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市

更新时间:2024-10-11 21:27

宜春市(Yichun City),古称袁州,位于江西省西北部,东与南昌市接界,东南与抚州市为邻,南陲与吉安市及新余市毗连,西南与萍乡市接壤,西北与湖南省长沙市及岳阳市交界,北与九江市相邻。截至2023年末,宜春市下辖1个区、6个县,代管3个县级市,总面积1.87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94.43万人。宜春市主要方言为赣语方言和客家方言。

名称衍变

据宋《大平寰宇记》载:西汉高祖六年(前201),刘邦平定江南,在今江西境内设置十八县,均由豫章郡统辖。其中县治设于今宜春市境内的有宜春县(治所在今袁州区)、新淦县(治所在今樟树市)、建成县(治所在今高安市)。当时,因宜春地域“县侧有暖泉,从地涌出,夏冷冬暖,清澄若镜,莹媚如春,饮之宜人,故名宜春县。”

历史沿革

秦至南北朝时期

秦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宜春市的区域范围隶属九江郡。汉高祖六年(前201年)宜春建县,两汉时期隶属豫章郡。三国吴宝鼎二年(267年),置安成郡,宜春一带,分属豫章、安成两郡。西晋太康元年(280年)改宜阳县,南朝梁大同二年(536年),设巴山郡,辖丰城一带。梁末,又设豫宁郡,辖奉新、靖安、铜鼓一带。是时,市域分属豫章、安成、巴山、豫宁4郡。

隋唐至五代时期

隋初,废郡置州,隋开皇十一年(591年)置袁州(治所在宜春县)。其时,今袁州区及樟树市西部为袁州所辖,樟树市东部为吉州所辖,丰城市为抚州所辖,其余诸县及樟树市以北均为洪州所辖。隋炀帝大业初,改州为郡。洪州复为豫章郡,吉州复为庐陵郡,袁州改为宜春郡。几经反复,唐乾元初又改郡为州。唐代市域基本上分属洪、袁、吉3州。唐武德五年(622年)曾设靖州(治所在高安)。辖高安、宜丰、上高、万载及樟树一部分。武德七年(624年),改靖州为米州,旋又改米州为筠州。武德八年(625年)筠州废。五代吴时,市域仍分属洪州、袁州、吉州。五代南唐升元二年(938年),析高安、新淦县地置清江县,以萧滩(今临江镇)为县治。南唐保大十年(952年),复设筠州。后周显德元年(954年)洪州改为南昌府。分属袁州、筠州、吉州及南昌府。

宋元时期

北宋初南昌府复名洪州。宋淳化三年(992年),增设临江军(治所在今樟树市临江镇)。是时,则分属袁州、洪州、筠州和临江军。南宋绍兴十三年(1143年)改筠州为高安郡,绍兴十八年(1148年)复为筠州。隆兴元年(1163年)改洪州为隆兴府。宝庆元年(1225年),改筠州为瑞州。是时,则分属袁州、瑞州、临江军和隆兴府。元世祖至元十四年(1277年)改隆兴府、临江军、瑞州为隆兴路、临江路、瑞州路,隶属江西行省。于袁州设总管府,隶属湖南行省。至元十七年(1280年)江西行省与泉州行省合并为福建行省,至元十九年(1282年)复为江西行省。同年,升袁州总管府为袁州路,隶属江西行省。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改隆兴路为龙兴路。是时,分属袁州、瑞州、临江、龙兴4路,均隶属江西行省。

明清时期

明代,江西分设13府。宜春、万载属袁州府,清江属临江府,高安、上高、宜丰属瑞州府,丰城、奉新、靖安、铜鼓属南昌府。又分全省为5道,南昌、瑞州辖于南瑞道,袁州、临江辖于湖西道。清初,沿明旧制。康熙后,江西省演变为4道,瑞州、袁州、临江3府隶瑞袁临道(道尹曾驻高安)。则仍分属袁州、瑞州、临江、南昌4府。

中华民国时期

辛亥革命后废府。民国三年(1914年)划全省为4道,宜春、清江、万载、上高、宜丰、高安属庐陵道,奉新、靖安、铜鼓属浔阳道,丰城属豫章道。民国十五年(1926年)取消道制,各县均直属于省。民国二十年(1931年)夏,国民党陆海空军总司令部行营党政委员会将江西省有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和游击区的县划分为9区,铜鼓、宜丰属第一区,宜春、万载属第二区。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2月,分全省为13个行政区。丰城、高安、清江属第一区;奉新、靖安、铜鼓为第二区;宜春、万载、宜丰、上高属第八区。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2月,又在省内设置8个特别区政治局。分划奉新、宜丰、铜鼓、修水4县地,置找桥特别区,局署设于宜丰找桥;分划万载、宜春、萍乡3县地,置慈化特别区,局署设于宜春慈化。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4月,撤销找桥特别区、慈化特别区,全省亦缩为8个行政区,奉新、靖安、铜鼓属第一区,宜春、万载、上高、宜丰、高安、清江、丰城属第二区。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冬,又改全省为11个行政区。铜鼓属第一区(治所在铜鼓),宜春、万载、上高、宜丰、高安、清江属第二区(治所在萍乡),奉新、靖安属第十区(治所在奉新上富),丰城属第十一区(治所在丰城)。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8月,又缩改全省为9个行政区。丰城、高安、清江属第一区(治所在丰城),宜春、万载、上高、宜丰、铜鼓属第二区(治所在宜春),奉新、靖安属第九区(治所在武宁)。

1949年6月15日,江西省人民政府南昌分区成立,辖南昌、丰城、新建、高安、清江、新淦、进贤(8月从贵溪分区划入)、奉新、安义、靖安(9月从九江分区划入)10县。7月10日,江西省人民政府袁州分区成立,辖宜春、萍乡、分宜、新喻、万载、上高、宜丰、铜鼓8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1951年,分别改称南昌、袁州专区。1952年9月12日,袁州专区并入南昌区,专员公署设于南昌市环湖路,新淦划入吉安区,领17县。1958年9月,南昌、新建县入南昌市,同年12月20日南昌专员公署改设于宜春县城。1959年1月,更名宜春专员公署,领15县。后进贤、萍乡、新余、分宜、安义等县相继划出。

1978年7月,改设宜春地区行政公署,属省派出机构。1979年划宜春县城区设宜春市。1985年并宜春县入宜春市。1988年撤丰城县设丰城市,撤清江县设樟树市。1993年撤高安县设高安市。至此,宜春地区共辖4市6县。2000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宜春地区,改设宜春市,改原县级宜春市为袁州区。至此,宜春市共辖袁州区、奉新县、靖安县、宜丰县、上高县、铜鼓县、万载县等7区、县,并代管丰城市、樟树市、高安市等3个县级市。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宜春市位于江西省西北部,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13°54′~116°27′,北纬27°33′~29°06′之间。东境与南昌市接界,东南与抚州市为邻,南陲与吉安市新余市毗连,西南与萍乡市接壤,西北与湖南省长沙市岳阳市交界,北与九江市相邻。境内东西长约222.75千米,南北宽约174千米,总面积1.87万平方千米。

