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6-06 10:08
汤泉街道隶属于南京市浦口区,位于浦口区西北部,南依老山,与老山林场搭界,北临滁河,与安徽省滁州市毗邻,西连汤泉农场,西南与星甸街道、东北与永宁街道接壤,有汤泉八景、惠济寺、老山森林公园、珍珠泉等旅游景点。
汤泉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汤泉先民已在杨山头生产、生活、繁衍生息。
上古至西周时期,汤泉地属古扬州(古代九州之一)。
春秋战国,地属楚,后入吴,吴亡入越,楚灭越,仍属楚。
秦、汉时,汤泉属九江郡东城县乌江亭。
三国鼎立之际,汤泉属孙吴。晋时,地属历阳郡乌江县。
东晋时,汤泉属秦郡尉氏县。
隋朝,汤泉属和州乌江县。
唐五代晋、汉间,汤泉属南唐。
北宋置镇,为汤泉镇,属淮南路西路和州历阳郡乌江县。
元代,汤泉立寨,属河南江北行中书省淮西江北道庐州路和州乌江县。
明洪武九年(1376年),汤泉行政区划单位为乡、里。同年六月,朱元璋改革地方行政机构,置江浦县,汤泉属江浦县任丰乡,后明太祖改汤泉为香泉,汤泉镇又称香泉镇。
清雍正四年(1726年),区划单位为乡、保,汤泉属北乡,共辖四保:汤泉保、白塔营保、青石岗保、孟泽嘴保。汤泉属江浦县北乡。
清咸丰十年至同治三年(1860年-1864年),汤泉属太平天国天浦省。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北乡改为永宁乡,名称虽改,汤泉辖保如旧,汤泉属永宁乡。
民国元年(1912年),沿袭清代乡、保制。
民国三年(1914年),为省、道、县三级制,县以下实行区乡制,汤泉分属江苏省金陵道江浦县第四区和第五区。
民国六年(1927年)4月,道制废除,汤泉属江苏省江浦县第五区。
民国十七年(1928年),废除保制,改组新村制。城镇日街,乡僻日村。嗣后,实行区自治制,永宁乡改为永宁区,区下设里、村。汤泉属永宁区。
民国十八年(1929年)7月,永宁区改为五区,汤泉遂属五区,区划单位以镇、村代之里、村,里改称镇、村改称乡,汤泉地区共划分为l镇7乡,即汤泉镇。白塔营乡、惠济乡、凤凰乡、司河乡、蓝坝乡、山夏乡、太平乡。镇以下区划单位为间、邻,五户编一邻,五邻编一闾。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扩并乡镇,废闾邻制,推行保甲制。原7乡合并为2乡,即太平乡和清平乡。乡镇以下区划单位为保、甲,太平乡辖4保,清平乡辖6保,汤泉镇辖8保,汤泉地区共辖l镇2乡18保229甲。汤泉分属江苏省第九行政督察区江浦县第四区和第五区。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5月,中共江和全工委成立,汤泉属江和全工委赤镇区。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1月,皖北和含专员公署在和县北乡与江浦地区建立江(浦)全(椒)办事处,汤泉属中共皖江区党委江全办事处北山区。
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10月,淮南路东专员公署在江浦、六合、来安三县交界处建立江浦办事处,汤泉属中共淮南区委江浦办事处(次年5月改称江浦县抗日民主政府,11月复称办事处)汉河区。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3月,镇以下区划单位仍为保、甲。编并后的汤泉镇由原来的l镇2乡18保229甲,变为1镇10保149甲。撤区并乡,原属五区的汤泉镇、清平乡及四区的太平乡编并为汤泉镇。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4月21日,江浦全境解放。汤泉镇改设汤泉乡,隶属江浦县汤泉区。
1949年4月21日,江浦全境解放,县以下设区、乡(镇)两级制,汤泉地区为汤泉区汤泉乡。初期数月间,乡以下区划沿用原来的保甲制。结合夏征、秋征工作建立农会组织后,全部废除旧的保甲制,乡以下区划单位为村、组。
