沔阳蒸菜

更新时间:2023-12-10 07:37

蒸菜是沔阳的传统菜,吃蒸菜已成为沔阳人的习惯,真可谓无所不蒸。蒸菜中尤以“沔阳三蒸”最为著名,沔阳蒸菜历史悠久,特色鲜明,制作工艺简单方便,味道清醇,最大限度地保持了食物的原汁原味及营养,具有朴实的民间特色和鲜明的江汉地域特点和浓厚的文化底蕴,既符合现代人的清淡饮食的健康理念,又适合人们美味与健康同在的生活需求。

简介

沔阳(今仙桃市)位于湖北省中部美丽富饶的江汉平原,有“鄂中宝地、江汉明珠”之称。仙桃自然资源丰富,土层深厚,土壤肥沃,适宜于多种作物生长,盛产粮、棉、油、鱼、猪、鸭、鸡、藕、豆等多种农副产品,是国家重要的粮、棉、鱼生产基地,著名的“鱼米之乡”。

沔阳三蒸

至于说到蒸法,所谓的“三”,就成了概数了,粉蒸、汤蒸、清蒸、炮蒸、扣蒸、酿蒸、包蒸、封蒸、花样造型蒸、干蒸,蒸的技法就不下九、十种。

制作蒸菜时,高温蒸汽的渗透力较强,原料受热均匀,成熟较快;在容器中加热不需时时翻动,有利于保持食物的形状和风味。所以,蒸菜能最大程度地保留食材的营养,集鲜、嫩、烂、香于一身,风味醇厚。  现在仙桃民间一般运用清蒸、粉蒸、泡蒸,有蒸珍珠元子、蒸白丸子、清蒸鳊鱼(武昌鱼)、粉蒸孔雀武昌鱼、粉蒸松鼠桂鱼、粉蒸鲢鱼、粉蒸青鱼、粉蒸肉、粉蒸排骨、粉蒸茼蒿、太极蒸双蔬、泡蒸鳝鱼等典型菜肴。

沔阳三蒸能从元朝年间历经多个朝代演变流传至今。它融汇了沔阳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更创造了一个饮食品牌;从乡土发展到外域,说明它生命力和渗透力的强大和久远。在如今的仙桃,沔阳三蒸在民间宴席上总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素有“三蒸九扣十大碗,不上格子(蒸笼)不成席”的说法,已成为广为流传的饮食文化现象。

特征

2015年3月10日-11日,中国烹饪协会派出专家组,对仙桃市申报“中国沔阳三蒸之乡”项目进行了评估认定。

一是历史悠久,群众基础广泛。仙桃市地处鄂中南、江汉平原腹地,素有“鄂中宝地、江汉明珠”的美誉,自然资源丰富,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棉、油、猪、鱼、蛋生产基地,是著名的鱼米之乡、文化之乡、体操之乡。“沔阳三蒸”是仙桃市传统名菜佳肴,是湖北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国名菜系中占有重要位置。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和鲜明的江汉地域特点。

从仙桃沙湖、越舟湖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掘的甑(一种蒸食用的陶器),证明仙桃蒸菜历史可追溯到4500多年前,而“沔阳三蒸”则相传起源于元末农民起义领袖陈友谅。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如今,“沔阳三蒸”已被编入《湖北风情志》和《中国菜谱》,作品在全国各类烹饪大赛中屡次获奖。

在仙桃民间,从乡村到城市,家家能蒸菜,人人会蒸菜,无菜不蒸;逢年过节、婚丧嫁娶、招待亲朋,无蒸不成席,更有民谚“三蒸九扣十大碗,不上格子(蒸笼)不成席”,蒸菜已成为仙桃独特的饮食习俗,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二是地方政府高度重视。仙桃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沔阳三蒸”品牌和产业发展,制定了支持“沔阳三蒸”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和具体措施,为推动“沔阳三蒸”品牌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做了大量的工作。2011年,“沔阳三蒸”通过了湖北省文化厅非物质文化遗产评审,被列为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做好“沔阳三蒸”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仙桃市成立了“沔阳三蒸”协会,建立了“沔阳三蒸”传承人制度,编制了《中华“沔阳三蒸”传承谱系》,建成了“沔阳三蒸”博物馆,目前,正在积极申报“沔阳三蒸”注册商标,拟与武汉商学院联合挂牌成立“沔阳三蒸”饮食文化研究院,并将选定几家大型酒店作为“沔阳三蒸”传承保护基地,切实弘扬“沔阳三蒸”饮食文化、传承“沔阳三蒸”及其蒸菜技艺。

