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方泉

更新时间:2023-12-23 18:19

沈方泉(Shen Fangquan),男,生于安徽省涂县,第二炮兵某部副营长。1997年当选第八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他用知识带兵建连,50余次带领连队出色完成导弹测试任务,受到中央军委和第二炮兵的通报表彰,连队荣立集体二等功。

人物简介

沈方泉(Shen Fangquan),男,生于安徽省涂县。1993年毕业于第二炮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队。第二炮兵某部副营长。

为了更好地驾驭新型导弹这个高技术武器装备,沈方泉不断学习新知识,并熟练掌握了测试阵地30多个岗位的专业理论和把关要点,成为一名出色的指挥员。他用知识的磁力,把官兵们紧紧地吸引在部队现代化建设上,培养出了30多名技术骨干,连队荣立集体二等功。

历任职务

历任第二炮兵某部技术营测试连连长、技术营副营长。

领导能力

他用知识带兵建连,50余次带领连队出色完成导弹测试任务,受到中央军委和第二炮兵的通报表彰,连队荣立集体二等功。在训练上,进行了一连串的探索和改革:依据系统论和“木桶原理”,改革训练方法,使整个导弹测试发射时间比原来缩短了1/4;通过运用统筹学原理,对训练进行科学编组,不仅使导弹仪测试速度提高了两倍,而且人员数额减掉了1/3;自制模拟器材,开展交叉流动训练,使训练效益成倍增长。

荣誉成就

被第二炮兵授予“矢志基层建功立业”荣誉称号。1997年当选第八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1998年获第十届“半月谈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奖”特等奖。

人生经历

沈方泉生长在安徽省当涂县的一个教师家庭,聪明好学,加上父母的严格教育,他一直是学校的全优生。1986年参加高考时,他填报的第一志愿是军校。

沈方泉报考的是第二炮兵工程学院。他以全优的成绩完成了本科学业,并被免试录取为研究生,攻读环境工程硕士学位。

毕业分配时,谁也没想到,沈方泉做出了出人意料的选择:“到基层去,到最需要我的连队去。”他不顾女友的反对,踏上奔赴大山深处的征程。

经过一年多的磨练,沈方泉从文弱书生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军人。1994年初,他被任命为导弹测试连连长。

沈方泉上任不久,连队就接受一项重大任务———某型号导弹高温试验,它关系到这种新型号导弹武器能否定型和装备部队。

一个月后,新型号导弹出现在沈方泉和他的战友面前。试验开始时,专家们听说测试连第一次上岗操作,有些担心,全都赶到现场。可是,随着一个个准确口令的下达,一个个熟练动作的完成,他们从担心转为了惊讶。当他们得知指挥这次试验操作的年轻连长是位硕士后,高兴地握住沈方泉的手说:“把任务交给你们连完全可以放心。”

为了更好地驾驭新型导弹这个高技术武器装备,沈方泉不断学习新知识,并熟练掌握了测试阵地3 0 多个岗位的专业理论和把关要点,成为一名出色的指挥员。

这几年,沈方泉和全连官兵常年在外奔波,工作生活环境非常艰苦,体力消耗也很大,可是全连没有一个战士要求调动的。沈方泉用知识的磁力,把官兵们紧紧地吸引在部队现代化建设上,培养出了30多名技术骨干,连队荣立集体二等功。

重要事件

实战演习

1995年夏,沈方泉所在连队首次参加带有实战背景的演习。一天,上级命令他们将导弹从库房转运到测试工位,于次日清晨6时完成。

然而当他们进入库房,准备将导弹起吊时,却发现由于受库房场地条件的限制,临时调来的吊车起重臂无法伸至最佳起吊位置,最大起重参数达不到导弹重量。

怎么办?盲目起吊,可能造成吊车倾翻,导弹坠地,后果不堪设想。

沈方泉异常冷静,根据机械力学原理,从起吊高度和安全系数余量两方面考虑,反复计算,选择出最佳起吊角度。

沈方泉纵身跳上驾驶室,接过操作杆,稳稳地将导弹吊起。第一发、第二发、第三发,直到最后一发导弹稳稳地落在测试工位,大家才长长地出了一口气。

导演测试

1996年初,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东南沿海举行军事演习。

战略导弹部队奉命参加演习。出发前,部队首长找到导弹测试连连长沈方泉,语重心长地说:“这次导弹测试任务关系重大,导弹能否打出去,打得准,你这位连长肩上的担子重千斤啊。”文静中透着英武之气的沈方泉,立正回答:“请首长放心,保证完成任务!”

演习的时间表在步步推进。导弹测试工作已进入到关键时刻。它要求此时测试的每一项技术指标都必须百分之百地精确。沈方泉的目光像一部雷达,一遍又一遍地对导弹各个部位进行扫描。突然,他发现电压数据出现异常。地面计算机屏幕显示,导弹仪器电压的测试采样数据出现紊乱。

现场的气氛顿时紧张起来。领导和专家们闻讯赶来“会诊”。导弹庞大复杂的系统被彻底“透视”,却一时没能找到“病根”。

根据我的判断,问题不在导弹本身,而在地面计算机的采集板上。”一直沉默不语的沈方泉突然开口。望着这位20多岁的年轻人,一些老专家信服地点点头。

指挥部采纳了沈方泉的意见,并授权他负责排除故障。沈方泉带领操作手从计算机里取下采集板,精心检查,终于发现板上的一个电池漏电,造成短路。更换之后,导弹测试一次成功。

一个月后,新型号导弹出现在沈方泉和他的战友面前。试验开始时,专家们听说测试连第一次上岗操作,有些担心,全都赶到现场。可是,随着一个个准确口令的下达,一个个熟练动作的完成,他们从担心转为了惊讶。当他们得知指挥这次试验操作的年轻连长是位硕士后,高兴地握住沈方泉的手说:“把任务交给你们连完全可以放心。”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