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佺

更新时间:2023-04-15 09:32

沈佺(1250—1271),又名杰,字超凡,处州松阳(今浙江松阳)人。沈佺是宋徽宗时状元沈晦的第七代孙,沈元生之子,宋咸淳辛未科(1271年)榜眼

人物生平

沈元与张懋为中表,情意相投,两家走得很近。公元1250年,农历庚戌年七月初四,沈元的夫人徐氏生下儿子,取名佺。同年同月同日,张懋的夫人刘氏也生下一女,取名玉娘。沈佺来到世上不过比玉娘早三个时辰,故而玉娘称其为表哥。

张玉娘(1250—1276)字若琼,号一贞居士,生于宋淳祐十年庚戌(公元1250年)七月初四日午时,卒于卒于南宋景炎元年(公元1276年),年仅27岁。她生于一个仕宦之家,世代书香,积有不少藏书,张玉娘天资聪慧,又好读书。她工于诗词,时人以班大家(指汉代班固之妹班昭)比之。

玉娘15岁时与表哥沈佺订婚。玉娘和沈佺这一对才子佳人,自幼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沈佺常到张家和玉娘谈论诗文,或读书,或写字,或弹琴下棋、作画吟诗。沈佺佩服玉娘的多才多艺、不凡文采。玉娘也倾慕沈佺的才情盛学、端庄人品。

玉娘有两名侍女,紫娥和霜娥,也是颇有才色,不同于一般人家丫鬟。二婢常为沈佺和玉娘鸿雁传书。

天有不测风云。沈佺父母不幸双亡,家计萧条,家道中落。由于又遭宋运将终,沈佺无意功名。而玉娘的父亲张懋见沈家贫落,遂产生悔婚的念头。玉娘知道后暗自伤神,不忍背负。沈佺因对玉娘情意弥坚,他明确“欲为佳婿,必待乘龙。”于是,发愤攻读。南宋咸淳辛未年(1271年)榜眼及第(另一说此榜眼为杜文甫,字实翁),时年22岁。由于进京赶考,得了伤寒,回家一病不起,他的侍从辗转把这消息告诉玉娘。玉娘心中悲恸,写信给沈佺:“生不偶于君,愿死以同穴也!”

沈佺见了,就回报一首诗云:“隔水度仙妃,清绝雪争飞。娇花羞素质,秋月见寒辉。高情春不染,心境尘难依。何当饮云液,共跨双鸾归。”不久,便病故。

沈佺死后,玉娘临帏恸哭,矢志守节,作诗云:“中路怜长别,无因复见闻。愿将今日意,化作阳台云。”

玉娘在郁郁不乐中挨过了6年时光。宋景炎二年(公元1277年)元宵节晚,悲绝而亡,时年28岁。父母知她是为沈佺而死,于是征求沈家同意,把两人合葬在县城西郭枫林之野。

玉娘死后一个月,侍女紫娥、霜娥为她悲伤相继而死,连玉娘平时爱玩的鹦鹉也悲鸣而死。家人惊泣,把二婢、鹦鹉葬在一处。中座沈佺、玉娘,左冢紫娥、霜娥,右冢鹦鹉。时人称此墓群为鹦鹉冢,冢前掘有一井谓“兰雪泉”,冢后高建两楹三间“贞文祠” ,大门额书“贞文千古”。

对于张玉娘的遭际与品格,唐圭璋有评:她短促的身世,比李易安、朱淑真更为悲惨。李易安是悼念伉俪,朱淑真是哀伤所遇,而她则是有情人不能成眷属,含恨千古……她这种忠孝的大节,不独超过寻常的女子,便是李易安、朱淑真也还逊一筹呢!

玉娘的爱情悲剧闻者无不叹息。清初著名剧作家孟称舜曾为之发动捐款,在其墓后立祠祀之,并写了二集三十五折杂剧《张玉娘闺房三清鹦鹉墓贞文记》,使张玉娘的故事得以流传,曾远传到海外,远流异域日本。

张玉娘与沈佺是真人真事,他们的爱情悲剧非常感人。人们直言“比梁祝故事更动人”,比传说中的“梁祝”还要令人叹息、撼人心魄。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