1949年6月,汤泉属滁县专署。同年8月撤销汤泉区,改设星甸区、永宁区,汤泉分属星甸区和永宁区。汤泉为永宁区所辖的汤泉乡、泉西乡。汤泉乡辖吴高村、陈桥村、陡门村、常周村;泉西乡辖凤凰村、三黄村、光荣村、张夏村、佃农村、伟大村。
1950年4月,撤销星甸、永宁区,恢复汤泉区,汤泉属汤泉区。
1951年5月,汤泉区的汤泉乡、泉西乡改划为汤泉乡、瓦殿乡、七联乡、余冲乡、陈桥乡。
1952年5月,撤销汤泉区,改划为星甸、永宁两个区。汤泉地区分属星甸区和永宁区,属星甸区的有汤泉乡、瓦殿乡、七联乡;属永宁区的有余冲乡、陈桥乡。当年冬,改村组制为代表区制,一般15,25户为一个选举区,2—6个选举区为一个代表区,5乡共划30个代表区。
1953年1月,汤泉改属扬州专区。
1954年,第一次小乡并大乡,汤泉街道改设汤泉山北镇,辖汤泉街、永宁街和西葛街,汤泉街周围成立泉东乡(隶永宁区),泉西乡(隶星甸区),乡以下代表区逐步改为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5年8月,汤泉乡人民政府改称汤泉乡人民委员会。
1956年2月,汤泉改属镇江专区。同年3月,撤销区制,第二次扩并乡镇,设汤泉乡,由万寿乡圩区4个社及七联、汤泉、余冲、瓦殿、陈桥等乡编并为新的汤泉乡。8月,乡以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逐步上升为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社以下设生产队。全乡共辖15个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分别是:高华社、陡门社、西龙社、九一社、九二社、九三社、九四社、湾塘社、七联社、黄庄社、三泉社、三合社、联合社、瓦殿社、陈庄社。
1957年1月,汤泉改属扬州专区。增设赵鄂社,全乡共辖16个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8年7月,汤泉复属南京市。同年9月4日,撤销汤泉乡建制,成立幸福人民公社。公社以下区划单位为生产大队和生产队。同年10月,经江苏省农林厅与江浦县协商将原属汤泉乡的七联社划入汤泉农场;原九三、九四社合并为余冲大队;原九一社、九二社合并为九一大队;原高华社改为高华大队;原西龙社和陡门半个社合并为施桥大队;原黄庄社和陡门半个社合并为黄庄大队;原三泉社改为三泉大队;原三合社改为三合大队;原联合社、湾塘社合并为联合大队;原陈庄社改为陈庄大队;原瓦殿社、赵鄂社合并为瓦殿大队。全公社共辖10个大队62个生产队。
1960年2月,江浦县委决定将老山人民公社并入汤泉人民公社。三合大队泰来河西片两个生产队并入汤泉农场。全公社增建大埝、永果大队以及大埝果场、永宁果场、老山林场、瓦殿果场。全社共辖12个大队,4个场。同年3月12日,三泉、三合、联合、高华、施桥、黄庄并为三泉农场;余冲、九一并入老山林场;陈庄、瓦殿并人瓦殿果场。
1961年7月,原老山人民公社从汤泉人民公社划出,大队由12个变成10个,三泉农场、老山林场、瓦殿果场的建制随之取消。7月30日幸福人民公社更名为汤泉人民公社,中共汤泉人民公社委员会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按照“有利生产、有利经营管理、有利团结、有利领导”的原则,对大队区划规模进行调整,大队由原来10个划为14个,其中余冲大队划为余冲大队、长顷大队;瓦殿大队划为瓦殿大队、赵鄂大队;九一大队、高华大队划为九一大队、高华大队、平坦大队;施桥大队、黄庄大队划为施桥大队、黄庄大队、陡门大队,共76个生产队。
1962年,生产大队由原来的14个调整为11个,即:长顷、余冲、九一、高华、施桥、黄庄、三合、联合、三泉、陈庄、瓦殿大队,生产队由原来的76个调整为93个。同6月,汤泉改属扬州专区。
1966年3月,汤泉划属六合专区。10月,为合力开垦马圩,三泉、三合、联合三个大队合并为东方红大队,共22个生产队。
