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0-26 12:11
沈奏廷,铁路运输学家和铁路运输教育家。我国自编铁路运输专业大学教材的先驱和我国铁路运输科学研究的开拓者,铁路运输学科的奠基人。他为我国培养了大批铁路管理人材,为铁路运输学科的发展以及中国铁路运输事业的改进和提高作出了重要贡献。
1928年 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铁路管理科,获学士学位。
1928-1929年 任上海市社会局科员。
1929-1930年 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研究院学习。
1929-1932年 在美国宾夕法尼亚铁路公司实习。
1932-1938年 任上海交通大学讲师、副教授。
1933年 任京沪、沪杭甬铁路上海营业所经理。
1938-1942年 任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兼运输管理系主任。
1942-1943年 任湘桂铁路理事会专门委员。
1943-1945年 任重庆交通大学教授,兼运输管理系主任,并两次代理教务长。
1945-1946年 任重庆国民政府交通部公路总局运务处处长。
1946-1949年 任南京国民政府输出入管理委员会处长,兼上海交通大学讲座教授。
1949-1951年 任上海交通大学教授。
1951-1958年 任北方交通大学教授。
1957年 参加中国民主同盟。
1958-1963年 任北方交通大学教授,兼运输工程系主任。
1963年5月31日 病逝于北京。
沈奏廷,字谏初。1904年11月17日出生于浙江省余杭县,1919年入余杭县高等小学和杭州安定中学读书,1921年考入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1924年又考取上海交通大学铁路管理科。他自幼聪明好学,7岁时父亲去世,家境清苦,母亲靠借贷供他上学。于是他发愤读书。1928年在上海交大毕业时,以4年成绩总平均93的高分名列全班第一。毕业后又随其老师到上海市社会局任科员。但他并不满足于自己的日常工作,经常独自潜心钻研,并发表了《百年来银价的统计与分析》一文,受到上海市工商界的重视。1929年12月,由南京国民政府铁道部派往美国学习,开始时他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研究院攻读,并在美国宾夕法尼亚铁路公司实习。不久,他感到研究院的学习内容比较空泛,而且与铁路现场脱节,因此,他放弃了攻读高层次学位的良机,一心扑在铁路运输现场和财务会计部门,细致入微地观察、摘记、访谈、研讨,取得了很大收获。1932年1月回国,到京沪、沪杭甬铁路实习,后任上海营业所经理。此时他感到在管理上应当改进之处很多,因与主管发生矛盾,即辞职改任南京国民政府全国经济委员会专员,从事有关交通方面的调研工作。他奉派去四川、山西等省考察,写过反映各省在交通方面应当兴办的实务,特别是四川省人民对修建成渝铁路怀有迫切愿望的报告,但都如石沉大海,使他无比失望。早在他回国之初,就一直在母校上海交大兼任教职,讲授铁路货运业务、铁路运价、铁路行车等课程。1936年他专任上海交通大学副教授,1938年晋升为教授,直至1941年底日本侵略军侵占上海租界后为止。在这十年时间里,他既要在南京经委会工作,又要兼任教职,业余时间非常有限。但他发现在铁路运输方面,中国的大学课本完全是空白;而中国的铁路管理应兴应革之事俯拾即是。他渴望中国的铁路能够迅速改变落后面貌,于是奋笔疾书,日以继夜,经常废寝忘食。1932年至1941年,是沈奏廷为我国铁路事业作出贡献的一个重要时期。其中从1932年至1935年,仅收入论文集的、曾在《铁道旬刊》等期刊上公开发表过的文章就达52篇。同时,沈奏廷与交通大学北平铁道管理学院的许靖教授对当时铁路运输的技术政策、规章制度等提出了许多的改进建议,并联名发表文章。由于这些文章深得我国铁路运输界的重视和赞誉,因而有了“南沈北许”之称。