气候

宜春市境内处于偏低纬度,具有亚热带湿润气候特点。春季虽天气易变,但回暖较早,春夏之交湿润多雨,夏秋间晴热干燥,冬季阴冷,但霜冻期短。四季比较分明,春秋季短而夏冬季长。总的来说,全市气候温暖,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全市累年平均气温17.2℃。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为28.8℃,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为5.3℃,无霜期平均为267.9天。市内降水充沛,年降水量大于年蒸发量,全市年平均降水量1680.2毫米,降水量季节分配很不均匀。10月至次年2月由于受干冷的西伯利亚高压或蒙古高压影响,降水量一般不多,大约只占全年25%左右。雨水节气前后,开始受暖湿气流影响,雨量逐渐增多,4至6月平均降水量占全年降水总量50%。全市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737.1小时,平均每天日照时数为4.83小时,年平均太阳辐射总量为每平方厘米105.2千卡,其分布和变化规律与日照时数相同。

地质

宜春市地跨两个大地构造单元,大致以浙赣铁路为界,其北属扬子准地台,以南为华南褶皱系。它们在发展演化、岩浆活动、沉积作用与变质作用等方面,不仅具多旋回的共性,同时也存在一定的不均衡性。

宜春市地层发育较全,出露良好,古生物门类丰实,研究程度较高,是江西省乃至东南诸省地层学、古生物学、沉积学研究的重要地区之一。宜春市辖区内的地层除志留系、下泥盆统、上侏罗统缺失外,其他各系均有发育。出露的最老地层是前震旦系双桥山群,为一套浅海相浅变质火山碎屑及砂泥质为主的复理石沉积岩建造,厚数千米,为扬子准地台子褶皱基底。

地形地貌

宜春市地处赣西北山区向赣抚平原过渡地带,地形复杂多样,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境内海拔最高点1794.3米,在靖安九岭尖;最低点海拔18米,在丰城药湖。境内山地、丘陵和平原兼有。山地占总面积35.46%;丘陵占39.05%;平原占25.49%。市东南部属赣抚中游河谷阶地与丘陵区。境内河流、丘陵相错,地势波状起伏,坡度比较平缓。其余均属赣西北中低山与丘陵区。市内岭谷相间排列。北部九岭山脉地势峻峭,海拔多在1000米以上。以南则是多呈波状起伏的丘陵盆地。在山丘之间,有潦河锦江袁水等河流贯穿其中,河流两侧发育着宽窄不一的多级河谷阶地。西北山区蕴藏着丰富的森林、水力资源,河谷地带则以粮食和经济作物为盛。

宜春市山脉斜迤于境内北域的九岭山脉,呈东北向西南走向。东北延至九江庐山,西南插入湖南境内。该山脉系修水、锦江分水岭。东段是宜春与九江市的天然界线。其主峰九岭尖(海拔1794.3米),为宜春市境内最高峰。其余主要山峰有:奉新五梅山(海拔1516.7米)、宜丰麻姑尖(海拔1480米)、万载仙姑(海拔1404.4米)、铜鼓羊场尖(海拔1541米)等。

宜春市西南境有武功山耸峙。呈东西走向,入新余市后逐渐消失。该山侵蚀强烈,山高谷深瀑飞泉流,林壑幽美,为泸水与袁水之分水岭,亦是宜春与吉安市之界山。

宜春市的九岭山、武功山之间,有一列自西向东连绵起伏的山岭,为袁水、锦江之分水岭。标高一般在海拔300~500米之间。其主要山峰有袁州区境内的丰顶山沙泥坪(海拔959米),上高县境内的蒙山白云峰(海拔1004米)。该山岭东段为宜春与新余市的天然界线。

宜春市的九岭山为褶皱断块山,主要由花岗岩变质岩构成。以南则广布红色岩系,杂以石灰岩、花岗岩和变质岩。武功山则又主要由花岗岩、片麻岩构成。九岭山脉的大沩山严阳山以及武功山,均有冰川活动遗迹。市境内西南部有十分典型的岩溶地貌喀斯特地貌)。袁州、万载一带又多形成石牙式或石林式的山脊,并有孤峰、残山、溶斗、溶沟等发育,在地下形成形状奇特、大小不一的暗河和溶洞。早在宋代,袁州石乳洞、万载石笋就作为全国风景名胜而被收入《方舆揽胜》。

水文水利

水文

宜春市境内河流纵横,水系发达。流域面积在5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134条,其中包含流域面积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54条。境内河流基本属鄱阳湖水系,主要是赣江、赣江支流与修水支流。赣江自西南向东北,流经市境东部樟树、丰城两市,境内长76千米,纳袁河、萧江、锦江等支流。袁河又称袁水,发源于萍乡境内武功山北麓,流经宜春市、新余市,在樟树市张家山汇入赣江,全长279千米,多年平均流量187立方米/秒,天然落差1129米。境内流域面积2416.6平方千米,占该河总流域面积39.38%。

袁河流经袁州区及中心城区河段,因水流清澈澄碧,两岸风景秀丽,自古称为秀江。锦江发源于袁州区慈化镇境内,又流贯市境内的万载、宜丰、上高、高安等四县(市),入南昌市新建县后,又绕入市内丰城北境,注入赣江,全长294千米,天然落差391米,多年平均流量222立方米/秒。境内流域面积7115.44平方千米,占该河总流域面积93%。修水的主要支流潦河,在南昌市安义县境内分南北两支,南潦河发源于市境内奉新县百丈山,北潦河发源于市境内靖安县白沙坪。潦河在市境内流域面积有3154.1平方千米,占其总流域面积72.8%。市西北部铜鼓县境内的河流,基本属修水上游支流,其流域面积1548平方千米,占修水总流域面积10.46%。抚河擦市东部丰城市东境而过,境内长10.6千米。流域面积84.85平方千米。注入鄱阳湖的清丰山溪,在市东部有流域面积2447.85平方千米。在吉安汇入赣江的禾水支流泸水,在宜春市有流域面积106平方千米。鄱阳湖水系占全市总流域面积98.4%。

宜春市境内湖泊甚少,仅丰城、樟树有零星分布,其中,丰城市、南昌市新建区境内的药湖为江西省第二大淡水湖泊,湖面积约为375平方公里,蓄水量达4236万立方米。

水利

截至2023年4月,宜春市境内共有水库1919座,总库容27.46亿立方米。其中大型水库5座(上游水库、飞剑潭水库、大塅水库、紫云山水库和潘桥水库),总库容6.93亿立方米;中型水库44座,总库容9.58亿立方米;小⑴型水库246座,总库容6.59亿立方米,小⑵型1624座,总库容4.36亿立方米。另有山塘13811座,总库容3.0亿立方米。

