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0-31 23:52
沁县,山西省长治市辖县,位于山西省东南部、长治市北部,地处太行、太岳两山之间,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总面积1320平方千米。截至2021年3月,沁县辖9个镇、2个乡。截至2023年末,沁县常住人口为133025人。
尧时期,境域属冀州。
舜时期,属并州。
夏、商时期,复属冀州。
周定王十四年(前593年),归晋置铜鞮邑。敬王六年(前514年),置铜鞮县。
东汉、三国、两晋时期,铜鞮隶属上党郡。
南北朝时期,铜鞮改隶并州。
唐永徽六年(655年),铜鞮始隶沁州。
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置威胜军。
南宋嘉定十六年(1223年),升沁州为义胜节镇军。
清沿明制,归冀宁道。
民国元年(1912年),废沁州改称沁县。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沁县先后隶属山西省第三行政公署,太岳一专署。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隶属晋东南专署(地区)。
1985年,撤区建市,隶属长治市管辖。
截至2021年3月,沁县辖9个镇、2个乡:定昌镇、郭村镇、故县镇、新店镇、漳源镇、册村镇、沁州黄镇、南里镇、松村镇、牛寺乡、杨安乡。县人民政府驻定昌镇。
沁县位于山西省东南部、长治市北部,介于北纬36°25′—36°57′、东经112°29′—112°53′之间。东连武乡县、襄垣县,西毗沁源县,南接屯留区,北与武乡县、晋中市平遥县接壤。全县总面积1320平方千米,南北纵距60千米,东西横距39千米。
沁县地处太行、太岳两山之间,境域四周环山,中部平坦,平均海拔1000—1100米。地形最高处郭村镇棋盘山,海拔1748.4米;最低处新店镇南池二神口河谷,海拔916米。
沁县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少雪,春季干燥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早晚温差较大。常年气温9.1℃,历年极端最高气温为37.8℃(2005年6月22日),历年极端最低气温为-27.1℃(1971年1月22日);历年平均降雨量557.5毫米,平均相对湿度62.8%;常年无霜期168天;常年平均风速1.1米/秒;常年日照2311.5小时。
沁县境内主要河流有漳河、庶纪河、段柳河、徐阳河、迎春河、圪芦河、白玉河、涅水河等8条,呈井字型分布,有大小支流126条、633千米,有湖泊湿地62处、3.5万亩,源头泉水270多处,形成河流上升泉76处。
沁县土壤有褐土和草甸土2个土类、6个亚类、20个土属、57个土种,褐土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94%。
据2008年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沁县土地总面积13.20万公顷,其中,耕地4.13万公顷,园地472.14公顷,林地4.24万公顷,牧草地3.69万公顷,居民及工矿占地4771.09公顷,交通道路占地1279.86公顷,水域面积1663.17公顷,其他用地6906.48公顷。森林覆盖率37.39%。
沁县矿产资源较为贫乏,多年来境内没有开采煤、石油及天然气。主要矿产资源有高岭土、红金石和矿泉水。
沁县现有宜林面积15万亩,实有林地1万亩,主要树种28类100余种。
沁县境内繁衍生息着200多种野生动物、500多种野生植物。
沁县地表水年径流量为1.316亿立方米,并建有圪芦河、月岭山两座中型水库和十一座小型水库,总库容量达到6830.4万立方米,且有泉水19处,地下水总动贮量为4500万立方米,调节贮量6000万立方米。
截至2023年末,沁县常住人口为133025人。全年出生人口572人,人口出生率为4.27‰;死亡人口1697人,死亡率为12.67‰;自然增长率为-8.40‰。性别比(女=100)为111.96。
2023年,沁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43.35亿元,同比增长3.3%;第一、二、三次产业增加值的比例为23.8:18.2:58.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9亿元,同比增长8.9%。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4.83亿元,同比增长23.2%;固定资产投资28.84亿元,同比增长8.5%;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516元,同比增长4.5%;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210元,同比增长11.2%。
2023年,沁县第一产业增加值10.32亿元,同比增长8.6%,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3.8%;粮食种植面积27.43千公顷。其中,玉米种植面积21.92千公顷;小麦种植面积0.134千公顷。全年粮食产量14.834万吨。其中,夏粮0.046万吨;秋粮14.788万吨。猪牛羊肉产量6683.8吨,同比增长9.68%。其中,猪肉产量3500.147吨,增长12.7%;牛肉产量2473.185吨,增长5.8%;羊肉产量710.521吨,增长9.3%。禽蛋产量8686.113吨,增长10.7%。牛奶产量46.251吨,下降79.1%。年末生猪存栏26710头,增长1.6%;生猪出栏43830头,增长13.3%。
2023年,沁县第二产业增加值7.87亿元,同比下降7.4%,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8.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10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46.46亿元,增长17.89%。其中,煤炭工业实现营业收入0.17亿元,下降65.31%;煤炭加工业实现36.24亿元,增长25.01%;热力生产供应业实现0.73亿元;食品加工业实现7.98亿元,下降12.9%;非金属矿物质制品业实现1.32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1.59亿元,下降35.89%;实现利润0.7亿元,下降55.13%。建筑业实现增加值3347万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下降22.5%。焦炭产量1163862.68万吨,下降0.66%;太阳能发电量9011.55万千瓦时。全年社会用电量36252.51万瓦时,增长33.58%。其中,第一产业用电925.13万千瓦时,下降7.08%;第二产业用电18663.25万千瓦时,增长64.18%,其中,工业用电17713.44万千瓦时,增长79.66%;第三产业用电5347.47万千瓦时,增长10.27%;城乡居民生活用电11316万千瓦时,增长14.01%。