三是特色突出、市场前景广阔。“沔阳三蒸”选料广泛,以粉蒸为主,衍生出扣蒸、清蒸等多种技法,菜肴品种繁多,可达数百种。成菜讲究原汁原味,将食材的特性发挥到极致,既要求食材必须新鲜、绿色、无污染,又能大大减少菜肴的含盐量,降低高钠膳食引发疾病的概率。其制作工艺流程简单,蒸菜原料、工具简便易得,火候容易把握,成菜质量便于控制。并且方便快捷,适合现代人的快节奏生活,符合现代人清淡饮食的健康理念和养生需求,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价值。

四是“沔阳三蒸”的产业发展有强大的技术支撑。仙桃现有中国烹饪大师8人,湖北烹饪大师15人,湖北烹饪名师20人,高级烹调技师、技师数以百计。仙桃市高级技工学校设置了烹饪专业,多年来已培养烹饪专业学生逾万人。仙桃不仅技术人才多,而且结构合理,为更好地传承和弘扬“沔阳三蒸”饮食文化提供了坚实的人才和技术保障。

具体做法

粉蒸肉

原料:猪五花肉500 g,五香熟大米粉100 g,净老藕150 g,精盐、腐乳汁、白糖、绍酒、酱油、胡椒粉、姜末、味精各适量。

制法:将猪肉切成厚3 cm的长条,用净布搌干水分,盛入大碗内,加精盐、酱油、腐乳汁、姜末、绍酒、白糖、味精,一起拌匀,腌渍5分钟,再用五香熟大米粉拌匀,肉皮贴碗底,整齐地码在碗内。老藕切成粗长条,加盐与大米粉拌匀,放在另一盘中,与肉碗同时放入笼内蒸1小时取出。将蒸好的肉扣在上,撒上胡椒粉即可上桌。此菜肉嫩藕糯,润口味美,为沔阳“三蒸”之一。

注:五香大米粉市场有售(袋装)。如自制,可将大米淘洗干净,用微火炒5分钟,待呈黄色时投入桂皮、八角、丁香,再炒3分钟,捞出晾凉,磨成米粉即成。

蒸珍珠丸子

糯米淘洗3次,用温水浸泡2小时后,捞出沥干。将猪瘦肉和肥肉茸,与黄鲇肉茸一起放入钵内,加鸡蛋液、味精、精盐、胡椒粉、葱花、姜末、绍酒、湿淀粉、边搅边加水、边放肥肉丁和荸荠丁,一起搓揉搅匀,上劲,挤成直径约1.5厘米的肉丸,逐个放入盛有糯米的筛内滚动,使其全部粘上糯米,上笼用大火沸水蒸10分钟,取出装盘即成。

蒸白丸的制法

将黄鲇茸放入钵内,加鸡蛋液、精盐、味精、绍酒、姜末、葱花、五香粉、胡椒粉、湿淀粉,边搅边加清水,打上劲,再加似绿豆大的猪瘦肉丁、似黄豆大的熟猪肥肉丁和荸荠丁,一起搅匀,挤成丸子60个,逐个放入垫有纱布的细格笼屉内,用大火沸水锅蒸10分钟,取出装盘即成。

菜品特点

用鱼和猪肉等蒸制而成。成菜肉质糯润,肥而不腻,质地软嫩,滋味鲜美,各有风味

历史典故

“沔阳三蒸”源于何时尚无定论,但与沔阳是水乡泽国有关。据记载,当时沔阳是:“一年雨水鱼当粮,螺虾蚌蛤填肚肠。”平民百姓吃不起粒粒如珠玑的大米,只有用少许杂粮磨粉,拌合鱼虾,野菜、藕块投箪而蒸,以此充饥。久而久之,便发展成了驰名湖北的传统名菜。“三蒸”之一的蒸菜,以蒸筒蒿为上品。

在民间有一个传说,说“沔阳三蒸”起源于元末农民起义领袖陈友谅。他主管后勤的妻子潘氏(一说为罗氏)非常体察军情(起义军常行军打仗吃夹生饭、盐水菜,多有患消化道病症者),在起义军攻陷沔阳县城后,为犒劳兵士,她亲自下厨,别出心裁,将肉、鱼、藕分别拌上大米粉,配上佐料,装碗上甑,猛火蒸熟。蒸出的肉、鱼、藕味美质融,兵士啧啧称赞。起义军吃上这样好的饭菜后,士气大振,经常常打胜仗,柴桑一战,大挫元军,促成了陈友谅在九江称王之举。

