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1-27 23:16
沙柳木蠹蛾,Holcocerus arenicola(Staudinger),属鳞翅目(Lepidoptera),木蠹蛾科(Cossidae)线角木蠹蛾属的一个物种。分布在陕西、内蒙古、新疆、甘肃、宁夏等。以幼虫蠹木,是为害阔叶树种主干或根部的主要害虫。被害林木生长受阻,木材工艺价值降低,甚至完全丧失。
雌虫体长 23.4—32.5 mm,翅展 49.5—63.2 mm;雄虫体长20.6-25.7 mm,翅展 43.0-53.7 mm。触角丝状,扁平。全体灰黑色而略带褐色,前胸背面有1个“八’形白色或黑色毛5片带,与后缘的“一”形白色或黑色毛片带相连,其余均为黑白相间的毛片所覆盖。前翅灰黑色,翅面布满许多黑色条纹,条纹形状不仅个体间有差异,同一个体左右两翅条纹也常不尽相同。前翅中室以及前缘基部 2/3颜色较暗,中室下方 1A脉之前有一较大的浅色区,中室末端有1个较小的白斑,前翅端部 1/3有极细的网纹,亚外线线黑色、明显,在R3脉到R4脉之间向翅前缘分成2枝,外横线很不规则。后翅浅灰色,无明显条纹。翅脉:前翅径副室中等大小,超出中室1/2,MI脉从今。项角之下分出,M3脉靠近M2脉,M脉在中室内分叉,形成一小的中间室,2A脉很短,不与1A脉相连。后翅 Sc+R1脉出自中室基部,在中室约 1/3处与 R5脉有一短的横脉相连。雄性外生殖器:约形突三角形,抱器瓣很长,超过基部宽度的2.5倍以上,末端钝圆,抱器背部中央有一明显的指形突,基刺突基部宽,端部细尖,阳茎细长,末端尖。
初产灰白色,椭圆形,其上有褐色短纹,横排成纵行。长 1.4~1.8 mm,宽1.l—1.3 mm,孵化前暗灰色。
初孵幼虫体长3 mm左右〕头亮宽 0.42—0.62 mm,体淡红色,每节背面有两道桃红色斑纹。老熟幼虫体长 49—59 mm,头小,黑褐色;冠缝及额的两侧为紫红色;体黄白色;前胸盾较硬,其上具长方形黄红色斑;前胸背板横列淡红色斑3个,中间的为长条形,两侧的为倒三角形。腹部每节背面有由红色斑点组成的横带2条,前带宽长而色深,后带细而色浅,长度约为前带 1/2;腹部腹面黄白色,每节有浅紫色斑纹。胸足橙黄色,附节和爪紫红色,腹足退化,仅留足掌及趾钩,趾钩为双序环,臀足趾钩双序横带。
深褐色,蛹长 19.0-37.8 mm,雄蛹腹背第fu至第七节前后缘各具齿状突一列,前列齿粗,伸过气门;后列刺细,伸不过气门;第八节前缘和第九节中部仅具1列粗齿。雌蛹第七节假前缘具1列粗齿,后缘无齿,其它同雄蛹。
该虫在陕西定边县4年1代,以幼虫在被害沙柳根部的蛀道内越冬。5月份老熟幼虫出蛀道入沙化蛹。5月底6月初成虫开始羽化,中旬达盛期。初孵幼虫于6月底7月上旬始见。10月下旬幼虫越冬。 成虫羽化与天气状况极为密切,天气晴朗,气温高,羽化多;天阴,气温低,羽化少;雨天不羽化。一天中,从7-22时均有羽化,以18-20时最多,占54—54.5%。成虫白天静伏于沙柳丛中不动,以用时既分到22时比较活跃,22时30分以后大部分成虫又趋于安静。成虫交尾多在20时30分至21时30分,最迟22时30分前结束。交尾时间最短6分钟,最长27分钟,平均15分钟。交尾后最短半小时即可产卵,最迟到第H天晚上。产卵多在根皮裂缝和靠近沙土的根基处。雌虫一生只交尾1次,雄虫有重复交尾现象。每雌产卵量最少38粒,最多665粒,平均265.4—292.2粒。成虫飞翔迅速,超光性强;雌性成虫对雄蛾性诱现象明显。成虫寿命最短1天,最长8天,平均2.9—4.1天;雌蛾略长于雄蛾。雌、雄性比几0. 67-0.68:1。 卵成块状,排列紧密。每块卵最少15粒,最多186粒,平均脱.8粒。卵期最长40天,最短 18天,平均 24.8天。孵化率为 72.6-100%。 由于该虫4年完成1个世代,所以,同一时期在不同被害沙柳根内既有当年孵化的幼由,也有前一年甚至前两年、前三年孵化的幼虫,彼此相差1-3年,所以个体差异甚大。