1967年上半年。东方红大队划分为4个片,其中原属联合大队的第二、三、四、五、六、七、八生产队为第一片;原属联合大队的第九生产队和原属三泉大队的第十、十一、十二、十三生产队为第二片;原属三泉大队的第十四、十五、十六、二十一、二十二生产队为第三片;原属联合大队的第一生产队和原属三合大队的第十七、十八、十九、二十生产队为第四片。全公社共辖9个生产大队。
1968年3月,汤泉人民公社成立革命委员会,各生产大队随之改为大队革命委员会。生产队改为革命领导小组。
1971年3月,汤泉复属南京市。
1975年,东方红大队更名泉西大队。
1981年5月,恢复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行政区划未变。
1983年5月,开始政社分治,恢复乡建制,建立汤泉乡人民政府。政府以下行政区划仍为大队、生产队。1984年12月5日,泉西大队划为联合、泉西、三泉、三合4个大队(即原泉西大队的4个片).全乡大队区划由原来9个增至12个。
1985年2月7日,实行村民自治,建立村民委员会,原12个生产大队改建为12个村民委员会,并确定村标准名称。12个村的标准名称分别为:长埙村、余冲村、九龙村(原九一大队)、施桥村、黄庄村、凤凰村(原联合大队)、湾塘村(原泉西大队)、泰来村(原三泉大队)、三王村(原三合大队)、陈庄村和瓦殿村。原生产队改称村民小组。全乡辖97个村民小组。
1986年2月,撤乡建镇,撤销汤泉乡,建立汤泉镇,实行镇管村体制,行政区划未变。同年12月18日,江浦县人民政府转发南京市人民政府批复,同意汤泉镇建立东关巷、黄家巷两个社区。
2000年3月,机构改革,全县撤并乡镇。汤泉镇行政区划未变,村级区划除陈庄和瓦殿村外,其余10个村都作了调整。调整后全镇辖泉东、九龙、高华、三泉、泉西、陈庄、瓦殿7个村、57个村民小组,东关巷、黄家巷2个社区。
2007年12月,汤泉镇撤镇改街。
2012年8月,经区划调整,原属星甸镇的龙山社区、龙井社区、龙华社区、大黄村、新金社区等5个村社划归汤泉街道。至此,汤泉街道区域总面积由原先的45平方公里,增加到109平方公里;总人口由2.4万人,增加到4.1万人。
截至2013年,汤泉街道下辖金泉社区、九龙社区、高华社区、三泉社区、泉西社区、龙山社区、龙井社区、龙华社区、新金社区、泉东村、陈庄村、滴水珠村、瓦殿村、大黄村,共9个社区、5个村,村(居)民小组231个。
汤泉街道位于南京市浦口区西北部,南依老山,与老山林场搭界,北临滁河,与安徽省滁州市毗邻,西连汤泉农场,西南与星甸街道、东北与永宁街道接壤。中心位置位于东经180°26′、北纬32°4′,总面积109平方公里。
汤泉街道属扬子地层区,以元古界浅变质岩系为基底,经过加里东、海西造山运动,震旦系上统地层隆起。形成老山山系,老山以北相对下坳,形成沉降带,汤泉及其滁河一带位于沉降带东南边缘。
汤泉地处老山山脉西段北侧山麓,地势顺老山之势,由南东向北西倾斜,南高北低。南部山岭起伏,北部圩田平坦,两者之间为一带状岗地。构成低山、丘岗、平原三个地貌单元。沿老山北麓还有洼、冲的地貌,主要由于洪流切割或冰川等侵蚀风化作用所成。
汤泉街道属于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气候温和,无霜期长,严寒季节短,雨水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由于地处老山以北,常年平均气温较浦口区低1℃左右,年均降水量略少于浦口区平均值。年平均气温15.4℃,年降水量1047.9毫米,年无霜期227天,年平均气压1015.15MP,年相对湿度79%。常年主导风向西南风。
汤泉街道有石英石、石灰石、红砂等矿藏,储量大,品位高,具有较高的开采价值。石英石主要分布在老山一带,石英石含si02 99.64%,含Fe20 30.018%,是良好的玻璃原料。石灰石主要分布在老山一带的大马山、大黄泥山、大灰山及瓦殿村小牛山,石灰石含钙量54%。红砂分布于施桥村玉带庄一带,东从施桥村一组,西到高华村八组,直径300多米;南从九龙村一组,北到施桥电灌站,长2000米,厚层1米,储量丰富,可供冶炼铸造之用。
