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大工业区

更新时间:2023-07-06 19:50

沈阳大工业区,南至三环绕城高速公路,北至九龙河及蒲河,东、西至区界,总面积265平方公里,含沙岭街道、大兴街道、马三家街道及于洪街道、造化街道、平罗街道部分地区。规划为沈阳经济、特别是大工业经济拓展的集聚区。沈阳大工业区呈半月型环抱市区,是沈阳西部门户、西北部交通枢纽核心、对外交通通道最密集的地区,也是城市功能外溢、产业转移的首要承载区域。在三环内用地延展长度占到整个三环的近1/2,三环内集中了中心城区1/3的土地供应量,三环外占据了城市发展空间的1/4象限。沈阳大工业区是沈阳市继“四大发展空间”之后又一重要发展极,是沈阳经济区沈(阳)阜(新)产业带龙头区域,已纳入辽宁省“五点一线”发展战略。

区域位置

建设格局

沈阳大工业区的规划面积为265平方公里,北至蒲河、监狱城北侧及沈北新区,南至于洪新城和丁香湖新城北边界,东、西至区界。2006年有人口15.1万人。大工业区将以蒲河大道为纵向轴线,以沈彰高速副线为横贯轴线,形成“十”字形发展格局,重点发展装备制造、汽车、IT、精细化工、传统优势产业、现代物流以及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型产业,有效弥补沈阳市工业体系产业链条缺失的不足,构建沈阳市未来工业发展的重要发展载体和强力推动引擎。对于沈阳大工业区的空间定位,主要考虑到该区域位于城市20公里工业发展黄金带内;同时考虑到沈阳市轻工产业尚有较大发展空间,可促进沈阳市区位优势和对东北三省辐射能力更加充分发挥;另外,于洪区与沈西工业走廊、沈北新区相接壤,便于相互发展上、下游配套产业及其他新兴产业,形成互补、共进的发展格局;而且,区域内拥有东北家具集散中心、于洪五金产业集群两个市级产业集群,具备了较好的发展基础。在大工业区与于洪新城及丁香湖新城的连接地带,将依托沈西铁路货运编组站、高速公路出入口、各级道路构成的交通网络,借助丁香湖新城、于洪新城活跃的人流、物流、商流资源以及沈阳大工业区建设所产生的庞大市场需求,重点发展大型工业原料市场、家具市场、建材市场等与之相适应的物流产业

区位优势

区位条件

沈阳大工业区呈半月型环抱市区,是沈阳西部门户、西北部交通枢纽核心、对外交通通道最密集的地区,也是城市功能外溢、产业转移的首要承载区域。在三环内用地延展长度占到整个三环的近1/2,三环内集中了中心城区1/3的土地供应量,三环外占据了城市发展空间的1/4象限。

经济实力

2008年,沈阳大工业区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96.2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15.2亿元,主要经济指标近年来保持了20%以上的增长速度,区本级税收收入、规模以上工业总量均位居沈阳市第3位,综合经济实力在辽宁省涉农县郊区中位居第4位,稳居沈阳市经济发展第一集团。

产业条件

工业企业总户数达到7039户,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60户,工业产品涵盖31个门类321个小类,形成了通用设备制造、黑色金属冶炼和加工、纺织服装鞋帽制造、电气机械及器材、家具、专用设备制造6大主导产业。拥有国家名牌产品2个、国家驰名商标4个。全国最大的化学管道生产企业——金德管业集团有限公司、东北第一的重化设备生产企业——沈阳陆正重工集团有限公司以及全国同行业惟一中国名牌产品——“沈防牌”气相防锈纸,国内最大的往复式压缩机7M50、8M80,填补国内空白的50万伏超高压电缆等一批知名企业和产品在区内孕育。

配套环境

拥有以浑河、蒲河、九龙河三条河流以及丁香湖、小浑河两大水域为代表的丰沛水系,面积达1600公顷,沿岸生态景观林面积达到万亩以上。现有训练有素的各类产业工人12万人、技术人员1.5万人以及1所万人职业学校、2所职业技术学校。同时,教育、医疗、文体娱乐等配套设施较为完备。

组织机制

沈阳大工业区管理委员会2007年经市委、市政府批准设立,现有产业集群的开发建设,积累了组织机制、土地整理、征地拆迁、招商引资、基础设施建设、后期管理服务等一整套规范化运作程序和成功的建设经验;探索出了政府投入为主体、金融贷款为辅助、社会资本积极参与的投资体系。

