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学础

更新时间:2024-06-05 17:31

沈学础,1938年2月28日出生于江苏省溧阳市,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学位评定委员会主任。

人物经历

1938年2月28日,沈学础出生于江苏省溧阳市。高中就读于江苏省溧阳中学

1958年,从复旦大学物理系毕业,到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工作。

1978年—1980年,在德国马普固体研究所做访问学者。

1981年,担任中国科学院红外物理研究室主任。

1983年底,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研究生导师。

1985年—1993年,担任中国科学院红外物理开放实验室和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1986年6月,晋升为研究员。

1989年—1993年,担任红外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1996年—2001年,担任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科技委主任。

1997年—2001年,担任国家攀登计划“钙钛矿结构铁电体及其异质结构物理学中若干前沿问题研究”项目首席科学家。

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沈学础发展了光学补偿双光束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方法,发现了一定条件下某些固体存在声学局域模。发展了傅里叶变换光热电离谱方法,使硅中浅杂质检测灵敏度有数量级的提高。对超晶格、量子阱及其他低维结构、半磁半导体和非晶半导体、固体中杂质以及氨基酸、多肽、蛋白质分子等作了大量光谱研究,尤注重其中量子态跃迁、量子态杂化耦合等微观量子过程和量子互作用。他还在固态电子混沌、微腔激子激元、微腔单量子点等方面有一定的成果。

根据2021年4月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网站显示,沈学础先后撰有多本学术著作,其中《半导体光学性质》《半导体光谱和光学性质》两书均获得国家科学著作图书奖及上海市科技进步成果奖。

根据2021年4月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网站显示,沈学础先后三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和多次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等。

人才培养

沈学础培养学生的时候,一是放手让他们做,选好题目之后,由他们自己努力去实现。二是对他们的论文、学风抓得很紧,注重诚实和进取。特别要翻来覆去的要强调诚实,这个数据处理不要假造的,随便去掉一点加一点都是不允许的。三是尽量创造机会,联合培养,就是让他们到中国国外去待两年,或者短期的去三个月、半年。总结来说就是16个字,“脚踏实地,契而不舍”、“大道无术,大智无谋”。

根据2021年4月复旦大学先进材料实验室网站显示,沈学础已培养博士研究生30余名。

2008年,沈学础被评为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突出贡献导师。

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出版图书

人物评价

沈学础在红外凝聚态物理,尤其在红外半导体和光谱领域作出了杰出贡献。(巴顿奖评)

沈学础是中国红外物理实验研究的主要开拓者之一。他对祖国无限热爱,对教育事业倾情奉献,对青年教师和学子们真切关爱,对科学事业不懈追求,让老师和同学们钦佩。(淮阴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电气工程学院评)

人物影响

2006年11月18日,在江苏省溧阳中学60周年校庆仪式上,沈学础捐款10万元,设立奖学金以激励后生。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