宜春市各类灌区的水源工程有水库1907座、山塘10664座;大中型灌区骨干渠道总长2953km,骨干渠道至田间以上渠道总长22188km;小型灌区水源工程至田间以上渠道总长22264km;排水渠道总长7890km;渠系建筑物76106座。有大小堤防480多条,其中特等圩堤3条,5~10万亩以上圩堤7条,1~5万亩圩堤36条,千亩以上圩堤133条;引水工程2649座;水闸1449座;机电井830眼,泵站4904座,农村水电站622座。

土壤

宜春市土壤种类、成土母质类型多样,有10个土类,16个亚类,64个土属,162个土种。其中,水稻土类面积为47万公顷(包括田埂)占土地总面积27.42%。10个土类中,面积最大为红壤,有109.09万公顷,占宜春总土地面积63.63%。其余土类有黑色石灰土黄壤黄棕壤潮土新积土红粘土山地草甸土紫色土等。宜春市的红壤分布范围最广,是面积最大的地带性土壤。江西红壤约占全省面积的55.8%,宜春红壤面积比重,超出全省平均值8.44%。

自然灾害

2023年,宜春市应对洪涝、风雹、干旱、低温冷冻等71次自然灾害过程、13起地质灾害灾情,未发生因自然灾害导致的人员死亡事件;因灾造成农作物受灾面积、倒塌及严重损坏房屋、直接经济损失连续三年实现了“三下降”;全市森林火灾零记录,无卫星热点通报,全市自然灾害保持平稳态势。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宜春市地域广阔,土地资源丰富,类型多种多样,其中有耕地面积48.22万公顷,人均占有耕地0.09公顷,耕地中有效灌溉水田地32.17万公顷,望天田7.67万公顷,水浇地0.026万公顷,旱地6.81万公顷,菜地1.54万公顷,园地2.54万公顷,其中桑园0.09万公顷,果园1.69万公顷,茶园0.34万公顷。其他园地0.42万公顷,牧草地0.02万公顷,其中天然草场0.003万公顷,改良草场0.005万公顷,人工草场0.012万公顷。林地104.91万公顷。居民点及工矿用地7.84万公顷。交通用地为0.67万公顷。水域面积6.3944万公顷,其中河流水面2.04万公顷,湖泊水面0.06万公顷,水库水面2.28万公顷,坑塘水面2.76万公顷,未利用土地10.01万公顷。

矿产资源

宜春市矿产资源丰富,种类繁多。主要有有色金属(含贵金属)、稀有金属、黑色金属、瓷土矿产、建筑材料及冶金辅助矿产等,以稀有金属钽、铌,非金属矿产煤炭、石灰岩、高岭土和建筑材料矿产为优势。已探明储量220处矿床中,有大型矿床18处,中型29处,小型173处。已发现各类矿种72种,占江西省发现矿种数的38.71%,查明资源储量的矿种63种,占江西省的41.98%,其中,列入江西省矿产资源储量表的矿种55种(不含地热、矿泉水),占全省的43.75%;矿产地296处,占全省的11.89%。资源储量居江西省首位的矿产有煤、钽、铷、铯、锂、钴、铍、铝土矿、岩盐、熔剂用灰岩、硅灰石、长石12种;居第二位的矿产有铌、锌、冶金用白云岩、高岭土、粉石英5种。在国内具备优势的矿产有钽、含锂瓷石2种;具有本地特色的矿产有钴、金、水泥用灰岩、煤层气、地热、矿泉水6种。

宜春市境内有色、贵金属矿产主要有:、铌、钽、等;黑色金属矿产主要有等;燃料矿产主要有煤、泥炭油页岩等;其他非金属矿产主要有岩盐、高岭土、石灰岩、硫铁矿钾长石大理石花岗石硅灰石粉石英等。其中,宜春四一四矿藏有锂、钽、铌、铷、铯等多种贵重金属,是世界上最大的锂云母矿,其开采量占世界70%以上。钽资源储量16119吨,占全国的19.06%,占世界的12.43%。岩盐储量103.71亿吨,占全省的89.8%。石灰岩12亿多吨,高岭土储量1994万吨,硅灰石储量1168万吨,粉石英612万吨,钾长石76万吨,铁矿储量约1029万吨,其中七宝山褐铁矿为江西六大矿山之一,保有量661万吨以上,品位42.92%。钴矿储量1.2万吨,铝土矿储量为41万吨。铅锌矿储量8.2万吨,金矿储量1.5吨,铜矿储量28万吨,钨矿储量9万吨,其它矿产还有汞、锑等。

能源资源

宜春市内能源资源有水能、光能、风能和能源矿等。其中水能资源丰富,水能理论蕴藏量为60.02万千瓦,占全省水能理论蕴藏量的10.40%。可供开发量为38.07万千瓦,其中袁河3万千瓦,锦江11.65万千瓦,赣江流域2.39万千瓦,南北潦河15.17万千瓦,修河东西支5.86万千瓦,折合年可开发电量17.38亿千瓦小时。

宜春市光能年均日照时数为1620.2小时,其特点,北部多于南部,平原高于山区。地处北部的靖安县年均日照时数为1872.4小时,南部袁州区为1734.9小时。濒临赣抚平原的丰城市年平均日照时数居宜春最长,为1935.7小时,地处西北山区的铜鼓县年平均日照时数最短,为1496.8小时。光资源在年内分布极不平衡,7至8月为太阳辐射最高值期,主要作物生长期4至10月,占太阳辐射总量的71%。宜春属短日照地区,昼夜变化较小,年内太阳辐射总量不低,有利于长短日照作物生长太阳能的开发利用。

宜春市风向的季节特点是冬季冷空气从北侵入,盛行偏北风,从赣北区域侵入。夏季热暖气从南流入,盛行偏南风,从赣南区域流入。风能资源较为丰富的地方,主要集中在东部县市如丰城、高安、靖安和奉新等地,而西部区域由于受南北山脉阻挡,风能资源相对贫乏。宜春市5m/s及以上风能资源储量较为丰富,预估潜在开发容量为288万千瓦。

水资源

宜春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达182.51亿立方米,全市三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77.34亿立方米。宜春市地表水资源来自降水,宜春多年平均降水总量311.87亿立方米,平均降水量在1670.4毫米左右,2001至2003年天然年径流分别为:138.10、211.80、178.39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79.24亿立方米。