为了区别这些不同年度的幼虫,我们将当年孵化的幼虫叫“一年群”幼虫(也叫‘当年群”幼虫),前一年的幼虫叫“二年群”幼虫,以此类推。由于该虫有4个年群,因而每年均有4年群幼虫老熟、化蛹、羽化、产卵,产生新的一代。幼虫孵化后即钻入沙柳皮层,并顺皮层向下蛀食,当年至越冬前一般可向下蛀食 10—20 cm,到第二年即可钻入心材。幼虫在钻蛀过程中,大部分木屑和虫粪均从侵入孔排出根外。不同年群的幼虫,其排泄物的形状、大小及颜色不同,在野外可据此区别幼虫的年群。 幼虫危害至第三年后期到第四年,由于虫口密度过大,食料不足,有转移危害的习性,因而年群越高,株虫口密度越小。幼虫耐饥能力极强,在断食的情况下,可活数十天到一年,并能继续脱皮2-3次。初期常吐丝结网,群居其中。幼虫于10月下旬停食越冬,翌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开始活动,幼虫期捎个月,13龄。幼虫多于被害按柳丛基周围5—10cm深的沙土内分散化蛹,化蛹前,先自织一丝质茧,并在英中度过预蛹期,而后再脱最后一次皮进入蛹期。蜗期最短24天,最长45天,平均卫.9天。 该虫主要危害多年生沙柳,特别是经过多次平茬主根明显外露的沙柳受害更甚,而新栽植的沙柳或未平茬尚未形成明显主根的沙柳则未见受害。生长在平滩沙地上的沙柳一般较生长在沙丘上的沙柳受害轻。另外,各虫期出现的时期与节令、农林事活动、物候有密切关系。因此,利用节令、物候等可以预测预报该虫的发生。 天敌 蛹有榆林沙晰(俗名沙和尚)、黑瘤姬蜂;黑瘤姬蜂的寄生率为8.58%。成虫有偏幅、跳鼠、蛇鼠。卵有步甲(Calosoma sp.)、微艘(Fotheula sp.)。幼虫有喜鹊。
(l)着重改变林木组成,如在杨树防护林内逐渐淘汰受害最重的大官杨、大青杨等,更换为树皮光滑、不易被水蚕蛾产卵的毛白杨、欧美杨等。在防护林带内对虫口密度过大,无保留价值的林带及时进行改造,以减少虫源。
(2)在经营片林时既要考虑树种的混交,又要保持林分的郁闭度。郁闭度0.7以上的林分受害程度明显小于郁闭度小的林分。
(3)修校问题,一是修技要避免在木蚕蛾产卵前的春季进行,H是伤口要做到平滑。例如,对沙柳木蚕蛾可用低平连法,即从主根基部靠近地面或低于地面平掉;对水麻黄豹蚕蛾可营造湿地松、柠檬按和木麻黄的混交林以抑制虫害发生。
(l)喷雾杀初孵幼虫对尚未蛀入干内的初孵幼虫:如芳香木蚕蛾东方亚种可用 50%倍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40%乐果乳油1500倍液;对榆木蚕蛾可用50%久效磷乳油1000-1500倍液,2.5%澳氰菊酯、20%杀灭菊酯3000-5000倍液;对东方木浆蛾用50%久效磷乳油 1000—1500倍液;对木麻黄豹蚕蛾用 2.5%澳氰菊酯 3000倍液, 40%氧化乐果乳油1500倍液喷雾毒杀,效果均好。
(2)药剂注射虫孔、毒杀于内幼虫在已蛀入干内的中、老龄幼虫以兽医针简灌药注射虫孔。如对榆木蚕蛾用 50%久效磷乳油、 80%敌敌畏 100-500倍液, 50%马拉硫磷乳油、20%杀灭菊酯乳油 100一300倍液;对东方木蚕蛾用 50%久效磷乳油, 20%杀灭菊酯乳油100-500倍液;对芳香木蚕蛾东方亚种用40%乐果乳油40-60倍液,50%敌敌畏乳油20一用倍液, 80%敌百虫可用湿性粉剂 20一用倍液;对小木蚕蛾用 50%久效磷乳油、 35%甲基硫环磷、 80%敌敌畏乳油、 50%杀螟松乳油 100倍液,或20%杀灭菊酯乳油 500倍液均可。
(3)树干基部钻孔灌药、内吸传导、毒杀于内幼虫常用药剂为50%久效磷乳油,35%甲基硫环磷内吸剂原液。施药时先用手摇钻在树干基部(距地面 30 cm左右)相对交错打孔l—3个(一般打 2个孔),孔径 10-16 mm。两孔要斜穿,但不相通。将药注入孔内,外敷粘泥,使树干吸收,通过传导毒杀于内木蚕蛾幼虫(同时亦可毒杀于内天牛幼虫及叶部害虫)。施药量按林水平均胸径每 Icm用药lml或 1.5 ml,效果均在 90%以上。施药日期以4月中旬左右树液流动时最适,秋季效果较差。该法对材质松软之树种比硬质材好,对防治杨树中的芳香木蚕蛾东方亚种优于榆树中的榆木蚕蛾。