汤泉街道地热资源丰富,有“十里温泉带”之称,温泉泉眼分布呈东西向,总流量达4590吨/日,最高水温达47℃,含有30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
汤泉街道植物资源包括短穗竹、桂竹、阔叶箬竹、棕竹、文竹等竹类;银杏、金钱松、白玉兰、合欢等木类;茉莉花、白兰花、红花继木、美人蕉、牡丹等花类;明党参、柴胡、何首乌、杜仲、南沙参、丹参等药材类植物。
汤泉街道动物资源包括鳜鱼、扁鱼、乌鱼、甲鱼、螃蟹,还有引进的淡水白鲳、美国大口胭脂鱼、非洲鲫鱼、彩虹雕、水貂等水产类;燕子、画眉、黄莺、大雁、白鹭、鹰等飞禽类;乌公蛇、火赤链、泥鳅毒、乌凤梢等蛇类;狼、獐、狐狸、猪獾等野兽类。
2000年,汤泉街道总户数7540户,总人口21062人;2010年26950人(2010年)。2012年,汤泉街道总户数16935户,总人口40407人;2013年,汤泉街道总户数14709户,总人口42925人。
汤泉街道居民历来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以回族为主。2000年11月,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汤泉街道有回族、苗族、仡佬族、满族、壮族、土家族、藏族、哈尼族8个少数民族。
宁合高速、宁连(云港)高速、宁合(肥)城际快铁、京沪高速铁路穿境而过。南京长江三桥、南京长江隧道、南京扬子江隧道等城市快速通道,使汤泉与南京主城融为一体。距南京禄口国际机场仅30分钟车程借助长江黄金水道,距南京新生圩港、龙潭港仅30公里,形成了高效快捷的水路空立体交通格局。
汤泉街道在南京镇街分类考核中,定位为现代服务业主导型。
2012年,汤泉街道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6亿元,比上一年增长16.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4亿元,比上一年增长12.3%;第二产业增加值5.9亿元,比上一年增长13.7%;第三产业增加值7.3亿元,比上一年增长20.7%。财政收入3.1亿元,比上一年增长7.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5亿元,比上一年增长10.1%。
2013年,汤泉街道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26亿元,比上一年增长16.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86亿元,比上一年增长13.6%;第二产业增加值6.78亿元,比上一年增长16.4%;第三产业增加值8.62亿元,比上一年增长17.8%。实现财政收入3.17亿元,比上一年增长2%。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27亿元,比上一年增长6.8%。
汤泉街道农业形成了以苗木种植和水产养殖为支柱的发展格局,汤泉街道苗木种植面积超50000亩,连片水产养殖面积达6500亩,基本成为“无粮镇”。2003年,汤泉街道实现农业总产值13382万元,其中苗木产值10685万元,渔业产值1976万元,占农业总产值92%强,苗木种植业和水产养殖业已成为农民增收主渠道,是中国最大的雪松繁育基地、江苏省著名的苗木之乡,生产的“汤泉”牌雪松荣膺“江苏省名牌产品”称号,销售市场遍及全国各大城市。“雪松”成为汤泉的镇树。水产养殖面积达6500亩,其中以“汤泉湖”牌特种水产为主,主要品种有淡水白鲳、中华绒鳌蟹、罗非、杂交乌鱼等,其中利用温泉保种越冬的淡水白鲳产量占南京市总产量80%以上,汤泉街道已基本成为“无粮镇”。
2012年,汤泉街道实现农业总产值5.6亿元,比上一年增长12.39%,其中苗木产业实现销售收入3.1亿元,渔业实现销售收入4360万元。
2013年,汤泉街道实现农业总产值6.07亿元,比上一年增长8%。其中,苗木产业实现销售收入4.51亿元,渔业实现销售收入4796万元。