宜春市地下水资源丰富,宜春多年平均地下水(浅层)资源量为49.60亿立方米,平均地下水基流模数为26.57万立方米/年平方千米。市内地下水包括平原、山丘等类型。古时候宜春就因县侧有泉“莹媚如春,饮之宜人”而得名。宜春又是江西省地下热水及矿水分布较密地区之一。

生物资源

植物资源

宜春市野生植物资源十分丰富,中国植物区系的15个地理成分中,宜春市有14个。截至2023年5月,市内有高等植物近3000种,占江西省的60%,其中木本植物有101科381属1178种;在木本植物中,有乔木树种584种、灌木424种、木质藤本85种;此外尚有已知的大型真菌植物156种,以及苔藓、地衣等众多的低等植物。森林植被分布主要的建群种为松科、杉科、壳斗科、樟科、山茶科、金缕梅科、木兰科以及杜英科等乔木树种和禾本科的竹亚科。在已知的木本植物中,乡土树种有97科321属914种,占江西木本植物总科80.8%,总属数的83.8%,总种数的50.6%。全市有已知珍稀濒危植物183种,其中列入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第一批)名录的有56种,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植物有3种,属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的植物有53种;列入省重点保护植物(第一批)名录的有38种。有些树种如全缘红花油茶、长果山桐子、厚皮毛竹为宜春特有。

宜春市又是古树之乡,有古树涉及30科56属76种,共9126株,其中:一级古树846株,二级古树2119株,三级古树6161株,古树群473群(3691株)。胸围最大的属樟树,胸围达1413厘米。最小是赤楠千年矮)胸围180厘米,分布数量最多最广的树种也是樟树,宜丰县就有100万株以上。药用植物方面,宜春市有包括银杏、木通、厚朴、红茴香、肉桂、阴香、杜仲、皂荚、黄柏等木本药用植物160余种。

动物资源

宜春市境内的野生动物资源种类繁多。已知的野生动物资源共362种及亚种,占全省(622种)的57.07%,其中兽类有9目22科46属59种,占全省(98种)的60.2%;鸟类有19目47科237种,占全省(391种)的60.61%,其中列为国家保护的鸟类有白肩雕、白颈长尾雉、黑冠鹃隼、苍鹰、赤腹鹰、松雀鹰、鹊鹞、仙八色鸫、白鹇、鸳鸯等33种;两栖动物10种,占全省(42种)的23.81%,主要有大鲵(娃娃鱼)、虎纹蛙、大蟾蜍(癞蛤蟆)、黑斑蛙(青蛙)、中国林蛙、棘胸蛙(石鸡)等;爬行类有2目6科25属37种,占全省(91种)的40.66%;有19种属江西省新纪录,主要有银环蛇、眼镜蛇、尖吻蝮(五步蛇)、黑眉锦蛇、王锦蛇、灰鼠蛇、乌梢蛇、赤链蛇、竹叶青、水蛇、平胸龟、乌龟、中华鳖、壁虎、石龙子、蜥蜴等。市内现有珍稀濒危动物11种;列为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有53种,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有5种,属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有48种;属省级重点保护有59种。

林业资源

宜春市是江西省重点林区之一,全市共有林业用地面积104.91万公顷,占国土总面积的56.20%。其中,有林地面积92.27万公顷,活立木蓄积量7437.4万立方米,毛竹蓄积量6.22亿株,森林覆盖率57.12%。全市纳入中央和省级财政补偿的生态公益林面积达33.18万公顷,占全市有林地面积的35.8%,其中:国家级生态公益林19.37万公顷、省级生态公益林13.81万公顷。境内森林覆盖率超过50%的有铜鼓、靖安、宜丰、奉新、万载、袁州等6个县(市、区),其中铜鼓县森林覆盖率高达88.07%。

行政区划

截至2023年5月,宜春市辖袁州、樟树、丰城、靖安、奉新、高安、上高、宜丰、铜鼓、万载10个县市区。宜春市人民政府驻袁州区府北路宜阳大厦。

政治

人口

人口数量

截至2023年底,宜春市常住人口494.43万人,比2022年减少2.54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92.61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9.18%,比2022年提高1.16个百分点;男性255.41万人,占总人口比重的51.66,女性239.01万人,占总人口比重的48.34%;0-14岁为98.77万人,占总人口比重的19.98%,15.59岁为295.79万人,占总人口比重的59.83%,60岁及以上为99.87万人,占总人口比重的20.2%。全年出生人口3.44万人,出生率6.94‰;死亡人口4.06万人,死亡率8.20‰;自然增长率-1.25‰。

民族

宜春市是少数民族散居地区。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市汉族人口为4994415人,占总人口的99.73%;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3287人,占总人口的0.27%。少数民族为43个,其中以苗族、壮族、土家族、侗族和彝族人口居多,这五个少数民族的人口占宜春少数民族人口的63.21%。

语言

宜春市方言属于赣方言的宜春、浏阳片,是赣方言重要的一支,大约形成于唐代。宜春方言在沿承北方方言特点的同时,也受到南方当地的一些影响,受附近县区赣语的影响,经过长期发展变化,形成了现今的宜春话。宜浏片的特点是去声今读分阴阳(或阴去与阳平合流),入声大多不分阴阳。大部分地方入声不分阴阳(分宜、萍乡市无入声,丰城、万载声分阴阳)。

宗教信仰

宜春市古代宗教文化十分发达,在佛教禅宗发展史上具有独特地位。禅宗五大宗派中,沩仰宗诞生于袁州仰山,曹洞宗发祥于宜丰洞山,临济宗的祖庭在宜丰黄檗山。道教天下七十二福地中,閤皂山、始丰山、东白源就在宜春境内。樟树閤皂山是道教灵宝派的祖庭,为江南道教三大名山之一。

道教

宜春市所处“吴头楚尾”的荆楚文化是道家和神仙家的主要发源地之一,道教组织产生于东汉末,张道陵在蜀中创立五斗米道为其肇始。东汉永元二年(90)至永建元年(126)间,张道陵曾入闇皂山修炼,留有“天师坛”遗迹。这是宜春境内最早的有关道教教派活动的记载。汉末至三国、两晋间,道教在江南各地掀起一轮发展高潮,宜春成为道教教派繁衍分化的重要地区。唐宋道教进入大发展时期,宜春境内道教活动亦日益兴盛。以灵宝派闇皂宗为道派之最。唐高宗仪凤年间(676-678)道士孙道冲请于朝,诏赐闇皂山为“天下第三十三福地”。北宋神宗绍圣四年(1097)敕令龙虎山、茅山、閤皂山为经箓三山。明清道教归于正一、全真二派,而以正一道为官府所重、全真略隐于民间,且二派渐有融合之势,归并于清末以来世俗化的道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破除封建迷信活动的开展,全市道士逐渐改业从事生产劳动,少数人参加工作并转为国家干部。“文化大革命”期间,宫观大部分被毁,道士销声匿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宗教政策的落实,全市道教有所恢复,每年都有到龙虎山天师府授箓的道士。