1942年初,上海交大被汪伪政权接管。沈奏廷作为一位爱国知识分子,不顾自己体弱有病,毅然只身离沪,转至江西玉山,任浙赣铁路理事会研究所统计组主任。不久,因日本侵略军紧逼,沈奏廷又徒步翻山越岭,长途跋涉,经福建而达广西桂林,任湘桂铁路理事会专门委员,研究铁路管理的改进方案。一年后又撤到重庆。在此期间,沈奏廷名义上仍是交通大学的教授,只因战争关系,无法就任。1943年8月,他到达重庆后随即在重庆交通大学担任教授兼运输管理系主任。1945年日本投降,沈奏廷转到南京国民政府输出入管理委员会任职,兼上海交通大学讲座教授,从1949年2月开始,他正式回母校担任教授,讲授铁路运转经济学、铁路运价、铁路运输原理等课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迎来了运输管理系改革的高湖。1951年院系调整,国家决定将上海交大运输管理系并入北方交大。为了给社会主义中国铁路运输事业效力,沈奏廷毅然告别了年迈多病的老母和妻儿,只身随全系师生一起转到北京。1952年,沈奏廷担任了铁道概论教研室主任,他带领全体教师,在边翻译苏联教材、边学习、边备课的情况下,完成了新课铁道概论的教材建设和日常教学的双重任务。当时,为了学习苏联的先进经验,他业余努力自学俄语,约两年时间,已能较顺利地阅读俄文专业书刊。1958年,他服从工作需要,改任铁路行车组织教研室主任,后又兼任运输系主任,主讲铁路行车组织课程。此时他既要主持全系工作,又要准备新课,开展科学研究,并参与培养我国铁道运输专业的第一批研究生,辛劳备至。
沈奏廷为中国铁路运输教育事业和铁路运输学科的发展献出了他的全部精力,终至积劳成疾,于1963年年仅59岁时就过早地与世长辞。
他在高等教育战线上辛勤耕耘了几十个春秋,为祖国的运输事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他胸怀坦荡,作风正派,严谨治学,诲人不倦,有一颗为教育好后代不惜自己呕心沥血的赤诚之心。沈奏廷教学态度非常严肃认真,备课中付出了极大辛劳。他常说“如果你要教给学生的是一杯水,那么作为教师,就应该准备好一桶水”这句名言。他忠诚党的教育事业,锐意进行教育改革,十分讲究教学方法。他善于正确处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的关系。他认为教师不仅要启发学生在自学过程中独立思考,而且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上都要尽量启发学生们独立思考。比如,在讲课进程中,要启发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想,在想的过程中听,让整个讲授过程成为教学双方共同参与的思考过程。因此,他讲课经常是先提出问题,然后进行分析,最后引出结论。而在分析过程中,则强调循序渐进,说理清楚,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明白它的所以然。又如,在考试这个环节上,同样,他非常注意启发学生们独立思考,学生们普遍反映:“拿到沈教授的考题,不经过一番融会贯通的思索,是根本无法下手作答的。”他善于正确处理教学内容中的难和易、深和浅的关系。他认为在教学内容中有的难、有的易、有的复杂、有的简单。复杂难懂的固然不好讲,简单容易的也不好讲。要讲好这些不好讲的内容,教师就必须花功夫使“浅者化深,深者化浅”,也就是对虽然简单、容易而却是重点的部分必须讲清楚它的本质和内涵,“讲得意义深长”;对于复杂、难懂的部分,要想尽各种办法讲得道理浅显,深入浅出。所以他的学生们说:对于(课程中)比较艰深的内容,一经先生指点,无不豁然开朗,迎刃而解。他善于正确处理教和学的关系。他认为教学要看对象,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考虑学生的可接受性。如果把学生已经懂得的东西一再重复,而对学生还不懂的东西讲得太少,就不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所以他每讲一门课程,都要了解学生的一般程度和已经学过的内容,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他在教学工作中,处处考虑学生的方便,比如在讲课中,他不仅设法使学生听懂所讲的内容,而且尽量照顾到学生作笔记的方便。他认为学生如能有一本很好的笔记,则对课后复习和将来参考都会有益。因此,他在讲课过程中,对每段文字,每句用语,每个举例,每张图表,都经过反复推敲,力求完美。