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舞(沙头角鱼灯舞)

更新时间:2023-11-02 08:08

灯舞(沙头角鱼灯舞),广东省深圳市传统舞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历史渊源

明末清初沙头角沙栏吓村吴氏族人的祖先从广东博罗迁至海滨新安县(宝安县旧称,即今广东省深圳市)沙头角后,结合当地民间元宵张灯作乐的习俗和早期从事海上捕捞的经验,创造出了独特的鱼灯舞。

沙头角鱼灯舞鱼灯舞盛行和定型于清乾隆年间,当时每个村里都有一班人专门从事鱼灯舞这项民间艺术活动,随着吴氏宗祠和天后庙等祠庙的相继建成,村民便使用鱼灯舞这种艺术形式进行祭祀活动。

清同治年间,沙栏吓村产生了麒麟舞,而且常常与鱼灯舞密切结合,鱼灯舞的组成添加了麒麟舞的元素。

清光绪至民国初期,鱼灯舞由家族式的传承发展到地域性的传承(但仍以家族式传承为主,因吴姓人多)。沙栏吓村钟氏家族于清光绪年间迁入,丘氏家族于清咸丰年间迁入,陶氏家族于民国初年迁入,他们都加入了鱼灯舞的行列。沙头角边界两边从事渔业的村民,他们与沙栏吓人一起出海捕鱼,结下了较深的情义,其中一些人也学会了鱼灯舞。

1959年,沙栏吓村鱼灯舞开始走出村庄,经常被邀请到惠阳、广州等地进行表演。

“文化大革命”期间,鱼灯舞活动中断。

1970年,老艺人吴胜康、钟保被请到宝安县文化馆制作鱼灯,准备恢复鱼灯舞,被指责为“复旧”,连做好的鱼灯也被烧掉。

深圳特区建立后,沙头角管理区文化部门于1985年对鱼灯舞进行搜集挖掘、整理,使失传20多年的民间艺术沙头角鱼灯舞重新搬上舞台,焕发璀璨的光彩,并代表深圳市参加1987年广东省首届民间艺术欢乐节。

1998年,盐田区建立后,沙栏吓村新的村委成立,他们发挥老艺人作用,大力挖掘传统的鱼灯舞资料,才使沙头角鱼灯舞在较大程度上恢复本来面目。

舞蹈特色

表演形式

通过长期的实践,沙头角鱼灯舞逐渐发展成一种带有情节性舞蹈,其表演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集体舞,表演各种鱼类在海底自由自在生活的场面。通过鱼灯表演鱼贯穿梭、铲沙、蹿水、飞跃等舞蹈动作,体现鱼在悠闲或兴奋欢乐时的习性。

第二部分是单人舞或双人舞。在这一部分中,一种叫黄鳢角的大鱼出场,黄鳢角龙头鱼身,十分凶猛,但在现实海里它并不存在,是沙栏吓人根据龙的传说幻想出来的一种鱼。通过黄鳢角鱼灯高高举起,独来独往,体现大鱼的强悍;通过其他鱼灯急停、急掉头、急拐弯走等动作,体现鱼“受惊”的习性;黄鳢角追赶鱼群中的小鱼,逐一近身逼几条单鱼离场,象征小鱼与大鱼斗智斗勇;而小鱼与黄鳢角大鱼斗争多次回合,最后还是被吃掉,演绎大鱼吃小鱼的习性。

第三部分是集体舞,表演群鱼围攻赶走黄鳢角。群鱼轮番蜂拥而上,经过多次联合攻击,大鱼最后夺路逃跑。海面恢复平静,各种鱼类重新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寓意群鱼赶走大鱼,象征团结就是力量。