佛教

据《奉新县志》同治版记载汉献帝建安年间(196-219),奉新县南乡虬峰建白云寺,是为佛教传入宜春之始。魏晋南北朝时期,庐山成为当时江南佛教中心,对宜春影响巨大。晋安帝元兴元年(402),庐山慧远在东林寺与“同志诸贤”“百有二十三人”共结“莲社”,是为中国“净土宗”之开端。隋唐中国佛教形成八大宗派,发展达到鼎盛时期。中唐以后,禅宗独盛于宜春境内,开宗立派,分灯衍化。《靖安县志》记载六祖建庵于县北大梓都,名“曹溪庵”。此后,有在大庾岭上因六祖点化而悟道的五祖弟子慧明开法于袁州蒙山,肇建圣济禅寺,传播南宗禅法。宋元时期,宜春佛教由盛转衰。明清宜春佛教总体上属于衰落期,但明末清初有一次短暂的中兴。民国时期,宜春境内寺院残毁,僧众凋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佛教得到保护,宜春佛教一度有所恢复。“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宜春佛教受到极大破坏,寺院或毁坏或改作他用,僧尼被迫还俗。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宗教政策的落实,群众自发集资小规模修缮了一些残存寺院,恢复了烧香活动。

天主教

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天主教耶稣会意大利籍传教士利玛窦入赣,在南昌定居三年,南昌成为当时中国四处耶稣会教士住院地之一,江西成为明末天主教在华传播重要区域。到清康熙三年(1664),南昌府有教徒1000余人。今宜春境内丰城、奉新、靖安当时属南昌府管辖,当时已有天主教的活动。到清康熙年间(1662-1722),法国耶稣会传教士在此建立了宜春境内最早的天主教堂,三桥村民几乎全部受洗入教,三桥由此成为宜春境内天主教最早传播的地区和传教中心。抗日战争爆发后,随着日军由北向南在江西境内的推进,所到之处教堂被毁,外籍传教士撤离,天主教活动基本陷于瘫痪。但在口军未占领地区仍维持了基本的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1年,开展了“三自”(自治、自养、自传)革新反帝爱国运动,外国传教士纷纷回国。1952年后,宜春、丰城、高安相继成了天主教三自革新反帝爱国组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高安、丰城、宜春、宜丰等地天主教老教徒领着新教徒回到教会,恢复了活动;万载、上高则从毗邻地区重新传入。

经济

综述

2023年,宜春市地区生产总值(GDP)3467.4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3.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48.0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1421.95亿元,增长4.0%;第三产业增加值1697.52亿元,增长3.3%。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0.0:41.0:49.0,三次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0.6%、45.9%和43.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69951元,增长3.9%。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2142.12亿元,增长1.8%,占GDP的比重为61.8%。

第一产业

宜春市素为江西农业大市,唐代设于高安的州府曾一度易名“米州”就因此地盛产稻米而改名。宋代,奉新所产的香稻为宫廷贡品,曾享受由东门入贡皇宫的礼遇。宜春西部山区农业开发较早,“梯田”一词首见于南宋范成大的《骖鸾录》,它记述的是作者游历袁州仰山之所见。宜春的粮食为新中国作出过重大贡献,三年困难时期,江西粮食支援全国,而其时宜春外调的粮食占其三分之一。

宜春市自古就有“农业上郡”之称,有“金丰城”“银万载”之说。袁州、万载、上高等区县,历史上盛产苎麻,上高堪称中国的“苎麻之乡”,故而以苎麻为原料的夏布织造业十分发达,成为全国的四大夏布产区之一。西部山区盛产毛竹,从而又激活了以土纸为主要原料的爆竹业,使万载成为全国花爆四大产区之一。袁州区历史上盛产生漆桐油与夏布,三者结合,产生了脱胎漆器,在全国重点漆器产区中十居其一。宜春是产粮大区,因此成为江西省最大的白酒产区,其中樟树的四特酒是江西省内国家级名酒。

2023年,宜春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02.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3.7%。粮食播种面积921.75万亩,比上年增加0.17万亩,增长0.02%。粮食总产量为75.3亿斤,比上年增加1.59亿斤,增长2.16%。油料作物播种面积215.8万亩、增长5.9%,油料产量28.79万吨、增长6.5%;蔬菜及食用菌播种面积146.7万亩、增长0.5%,蔬菜及食用菌产量221.6万吨、增长4.1%。

2023年,宜春市肉类产量57.28万吨,同比增长1.59%。其中,猪肉产量43.97万吨,下降0.78%;牛肉产量4.08万吨,增长4.24%;羊肉产量0.72万吨,增长11.73%;禽肉产量8.51万吨,增长13.26%。年末生猪存栏284.8万头、下降7.31%,能繁母猪存栏29.8万头、下降11.79%;肉牛存栏50.8万头、下降7.78%;羊存栏31.8万只、增长15.73%;家禽存栏2687.0万羽、增长5.14%。全年生猪出栏533.6万头、下降1.62%;肉牛出栏32.0万头、下降4.33%;羊出栏42.0万头、增长15.29%;家禽出栏5615.0万羽、增长13.0%。家禽产蛋量14.0万吨,增长13.0%。水产品产量39.79万吨,增长4.79%。

第二产业

宜春市是江西省的产业新城,初步形成了锂电新能源、生物医药、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建材家具、纺织鞋服、绿色食品、节能环保等八大重点产业,培育了锂电新能源、医药、再生金属、建筑陶瓷等13个省级产业集群。

2023年,宜春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6%。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长2.3%,重工业增长6.8%;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增长13.8%,股份制企业增长6.1%,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下降0.4%,私营企业增长1.5%;分门类看,采矿业增长10.0%,制造业增长4.7%,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20.7%。36个工业大类行业中,21个大类行业增加值实现增长,增长面为58.3%。

2023年,宜春市锂电新能源、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建材家具、绿色食品、纺织鞋服和节能环保等八大重点产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6%,其中锂电新能源产业增长13.8%,电子信息产业增长10.3%,绿色食品产业工业增加值增长3.7%。装备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增长1.8%,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5.3%。非公有制工业增加值增长5.3%,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92.2%,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88.3%。

2023年,宜春市营业收入超亿元的工业企业达651户,其中超10亿元的85户,超50亿元的8户,超100亿元的2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4187.9亿元,同比下降3.2%;实现利润总额309.5亿元,下降28.2%;营业收入利润率为7.4%,比上年下降3.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85.82元,比上年增加2.79元。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5.2%,比上年提高3.4个百分点。

2023年,宜春市规模以上工业统计重点监测的190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有88种实现增长,增长面为46.3%。其中化学药品原药同比增长36.3%,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增长16.5%,中成药增长10.1%。

