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财经大学鄱阳湖生态经济研究院

更新时间:2022-10-14 12:10

江西财经大学鄱阳湖生态经济研究院(IPLE)是学校主动服务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国家战略需求,专门成立的跨学科综合性研究机构。

究院简介

研究院(IPLE)首任院长由孔凡斌教授担任。 历史沿革:研究院(IPLE)的发展演变溯源于2002年,先后经历了四个基本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原江西财经大学资源与环境管理学院(2002年成立)和资源科学与生态规划工程中心(2005年成立);第二个阶段是原江西财经大学社会经济史研究所(2004年成立)部分依托上述两个机构的科研资源,成立江西财经大学生态文明与现代中国研究中心,申报并获江西省教育厅批准为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8年);第三个阶段是原江西财经大学资源与环境管理学院机构撤并,成立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2009年)以及鄱阳湖生态经济与产业发展研究院(2010年);第四个阶段是以原江西财经大学鄱阳湖生态经济与产业发展研究院为基础,整合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和生态文明与现代中国研究中心,更名成立江西财经大学鄱阳湖生态经济研究院(2010年7月)。

发展宗旨

实践“信敏廉毅”校训精神,引领区域创新时代潮流,服务国家发展战略需求。

目标任务

依托学校经济管理类优势学科资源,融合学校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类学科专业的先进力量,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研究”跨学科创新团队为基础,立足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重大现实问题,面向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开展区域创新研究,努力建设有鲜明特色的高水平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

管理体制

实行学校和院学术委员会双重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院内实行研究所所长(中心主任)学术带头人责任制。

内设机构

设三个直属研究所、一个合署办公研究中心、辅助机构,即:循环经济与生态工业研究所、生态农业与农村发展研究所、资源利用与生态安全研究所、生态文明与现代中国研究中心(合署办公),院办公室、资料室。

人员结构

现定编专职研究人员12人,专职行政人员1-2人,图书资料员1人,兼职研究人员30-50人。专职研究人员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1人,江西省“赣鄱英才555工程”人选1人,江西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1人,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3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3人,江西省青年科学家(井冈之星)培养对象1人。100%具有博士学位,其中海外(美国)留学归国人员1人。

办公条件

有独立使用权的办公场地面积1000余平方米,环境优美,装备精良,图书资料齐全,通讯和电子服务设施便利;内设:高级专家工作室、首席教授工作室、海外博士工作室、流动研究人员工作室、研究生工作室、学术报告厅、图书资料室、计算机房等。

学科科研平台

拥有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博士学位授权点、农业经济管理学硕士学位授权点,农林经济管理学一级学科为江西省“十二五”重点学科,“生态文明与现代中国研究中心”为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研究”科研团队为江西财经大学首批跨学科创新团队,设置“江西财经大学鄱阳湖生态经济研究重大招标项目”和“江西财经大学鄱阳湖生态经济研究成果文库”两个开放式资助平台。

科研基础

2006年到2011年的5年以来,科研人员先后获得重要科研项目合计40余项,经费超过1500万元。按照项目来源分:国际合作项目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7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6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5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1项;其中,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为主题,获得了包括世界银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社科项目、省级软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招标项目在内的20余项资助课题;专职科研骨干人员出版与研究院学术方向一致的著作16部,在国家级重要专业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70余篇;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科研奖励达10余次,其中,有1项著作成果于2009年获得江西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最高奖-江西优秀理论成果奖。

(以上资料截止到2011年11月)

地理位置:江西省南昌市(昌北高新开发区)玉屏东大道

办公地点:江西财经大学(麦庐园校区)图文信息大楼6楼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