支撑动力

明确三大定位

到战略期末的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实现630亿元,12年年均增长15.1%;工业总产值达到5300亿元,年均增长23%;财政收入实现80亿元,年均增长20.5%。建设成为生态环保型沈阳西部宜居新区、科技创新型现代工业示范区、民营经济主导型中小企业聚集区。

实施“两化”引领

以“建工业化新于洪,创城市化示范区”为总体目标,协调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进程;以工业经济跨越发展,带动现代服务业发展;以加快服务业发展,支撑工业经济跨越发展,快速提升综合经济实力。

优化工业结构

建设6个组团、16个基地。重点发展工业基础件和机械零部件、机械配套设备、制造业新材料新能源、电气机械、建筑材料五个潜力产业,打造先进装备制造业配套区;整合提升家具、轻工制造和机械加工三个传统产业,打造中小企业聚集区;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形成民营企业示范区。

做大现代服务业

建设沙岭辅城、造化辅城以及大兴、马三家、平罗5个服务业组团,以组团为核心,按照统筹规划、优化配置的原则,兼顾周边地区资源,发展生态居住、商贸、金融、物流、科技、文体等现代服务业,支撑沈阳大工业区、沈西工业走廊以及周边地区经济发展。

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

第一阶段(2007年~2010年),巩固基础,构建框架阶段 丁香湖周边地区生态体系建设全部完成,于洪新城东部地区全部建成,西部建成区面积达到3平方公里,沈阳市西北副中心框架基本形成。

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2011年~2015年),加快发展,全面提升阶段 于洪新城和丁香湖新城基本建成。沿沈阳大工业区内新建的道路展开工业组团建设,工业物流区建成投入使用。

第三阶段

第三阶段(2016年~2020年),深化内涵,全面推进阶段 “两城”、“一区”、“一带”内的重点区域全部建成,产业内涵不断优化,全面实现规划目标。

工业区布局

总体布局

环境布局

交通布局

产业布局

发展样板

发展速度赶超深圳工业区

沈阳大工业区的出现,与当年深圳最好的工业区——龙港工业区有着种种相似之处。沈阳大工业区的超前性与整体性都超过了当年的深圳,更重要的是,沈阳大工业区有着相当理顺的“一元化”管理体制,能够更好的贯彻沈阳市、辽宁省的意图,统一进行规划发展。

龙港工业区在发展时,深圳只有几十亿的财政收入,今天的沈阳则有200亿元的财政收入,于洪区有11亿元的财政收入,这种实力能给创业者创造优质的环境,而且有“台湾工业园”以商招商的灵活形式,这能使沈阳大工业区站在高起点上,在世界范围内招商、选商。

“四新”创造新奇迹

沈阳大工业区被评价为四个新,一是率先落实中央振兴老工业基地的重大举措;二是实现发展的城市空间布局;三是它的新的GDP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工业化拉动我们城郊的城市化,形成综合发展的新战略;四是从沈阳的发展看,是于洪区以产业、资源、交通带动建设沈阳市的副中心,是建设SBD的新策划,沈阳市东、南、北、西都已经落实了,可能在于洪区形成具有于洪特色的SBD。

沈阳大工业区在城市化的进程中,要按照开发现代化大都市的要求高标准建设,使于洪区能够形成一个与省内和市内的双向流动。还要依靠产业的发展推动城市建设,城市建设推动人气兴旺,人气兴旺迎来市场圈的良性循环。

规划高瞻远瞩

中国的工业正朝着重化工业转移,沈阳大工业区方案的出台正当其时。它不仅有工业发展的规划,同时也有空间发展的规划,更有产业的规划,涉及到生产、生活、生态的方方面面。

沈阳大工业的规划考虑到2020年,在其中,着重提出了大工业发展的理念,并强调空间布局和环境发展的配套;不仅有工业化的内容,也有城市化的内容,既有工业化的发展目标,更有完备的保障措施。它树立在非常坚实的基础上,考虑到周边地区与沈阳全市产业链衔接的问题,对市场的变化,对与周边区域间的版块连接,做出了前瞻性的规划。

“四大经验”支撑国家级工业区

深圳市大工业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黄正勤认为成功的开发区必须具备“四大经验”。一是创新体制、充分授权。成功的经济开发区均采用政府充分授权、行使准一级政府职能的管委会体制,待经济实力不断强大,才逐渐与行政区合二为一。二是舍得投入、营造环境。就是尽快解决“筑巢引凤”的问题。通过公开投标,选择国内外知名机构编制一流的规划,并要保证高水平的规划在开发建设中得以贯彻实施不走样。三是高端产业、宁缺勿滥。开发区要结合当地的特色产业、优势产业制定出产业规划,根据产业规划进行开发建设和招商投资。四是当好保姆、做好服务。要简化程序,缩短审批时限,有条件的要建立“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体系。