讲课时的板书,从形式到内容都非常讲究,特别是板书的文字部分,总是经过字斟句酌,往往形成对偶式的佳句,提纲挈领,易学好记,而且字迹工整。他非常注意讲课时表述的逻辑性,文字的简练性,姿态的逼真性和语言的生动性。所以,凡听过他讲课的人都感到他学识渊博,讲课选材精当,分析透彻,言简意赅。他的许多学生反映:听先生讲课会感到是一种艺术享受,既提纲挈领,明确简练,又顺理成章,一气呵成,而且引人入胜,回味无穷。他对学生、对青年教师无比厚爱,既高度负责,严格要求,又热情关怀,谆谆善诱。只要是对学生有益的事,他有求必应。一次,正好是星期天,天还下着雨,他特地打着雨伞从家里赶到学校,为几个他并不太熟悉的同学介绍国外铁路运输情况,一讲就是两个小时,使学生们深受感动。他还经常利用假期为学生们开设讲座。而且不论任何人,只要有问题向他请教,他总是一视同仁,竭诚相见,就自己的所知和盘托出,毫不保留,也无倦意,直到求教者弄懂为止。他的这种诲人不倦的精神,给后辈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不少人直到他逝世30年后的今天,每一提及往事,仍对他怀着深深的敬佩、感激与怀念之情,并以此激励自己不断进步。
他从1932年开始登上我国铁路运输专业的大学讲台,当时,无论是上海交大,还是北方交大,铁路运输专业没有一本中国人自己撰写的教材。他深深感到学校所采用的外国教本不能适应培养中国铁路人才的需要,亟需自己动手编著。为此,他每教一门课程,就自编一本教材。其中,1935年出版的《铁路货运业务》和《铁路运价之理论与实际》是列入商务印书馆大学丛书的我国最早出版的铁路运输专业教材中的佼佼者,书中既讲原理,又讲实务;既讲外国,又讲中国,迄今犹有很好的参考价值。这些教材的出版,填补了中国大学没有自编铁路运输专业教材的空白。以后,他用流畅的英语撰写并曾在上海交大讲授过的《铁路行车》(Train operation)教材,曾由赴美实习的留学生带往美国,深得美国铁路专家的赞赏。此外,还有《铁路运价》、《铁路运转经济》等几部书稿和讲义,由于各种原因,未能正式出版。
为了改变中国铁路运输管理的落后面貌,沈奏廷从1932 年回到祖国的那一天开始,就专心研究中国铁路运输管理的实际,并以其研究心得撰写专文,在报刊上大声疾呼,企求改进。因此,他早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南京国民政府铁道部所制订的规章、制度、办法以及铁路现场的设施、管理等方面,其内容则涉及铁路运输的诸多领域。由于他发表的论文深入浅出,既广征博引,又以理服人,所以深得铁路运输学界的推崇。一位与他同时代的同行教授曾对学生们叹服地说:“沈教授的学识与他在铁路管理方面的造诣,大大超过了同时代的学者。”他后期的研究仍然是结合中国铁路的实际,适应中国铁路的需要,谋求管理工作的进一步改进和提高。他的研究论文《我国铁路零担货物中转作业的改进问题》,为改进我国铁路零担货物中转站的工作指明了方向。另一篇有关车流推算制度的论文,就我国铁路车流预测问题阐述了极其有益的见解,可为今后在以计算机编制分局和技术站日班计划,甚至阶段计划方面创造有利条件,有助于促进我国铁路运营管理的现代化。
当1932年沈奏廷登上大学讲台的时候,我国的铁路运输科学还处于襁褓之中。当时,我国根本没有自己的铁路运输专业大学教材,甚至连铁路运输的专业书籍也屈指可数。这些仅有的几本专业书籍还多是描述性的,主要侧重于现状的写实,而很少涉及运输科学的原理和原则。即使偶有提及,也只是片言只字,东鳞西爪。大学的专业教学内容也与此类似,学生往往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沈奏廷则不同,他以自己的教学内容编著的大学教材、论著和自己的研究成果,体现出不同的风貌。他撷取国外专业书籍和现场实际的精华,提炼成为运输科学的原理和原则。再以这些原理、原则为准绳,分析国内外运输之实务,评判其是非优劣。使何者应兴,何者应革,顿觉顺理成章,不言而自明。从这一点看,沈奏廷的著作中,以《吾国铁路货车支配问题》体现最为明显。沈奏廷所阐明的原理、原则,涉及到铁路运输中的客运、货运、行车、站场设计、运价、会计、成本以至技术政策等广阔领域,并成为后人学习、引用、研究和编写教材的基础和出发点。他的许多观点至今仍有很好的指导意义和重要参考价值。他使铁路运输专业真正成为一门学科,并使其逐渐地成长和发展起来。这也正是沈奏廷令同行折服、学生敬仰,并使所有听完他讲课的人顿觉豁然开朗的原因所在。沈奏廷乃是我国铁路运输学科的一位奠基人。