还有的传说讲,清乾隆游江南,品尝到了民间三蒸,蒸莱便进入御膳坊,既而诞生了珍珠丸、珍白九等名贵蒸菜,这是“三蒸”的大发展。

清代、民国,武汉三镇不少餐馆挂“沔阳三蒸馆”招牌。后来,“三蒸”发展到了北京。北京虎跑坊有餐馆悬牌“湖北三蒸馆”。据符号老人讲,一日,东北军少帅张学良在护卫簇拥下,途经虎跑坊,见“湖北三蒸馆”,不知何谓“三蒸,便进馆品尝,大饱口福后题联:一尝有味三拍手 十里闻香九回头。

据介绍,早在清代,武汉三镇就有不少餐馆挂“沔阳三蒸馆”的招牌,后来还把店开到了北京等其他城市,成为全国叫得响的“湖北三蒸”。 “蒸菜大王、独数沔阳,如若不信,请来一尝”的歌谣就曾广为传诵。后来沔阳三蒸制作越来越精细、高档,诞生了蒸珍珠丸、蒸白丸等名贵蒸菜,进入全国各地大小餐馆。反倒是其传统做法逐渐消失,除了仙桃及周边小部分地区农家还保留外,餐馆几乎不做,而专门的“沔阳三蒸馆”早在上世纪末就几近绝迹。

相关资料

沔阳改名为仙桃,真是令人感到可惜,沔阳建县有1400年历史,一夕改成仙桃市!人们只有在品味沔阳三蒸的时候,复忆起沔阳——那个守候于长江、汉水中间的蒸菜和花鼓戏之都。沔阳,平原上的水乡,水网密布,草长鹤立,柳绿拂风,那辽阔而青葱的风景,曾令我无限向往。心里以为这样的地方,宜于画一幅夕阳、白鹤、水牛和牧童横吹短笛的水彩画,水边的草地,绿茵茵的无边无际。

沔阳的水草地胜似绿毯,儿童少年在此游戏耍闹,追逐和翻空心跟斗,因此出了四个世界体操冠军,最有名者为李大双和李小双。然而,我去沔阳的时候,沔阳已经改名为仙桃了,所以要去一趟沔城,去过沔城,也就算到过沔阳了。

在外地吃沔阳三蒸,常见有咸鱼、腊肉和腊鸭合蒸,若将此视为沔阳三蒸,那是一个可爱的错误。此三的表意,乃为无限,在沔阳实在是没有什么食物不能蒸。我初到沔阳(仙桃),发现饭店的沔阳三蒸与我在北京吃的沔阳三蒸大有不同。故问,方知举凡食物,皆可以蒸之。

沔阳显然是一个奇特的蒸食地带,据地方人士介绍,沔阳蒸食约有600年历史,我估计这是附会沔阳三蒸为“大汉”皇帝陈友谅夫人创作的编年史,我在河南偃师的商都博物馆见识了3600年的蒸罐,蒸食的历史,恐怕仅短于烧烤。烧烤的历史,可追溯至神农炎帝之“燔谷而食”。不问历史,但求现实,如今流行于天下的蒸食,还是要数沔阳三蒸为首。

在沔阳也一样,饭店的沔阳三蒸只能对付那些讲体面而味觉稍迟钝的名士高客,好的沔阳三蒸,仍然散布于沔阳街巷及乡下的无名小店。而且,好味道亦非鱼肉,乃一切飞禽走兽,沔阳三蒸至高境界乃其素食。我以为,蒸茼蒿为沔阳三蒸之极品,其次是蒸萝卜和蒸藕。蒸茼蒿,大约在江汉平原皆有流行,在中国地理的长江中上游平原,创造了水乡菜系的平民主义。平民化的蒸茼蒿,将青嫩的茼蒿剁碎,拌之米粉,如若菜糊,以小型的竹蒸笼蒸之,绵柔青绿,淡淡的茼蒿清苦味道和着米香味,那就是表达水乡人生的悠悠清香。

蒸萝卜以及蒸藕,也一律拌以米粉。我以为粉蒸之法,可能因其粉浆包容了菜味,又因它的包容,使菜的氧化过程阻缓,即沸蒸时保持了菜的青鲜。如蒸茼蒿,它所以能在熟后保护着青葱的绿意,粉蒸就是秘诀。蒸萝卜之绵甜,蒸藕的粉糯,皆为沔阳三蒸之美妙。恰好,茼蒿也是水乡的道地产物,那广阔的江汉平原,蒿类植物与水相连,拂天承日。萝卜、藕也是沔阳名物,流布于沔阳民间的沔阳三宝就有:沙湖盐蛋、红庙萝卜、沔城藕。那就说明,沔阳三蒸,萝卜必须生于红庙,藕则必须长在沔城。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