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2-08 10:50
沙河,古称浕水,因河床尽是黄沙,元代起改名沙河,从枣阳东北而出,穿市区,流经西南入滚河,全长近80公里,是枣阳人民情感最深厚的母亲河
沙河水库,是枣阳市内最大的中型水库,位于鹿头镇东北大阜山脚下,拦截沙河干流,承雨面积201平方公里(含上游石梯水库拦截的76平方公里),总库容720万立方米,其中,有效库容5059万立方米。坝型为均质土坝,最大坝高22米(包括2米高的防浪墙),主副坝总长2097米。输水涵管系用圆形钢筋混凝上管,长95米,内径1.5米。进口装置一部斜拉钢平板闸门,出口建有方形竖井,内装钢筋混凝土与钢平板闸门各两部。竖井后面建有一座小型水电站,装机3X125千瓦。溢洪道位于坝东,有两级跌水,均用钢筋混凝土衬砌。一级跌水顶宽80米,设计过水深1.7米,泄水流量439立方米/秒。水库有4条干渠:北于渠从渠首至袁寨,长23公里,设计流量10立方米/秒;西干渠从袁寨至唐梓山,长25公里,输水流量3立方米/秒;北干渠从袁寨至齐集,长24.7公里,输水流量2-4立方米/秒;南干渠从渠首至马鞍山水库,长11.8公里,输水流量2立方米/秒。干渠以下又有支、斗渠多条,各级渠道上的建筑物共有303个。
沙河水库于1958年春筹建,由省水利厅地质队进行钻探,县水利局勘测设计。同年8月动工,施工高峰时上劳力3万人,每个标工的工资为0.3元。次年春,农村生活困难,部分民工采集野菜弥补粮食不足。4月底,大坝合拢时,先大雨,后连阴雨,洪水上涨,形势危急,广大民工不顾生活困难,轮班施工,与洪水搏斗19个日夜,终于保住大坝。施工期间,大搞工具改革,省水利厅于1958年冬在此召开全省水利施工现场会。由包尔汉率领的全国知名人士参观团和越南银行界的代表曾先后到工地参观。湖北电影制片厂来工地拍摄了记录片。
沙河水库的大坝是在13米深的沙基上建造的,施工时没有清基,在内坡作粘土铺盖,外坡作导渗设施,至今蓄水情况良好。
1959年夏建立管理处(以后又兼管石梯与大黄河水库),有职工74人。
该水库以灌溉为主,兼有防洪、养鱼、发电的作用。工程建成后,连结石梯、大黄河两处中型水库和7处小(一)型水库,形成一个自流灌溉网系。1983年灌溉面积达18万亩,1981至1985年年平均灌溉12 .8万亩,年产成鱼26.7万斤。水库控制了沙河流域28%的洪水,减轻了下游的洪水灾害。
沙河,古称浕水,因河床全沙无泥,从元代起改称沙河,为滚河北岸第一大支流。发源于随州市境内的七尖峰和柴家山麓,自三合店进入枣阳,经新市、鹿头、吉河,绕枣阳城东,南向西经土铺,在琚湾镇东南的三角洲注入滚河,全长80多公里。上游河床宽50米左右,势陡流急,下游河床宽百米左右,势平流缓。有6条支流,26条小溪。流域面积717平方公里,上游系太古纪片麻岩和红砂烁岩,风化流失严重,河床淤沙多。此河流量变幅大,枯水季节为0.38立方米/秒。山洪暴发时,最大流量可达1876立方米/秒。据旧县志记载:清代嘉庆十七年四月,咸丰五年七月和光绪二十五年三月,三次洪水泛滥成灾。建国后兴建中型水库7处,小(一)型水库10处,变水害为水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