于洪要打造财富“磁力”

沈阳最大的特色是装备制造业。这个北方重镇里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不但使沈阳走出了辽宁,也使辽宁也走出了中国,在国际上进行并购,取得了很大的优势。我希望沈阳大工业区能利用这个优势,形成配套发展的产业。更重要的是,它要建立金融支持的配套政策,增加对财富的吸引能力,使沈阳大工业区成为一片投资的热土,使沈阳大工业区不但保障农民的基本权利,还是要把富人吸引到此处发展。

“大沈阳”门户的城市化

沈阳的外观三环看成一个圆,这个城市边缘的一半是在于洪区,从土地的开发来看,三环以内的新增开发用地有三分之一是集中在于洪区,从这方面看,沈阳城市空间的转型首先是区域化。沈阳不能站在大工业区看待问题,而是要站在大沈阳未来的发展,从全局角度和战略发展的高度去思考和突出区域发展的重点性。

作为沈阳的重要区域,沈阳大工业的发展,将呈现出多中心化的发展趋势,我们不会是一级的发展,而是多极的发展。在边缘地带都是焦点地区。这个点应该是辽宁省的节点,我们看到于洪是会聚了整个沈阳最密集的对外交通网的地区,它将会是整个区域联系的基础,所以我们说,从它的空间特征来看,它是处在整个沈阳的枢纽和门户的地位。

争做“东北综合实力第一区”

沈阳大工业区提出“东北综合实力第一区”是最好的一个目标。于洪区的发展要放在沈阳市、沈阳经济区、沈大城市带的发展背景之下,做出一个清晰的定位。即对这三个经济实体都发生影响:于洪区的大工业项目的比较优势是什么、未来可能会发展到什么程度,进而将“综合”的内涵更清晰化。

“大工业”不是传统工业,应当是新型工业化的内容,所以于洪区的工业发展规划类型与详细产业规划,应当做出更新型的现代工业内容。此外,发展现代服务业应当纳入总体战略目标中,也将是于洪区“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它将与新兴工业化是一体化的过程,最终于洪区将形成各个产业、板块、组团推进发展的壮观局面。

行政区域

沙岭街道

沙岭街道位于于洪区西南部。辖8个行政村。办事处驻沙岭村。秦沈铁路、京沈高速公路过境,有102国道沙岭路段。1949沙岭区,1952年为沙岭堡区。1958年属中朝公社,1961年析建沙岭公社。1964年由铁西区划归于洪区。1985年建镇。1996年,面积56.7平方千米,人口2.5万人,辖高明、共和、团结、兰台、沙岭、繁荣、沙坨子、诺木珲、集贤、王兴、四台子、弓匠12个行政村和沙岭居委会。2002年末,撤销沙岭镇,设立沙岭街道,办事处驻地沙岭村,区域面积60.4平方千米,辖12个村、2个社区。2010年将四台子、后马2村划归铁西区大潘街道(经济技术开发区),现人口8万。

大兴街道

大兴街道位于于洪区西北部,面积34.2平方千米,常住人口3.4万人(2008年),辖1个社区、13个行政村。沈山铁路、秦沈铁路、304国道穿境而过。1962年设大兴公社。1964年由铁西区划归于洪区。1983年改大兴朝鲜族乡。1996年,面积51.9平方千米,人口1.5万人,辖北陈、吴家荒、援工、大兴、全胜、新光、鲍岗子、沙岗子、西桥、陈孤家子、光辉、爱国、兴盛13个行政村。2007年8月,撤销大兴朝鲜族乡建制,设立大兴街道办事处。

马三家街道

马三家街道位于沈阳市西北郊,于洪区中部。面积74平方千米,辖2个社区、14个行政村。办事处驻西三家村。沈山铁路、304国道、G1113公路过境。省马三家劳动教养管理所、沈阳监狱管理局、东北最大的货运编组站(沈阳西站)在境内。古迹有清代永安桥,是省级重点保护文物。沈阳解放后为区、中心区、分区、西郊区政府所在地,1956年改乡。1958年改马三家公社,1964年由皇姑区划归于洪区。1983年改乡,1985年建镇。1996年,面积54平方千米,人口2.7万人,辖永安、小三家、兰屯、古城子、拉马台、东甸子、北甸子、大房身、东大林、西大林、静安、曹台、范屯、边台、皮台、岔路16个行政村和马三家、西三家、东卅家、马站、站南、站东、裕国、西站居委会、兰家第一、二10个居委会。2007年8月撤销镇建制,设立街道办事处;人口3.7万人,辖19个村、4个社区。

