新生代瓷艺佼佼者。
第二部分 名家名作
当代景德镇陶瓷名家们抱着对艺术的一片赤诚之心,面向生活,心想时代,在瓷艺领域中苦苦寻觅和挖掘新的视觉语言,创作出大量与传统瓷艺不同的新颖而丰富的作品。
第三部分 品陶斋
分为三区块:制瓷电子体验区、陶瓷大师工作室、陶瓷大师作品展销区。
第四部分 俊彩星驰
“中华向号瓷之国,瓷业高峰是此都”,陶瓷是中国的发明,也是中国闻名于世的靓丽名片。当代陶瓷艺术根植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重新审视并深挖陶瓷本质和内涵,开拓成富有时代特色的个性化艺术形式,具有强烈的生命力和感召力。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博物馆提供83件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力作,它们汲取中国古代名窑的优秀装饰技法,博古众长,师古长新,通过泥的塑造和火的锻炼,幻化为精美绝伦的陶瓷艺术佳作,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和表现风格,丰富了当代陶瓷文化的艺术表现形式,展示了当代陶瓷艺术名家的风采。
滔滔赣水,浩浩鄱湖,奇秀匡庐,逶迤五岭。
位于长江中下游的江西,山水辉映、钟灵毓秀,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万年以来,积极进取、包容创新、担当奉献的江西人将这片神奇的土地开拓成为经济发达之区、人文鼎盛之地、文章节义之邦,谱写了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绚丽篇章。
文明之光——先秦时期的江西
最新考古成果揭示,大约在50万年前,江西境内开始有了古人类活动,开启了人类在这片土地上生存与开拓的序幕。
从陶器的创烧到野生稻的驯化,从逐水而居到聚落壮大,从以吴城文化为代表的青铜王国到吴头楚尾、百越之地,漫长的先秦时代,多元文化在此交流融合,奠定了江西文化的根基。
昌大南疆——秦汉至南朝时期的江西
随着秦朝统一的进程,江西地区被纳入帝国版图。秦汉时期,江西作为沟通中原与岭南、闽越的枢纽,战略地位得以提升,首次确立了独立的行政区划,获得了稳定的发展空间。六朝时期,江西作为“国之南藩,要害之地”,成为江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区之一。
雄起江南——隋唐五代时期的江西
隋唐五代时期,大运河的开通与大庾岭的开凿,人口的南迁与经济中心的南移,使江西获得了重要的历史发展机遇。这一时期,江西“土沃人庶,财赋孔殷,艺文儒术,斯之为盛”。作为政区的“江西”正式出现,雄起于长江之南,“朝廷倚为根本,民物赖以繁昌”。
鼎盛气象——宋元时期的江西
宋元时期,江西进入全面繁荣的鼎盛阶段,经济富饶、人才辈出、文化昌盛、科技日新,是江西古代历史上的黄金时代。这一时期江西的影响力辐射全国,中国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科技方面的所有突出成就,几乎都有江西的“影子”。
放眼天下——明清时期的江西
明清时期,江西作为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延续了人才的兴盛与文化的辉煌。江西士人积极参与朝政,治国安邦;商镇林立,江右商帮遍行天下;科学巨著,文史鸿篇蜚声中外。晚清,江西人顺应时代变迁,以不屈不挠的精神,走上了近代化探索之路。
江西,一块光荣而神奇的红土地。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云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汇集于此,唤起工农千百万,演绎了一系列波澜壮阔的英雄史诗: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震惊中外;南昌起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秋收起义打出工农革命军的旗号;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两万五千里长征从这里出发;坚持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组建了英勇抗战的新四军,孕育了伟大的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和长征精神。江西儿女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牺牲和重大贡献,有名有姓的革命烈士25万多人,约占全国烈士总数的六分之一,无名烈士更是难以计数。江西红色历史,风云激荡,气壮山河红土地革命精神,跨越时空,光照千秋!