表演过程

传统沙头角鱼灯舞一般在元宵节和中秋节的晚上进行表演,表演场地无需灯光。全场共有25条“鱼”参加演出。表演之前,在吉祥物“麒麟”引导下,由族中长辈手持黄鳢角带领着众鱼灯来到吴氏宗祠和天后宫祭拜,也就是进行“开光”仪式。随后,队伍来到表演场地,在锣鼓、唢呐、笛子、二胡等乐器的伴奏下,首先表演象征喜庆吉祥之意的“麒麟舞”。接着,进行鱼灯舞的正式表演。表演者手持渔灯依次登台,采用民间武打的弓步或马步,巧妙地藏于鱼灯背后,模仿鱼跃虾跳的动作,表演追鱼、捕鱼、吃鱼的行动场面,时而盘旋起舞,时而腾挪跳跃,其舞姿粗犷、优美,曲调悠扬悦耳,并以激昂、高亢和强烈的舞蹈动作表现人类征服大自然、战胜海盗的决心和斗志,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音乐特点

沙头角鱼灯舞伴奏乐器较为简单,一般的配置为:绑鼓一面、钹1对、大锣1个、小锣1个、高音唢呐1支、低音喷呐1支、海螺号1个。

沙头角鱼灯舞的伴奏乐曲由于年代的久远和艺人的过世,多数的乐曲都无法记忆。可以收集到的有两首广东音乐和一首锣鼓曲牌,即:舞蹈第一节伴奏曲《大开门》,第二节锣鼓曲牌《急急锋》,第三节伴奏曲《得胜令》 。

表演道具

传统沙头角鱼灯舞表演一共有25条鱼,其中主要角色为“黄沥角”(最大的鱼)和沙鸡鱼(最小的鱼),其次为红鲤鱼、青鲤鱼、黑鲤鱼、海鲫鱼、丁公鱼、虾等群鱼。

传统沙头角鱼灯舞鱼灯的制作工艺非常考究:根据各种鱼类的体型特征和长短大小的正常比例,先用竹篾扎成鱼的形架,糊上纱纸,然后根据各种鱼类的颜色,用元粉、牛皮胶和上颜料画鱼,再涂上桐油,桐油既显得鱼的色泽鲜艳,又可以防雨、防潮、防褪色。

鱼灯分头、腹、尾三截,头部一截较长,占了鱼灯的前半部,腹部一截,较短,然后是尾部一截。头部一截比腹部一截大,腹部一截又比尾部一截大,三截依次套进,用线连接固定各交接处周围有一指宽的空隙,腹尾两节既可自由摆动,又可让鱼灯点燃后的热气散失,鱼灯嘴内用纸封住,预防鱼灯舞动时产生的气流把火吹灭。在鱼灯的中间,有一条长1米、直径1.5厘米的棍柱,作为中轴支撑鱼灯,中轴棍柱从鱼灯的顶部固定后往灯内腹部底固定再往灯外延伸20厘米,供舞者以此为灯把举灯起舞。鱼灯腹下还留有供点烛和通风透气的气孔。鱼灯的长短大小不等,一般长1.5米左右,高60厘米左右,最长条2米20厘米,高55厘米,最短的有1米50厘米,高90厘米。一般腹宽40厘米,腹围150厘米左右。在鱼灯腹内接近底部的中轴两旁,分别装截2寸长的竹筒,各插一攴20厘米的蜡烛(半小时才烧去6厘米长的蜡烛,20厘米长的蜡烛可燃烧一个小时)。因蜡烛不长,离鱼灯顶部30厘米,离鱼灯的两侧15厘米左右,又有多处可以散失热气,所以点烛舞灯时,鱼灯内的温度提高并不明显,蜡烛的火不致把鱼灯烧着。过去,艺人表演的鱼灯都是自己扎的,表演前还要用嘴往鱼灯上喷上水,沙纸沾上水,经风一吹,鱼灯就特别饱满、真实。

传承保护

传承价值

艺术价值

沙头角鱼灯舞生动逼真,不仅形似,而且神似,是一项生活化的艺术。从鱼灯制作、灯光设置、舞步设计,到处理舞者与道具的关系,都恰到好处,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社会价值

沙头角鱼灯舞是深圳与香港地区居民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活动之一。鱼灯舞成为一根红线,将内地与香港同胞紧紧联结在一起,对营造和谐社会、密切深港两地关系,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