2023年,沁县第三产业增加值25.16亿元,同比增长4.7%,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8.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15亿元,同比增长8.4%。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额7.80亿元,增长8.3%;乡村消费品零售额9.35亿元,增长8.5%。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2.84亿元,增长13.0%。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01.41亿元,较年初增长9.07%,其中住户存款余额余额83.46亿元,较年初增长12.53%。各项贷款余额60.11亿元,较年初增长14.71%。保费收入1.55亿元,增长7.84%。其中,寿险业务保费收入1.07亿,增长5.13%,财险业务保费收入0.48亿,增长14.35%。各类保险赔付0.48亿元,增长69.49%,其中,寿险业务赔付0.16亿元,增长57.38%,财险业务赔付0.32亿元,增长76.27%,车险业务赔付0.19亿元,增长53.5%。
截至2023年末,沁县公路线路里程1183千米,较大人口规模自然村(组)通硬化路比例100%。全县机动车保有量18691辆,全年新注册629辆。城市交通客运班线汽车19辆,县内城市公共汽车17辆,城乡客运汽车40辆,出租汽113辆。
截至2023年末,沁县有中等职业教育学校2所、普通高中4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
2023年,沁县专利授权量33件;年末农业科技特派员共有37人,当年新增7人;企业科技特派员2人,当年新增1人;农业技术推广人员48人;新增科技创新示范基地3家;申报高校科研平台延伸基地2家。
截至2023年末,沁县共有文化馆、图书馆、时刻博物馆、艺术表演场馆各1个,公共图书馆藏书量91.7千册。广播电台1座,电视台1座;城市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均达到100%,有线电视用户6253户;农村有线电视用户800余户。
2023年,沁县运动员在各类体育比赛中获得省外荣誉4项(获奖9人);省级荣誉3项;获得市级荣誉5项,其中获得团体一等奖1次,个人第一名2次、第二名4次。
截至2023年末,沁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18个,其中医院2个,卫生院13个,妇幼保健机构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卫生监督机构1个。病床位528张,其中医院264张,卫生技术人员386人,其中医生126人,药师25人,护士185人,技师43人,其他7人。乡镇卫生院13个,床位264张,乡村医生156人,乡镇卫生技术人员144人。
2023年,沁县城镇新增就业1972人,失业人员再就业366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109人。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19617人,其中:企业职工养老保险11725人(在职7599人、退休4126人),机关事业养老保险7892人(在职4292人、离退休3600人)。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80402人,其中参加补充养老保险78261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142679人,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11305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131374人。参加失业保险7097人;参加工伤保险9616人,其中农民工43人;参加生育保险7073人。提供住宿的民政服务机构有7个,床位数488张;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925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6917人。
南涅水石刻馆
南涅水石刻馆,为窖藏石刻,以其出土地南涅水村命名。该石刻发掘于1957年,现陈列于沁县城南二郎山“南涅水石刻馆”并已对外开放。南涅水石刻造像根据碑刻记载最早的为北魏永平三年(510年),最晚的为北宋天圣九年(1031年),历时520年,经历了6个朝代,分别保存有北魏、东魏、北齐、隋、唐、北宋时期的作品。
永庆寺
永庆寺,坐落于沁县二郎山脉,始建于隋末唐初,先名大悲寺。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沈王赐“永庆禅院”,历代多次修葺、增修。明末清初,著名高僧尺木禅师主持永庆寺,后永庆寺毁于历年战火。2003年,永庆寺开始复建,历时十余年,逐步恢复大雄宝殿、山门、钟鼓楼、东西殿等建筑。
牺盟会新军纪念馆
牺盟会新军纪念馆,是反映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和以决死队为骨干的山西新军历史功绩的专题纪念馆。纪念馆为仿晚清民间建筑风格,四合院二层,占地面积5220平方米,建筑面积5077平方米,陈展面积3780平方米。全馆根据内容分为:综合馆、人物馆和将军馆。
沁州南瓜籽
沁州南瓜籽,山西省沁县特产,于2010年登记为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南瓜籽呈扁椭圆形,一端较长,外表浅黄淡白色,边缘稍有棱,长约1.2—2.0厘米,宽0.6—1.2厘米,表面稍有毛茸。
沁州核桃
沁州核桃,山西省沁县特产,于2010年登记为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沁州核桃果型分圆形和椭圆形,个体端正,外表光滑,单果重在14—18.2克之间,三径平均3.72厘米,果壳厚度纸皮和厚皮一般0.7—2毫米,白净匀称,用手可捏开;缝合线窄而平,结合较紧,顶部微凸,基部凸起,易取整仁和半仁。
沁州黄小米
沁州黄小米,山西省沁县特产,于2017年登记为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沁州黄小米色泽蜡黄,颗粒圆润。
2017年9月18日,沁县入选“2017年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名单”。
2018年6月5日,沁县入选第四批“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名单。
2018年12月13日,沁县入选“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名单(第二批)”。
2019年3月,沁县入选“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第一批)”。
2019年3月15日,沁县入选“2018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
2022年8月10日,沁县入选“第三批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创建名单”。
2023年1月3日,沁县入选“全国未成年人保护示范县(市、区、旗)拟命名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