(4)磷化铝片剂堵塞虫孔熏杀根、干内幼虫 56.5—58.5%磷化铝片剂(每片 3.3 g)原系熏蒸粮食之用,经试验将其研碎按不同剂量——l/20或 1/用片(即每虫孔 0.119或 0.165g)——填入树干或根部木蚕蛾虫孔内,外敷粘泥,熏杀根、干内幼虫(同时可杀天牛幼虫),杀虫率均能达到90%以上。此法适于防治榆木蚕蛾。而对危害杨树干部之芳香木蚕蛾东方亚种,因树木高大,施药费工,且易产生漏株、漏药,不如前者方便。 以上第三、四两种方法系内部施药,不污染环境,避免杀伤天敌。与其他同类药物(如毒签)比较,不需要预先加工制作,节省成本。 另外,用磷化锌毒签防治小木蠢蛾及木麻黄豹蚕蛾,杀虫效果均在观%以上,优点是施药操作方便。
成虫木蚕蛾成虫均具有趋光性,强弱因虫种而异。灯诱所用灯种以沈阳产的 SP-B型捕虫器(400 W)及 GS-2型和 GWD-2型灯光电力杀虫器(250-400 W)最好。诱虫灯的悬挂高度,以离地面3m左右为宜。开时间因虫种活动高峰时间不同而不同,如榆木蚕蛾以23一1时为诱虫高峰,东方木晶蛾则为21刀0一1:30时左右成虫活动最盛。灯诱不仅能诱到木蚕蛾雄虫,且能诱到相当数量的怀卵雌虫。灯诱对各种木蚕蛾虽均有效,但在防治运用时必须连年进行,方能对虫口的减少起明显作用。灯诱如和其他防治措施配合,效果更佳。
应用芳香木蚕蛾东方亚种人工合成性诱剂B种化合物(顺一5一十H碳烯酸乙酸酯)诱杀这种木蚕蛾,每一诱捕器剂量为 0.5 mg。诱捕器为纸板粘胶式,诱芯为滤纸芯或橡皮塞芯。诱捕器彼此间距离为 30-150 m。诱捕器悬挂于林带上风头一行林带的两株树之间,诱捕时间为每晚18:30一21:30时。
(1)白僵菌以 1—8亿孢子/g白僵菌液喷杀榆木矗蛾幼虫,死亡率达 17.85-100%。又可用白僵菌粘膏涂在排粪孔口;或用喷注器对注虫孔口喷注5×10-10/ml白僵菌液,死亡率在 95%以上。
(2)线虫以浓度 1000条/ml斯氏属线虫防治芳香木蚕蛾东方亚种幼虫,死亡率达100%;用芜着夜蛾线虫品系水悬液,浓度 20000条/ml防治小木蚕蛾幼虫,死亡率在 99%以上;以芜警夜蛾线虫北京品系防治木麻黄豹蚕蛾幼虫,浓度1000条/ml水悬液注入虫道内,死亡率达呼%;如用线虫泡沫塑料塞孔,死亡率达 93%。
(3)对榆木蚕蛾黑卵蜂、刺猜、螳螂、台撕、榆林沙蝴应加以保护利用。螳螂、台斯在野外均有捕食榆木蚕蛾的现象。室内观察每头螳螂每天可捕食榆木蚕蛾幼虫0.25-3.5头。每头窈斯每天可捕食榆木蚕蛾幼虫0.24-5.33头。陕西省林业科学研究所在对沙柳水晶蛾进行研究时,发现榆林沙饿是沙柳木蠢的重要天敌,曾设标准地试验,每标准地内理蛹49-57头,各放置沙晰 10头,检查结果, 39.62-57.4%的蛹均被食去。
人工捕捉如运用得当,仍不失为很好的防治方法之一。在山东省平阴县防护林带内,于5月上一下旬芳香木蚕蛾的羽化高峰期,用2周的时间,发动小学生于每日傍晚芳香木蚕蛾羽化而未活动前,在地面人工捕捉成虫达4224头,这对减少防护林带内新一代幼虫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而对同样于土壤内化蛹的榆木蚕蛾及在树干内化蛹的钻具水晶蛾(危害部位在树干Zm以下,羽化时极易发现),亦可采用该法。
山东省林业科学研究所采用以上各种防治方法在平阴县孔村区100余条林带的防护林网内进行综合防治。在20000余亩防护林林网内,在虫口密度较大的林带,以化学防治为主,辅以灯诱;在虫口密度中等的林带,则以灯诱及人工合成性诱剂诱杀为主,辅以人工捕捉成虫等措施;在虫口密度最重或轻的林带,以营林措施为主,包括改建及保护啄木鸟等,经过 2年连续防治的结果,使全试验林带由原有虫口密度 8. 38头/株降至 0. 26 头/株,虫口下降率为 96.9%,基本达到有由不成灾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