于洪街道

于洪街道位于于洪区城区西部。辖9个社区、3个行政村。办事处驻沈大路16号。沈大高速公路、沈新公路和沈山铁路过境。1958年设于洪公社,1983年改乡。1996年,面积30平方千米,人口2.6万人,辖双喜、郭家、于洪、李官、张士、丁香、红旗、姚家、东民、前民、西和平村11个行政村。2002年末,撤销于洪乡,设立于洪街道,办事处驻迎宾馆路16号,区域面积43.1平方千米,辖11个村。2010年,将于洪街道沈新路以南、三环高速路以东区域以及京沈高速路以南、三环高速路以西区域划归铁西区西三环街道。

造化街道

造化街道位于于洪区东部。辖6个社区、10个行政村。办事处驻西江北街9号。沈山铁路和沙平、沈马、沈阳外环等公路过境。1958年设造化公社,1964年由皇姑区划归于洪区。1983年改造化屯乡,1995年更名造化乡。1996年,面积39.5平方千米,人口3.0万人,辖英守、小方、大方、小转弯、大转弯、刘家、造化、郭大桥、后丁香、高力、闸上、旺牛、关家、明星、白家村15个行政村。1999年撤乡设镇。2007年,撤销造化镇,设立造化街道。2010年将皇姑区舍利塔街道白山路以北区域划归于洪区造化街道。

平罗街道

平罗街道位于于洪区北部,蒲河岸边。辖1个社区、17个行政村。办事处驻平罗二村。G1113公路过境。1952年为平罗堡区。1961年设平罗公社,1965年由新城子区划归于洪区。1983年改乡,1985年改镇。1996年,面积66.3平方千米,人口1.8万人,辖平罗3个居委会和上满河、黄土坎、悟兵、白辛台、马家甸、青堆子、陆家、北三台子、刘家、东二台子、西二台子、王家、富强、前辛台、后辛台、尚三家、郝三家、秋家18个行政村。2007年撤销镇建制,设立街道办事处。

组团力量

于洪新城

沈阳大工业区西翼亲水港湾。

以水环境为主的生态要素极为丰富,是沈阳市浑河“银带”上的一颗明珠。仙女河两岸117公顷的生态绿地和浑河境内500多公顷的滩地资源构成特色鲜明的城市生态景观。 2003年10月开始建设, “五横六纵”路网体系基本形成,电信、供暖、医院等配套设施完善。已引进碧桂园银河城、恒大绿洲等国内知名房地产项目10余个,累计开发建设中高档住宅380万平方米,吸纳人口10万人。极具市场开发前景,可为50万人提供完善的生活服务。

丁香湖新城

沈阳大工业区东翼“西湖”盛景

集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生态环境平衡、休闲旅游等功能为一体,满足了现代人“亲水而居”、“临水而行”、“观水而游”的需求,已成为沈阳发展的一张靓丽“城市名片”。现已有保利上林湾、华润橡树湾等全国知名房地产项目入驻。未来,丁香湖新城将更加强调区域水环境的整体开发,打造一个绿色、生态、宜居的高品质新城。

东北家具集散中心

西翼板块专用装备配套产业组团

沈阳市重点建设项目,2005年投入开发建设,规划面积14.3平方公里,已开发面积3.56平方公里,基础设施达到“七通一平”,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已投入使用。现已引进企业126家。未来规划建设家具生产集散、电力装备制造、过程装备制造3个基地。

电力装备制造基地,占地面积256.8公顷。电力装备制造基地未来将以技术处于国际领先、产品填补国内空白的沈阳汇成电缆有限公司为龙头,以50万伏超高压电缆为核心产品,全面整合沈阳市电力装备产业资源,引进国内外优势企业,重点发展多等级、多制式电信电缆、高中压电力开关以及电力系统保护装置等产业。

于洪五金产业集群

西翼板块通用装备配套产业组团

沈阳市政府确定重点发展的21个产业集群之一,2006年投入开发建设,规划面积8.7平方公里,已开发面积2.36平方公里,“五横八纵”路网已经形成,给排水、供电、供暖、通讯等七通一平配套设施已投入使用。现已引进企业80家。未来规划建设能源动力、五金配件、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金属加工机械制造4个基地。

