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恩伯公馆

更新时间:2023-06-30 14:16

汤恩伯公馆,坐落在上海四川北路2023弄35号的金泉钱币博物馆原来曾是国民党将领汤恩伯的豪宅。

建筑特色

“汤公馆”,位于上海虹口区四川北路2023弄35号(可以由多伦路名人文化街进入)。整幢建筑是法国新古典主义风格,红墙配上白色的檐部、窗套以及入口变形、有二层楼高的科林斯巨柱,十分壮观华丽,建筑平面呈现门字形,对称布置,东西各设小边门,南向入口正门廊有四根巨柱,两侧有凹进的半圆形壁龛,为白色大理石雕刻而成。门廊上部为二层露台现已封闭,铸铁栏杆图案精美,呈现弧平面,突出了入口,起了小雨蓬的作用。两端退后处理又保持了巨柱门廊的完整性,尺度宜人细部丰富,有层次变化。

追溯至17世纪的法国古典主义建筑,横竖向都有明显的三段式划分,强调柱式在构图上的统帅作用。19世纪末至20世纪20年代,欧美的复古建筑形式已经程式化。新古典主义风格形式已较简洁,受现代主义思潮影响,建筑处理能够注意功能合理和形式上变化,色彩搭配也较自由。那时的上海已发展成为远东的大都市,建造了不少漂亮的花园洋房,汤公馆即是一例。

历史沿革

汤恩伯住宅原为广东李氏兄弟在20世纪20年代建造,抗战期间被日军侵占为军官司宿舍。抗战胜利后被汤恩伯所占,人称“汤公馆”。后来为国民党浙江省主席陈仪居所。汤恩伯为陈仪一手提携,得陈资助和举荐,并娶其外甥女黄竞白为妻。汤对陈表面上一副感恩戴德的模样迷惑了陈。1949年初,陈仪派外甥丁名楠带亲笔信去上海,策动汤恩伯起义未果,反被出卖。在这座房子里陈仪被捕,押至台湾被害。

建筑主人

汤恩伯生于1900年9月20日,浙江武义人,名克勤,字恩伯。1920年他入援闽浙军讲武堂,毕业后任浙军第一师排长,1925年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1927年投靠蒋介石。历时近30年,由一个参谋军官升为陆军总司令,成为蒋介石的嫡系。在抗战后期,与陈诚、胡宗南分掌重兵,各当一面,不可一世,自封为“中原王”。1928年任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军事教官司,继任学生总队大队长,在校期间博得蒋介石的赏识。1931年起任第二师师长、第十三军军长等职。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他指挥部队在南口地区抗击日军进攻,予敌重创。翌年3月率部参加台儿庄会战。1942年任第一战区副司令官兼鲁苏皖豫边区总司令。1947年春兼第一兵团司令,率部参加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5月所部整编第74师被解放军全歼。1949年1月任宁杭沪警备总司令,奉蒋介石之命凭借长江天险固守宁沪杭地区。4~5月,所部在渡江战役上海战役中被歼,残部溃退厦门。10月由金门去台湾,任战略顾问委员会战略顾问等职。1954年6月29日病逝后被追晋为陆军上将。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