在沈奏廷的科学研究和著作中有两个鲜明特色:一是理论密切结合实际,而且可操作性很强;二是学习外国的先进理论和方法,坚持洋为中用。即使在他的晚年,为了紧密联系中国铁路实际,他虚心下现场学习,并先后写成《济南站的主要行车技术设备及行车工作组织》、《济南调度区日常计划与调度》、《济南局月间技术计划的编制》等小册子,及《我国铁路零担货物中转作业的改进问题》、《改进我国铁路车流推算制度的研究》等论文。一般说,举凡沈奏廷的研究报告、文章或著作,都离不了中外铁路运输,特别是中国铁路运输的理论与实际。他的每篇文章,往往是先阐明原理,或在介绍国外的情况中阐明其本质,后讲中国的实际,再论应当如何地改进。而每讲改进,则绝不只作空谈,往往非常深入,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因此,他的著述对中国铁路运输管理的改进曾起过重要作用。正如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长期担任上海交通大学管理学院院长的锺伟成教授所说:“沈君奏廷从事研究铁路学术有年矣。……对于铁路运输及业务颇多心得。盖其为学也,先由学以致其用,复由用以实其学,能冶理论事实于一炉,宜乎其所言之多中肯要而多为前人之所未发者。至其言论有裨于我国路务之改进者,固不待余言而后彰也。”沈奏廷对国外先进的铁路运输管理理论与方法是非常尊重的。在他的文章或著作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介绍和评述国外经验的,但是他并不盲从外国,而且认为中外情况不同,要从学习国外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中为我所用。他说:“……语云:取彼之长,舍彼之短。吾人研究探讨(外国铁路经验)之目的,亦在截长补短,弃糟粕,撷精华而己。故吾于讨论叙述之余,深觉我国铁路之可取法彼邦者固多,而不必盲从者亦不少,至因彼之短而促吾之改进者,亦有数端。”“良以吾国铁路之种种状况,均在幼稚时代,有先进国不成问题之事,在吾国竟成严重之问题;而彼邦之所成问题者,在吾国则或转不发生或尚未发生,故所采之方针,所用之方法,自应颇有异同也。”
沈奏廷对铁路运输管理的研究可谓尽心尽力,矢志不渝。他说过,“……即就铁路管理一端而言,……虽竭毕生之力,亦不能穷其玄奥。况铁路事业日新月异,非作终身之研究,即有明日黄花时代落伍之嫌。”他用自己的一生实践了他自己的所言,而且为后人提供了有益的启迪。
1 沈奏廷.铁路经济论文集(第一集).上海:中国铁路运输学会,1934.
2 沈奏廷.铁路货运业务(大学丛书).上海:商务印书馆,1935.
3 沈奏廷.铁路运价之理论与实际(大学丛书).上海:商务印书馆,1935.
4 Sen.Z.T.Train Operntion.上海:苏新书店,1946.
5 沈奏廷.铁路问题讨论集.上海:商务印书馆,1946.
6 沈奏廷.铁路货栈货场之设计与管理.上海:交通大学管理学院,1946.
7 沈奏廷.铁路货运调车场之设计与管理.上海:交通大学管理学院.1946.
8 沈奏廷.铁路客运车场之设计与管理.上海:交通大学管理学院.1946.
9 沈奏廷.铁路旅客终点大站之设计与管理.上海:交通大学管理学院.1946.
10 沈奏廷.吾国铁路货车支配问题.上海:现代铁路,1947,2(1):2~13;1947,2(4):9~27.
11 沈奏廷.我国铁路运输成本计算之检讨.上海:现代铁路,1948,4(3):112~114.
12 沈奏廷.吾国铁路货站设计改革方案.南京:交通月刊,1948,1(8):1-16;1948,1(9):23~36.
13 沈奏廷.我国铁路零担货物中转作业的改进问题.北京:北京铁道学院教学研究,1956(5):9~38.
14 沈奏廷.我对于备课和讲课的一些体会.北京:北京铁道学院教学研究.1957(1):44~50.
15 沈奏廷.改进我国铁路车流推算制度的研究.北京:北京铁道学院论文集.1957.
16 沈奏廷.济南调度区日常计划与调度.北京:人民铁道出版社,1959.
17 沈奏廷.济南局月间计划的编制.北京:人民铁道出版社,1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