能源动力产业基地,占地面积266.7公顷。能源动力基地未来将以沈阳锅炉制造有限公司等,重点发展大型电站设备、地源热泵设备、新能源开采应用等产业,积极吸纳气体压缩机、电机、辅机等相关配套产业。

于洪服装产业集群

西翼板块服装产业组团

于洪服装产业集群,规划面积1,000亩,依托便利的交通条件,优越的投资环境,悠久的服装生产传统,是不可多得的投资宝地。集群内现有沈阳明瀚制衣有限公司、沈阳龙江制衣有限公司等企业及业户70余家,年产值3亿元,利用集群集中、专业化的优势,可以预见必将产生出强大的规模效应。

西翼板块中小企业组团

位于304国道北侧、新蔡线东侧,规划面积2.9平方公里,规划建设泵阀、生物技术、不锈钢制品3个基地。 2008年,大工业区钢材交易额实现117亿元,占市场成交额总量比重达到47%,其中沈阳市规模最大的新塔湾钢材市场交易额达到30亿元。未来,以沈阳万顺达集团有限公司、沈阳紫薇泵业有限公司等企业为骨干,依托丰富的原料资源和产业基地,重点发展各类泵阀、钢材生产以及应用等产业。

东翼板块高新技术产业组团

东至沈榆线,西至六零灌渠,南至文大公路,北至沈北开发大道,面积6.8平方公里,规划建设高新技术、工业自动化两个基地。

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大工业区现有高新技术企业153家,2008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实现215.4亿元,占规模经济总量的29.6%。未来将以台湾高新技术创业城为支撑,以台资为重点,重点发展微电子科学和电子信息技术、光电子科学和光机电一体化技术、材料科学和新材料技术等高新技术产业。

工业自动化产业基地:大工业区现有工业自动化及关联企业115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4家,2008年实现产值8.1亿元,占全区规模总量的1.1%。未来将依托周边沈阳大学城、科研机构众多的技术力量优势,以沈阳东华制铁有限公司数控基地项目为龙头,引进关联企业,重点发展数控机床、数控铣床等工业过程控制系统

东翼板块建筑材料产业组团

位于沈榆线白辛台村地区,规划面积60公顷,建设商砼生产基地。沈阳市将建材产业作为继装备制造业之后的第二大工业产业,重点支持其发展。大工业区现有全口径建筑材料及关联企业769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94家,2008年实现产值74.9亿元,占全区规模总量的10.3%。未来将依托丰富的资源优势,以辽宁泰宸混凝土有限责任公司、沈阳市兴玖玖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等现状条件为基地,引进相关生产企业,重点发展节能、环保、利废优质高强水泥、水泥干粉砂浆、高性能预拌混凝土以及多种性能的砼外加剂等产业。

永安新城

永安新城位于沈阳市西北部于洪区境内,东至西三环,西至于洪区界,南至京沈高速公路,北至沈彰高速公路。永安新城是沈阜城际连接带的节点新城,含沙岭街道、大兴街道、马三家街道全部辖区以及于洪街道、造化街道、平罗街道部分区域。永安新城得名于永安桥,该桥始建于清崇德六年(1641年),是沈阳市现存比较完整的一座石拱桥,是清朝各代帝王东巡的必经之路。永安新城全域占地面积191平方公里,至2030年规划面积30平方公里,规划人口25万人,至2012年规划面积10.7平方公里。新城发展定位是打造沈阳市的装备制造配套产业基地、工业物流基地。

新开发地块

东北家具集散中心南拓(三期)

该地块占地面积222.1公顷(3332亩)。四至:东至新蔡线,西至新民市界,南至京沈高速,北至银岭路。重点引入板式家具、软体家具、金属家具、精品门窗、家具小五金加工、多等级多制式电线电缆、高中低压电力开关及电力系统保护装置等领域企业。

北陵电器产业园

该地块占地面积34.7公顷 (520亩)。四至:东至村道,西至新蔡公路,南至京沈高速,北至家具园至服装园连接线。重点引入各种保护继电器、高压断路器自动空气开关、多等级多制式电线电缆、高中低压电力开关及电力系统保护装置等领域企业。

五金产业集群北拓(三期)

该地块占地面积30.2公顷(452.4亩)。四至:东至永兴街,西至永富街,南至洪海路,北至二道河子南侧规划路。重点引入五金配件、大型电站设备、地源热泵设备、新能源开采、汽车零部件气体压缩机、电机、辅机、金属加工机械等领域企业。

