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5-26 23:48
沈度生于元至正十七年(1357年),是松江府华亭县(今上海市金山区)人,家住日河旁。自幼嗜学,博涉经史,擅长草隶行书。
明太祖洪武年间,沈度被举荐文学科。因受他事牵累,被谪戍云南,岷王朱楩礼聘他做幕僚。后随都督瞿能至北京。
明成祖即位后,下诏简拔书法好手进入翰林院,沈度与吴县人滕用亨、长乐人陈登一同入选入选,任翰林典籍。当时,解缙、胡广、梁潜、王琏都工于书法,但沈度的书法最为成祖所赏识。当时的金版玉册,不管是用之于朝廷,还是收藏于秘府,还是颁给属国的,都命沈度题字。
后来,沈度由升为翰林检讨,又迁任翰林修撰。其弟沈粲也累升为翰林侍读、大理寺少卿。兄弟并赐织金衣,刻其姓名于象牙简片上,再涂上金粉。赠二人父母官职,令他们回家于墓前祭告父母。
明宣宗即位后,沈度升任翰林侍讲学士。阶官累加为奉政大夫。当时,沈度年过七旬,累疏乞求致仕。宣宗不允,令他留京食禄,免去朝参,有诏则入奉旨。
沈度素有痰疾,每到入秋时分,经常发作。至宣德九年(1434年)秋,他的病情加剧。同年十月二十二日(11月22日),沈度在北京的家中病逝,享年七十八岁。宣宗听闻讣讯后,遣使赐祭,并赐归葬的舟车,下诏由有关部门负责为他营造墓葬。
(图册参考资料)
沈度擅篆、隶、楷、行等书体,楷书特精。其书宗法晋唐,结字俊丽,雍容矩度,笔画遒美,称“台阁体”,深受明成祖朱棣的赏识,被誉为“我朝的王羲之”,名重一时。明杨士奇《东里集》说他“善篆、隶、真、行、八分书。洪武中举文学不就,成祖擢为翰林典籍。一时翰林善书者如解大绅之真、行、草,胡广大之行、草,滕用亨之篆、八分,王汝玉、梁用行之真,杨文遇之行,皆知名当世,而胡、解及度之书,独为上所爱”,并说沈度的书法以“八分尤为高古,浑然汉意”。有墨迹《教斋箴》《四箴铭》等传世。其弟沈粲,擅行、草书;其子沈藻,擅楷,均承家学。
杨荣:
张廷玉等:
沈度禀性敦厚,对人谦和,不随便取与。曾有一位训导通过其友人向沈度求书,并要求署名,沈度拒绝。友人再三要求,沈度最后还是不肯署名。闲暇则闭户焚香,鸣琴赋诗以自乐,人号“自乐先生”。风度萧散,所好惟载籍、法书、名画、古器,自题斋居曰“乐琴书处”。
沈度侍奉双亲孝顺,友爱其弟沈粲。沈粲对沈度很恭敬,凡有朝廷赐予之物,他立即归其兄处置。兄弟二人并称“大小学士”“云间二沈”。
沈度著有《西清余暇自乐稿》《自示编》《滇南稿》《随笔录》等。其现存墨迹如下:
沈度还有一件举世闻名的作品,那就是永乐大钟上的经文。永乐大钟上的23万余字均为沈度所书。
《文敏集》卷22《故翰林学士奉政大夫沈公墓志铭》
《明史》卷286《文苑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