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8-25 14:00
污染带又称排污混合区,通常是指排污口附近环境水域某污染物浓度超过该水体水质标准的区域。这一定义将污染带范围与环境水质标准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进行环境水质控制,也能够反映污水排放对环境水体的影响范围 。
污染带是指在河流、海湾等水体内,由于污水的排放,在排放点下游形成的带状污染区。污染带通常在污水与河水相混合的初始阶段比较明显,在水体水质清洁的情况下明晰可辨。污染带的存在主要因为在初始混合阶段,污水与水体的混合很不充分,在边界处存在着较大的浓度梯度。随着混合过程的发展,边界处的浓度梯度逐渐降低,界限模糊,污染带随之消失。污染带的形态(长度、宽度、形状等)与水体的水流特征、固定边界的形状及污水排放方式有关。污染带的存在影响岸边取水,并降低水的观赏价值。通过污水处理、扩散管排放可以消除或减轻岸边污染带。
关于污染带, 应用最多的即污染带长度的计算。污染带长度被定义为断面上达到均匀混合所需要的纵向长度。所谓达到全断面混合均匀的标准,Fischer H.B.认为河流断面上的最大浓度和最小浓度之差不超过 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 (HJ/T 2.3 -93)中定义为河流断面上的平均浓度和最小浓度之差不超过 5%,这与教科书中的定义有一定差别。一般为了计算方便 , 普遍采用 Fischer H.B.的定义进行计算。
关于污染带长度的计算方法,采用较多的有两种。第一种为恒定时间连续点源在二维平面的移流扩散模型。第二种为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 推荐的污染带长度计算公式。
两种污染带长度计算公式如图《《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推荐公式》所示:
影响污染带范围的因素很多,包括排污口附近的流场、背景浓度、排污动量、排污负荷等。对于宽浅型河道,通常可采用二维水质数值模型预测纳污水体污染物分布状况,然后得到污染带的范围,这种方法需要有足够多的预测数据,计算工作量大。而在实际问题中,更关注的是污染带的一些特征参数,如污染物达到均匀混合的距离、 污染带最大长度、 最大宽度及最大宽度对应的位置、 污染带面积等。因此在预测中若掌握了这几个特征的参数,就能了解水体污染的概貌。有研究者根据平面二维连续点源和瞬时点源河流解析解,通过求极值给出污染带若干特征参数的计算公式,建立完整的河流污染带的特征参数预测模型。在此基础上,研制开发了功能较强且易于使用的河流污染带特征参数预测系统,该系统可供从事环境保护和管理的人员参考和应用,迅速、准确而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