曙光映照
1919年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工人运动蓬勃发展,革命队伍不断壮大,在思想上和干部上为中国共产党诞生准备了条件。中国革命的曙光喷薄而出,江西人民的民主意识逐步觉醒,民众运动逐渐兴起。
军旗升起
从1927年8月到1928年春,中国共产党在江西发动了数十次不同规模的武装起义,开创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新局面,为党领导下人民军队的创建,以及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开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星火燎原
红色中华
红都瑞金,人民共和国的摇篮。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在瑞金叶坪村宣告成立。这个红色政权,是中华民族有史以来第一个工农民主专政的新型国家政权形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管理国家政权、学习治国安民艺术的一次伟大尝试。在极端艰苦的战争环境中,中国共产党领导苏区军民积极开展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建设,在中国革命史上谱写了光辉篇章。
浴血坚持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奉命留在中央苏区和其他苏区的部分红军和游击队,在项英、陈毅和各地党组织领导下,充分依靠群众,开展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在战略上策应和配合了主力红军的长征,为后来抗日战争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抗日烽火
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抗日救国的风暴迅速遍及江西,南方八省游击区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开赴抗日前线。江西党组织团结各方面的爱国人士,积极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和敌后武装斗争,在赣北、赣西等地同日本侵略军展开了空前规模的生死较量。
迎接解放
1946年,国民党统治集团悍然发动全面内战。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省爱国民主运动风起云涌,边界地区的武装斗争蓬勃兴起,有力地牵制和打击了国民党军队。随着形势的发展,人民解放军强渡长江,经过浙赣线追歼战、湘赣战役、赣南战役,消灭了国民党军盘踞在江西的武装,给历尽沧桑的红土地带来了胜利的欢歌。
山花烂漫
朋友,我相信,到那时,到处都是活跃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欢歌将代替了悲叹,笑脸将代替了哭脸,富裕将代替了贫穷,康健将代替了疾苦,智慧将代替了愚昧,友爱将代替了仇杀,生之快乐将代替了死之悲哀,明媚的花园,将代替了凄凉的荒地!这时,我们民族就可以无愧色的立在人类的面前,而生育我们的母亲,也会最美丽地装饰起来,与世界上各位母亲平等地携手了。
江西陶瓷历史源远流长,既是万年陶器创烧地,又是千年瓷都所在地。水、土、火在这里交融,孕育了绚丽多姿的陶瓷文化,成就了中国陶瓷最辉煌的篇章。“中华向号瓷之国,瓷业高峰是此都”。历史上江西陶瓷沿着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陶瓷之路运销世界各地,成为风靡全球、长盛不衰的热销商品。江西历代陶瓷精品迭出、技艺万千,体现了大国工匠的气质与品格,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与风范。让我们穿越时空,饱览陶瓷艺术的视觉盛宴,领略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
物华成器
陶器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是人类利用自然资源,按照自己的意志创造的一种新器物;瓷器脱胎于陶器,是中国古代先民在烧造白陶和印纹硬陶的基础上逐步探索出来的。
群山环翠、河网密布、瓷土资源丰富,优越的自然条件为江西成为中国陶瓷生产中心奠定了良好基础。
陶瓷源地(远古至先秦)
江西既是世界陶器的起源地,也是中国瓷器重要的发源地。万年仙人洞与吊桶环遗址发现的距今约两万年的陶器,是目前所见世界上最早的陶器实物;鹰潭角山和樟树吴城在三千余年前的商代烧造出了原始青瓷,是中国早期瓷器的重要创烧地。
青瓷神韵(汉唐)
在中国陶瓷史上率先崛起的是青瓷。至迟在东汉时期,江西已能烧造成熟青瓷。六朝至唐,洪州瓷以其釉色莹润、器型丰富、造型典雅、装饰古朴深受时人喜爱,洪州窑成为中国六大青瓷名窑之一;青瓷窑场遍布赣鄱流域,江西瓷业进入全面发展时期。
繁华似锦(宋元)