2023年,宜春市工业园区投产工业企业2225家,吸纳从业人数 25.7万人,实现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0%,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分别完成3840.9亿元和275.6亿元,分别下降2.9%和29.9%。营业收入超200亿元的园区8个,超300亿元的6个,超500亿元的2个。

2023年,宜春市具有建筑业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786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514.4亿元,同比下降5.0%;竣工产值下降2.4%,竣工率达56.7%。

第三产业

宜春市第三产业主要为文化旅游业、商贸服务业、康养服务业等。

2023年,宜春市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697.52 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3.3%。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284.32 亿元,增长5.7%;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264.75 亿元,增长5.9%;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60.68 亿元,增长10.7%;金融业增加值194.93 亿元,增长7.0%;房地产业增加值187.67亿元,下降5.5%;其他服务业增加值689.51 亿元,增长2.7%。

2023年,宜春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54.39亿元,同比增长5.3%;营业利润26.19亿元,增长46.9%。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9.1%;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长11.9%;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增长4.3%;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0.2%。

2023年,宜春市邮电业务总量63.62亿元,同比增长14.12%。其中,邮政业务总量22.71亿元,增长20.73%;电信业务(含移动、联通、电信三家)总量 40.91亿元,增长10.75%。邮政寄递服务8855.25万件,增长11.75%。其中,函件合计34.66万件,增长6.03%;报刊发行6095.07万件,增长6.7%。快递业务12421.74万件,增长17.92%。年末固定电话用户54.2万户,比上年末下降1.1% ;移动电话用户506.72万户,增长6.35%。计算机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207.69万户,增长11.08%。

2023年,宜春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73.0亿元,同比增长3.7%。其中,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293.5亿元,下降10.8%。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市场实现消费品零售额859.2亿元,增长3.6%;乡村市场实现消费品零售额313.8亿元,增长4.0%。在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商品零售额增长2.4%,其中肉禽蛋类、水产品类分别增长10.4%和9.6%;服装类增长10.6%,手机类增长17.2%,可穿戴智能设备产品类增长55.1%,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7.8%,家具类增长5.2%,石油及制品类增长4.6%。

2023年,宜春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5390.73亿元,比年初增加453.42亿元。其中,住户存款3804.29亿元,比年初增加506.10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1018.16亿元,比年初减少87.67亿元。各项贷款余额4561.35亿元,比年初增加422.11亿元。其中,住户贷款1906.11亿元,比年初增加90.36亿元。

经济功能区

宜春经济技术开发区于2003年9月规划建设,2006年5月被批准为省级开发区,2013年1月升格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截至2024年2月,园区有“四上”企业262户,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25户,下辖一个街道——金园街道,常住人口13.6万余人,建成区约28平方公里,是国家锂电新能源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全省首批十个生态工业园区试点单位、省新型工业化锂电新能源产业示范基地、省两化融合示范园区、省数字经济集聚区。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23年,宜春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839所,在校学生1088875人,教职工85968人,专任教师73237人,师生总人数117.48万人,占全市人口23.76%。高等学校6所,其中综合性本科院校1所、高等职业院校4所、成人高校1所,共有在校学生77711人,教职工4165人;中等职业学校25所,在校学生51597人,教职工2324人;普通高中54所(含完全中学26所,十二年一贯制学校8所),在校学生132315人,教职工13689人;普通初中222所(含九年一贯制学校82所),在校学生250991人,教职工20582人;小学502所、教学点660个,在校学生425932人,教职工25012人;幼儿园1020所,在园幼儿148341人,教职工19851人;特殊教育学校9所(含铜鼓1所民办特教学校),特殊教育学生(含义教学校随班就读生2556人和送教上门学生623人)4912人,特教学校教职工304人;专门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255人,教职工41人。

医疗事业

截至2023年末,宜春市拥有医疗卫生机构(含村卫生室)4528个,其中医院123个,乡镇(街道)卫生院18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含社区卫生服务站)53个。医疗卫生机构实有床位39938张,卫生技术人员36670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3210人(其中执业医师10685人),注册护士17148人。专科疾病机构19个,人员992人;妇幼保健机构11个,人员2118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11个,人员571人;卫生监督机构11个,人员204人。

媒体事业

截至2023年末,宜春市拥有市级广播电视台1座,县级融媒体中心10座。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99.35%;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99.54%。成功召开全市文化和旅游产业大会。全市共有规上文化企业286家,实现营业收入182.89亿元,从业人员2.86万人,资产总计221.20亿元。

科技事业

截至2023年末,宜春市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65289人。其中,中级职称55619人,高级(含副高)职称22580人。入选全国创新驱动示范市,樟树入选全国创新型县(市)建设名单。2022年R&D经费总量60.78亿元,同比增长10.7%;R&D经费投入强度1.75%,同比提高0.03个百分点。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601家,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583家,入选高成长性科技型企业20家、科技领军入库企业2家。获得2022年度省级科技奖励11项,其中主持4项、参与7项,登记省级科技成果142项,技术合同成交额121亿元。引进成立哈尔滨工业大学(江西)技术转移分中心,新增省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3个、省级众创空间1个,“科贷通”新增贷款8.86亿元。入选省级科技人才计划5人,选派博士等高层次人才科技特派员200名。当年专利授权量4809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910件,年末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3091件,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6.17件。

文化事业

截至2023年末,宜春市共有国有院团11家,文化馆11个,公共图书馆11个,博物馆11个,市级广播电视台1座,县级融媒体中心10座。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99.35%;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99.54%。成功召开全市文化和旅游产业大会。全市共有规上文化企业286家,实现营业收入182.89亿元,从业人员2.86万人,资产总计221.20亿元。

体育事业

截至2023年末,宜春市有各类体育场地29345个,比2022年新增2775个,体育场地总面积达1360万平方米,比2022年新增104.7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2.75平方米,比2022年新增0.22平方米;丰城市体育公园、太极主题公园、一墩坝市民游泳场、杨柳湖健身步道,靖安县寨下体育公园,铜鼓县2个多功能运动场等多个健身场地完工并交付使用;建设全民健身设施示范工程12个(其中城市社区3个,农村社区9个)。全市体育产业总规模31.4亿元,体育产业商家2123户,从业人员158934人。

环保事业

2023年,宜春市空气优良天数比例97.3%,PM2.5浓度31微克/立方米,连续四年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全年平均气温19.0℃,较常年偏高1.0℃;总降水量为1662.4毫米,较常年略偏少0.6成。全年完成人工造林15.46万亩,退化林修复25.02万亩,封山育林7.41万亩。森林覆盖率57.16%。

