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7-03 13:28
若分散相的体积质量大于分散介质的体积质量,则分散相粒子受重力作用而下沉,这一过程称为沉降。沉降的结果将使底部粒子浓度大于上部,即造成上下浓度差,而扩散将促使浓度趋于均匀。可见,沉降作用与扩散作用效果相反。当这两种效果相反的作用相等时,溶胶粒子随高度的分布形成一稳定的浓度梯度,达到平衡状态,即容器底部浓度大,随着高度的增加,粒子浓度逐渐减少,且不同高度处粒子浓度恒定,不随时间而变化。这种状态称为沉降平衡。
溶胶粒子越大、分散相与分散介质的体积质量差别越大,温度越低,达到沉降平衡时粒子的浓度梯度也越大。例如,粒子直径为8.35nm的金溶胶,高度每增加0.025m,粒子浓度降低一半。而粒子直径为1.86nm的高分散的金溶胶,高度每增加2.15m,粒子浓度才降低一半。
对于高分散度的溶胶,由于溶胶粒子的沉降与扩散速率皆很慢,要达到沉降平衡往往需要很长时间。在通常条件下,由于温度波动而引起的对流,由于机械振动而引起的混合等,都妨碍了沉降平衡的建立。因此,很难看到高分散度的胶体的沉降平衡。
布朗运动能使溶胶粒子扩散而不至于沉降于底部,但布朗运动又容易使溶胶粒子相互碰撞聚结而变大。胶粒的变大必然导致溶胶体的不稳定性增强,故布朗运动对溶胶的稳定性起着双重的作用。
当沉降达到平衡时,在每一指定高度上的粒子浓度不再随时间而变化。贝林(Petrie)以沉降平衡为基础,导出了平衡时胶体粒子的浓度与高度的关系如下:
这就是溶胶浓度的高度分布公式。其中,n1、n2分别表示在高度为h1和h2处的粒子浓度,v表示单个粒子的体积,ρ和ρ0分别表示胶体粒子和分散介质的密度,g表示重力加速度。
高度分布公式表明,粒子密度和粒子体积愈大,则其浓度在不同高度上的差别愈大。威斯特格林(Westgren)曾用超显微镜观察金溶胶在不同高度上的粒子数,并代入上式计算阿伏加德罗常数NA,所得结果为6.05×1023mol-1,这就证明了上式的正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