汤泉街道的工业以江标集团和大吉集团为主导,以生产输变电铁塔产品为主,大吉集团是中国单体生产铁塔最大企业,江标集团位于中国单体生产风力塔架前三名企业,汤泉街道正逐步成为中国乃至亚洲地区最大的铁塔生产制造基地,在中国占据较大市场份额,产品多次获奖,应用于长江三峡等诸多国家重点工程,并出口到苏丹、塞浦路斯、越南、芬兰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2012年,汤泉街道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2.7亿元,销售收入14.8亿元,利税14763万元;实现建筑业增加值2.6亿元。
2013年,汤泉街道工业总产值21.34亿元,利税1.97亿元,增减率23%、22.7%;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3.41亿元、销售收入17.76亿元。汤泉街道工业园区重点发展科技密集型项目,入驻企业19家,职工796人;实现建筑业产值15.08亿元。
2012年,汤泉街道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1亿元,比上一年增长21.4%;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8.4亿元;旅游直接收入19080万元,比上一年增长31.59%;景区接待量16.8万人次,比上一年增长60%。
2013年,汤泉街道服务业增加值8.62亿元,比上一年增长17.8%;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95亿元,比上一年增长17.2%;实现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9.36亿元,比上一年增长11.9%;实现旅游直接收入2.48亿元,比上一年增长30%;实现景区接待量22万人次,比上一年增长30%;新增服务业从业人员2030人。
2000年,汤泉镇有幼儿班12个,入学幼儿274人,教师26人;有中心小学l所,村完小7所,学生2845人,教师102人;有汤泉、余冲2所全日制普通初级中学,共26个班,学生1314人,教职工101人。
2013年,汤泉街道支持中小学、幼儿园改善校舍校车、安保监控等办学配套,投入30万元为龙山幼儿园配备校车一辆。有浦口区汤泉小学1所小学;浦口区汤泉中学1所中学。
解放初,汤泉街道成立县内第一个文艺团体(汤泉文工团)。1952年,成立汤泉文化站。民间的灯会、歌舞,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至2000年,汤泉镇有文化站、广播电视站、图书室、书店、电影院、游戏机室、村文化室、歌舞厅等文化场所。
2013年汤泉街道结合喜迎南京亚青会,开展“我与亚青有个约会”、“幸福舞动汤泉梦”、家庭才艺大赛、青少年征文演讲比赛等活动。重要节日期间,深入敬老院、市民广场和社区开展文艺演出,全年开展群众文化活动50场,放映电影170场。
2000年,汤泉镇有卫生院1所,汤泉中心卫生院占地1.44万平方米,职工47人,其中中级职称5人,拥有床位35张;有泉东、九龙、高华、三泉、泉西、陈庄、瓦殿7个村卫生室,村医12人以及1个医务室,医务人员1名。
2012年,汤泉街道有卫生服务站8家。
2015年,汤泉街道有卫生服务中心1家,卫生服务站13家。
汤泉街道拥有得天独厚的“山、水、泉、林、寺”等旅游资源,域内森林覆盖率达68%,空气中富含负氧离子。老山横贯东西,山势峻峭,古树参天,有植被330种,野生动物276种,是南京的绿肺、汤泉的天然生态屏障。苏皖界河—滁河缓缓流过,龙井湖、九龙湖、百子岭水库、唐冲水库等湖泊散落境内,为生态汤泉平添了灵秀之气。
汤泉温泉
汤泉温泉历史源远流长,早在南朝宋大明七年就有关于“宋主孝武帝如尉氏观温泉”的记载,汤泉温泉品质优良,泉水最高温度52℃,日自涌量4050吨,含有30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和矿物质,明太祖朱元璋曾御赐汤泉为“香泉”。