社会保障

截至2023年末,宜春市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144.32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229.73万人、失业保险37.35万人、工伤保险59.85万人,参保人数稳中有升。城市居民低保人数33974人,标准885元/人月,共发放低保金23884.59万元,月人均补差570元;农村居民低保人数166556人,标准660元/人月,共发放低保金87382.4万元,月人均补差440元。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标准提高至860元/人月,其中失能、半失能对象的供养标准为1150元/人月。

交通

综述

宜春区位优越,交通便利。宜春是“长珠闽”的共同腹地,境内交通干线已成网络,沪昆高速、昌铜高速、320国道、浙赣铁路横穿东西,赣粤高速、大广高速、105国道和京九铁路纵贯南北。市内有水路航程千余公里,樟树港为赣江三大码头之一。全市已形成了四通八达、水陆空三位一体的立体交通网络。

截至2023年5月,宜春市有铁路6条(浙赣铁路、京九铁路,向莆铁路、沪昆高铁、浩吉铁路和昌吉赣客专)、高速公路11条(沪昆高速、大广高速、昌铜高速、樟吉高速、昌栗高速、昌宁高速、铜万高速、万宜高速、宜遂高速(宜井高速三阳至新田段)、东昌高速、铜万高速宜丰联络线),县县通高速。宜春明月山机场已开通了直抵北京、上海、深圳等20座热点城市。水运方面,顺赣江而下,途经樟树、丰城两市,与长江经济带、长江中游城市群相连接。

公路

宜春市形成以320国道105国道沪昆高速公路大广高速公路昌铜高速公路、樟吉高速公路、昌栗高速公路昌宁高速公路、万宜高速公路、铜万高速公路、东乡至昌傅高速公路、铜万高速公路宜丰联接线等10条高速公路为主骨架的公路网络。截至2022年9月,宜春市高速公路实现县县通,形成了“三纵三横两联”高速公路网,总里程806公里(全省第二)。2023年,宜春市公路汽车客运量994.9万人,同比增长30.91%,旅客周转量51732.28万人公里,下降10.33%。公路货运量53116万吨,增长4.7%,货物周转量1525.99亿吨公里,增长3.9%。

铁路

截至2020年底,宜春境内已建成运营的铁路有6条,分别是沪昆高铁、沪昆铁路(浙赣复线)、京九铁路、向莆铁路、昌吉赣客专、浩吉铁路,铁路总里程515.04公里,其中普速323.7公里,高速铁路191.34里,覆盖袁州区、樟树市、丰城市、高安市、上高县、宜丰县和铜鼓县。截至2024年6月,宜春市有宜春站、宜春西站等2个火车站点。宜春站又名宜春新火车站综合交通枢纽,位于距市区2公里的袁州新城袁州大道,是集高铁站、普铁站、长途汽车站、公交车站、出租车站等“五站一体”的综合性交通枢纽工程。宜春西站位于平安路与东风路交汇处,为五等站,货运车站。宜春西站建于1937年,2014年7月9日,原宜春站更名为宜春西站。

航空

宜春市拥有1座民用宜春明月山机场机场位于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湖田镇,占地1921亩,站坪机位3个,停机坪2.3万平方米,航站楼建筑面积7160平方米,前期按4C标准设计,中期按4D标准规划,机场辐射3.4万平方公里,服务1000多万人口。2023年宜春明月山机场累计完成9162运输架次,旅客吞吐量累计完成784784人次。

水运

截至2023年11月,宜春航运业务已开通樟树至九江集装箱水水联运,开通樟树、丰城港区至安徽、上海、江苏、湖北、浙江等省份沿江城市的航线。共有在营货物装卸港口企业7家,货运码头8座,泊位42个,其中1000吨级货运泊位30个,类型有集装箱、件杂货,散货、沥清泊位。

公共交通

宜春市逐步构建“干线为主、支线为辅、微线补充”的多层次公共交通线网体系。截至2024年3月,全市共有城市公交车1931辆,其中新能源车1650辆,占比达85.45%;中心城区开设公交线路51条,拥有城市公交车516辆,其中新能源车393辆,占比达76.2%。

人文

综述

宜春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历来为“江南佳丽之地,文物昌盛之邦”。唐代大文豪王勃《滕王阁序》中的“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其人、其事、其物均典出宜春。韩愈曾在宜春担任刺史,写下了“莫以宜春远,江山多胜游”的诗句赞美宜春。宜春既有樟树筑卫城、丰城洪州窑、袁州古谯楼、靖安东周墓等486处历史文化遗址和54处名山名胜,又是佛教禅宗祖庭。天下禅宗五大宗派有沩仰、临济、曹洞三宗发祥于宜春。

饮食

宜春人的饮食以辣为主,无辣不欢,还喜欢吃姜,生姜腌一下当零食吃。宜春菜以慈化鸡、南庙豆腐、彬江黄牛肉为代表。

习俗

打春锣

古袁州一带的农家,每逢立春前后,都会听到打春锣声,同时会收到一张“春牛图”,名叫“送春”,此时,农家要给送春牛图的人一点钱,以示谢意。春牛图,又叫“春耕农忙图”。一般在红纸上印上牧童扬鞭赶牛的图象(现时有的印拖拉机)以及该年的节气和吉祥语等。牧童在牛前面,表示当年是在大年前立春;牧童与牛平行,表示大年期间立春;牧童尾随着牛,则表示大年过后立春。因此,春牛图有提醒农民注意按节气进行农事活动的意思。

板凳龙

宜春各地素有舞“板凳龙”的习俗,随着具体地域的不同,具体的说法、作法与开展时间也各有差异。在丰城,据说在唐代李世民当政时,一条“露龙”因为拯救久旱的土地而施以甘霖,却由此触犯天条被天廷斩首,老百姓为了庆祝“露龙”,便用竹子编成灯笼再串成长龙来舞动。丰城隍城镇的清溪李氏为皇族后裔,其“板凳龙”气势威猛,远近闻名,堪称丰城“板凳龙”的代表。袁州明月山的“板凳龙”每逢中秋、元宵,当满月初升,舞龙队敲锣打鼓,穿村绕庄地游行。明月山的“板凳龙”龙首、龙身、龙尾生动活泼,龙须、龙眼、龙眉一应俱全,龙角、龙珠、龙鳍配套完整,且饰以彩云等花纹图案作为龙鳞。每段龙身点燃两支蜡烛,远望是鳞,近观是画。“板凳龙”由数百人组成,蜿蜒数百米缓慢而行。

