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8-16 23:04
汾渭平原是黄河流域汾河平原、渭河平原及其周边台塬阶地的总称,北起山西省阳曲县,南抵陕西省秦岭山脉,西至陕西省宝鸡市,呈东北—西南方向分布,长约760千米,宽40~100千米。七普人口为5554.45万,包括陕西省西安、宝鸡、咸阳、渭南、铜川、杨凌示范区、西咸新区,山西省晋中、吕梁、临汾、运城,以及河南省洛阳、三门峡等11城2区。该平原区域土地总面积7万平方千米,位列中国第四大平原,也是黄河中游地区最大的冲积平原。汾渭平原历史文化悠久,文物遗迹繁多,不但是华夏文明和中国历史的摇篮,也是黄河流域资源条件优越、工农业生产水平高、经济文化发达的地区,是中国七大主产区之一。
汾渭平原的范围包括:陕西省的西安、咸阳、渭南、宝鸡、铜川、杨凌示范区、西咸新区,山西省的晋中、吕梁、运城、临汾,河南省的洛阳、三门峡,共12个城市。平原内部是由黄河中游的支流渭河、汾河、洛河等河流冲积平原组成,黄河和中条山将汾渭平原分割为:陕西省渭河平原(关中平原)、山西省汾河平原和河南省伊洛盆地、灵宝盆地。汾渭平原的主体是渭河平原和汾河平原,其共同特点是由汾渭地堑经汾、渭二河冲积而成。因此延伸方向与汾渭地堑走向一致,整体呈狭长的新月形,两端窄,中间宽。
汾河平原又称汾河谷地,位于山西省中部和南部,北接忻州盆地,南接渭河平原,走向为东北—西南向再转东西向,是因汾河冲积而成的河谷平原。汾河平原分为北部的晋中盆地(太原盆地)和南部的临汾盆地,是山西境内重要的农业区和经济区。
渭河平原(Weihe Plain),又称关中平原(Guanzhong Plain),系地堑式构造平原。介于秦岭山脉和北山山系(桥山、子午岭及陇山等)之间,东北部过黄河与山西省汾河平原相接,东部与灵宝盆地相接。渭河平原由黄河第一大支流渭河冲积而成,西起宝鸡峡,东至潼关,海拔约325~600米,东西长约300公里,面积约4万平方公里,西窄东宽。该平原因位于函谷关和大散关之间(一说在函谷关、大散关、武关和萧关四关之间),故称“关中”。渭河平原在历史上为华夏文明重要的发源地之一,也是周秦汉唐等13个王朝的京畿故地,自古土地肥沃,农业发达,盛产小麦、棉花、玉米等,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产区,被称为“中原龙首”,也是中国最早被称为“天府之国”的地区。
汾河平原大体分成南、北两部分:北部是在石岭关与灵石间的太原盆地,海拔700—800米,是山西省汾河平原中最广阔的部分;南部为霍县与稷山县之间的临汾盆地,海拔400—500米。土壤肥沃,灌溉发达,是山西省重要粮、棉产区。汾河贯穿盆地中部,沿岸广泛发育着二级阶地,由于河流比较小,泥沙含量多,河床宽浅,易受洪水威胁,历史上曾发生多次改道。省会太原市,位居盆地北缘,是省内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也是华北地区重要的重工业基地。本区农业生产水利化、机械化水平较高。农业生产精耕细作,是山西农业高产区。
汾渭平原地势平坦,耕地集中连片,土壤以褐土、黄绵土为主,土层深厚,土质肥沃,水土流失轻微。汾渭平原属暖温带半湿润气候。汾河平原南北狭长,气候纬向差异明显;渭河平原东西差异较大,热量东部优于西部,降水则西部优于东部。
总的来看,气候条件较好,可以满足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的需要,是黄河中游区光热水土条件匹配最好的区域。农业开发历史悠久,既有丰富的传统农业经验,现代技术装备也较好,水利灌溉发达,农业机械化程度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