宋代是江西经济文化发展的繁荣时期,制瓷业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景象,窑场林立,名窑迭出。景德镇窑、吉州窑、白舍窑与七里镇窑兼容并蓄,博采众长,各具特色;产品种类繁多,异彩纷呈,名驰海内。元代,朝廷在景德镇设立浮梁磁局,专烧官府用瓷。青花、釉里红等名贵品种创烧成功,引领中国陶瓷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瓷耀寰宇(明清)
明清时期,景德镇是全国制瓷中心。官窑制度严苛,精益求精;民窑产销兴旺,官民竞市。景德镇瓷器通过海上陶瓷之路远销世界各地,“陶舍重重倚岸开,舟帆日日蔽江来”是其瓷器产销盛况的写照。景德镇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瓷都,中国瓷业由此达到历史巅峰。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之根、文化复兴之本、文化自信之基!江西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大省,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形式多样,承载着赣鄱先民特有的思维方式和审美观念,是值得倍加珍惜的精神家园。
这里有雅俗共赏的九江青阳腔、妙剪生花的瑞昌剪纸、载歌载舞的赣南采茶戏、精打细磨的莲花打锡、名家辈出的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匠心独运的萍乡傩面具雕刻技艺……在这营造技艺上、举手投足间、舞台实践中,透射着“知者创物”“开物成务”的探索精神,立体凸显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见人见物见生活”的核心理念。
巧·乡物·工艺
江西素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美誉,传统工艺遗产丰厚,浸润了艺人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进贤文港制笔有“华夏笔都”之誉,以“落纸如漆,万古存真”而闻名四海的婺源婺墨,明版《十七史》、清版《古今图书集成》等所用的上等铅山连四纸,中国四大名砚之一的婺源歙砚,还有各种藤编、竹编、木雕、雕版印刷等,都与生活息息相关,熔铸了当地百姓巧夺天工的高超智慧。
妙·乡音·演艺
江西,一个有梦有戏的地方。抚州各种声腔的“临川四梦”演绎了汤显祖这位国际文化巨匠剧作的经典精神。在江西目前活跃的戏曲剧种达33种,有被毛泽东同志誉为“美秀娇甜”的赣剧,有“高腔之祖”的弋阳腔,明代四大声腔海盐腔遗响的广昌孟戏,有“南北时尚”的青阳腔,还有载歌载舞的采茶戏……江西景德镇乐平市古戏台繁多,是“久看愈好”的“中国古戏台博物馆”。
足·乡味·饮食
家乡的味道是古朴的。江西万年是世界稻作文化发源地,其稻作文化为世界作出了巨大贡献。
家乡的味道是醇和的。“药不过樟树不灵,酒不到樟树不香”!樟树的四特酒被周恩来同志赞誉为“清香醇纯,回味无穷”。崇义米酒、九江封缸酒、南城麻姑酒、李渡烧酒等等,酒逢知己,举杯共饮,乐哉快哉!
家乡的味道是甜蜜的。丰城冻米糖、九江桂花茶饼、鄱阳灌芯糖等,总是给人以留恋的回味。
家乡的味道是绿色的。 “绿丛遍山野,户户有香茶”。驰名中外的婺源绿茶,“顶上绿茶”的遂川狗牯脑茶,人称“六绝”的庐山云雾茶、有“南葛北参”的美誉横峰葛粉、营养丰富的高安腐竹……
家乡的味道也有辣的。浓郁可口的南昌瓦罐汤、香辣有味的莲花血鸭、辣味爽口安义黄洲宗山米粉,风情独特。
浓·乡情·节庆
节日是中华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寄托的重要载体,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她深深扎根于民众之中,具有强盛鲜活的生命力。传承传统节日文化基因,有助于凝聚乡情、醇和乡风,让民众生活过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
普天同庆的春节到处张灯结彩、欢天喜地,贴对联,看花灯,耍傩神,跳傩舞,舞龙灯,玩狮子……热闹非凡。祭祀先人的清明节,赛龙舟的端午节,赏月饼和烧塔习俗的中秋节,登高而歌的重阳节……节庆里,处处见真情,处处见盛情,处处见温情。
红色摇篮——江西革命史陈列:江西省博物馆2021年5月已开展举办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精品展览。
2022年11月,江西省博物馆举办了赣地宝藏2022——新时代江西文物成果展。
地址
票价
持有效证件换取门票,免费参观。
开放时间
周二至周日9:00—17:00(16:00停止入馆),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除外)。大型团体参观请提前一周预约,凭介绍信到馆社教部登记参观时间、人数等。
乘车路线
公交车205路至中山桥站,2路、7路、8路、12路、18路、20路、27路、112路至中山路西口站下车,过中山桥往北150米即到。
小贴士
馆方为保障文物安全和参观环境雅静,每天限定参观人数5000人(上午3000人,下午2000人)。历史馆、革命馆同时段限观众800人,自然馆同时段限观众400人。
江西省博物馆基本陈列向社会免费开放,按市场化运作的展览(指馆方引进的商业化展览)除外。革命馆一楼设有观众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