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张路分秋阅

更新时间:2024-07-03 20:34

《沁园春·张路分秋阅》是南宋词人刘过创作的一首词。该词上片首三句从听觉上写演习开始前和开始时的景况,后从视觉上写开始后的情景;下片记录了张路分举行“秋阅”的壮观场景,描绘了一个能文善武的抗战派儒将形象。该词抒发了作者北伐抗金的强烈愿望和祖国统一的爱国激情。这首词突出的特点是选择能反映人物生活情趣的细节入词和选择能突出人物将帅之才的细节入词,词中洋溢着比较浓厚的生活气息,显得真实可感。

作品原文

沁园春1·张路分秋阅

万马不嘶,一声寒角,令行柳营。见秋原如掌,枪刀突出,星驰铁骑2,阵势纵横。人在油幢3,戎韬总制4,羽扇从容裘带轻5。君知否?是山西将种6,曾系诗盟。

龙蛇纸上飞腾7,看落笔四筵风雨惊。便尘沙出塞,封侯万里,印金如斗,未惬平生8。拂拭腰间,吹毛剑在9,不斩楼兰心不平10。归来晚,听随军鼓吹,已带边声。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1.沁园春:词牌名,又名《寿星明》、《洞庭春色》等。双调一百十四字,平韵。

2.星驰铁骑:带甲的骑兵如流星般奔驰。

3.油幢:油布制的帐幕。

4.戎韬总制:以兵法来部勒指挥。戎韬指的是兵法。

5.羽扇从容:三国时诸葛亮常手执羽扇,从容指挥战事。裘带轻:即轻裘缓带,用羊祜故事。羊祜是西晋人,出镇襄阳十年间,他轻裘缓带,身不披甲,有儒将之风。

6.山西将种:古人认为华山以西之地是出将才的地方。

7.龙蛇:喻书法。

8.惬:满足,畅快。

9.吹毛剑:指锋利的剑。

10.楼兰:此指金统治者。

白话译文

演习场上,军纪严明,军容肃整,万马齐喑。随着一声号角声响,全军立即开始行动。秋日的平原如同手掌,而那枪林刀丛则像手指一样突出挺立其上,队队铁骑奔驰,速度快如流星; 队形纵横,变化莫测。而检阅官张路分正端坐在油幢军帐之中,他按照兵法指挥着外面的千军万马,手执羽扇,神态从容,身着轻裘缓带,大有儒将之风。诸君可否知道,此人(张路分)不但是天生的将种,还颇富文才诗情。

他文思敏捷,诗才横溢,书写时笔走龙蛇,落笔后则风雨为之惊,四座为之倾。他征战沙场,立下赫赫战功,万里封候,印金如斗,但这些并不足以平心意。他时时在拭擦腰间的宝剑,决意要驱散金兵,将那金人首领拿下斩首,否则就心意不能平。傍晚归来,那随军乐队所演奏的鼓乐,听起来却已经带上了那沙场上的边声。

创作背景

古代军队时常在秋天进行演习,并有长官进行检阅,所以叫“秋阅”。词题中的“张路分”,姓张,官居路分都监,生平不详。路分都监是宋代路级的军事长官。作者看到爱国将领张路分“秋阅”的情景,有感而发写下该词。

作品鉴赏

文学赏析

刘过虽终身未仕,但对北伐甚为关心,一直期盼全国统一。该词即是作者这种心境的最好体现。词的开篇从听觉角度对“秋阅”开始前和刚开始的景象进行了生动的描写 “万马不嘶”,足以让人联想到当时整肃的军容以及严明的军纪。随即,“一声寒角”陡然响起,嘹亮之极。“寒”字用得妙,既与词题中的“秋”字呼应,又烘托出战场上的肃杀气氛。 “枪刀突出”三句,又从视觉的角度,在不同侧面描绘了演兵场上的盛况;“人在油幢”三句,从士兵写到将领,描绘了张路分指挥千军万马的仪态:只见他“羽扇从容裘带轻”,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样;“君知否”三句,点出张路分“曾系诗盟”,即参加过诗人集会,展现出这位善于用兵治兵的统帅的另一面,使人物形象愈加丰满、完整。

下片“龙蛇纸上飞腾”三句承接上片,写张路分文采飞扬、才思敏捷的一面,进一步强调了将军的能文能武。“便尘”以下几句写张路分的内心世界。通过描写拂拭佩剑的动作,表现了其不甘于平凡的志向。末三句写秋阅结束时的情景以及作者的感慨。“归来晚”一句,表明演习时间之长。“随军鼓吹”,听起来也好似“边声”,足见作者北伐抗金的迫切心情以及期望朝廷尽早出兵的急切心情。

全词风格豪放,极具画面感,是宋词中描写军事场面的优秀词作。

名家点评

重庆师范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谢真元、陈忻《中国古代豪放词曲评注》:这首词塑造了文武双全的大将形象,抒发了作者北伐抗金的渴望,洋溢着浓郁的爱国激情。全词由“秋阅”层层展开,层层铺垫,最后归结到“不斩楼兰心不平”,壮声豪气冲纸而出。

作者简介

刘过(1154—1206), 字改之,号龙洲道人,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人。曾伏阙上书,力陈恢复方略,未被采纳而落魄江湖。曾为辛弃疾幕僚,常以调唱和。其词多写政治抱负和抒发怀才不遇的感慨。语意峻拔,风格豪放,与辛弃疾相近。但较为率直,有些作品略显粗糙。有《龙洲集》《龙洲词》。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