中小企业产业园

该地块位于马三家街道,地势平坦,地上物相对较少,适于大规模开发建设。规划面积183.7公顷(2755.5亩)。四至:东至耕地,西至新蔡线,南至304国道,北至浑北灌渠。重点引入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医药生物技术、生物能源、生物材料、不锈钢板材、管材、棒材、带材、型材、焊材、水暖件、标准件、动力泵、容积泵、仪表阀等领域企业。

工业自动化产业园

该地块总占地面积266.7公顷(4000亩),其中一期占地面积163.3公顷(2449.8亩),四至:东至规划路,西至六○灌渠,南至沈北大道,北至蒲河南侧规划路。重点引入工业自动化仪表、电工仪器仪表、数控机床数控铣床、工业过程控制与测量系统、低压电器等领域企业。

台湾高新技术产业园

该地块占地面积257公顷(3855亩)。四至:东至沈榆线,西至六○灌渠,南至文大公路,北至规划路。以台资为重点,重点引入微电子科学和电子信息技术、光电子科学和光机电一体化技术、材料科学和新材料技术、模具制造、橡胶设备与橡胶制品、生物工程与制药等领域企业。

平罗建材产业园

沈阳市将建材产业作为继装备制造业之后的第二大工业产业,重点支持其发展。大工业区现有全口径建筑材料及关联企业769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94家,2008年实现产值74.9亿元,占全区规模总量的10.3%,建材产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该地址位于沈榆线白辛台村地区,占地面积60公顷。未来将依托丰富的资源优势,重点发展高性能预拌混凝土以及彩钢制造等产业。

沙岭辅城

沙岭辅城在建设上既要立足于服务园区、服务工业,又要依托园区发展所带来的吸纳和集聚效应,建成西部工业化新城。将北部水域连塘成湖,发展观光旅游业;南部水域连塘成河,积极营造优美生态环境。102国道两侧建成一条服务产业带,以餐饮、中介、信息及服务于铁西工业新区和沙岭工业园区的现代物流等业态为主。作为现代化工业新城,随着工业园区的建设和产业的快速发展,人口必然以乘数的效应集聚。 可利用商住用地545公顷,建成区面积137公顷,水域面积45公顷,生态环境优美。

造化辅城

造化辅城位于沈阳大工业区东翼板块,南临丁香湖新城,北至蒲河,西至沈榆线,东至区界。沈北开发大道东西横贯全境,内外交通便捷。丁香湖、蒲河、小蒲河水系发达,生态环境优美。现已有台湾高新技术创业城生活配套区、九九房地产、省实验中学、万人职业技术学校等房产开发及配套项目等入驻。

未来,造化辅城将承担起三环内城市功能北向外溢承接功能,建设成为集居住、教育、休闲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新区,支撑沈阳大工业区、辐射带动北部地区发展。

保障措施

一是建立新机构,实行新机制,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进程。打破区内原有行政区划体制,根据区域功能和布局,成立沈阳大工业区管理委员会,区委书记任党工委书记,区长任主任,增设2名副区级副主任,下设若干处级单位,按照新体制构建具体机构,形成有利于规划实施的机制顺畅、运转协调、规范高效的组织管理体系。

二是加快重点区域详控规划编制。根据规划布局,聘请权威机构和专家,进一步完善于洪新城、东北家具集散中心、服装产业集群、五金产业集群发展规划,高标准编制丁香湖新城、马三家工业组团、造化工业组团等重点区域详控规划,科学指导重点区域的开发建设,促进规划布局的快速形成和规划目标的早日实现。

三是创新招商机制。将招商引资作为增强发展活力、加快区域开发建设、促进规划有效实施的关键环节,建立专业化招商、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的招商引资组织体系和工作机制,通过大招商、招大商,实现沈阳大工业区的大开发、大建设。

四是合理有效利用土地资源。加强区域内的土地资源整合和开发利用,争取将全区土地利用规划纳入到全市总体规划中,尽快转变重点区域土地使用性质,为规划的全面实施提供用地保障。

五是全力营造发展环境。一方面要先期进行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以利于提高土地收益和招商引资的吸引力。另一方面要切实提高行政效能,建设有利于吸引投资、促进发展的软环境。

六是采取“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渠道多样化”的原则,多方筹措建设资金。区里除了将土地出让及建设配套收益、国有资产经营收益全部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外,一方面积极争取上级基础设施投资,另一方面争取金融部门信贷支持,并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吸引社会资金进入基础设施建设领域。

地图信息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