惠济寺
惠济寺位于汤泉以北,始建于南朝,初名为“汤泉禅院”。北宋初年,易名为“惠济院”,北宋元年佑初,高僧忠镜将惠济院改为“惠济寺”。明代,惠济寺已成为“江北第一游观之所”。清道光年间,邑人毛麟、苏兆奎与寺内创办“英华书院”。寺院于书院紧密结合这在全国是不多见的。清咸丰年间,这座千年古刹毁于太平天国的战火之中。惠济寺虽饱经沧桑,却保留下三棵距今1500多年古银杏树,至今仍郁郁葱葱,生机盎然。
老山国家森林公园
老山国家森林公园东西向蜿蜒,连绵十里,占地面积2000多公顷,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共有蕨类和种子植物148科726种,其中野生的有586种,尤以马尾松、银杏、枫香、丝棉木、楸树、榉树为古、大、珍稀树种。山上的七佛寺景区,有老鹰山游览区、蛇园、鹭园三大景点和狩猎场、森林浴场。其中鹭园聚集的万只白鹭。老山狮子岭有始建于清代的兜率寺,寺内有三圣殿、大雄宝殿、藏经楼等十多座建筑,依山势起伏错落。四周深山老林里,有文殊洞、天门洞、罗汉迹等名胜。
汤泉八景之龙洞观云
龙洞位于镇东南,龙洞山巅,天崖石洞,传说神龙窿宅。白云出岫,山云忽合,龙口吞云吐雾。龙洞天然而成,洞口上方奇石峭立,形似雕工流畅、造型精美的龙首。进洞是一大敞厅,面积约100平方米,高约35米。洞穴幽冥清静,其深莫测,洞顶石乳滴汁,其声叮咚,且有蝙蝠悬臂。穿厅探幽,岔洞旁出,倾斜而下,杳无穷尽,至今无人达到洞底。
汤泉八景之凤山积雪
凤凰山,位于镇西南,传说曾落凤凰,主峰古松,行若凤冠,冬令瑞雪,翠白相间,山峦起伏,酷似凤凰。凤凰山呈西南东北走向,形如凤凰。清代,山上多长青松翠柏,主峰上有三株古松,粗壮高大,其中一株性若凤冠。每逢冬令瑞雪之时,松枝翠柏上的落雪或有或无,翠白相间。
汤泉八景之千佛晚照
千佛庵,镇西隅,建于明代,红墙青瓦,佛像千尊。夕阳西下,佛光反照,交相辉映。千佛庵东、南、西三面溪水环流,庵房有前后两进,东西两庑为僧寮,殿厅中有如来、观音、地藏王等大佛,并有哼哈二将、四大天王、五百罗汉、共有大小佛像千尊。庵东北有太平桥,距千佛庵约百步。庵北有竹园。
汤泉八景之惠济晓钟
惠济寺位于镇北,规模宏大,僧侣百千,寺内悬架巨钟,瞢鼓晨钟,钟声悦耳,萦乡十里。“惠济晓钟”,为惠济寺内一口生铁铸钟,据传该钟是清朝秀才张业樵于光绪年间捐募所铸,钟上并铸有若干捐资者的姓名。钟悬挂寺内三根粗木支架之上。钟的两边挂有条幅,其中一幅有“晨钟警醒”语。
汤泉八景之石坝飞涛
惠济寺四北,天然石坝,怪石嶙峋,山洪倾泄,浪击水拍,玉花飞溅,涛声如雷。石坝系一庞大崖石,宽约6米,长约10米,整个坝身凹凸不平,怪石嶙峋,横堵山渠之上。山渠承接老山大小十余处山坳之水。汛期,滂沱大雨之后,山洪汇合山渠,汹涌澎湃,冲击石坝,溅起万丈飞涛。飞涛卷起珠帘,洪水从上游带来的纱石,浪击水拍,飞过石坝。
汤泉八景之温泉吐雾
十里温泉带,名传太子汤。隆冬热气升腾,如云似雾,“独此沸如蒸”,“一气无冬夏”乃之写照。汤泉地多温泉,且“泉暖而香,可以浴”,“ 浴则体浩,淑则齿洁”,并能“看水色知气象”,乳色加重,天将落雨;清澈见底,意味着天晴。隆冬雪天去洗澡,浸泡在热水池里,仰望池面,热气盈盈上升,遇到冷空气便变成白色的雾珠,如云似雾,恰如从温泉吐出。天空雪花飞舞,如柳絮随风,遇到热气融化后,不见雪花,只见云雾。
汤泉八景之尚书故宅
明代张瑄,正统壬戌进士,官拜尚书。故宅相沿僧舍,僧刹顶石之上镌字“尚书故宅”。尚书故宅为张瑄未出仕时所建,有前后两进,前进为“平室二楹”,后进为“楼宇三楹”,楼中有张瑄遗像。庭院中有古桂一株,故设“桂香书屋”,为张瑄题名。屋内设几榻,置金刚经数卷。尚书故宅转以居浮屠后,其后裔仿原宅重建,故此处之宅亦称“尚书故宅”。
汤泉八景之寄老茅阉
北宋孙觉,字莘老,高邮进士,爱其地胜,于惠济寺旁诛茆夷土,规以为庵,寄老汤泉。寄老庵位于惠济寺东约300米处。寄老庵建于宋熙宁十年(1077),庵成后,秦观特作《寄老庵赋》,对寄老庵地理环境作了记述。苏东坡并为寄老庵题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