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7-03 20:39
《沁园春·弄溪赋》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的作品。词的上片主要写弄溪所见,开头三句写为何赋弄溪。在这里,作者使用的是层层递进的手法,先以“有酒忘杯”衬托“有笔忘诗”,写自己既不想饮酒,也不想赋诗,逼出“弄溪奈何”四字来。词的下片写弄溪所感,词的下片写弄溪所感。“长松”二句承接上片另辟新境,写溪边之松与山上之人。这首词即景生情而又缘情布景,景与情会,情景交融,语言生动形象,风格清新自然,艺术成就也比较高。
沁园春·弄溪赋
有酒忘杯,有笔忘诗,弄溪奈何。看纵横斗转,龙蛇起陆,崩腾决去,雪练倾河。袅袅东风,悠悠倒影,摇动云山水又波。还知否,欠菖蒲攒港,绿竹缘坡。
长松谁剪嵯峨。笑野老来耘山上禾。算只因鱼鸟,天然自乐,非关风月,闲处偏多。芳草春深,佳人日暮,濯发沧浪独浩歌。徘徊久,问人间谁似,老子婆娑。
如词题所云,这首词是赋弄溪的。弄溪为何?无非是两种解释:一、溪水名,但不知其位置所在;二、可供游赏之溪,这是比照“弄田”作的解释。据辞书讲,弄田为可供游赏之田,且有颜师古注为证。当然,把弄溪释为可供游赏之溪,只是个人推测,尚有待专家考证,但私意认为不能说这样推测毫无道理。
词的上片主要写弄溪所见。开头三句写为何赋弄溪。在这里,作者使用的是层层递进的手法,先以“有酒忘杯”衬托“有笔忘诗”,写自己既不想饮酒,也不想赋诗,逼出“弄溪奈何”四字来。“弄溪奈何”,即奈弄溪何?言如果不写诗,弄溪怎么办呀!这样一推一转,便逗出了为弄溪而赋之意,既点明了词题,又自然地引出了下文,构思是颇精巧的。“看纵横”以下十句,对弄溪作多角度多层次的描叙。其中前四句写弄溪的走向及水势。意谓溪水曲曲折折,纵横驰骋,犹如龙蛇从陆上腾空而起;又像雪练,冲决河堤,滚滚而去。虽名为溪,却有一泻千里,不可阻挡之势。接下去三句写溪中倒影。言在袅袅春风之中,云、山倒映溪中,随着水波的起伏而摇动,别有一番情趣。末后三句写溪之不足:港中没有丛生的菖蒲,水边没有缘坡的绿竹。作者不直说这是弄溪的不足,而以问句出之,且前着“欠”字,可见作者叙事之委婉,遣词之慎重,格调之含蓄。词的下片写弄溪所感。“长松”二句承接上片另辟新境,写溪边之松与山上之人。人为野老,来耘山上之禾,是以“可笑”;松为“长松”,高耸入云,突兀险峻,是以可钦。“算只因”四句写闲情。其中前两句承上,写鱼、鸟之乐,得之天然;而后二句写自己闲居之乐,谓此乐与风月无关,而是由于自己闲居,才有游山玩水的闲情逸致。貌似快乐,其实内心是很戚苦的。故“芳草”三句运用《楚辞·招隐士》和江淹《拟休上人怨别》诗,言春深日暮,芳草萋萋,王孙不归,佳人未来,自己只有耀发沧浪,仰首高歌,以抒发胸中的郁闷而已。结尾三句写自己徘徊溪旁,久久不归,人世之间还有谁像我这样潇洒放逸!直抒胸臆,表现了作者对投闲置散生活的不满。这首词即景生情而又缘情布景,景与情会,情景交融,语言生动形象,风格清新自然,艺术成就也比较高。
辛弃疾,生于1140年5月28日,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市)人。南宋爱国词人。他出生时家乡已被金所占领,二十一岁参加耿京领导的抗金起义军,任掌书记,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奉表南归,高宗召见,授承务郎,转江阴签判,他不顾官职低微,进《九议》、《美芹十论》等奏疏,具体分析南北政治军事形势,提出加强实力、适时进兵、恢复中原、统一中国的大计,均未被采纳。后任司农寺主簿,出知滁州、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使、知隆兴府兼江西安抚使、湖北转运副使、知潭州兼湖南安抚使等,任职期间,都采取积极措施召集流亡,训练军队,奖励耕战,打击豪强以利国便民。后被诬落职,先后在信州上饶、铅山两地闲居近二十年。晚年被起用知绍兴府兼浙江安抚使、知镇江府。在镇江任上,他特别重视伐金的准备工作,但为权相韩侂胄所忌,落职。一生抱负未得伸展,1207年10月3日,终因忧愤而卒。后赠少师,谥号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