历史价值

沙头角鱼灯舞起源于清初,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它承载着深圳地区数百年来的民俗、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历史变迁以及深港两地的关系等方面的丰富的历史信息,具有较高的历史研究价值。

精神价值

沙头角鱼灯舞是一种寄情于物,托物言志的民间艺术活动,其寓意也历经了从最初的祈求正义,到后来的联合反抗,再到今天欢庆物埠民丰、太平盛世的转变,充分体现了客家人在不断迁徙过程中形成的的客家精神,在和谐社会的建设中,值得传承和发扬。

经济价值

沙头角鱼灯舞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内涵、较强观赏性以及独特的民俗风情,吸引了众多游客在每年的中秋节和元宵节时前来观赏或参与,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传承状况

随着城市化、现代化建设的发展,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也由于商业性文化的冲击,沙头角鱼灯舞这种传统民间艺术已经逐步失去展示的平台。城市化建设以后,沙栏吓人不再从事渔业生产,而从事其他工作或经济活动,工作生活节奏紧张,再也没有什么“渔闲”季节,难以安排时间参加鱼灯舞活动;以前鱼灯舞需时1个多小时,有每条鱼、每对鱼的表演,充分表现各种鱼的特性,现在舞蹈时间减少至15分钟左右,一些舞蹈动作已经失传;一些老艺人相继去世,一些健在的老艺人年事已高,面临后继乏人的困境;抗日战争后至文化大革命时期,沙栏吓村部分村民以及沙头角两边的部分居民已移民海外,一些关于鱼灯舞的历史资料随之散失海外,若不及时抢救,将永远消失。

传承人物

吴观球,男,1942年4月出生,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广东省深圳市申报,项目名称:灯舞(沙头角鱼灯舞)。

保护措施

1978年,广东省召开有关保护民间艺术会议后,宝安县文化馆专门派舞蹈、美术专干到沙头角调查、挖掘“鱼灯舞”。

1986年,沙头角管理区(盐田区的前身)文化部门对沙头角鱼灯舞这一传统民间艺术进行了挖掘。

2003年,盐田区沙头角街道出资10万多元,由沙栏吓村重组队伍,发挥老艺人的作用,按照传统沙头角鱼灯舞的本来面目排练鱼灯舞。并成立了沙栏吓村村史陈列室,收集了一批关于沙头角鱼灯舞的历史资料。

深圳市组织编撰的《宝安县志》《中英街志》《盐田区志》《广东省百科全书》等著作中都有沙头角鱼灯舞的记述。

2016年12月,沙头角鱼灯舞民俗博物馆开馆,馆内陈列了上千件藏品,除了鱼灯舞雕塑、旧器具、农具、老相片、旧文献等实体藏品之外,还利用现代科学技术,通过光电的结合,运用场景复原以及场景模拟等方式,向人们更加具体、形象地展示沙栏吓村的历史以及鱼灯舞保护与传承的文化轨迹。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深圳市盐田区沙溪沙头角鱼灯舞艺术服务中心获得“灯舞(沙头角鱼灯舞)”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2023年10月3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该项目保护单位深圳市盐田区沙溪沙头角鱼灯舞艺术服务中心评估合格。

社会影响

重要活动

2013年9月,第三届深圳市沙头角灯节在盐田区市民中心广场举办。

2015年9月26日,深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盐田区委宣传部(区文体局)共同举办了第五届“深圳市沙头角鱼灯节”,参加展演的有沙头角鱼灯舞表演队。

2016年9月13日,第六届“深圳市沙头角鱼灯节”在盐田区行政文化中心市民广场开幕。

2016年9月18日,沙头角鱼灯节启动仪式暨沙头角鱼灯舞进宝安展演展示专场活动在宝安区群众文化艺术馆举行。

2019年6月24日,首届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艺术节在广州举办,沙头角鱼灯舞代表深圳参加了展演。

荣誉表彰

2013年7月,沙头角鱼灯舞获得“热土风情舞岭南”广东省非遗传统舞蹈汇演决赛成人组金奖。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