高安斗牛

每年的端午节期间,高安大城涂家和祥符土城一带民众都要自发地举行一次盛大的斗牛活动,俗称“斗牛会”。大城、祥符的斗牛会已有四百来年的历史。相传是清初时南山况庄一个叫“官伢子”的汪姓财主发起的。因汪财主的两个儿子到奉新赤田徐湖村做卖油生意时,慕名去观赏徐姓财主的一只奇特无比的大黄牛,受到徐财主的奚落嘲讽,为换回面子,汪财主花高价买得一头大黄牯,经过一番精心饲养和调教,决定与徐财主一决高低。两家广发请帖,约定农历五月初五,在现大城涂家田造村与祥符南山窖下村交界处一个叫“小岭”的凹形山地斗牛,结果徐财主的黄牛大败而去。汪财主为地方争了光,当地人也觉得露了脸。自那以后,每年的端午节期间,这一带都要自发地举行一次斗牛会,沿俗迄今。

高安采茶戏

高安采茶戏始于明清时期的民间歌舞、灯彩、傩歌傩舞及道教高腔,由瑞河戏、锣鼓戏、丝弦戏等剧种演绎成为在江西颇有影响的一大地方剧种,以其“语言通俗生动、行腔淳婉清越、气韵刚柔相映、表演质朴优雅”的艺术特色蜚声遐迩。高安采茶戏经过长期的凝炼,已形成系统性的唱腔音乐,用以表现人物的喜怒哀乐、剧情的起伏跌宕,以及文武静闹的场景氛围。唱腔音乐有的来自高安灯歌,如《初开怀调》《瓜子仁调》《铜钱歌调》等;有的融合外地民歌,如《十杯酒调》《孟姜女调》《茉莉花调》等,凝结成了本调、小花调、服药调、鸳鸯戏水、开茶园等80多种基本调式。

龙舟“活水”

龙舟“活水”仪式是宜春端午节习俗中传承较为古老、保留较为完整的重要环节,传承千年之久,于2011年被纳入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活水”仪式后,龙舟队有序沿袁河水系逆流回划至各自村落正式参加龙舟赛事。江西第一位状元卢肇考取状元后回到宜春,郡里太守为他设宴接风,当时正是端午节,太守请他一起观看龙舟竞渡,他当场吟诗一首。诗曰: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状元文化

唐会昌三年(843年),卢肇高中状元,成为江西省第一个状元,宜春状元洲也由他得名,并演绎成了宜春著名八景之一“卢洲映月”;仅隔两年,会昌五年(845年),宜春易重又连折桂,夺得状元,重桂路亦由此而来。卢肇、易重二位高中状元,与韩愈和李德裕的先后努力分不开。当年唐朝宰相李德裕遭贬袁州长史,在城郊化成岩游览读书,宜春学子慕名前来拜学,为宜春学风兴盛和日后状元入榜打下了基础。随后,宋宝公式元年(1253年),宜丰姚勉高中状元;明洪武五年(1372年),丰城朱善高中状元;清顺治六年(1649年),清江刘子壮高中状元。此外,还有榜眼丰城雷宜中,探花宜春黄颇、丰城孙曰恭、高安吴山等。进士则数不胜数,有“袁州进士半江西”之称。

温泉文化

宜春市十个县市区都有温泉,已探明的出露点有19处,形成了“宜春温泉,十泉十美”的发展格局。其中位于明月山景区的温汤“富硒”温泉拥有2000多年历史,日出水量达万吨,水温常年保持在68-72℃,无色无味,可饮可浴,享有“华夏第一硒泉”的美誉。另有明月山国际禅修温泉、樟树易达盐温泉、铜鼓福润温泉和汤里温泉、丰城隍城温泉、奉新九仙温泉、靖安江钨温泉和恒茂森林温泉、袁州梅花温泉等十大特色温泉。

禅宗文化

宜春在中国禅宗史上具有非常突出的地位。市内拥有两大名寺、三大祖庭、十大寺院和上千座佛塔。两大名寺即靖安宝峰寺和奉新百丈寺,禅宗史上著名的“马祖兴丛林、百丈立清规”就来源于这两大寺院。三大祖庭分别是临济宗、曹洞宗和沩仰宗,临济宗萌芽于宜丰黄檗,曹洞宗扬穗于宜丰洞山,沩仰宗结果于明月山仰山。

月亮文化

宜春市月亮文化已成为宜春城市文化的标识,位于城郊的明月山温泉风景名胜区是月亮文化的发源地,由十大景点组成的“月亮情之旅” 浪漫多情,“爱我,就带我去明月山”的广告语被游客口口相传。从2007年开始,宜春每年举办一届月亮文化节,文化节有中秋拜月、火龙追月、放荷花灯问月、放孔明灯梦月等名俗活动。

红色文化

宜春市铜鼓县是“全国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和“江西省十大红色景点”。中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秋收起义纪念馆、湘鄂赣革命烈士陵园再现了毛泽东同志领导发动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的重大历史场景。万载县曾是彭德怀和滕代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转战数年之久的红色老区,有保存完好的湘鄂赣省委、省苏维埃旧址,该处已辟为中国三大干部学院之一的井冈山干部学院的教学实习基地。袁州区有“袁州会议”旧址,上高县是“上高会战”发生地。

文物

宜春有2200余年历史,境内有486处历史文化遗址和54处名胜。袁州谯楼,是世界现存最古老的地方天文台;樟树吴城商代遗址,改写了中国史学界“商文化不过长江”的论断;靖安东周古墓,被誉为“2007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填补了中国考古学的众多空白;宜丰天宝古村,被誉为“江西第一古村”,拥有保存完好的2.5千米护城河、1.5千米的古城墙遗址;高安畲山贾家古村,是江西现存最大、保存最完好的江南古村;丰城厚板塘村,其古建筑体现了江西土建筑的最高水平。截至2022年9月,宜春市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处,省级100处。

非物质文化遗产

截至2022年6月,宜春市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9个,省级89个(包括国家级),市级211项,县级508项。此外,还拥有省级非遗生产性保护基地11个,传承、传播和研究基地7个,市级传承研究传播基地9个;江西省首批非遗传承小镇2个。

地区象征

市树

宜春市市树为桂花树,桂花树在宜春市栽培历史悠久,分布广泛,宜栽宜长,树形优美,四季常青,寓意吉祥,深受宜春人民喜爱。桂花树契合宜春市“月亮之都”的文化定位,自古传说月中有桂,桂子天成,桂花树寄托着宜春人民的美好向往,象征着宜春人民的热情好客;桂花树映衬着宜春的人文历史,唐代宜春人易重状元及第,留下了“一春攀折两重桂”的千古佳话。

市花

宜春市市花为华木莲,华木莲树姿清新飘逸,树干通直挺拔,花香沁人心肺近乎幽兰,花色淡黄典雅宛若睡莲。在1996年《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一书中,华木莲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是迄今为止世界唯有宜春特有的珍稀濒危新树种。

风景名胜

综述

截至2022年6月,宜春市共有国家5A级旅游景区1家,国家4A级旅游景区21家,省级乡村旅游点91家,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3个,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3家,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家。

重要景点

对外交流

著名人物

重要荣誉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