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6-24 14:08
《河上花图》是清代画家朱耷1697年创作的一幅纸本水墨画,该画现收藏于天津博物馆。
此幅画面为河塘中嶙峋石间的一组盛开的荷花,以荷花为主,坂坡小草,溪水潺潺,兰竹点缀其间。
款署“八大山人”。画尾行书长题河上花歌三十七行,后记:“蕙岩先生属画此卷。自丁丑五月以至六、七、八月荷叶荷花落成,戏作河上花歌仅二百余字呈正”。
此图创作于1697年,时年朱耷72岁,可知此图为朱耷古稀之年所创作。“河上花,一千叶”所以后人称该画卷为《河上花图》卷。前段是荷后段是兰,画和诗都是写赠一个叫蕙岔的友人的。诗中有些地方不易理解,但可以看出八大山人与蕙岔的友情是很深的。八大山人一生交游不广,大都不是当时的达官名士,所以这个蕙凰先生是何许人也,暂时尚无考。八大山 人画这一画卷费时三月之久,又题了二百多字的长诗,诗中又有“蕙厨先生怜余老大无一遇”的句子,可见八大山人在此图中所寄托的深情厚谊。。
《河上花图》卷描绘了一枝荷花从幼嫩到盛放,又融入山水的历程,其中饱含与他人生经历相关的隐喻。这幅画既是冥想,又显随性,散逸潇洒的笔触,成为了数百年来抽象写意画法的先驱。
此画表面上描绘的是河上荷花,但实为朱耷人生长河的真实写照。卷首展现了荷花从河上跃起,枝挺叶茂,生气蓬勃,隐喻初涉人世时的远大志向;画面随即就遇上了陡峭的山坡,荷花只能从夹缝中生长,虽仍显旺盛,却已弯枝低腰,暗示青年时的他还没有施展自己的抱负便遇到了国破家亡的挫折;接下来便是崎岖的河床、枯木、乱石,荷花已呈残败之状,犹如残喘的人生;卷末的景致更是凄凉,成片荒芜的土坡,已不见一枝荷叶,仅有星星点点的兰草竹叶杂生,寓意着自己的一生将在萧索中终结。《河上花图》中从生机勃发的荷花始,经历陡壁山崖、枯木乱石,再见孤兰衰草竹叶夹生,最后以高涧瀑流结尾似乎正隐喻着作者多舛的人生与不凡的艺术。
画卷中传神地表现出荷花情状的千姿百态,荷梗直、弯、斜、卧,荷叶伸、卷、浓、淡,荷花开、合、露、藏,变化多端。花叶用泼墨法秃笔横扫洒脱豪爽,酣畅淋漓地展现出浓、淡、焦、润等多种墨色,富有层次感,充分体现了中国画墨分五色的特点,传达出一种不可遏止的激昂之情。花瓣用细笔勾勒,一圈而就,气足神完,与看似随意挥洒的墨叶相映成趣,展示了八大山人用墨浓淡相宜、刚柔并济的纯熟笔锋。
叶面有浓有淡,叶柄有直有斜,花则或藏或露,交错掩映,充满生气。八大山人的这幅画,以大卷写河边荷花盛开的情景。墨写荷叶,线勾花瓣,刚柔相济。滚落荷叶的水滴声伴着蛙声轻鸣,晕染出荷塘的清雅景致。双古筝左右相配的旋律。
《河上花图》中把花卉与山水结合起来的画法,对近现代的潘天寿等人的绘画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2013年,《河上花图》在伦敦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举办的“中国古代绘画名品700—1900”上展出。
2017年7月24日—10月中旬, 《河上花图》在天津博物馆“清代二期绘画”中展出。
2023年4月,《河上花图》在美国纽约展出。
朱耷(1626—1705),号八大山人,江西南昌人,明清画家。他本是明代皇室后裔,20岁时便弃家避祸山中,23岁剃发为僧,释名传綮,号刃庵,中年时曾因为躲避清政府征召而佯狂装疯。康熙十九年(1680)还俗,此后便在家乡以诗文书画为事,直至去世。朱耷绘画做到了削尽冗繁,返朴归真,笔墨清脱,以一种含蓄蕴藉、丰富多彩、淋漓痛快的艺术语言,塑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纯净、酣畅境界。他的书法平淡天成,藏巧于拙,笔涩生朴,不加修饰,静穆而单纯,不着一丝人间烟尘气,有 朱耷像着很高的艺术成就。传世作品有《快雪时晴图》、 《河上花图》、《行书四箴》、《般若波罗蜜心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