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地质大学

更新时间:2024-10-13 16:59

河北地质大学(Hebei GEO University),简称“河北地大”,位于中国河北省石家庄市,是由自然资源部和河北省人民政府共建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河北省建设国内一流大学,省属重点骨干大学,原地质部直属五大院校之一。

历史沿革

宣化地质学校时期

1953年,由李四光、何长工选址塞外古城宣化市(现为张家口市宣化区)成立成立了新中国最早的唯一的设置有经济类专业的地质院校——中央人民政府地质部宣化地质学校,是直属于地质部领导的5所院校之一。。

1954年,由华北地质局领导改为由部直接领导。同年举行第一届新生开学典礼。

1955年,学校法定名称由“中央人民政府地质部宣化地质学校”,改为“地质部宣化地质学校”。 学校建立了矿产地质和勘探专业科,以及政治、语文、数学、物理、化学、体育、制图、工程力学、测量、矿物、岩石、普通地质、勘探技术等13个学科委员会。

1956年,水文地质专业改名为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专业。经地质部批准,将原矿产专业科、水文物探专业科撤消。分设3个专业科,即:地质科、物探科、财会科。

1957年,学校组成体育、数学、语文、政治、化学、物理、制图、工程力学、勘探技术、普通地质、构造矿床、工程地质、专门水文地质、建筑工程学与地貌学、普通水文与水力学、地质机构会计核算、统计学原理、国民经济与政治经济学18个学科委员会;增设统计专业。

1960年,增设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勘探、探矿机械两个专业;成立函授科。

1961年,撤销探矿机械专业。

1962年,撤销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勘探专业(简称石油专业),留下矿产地质勘探(简称矿产地质专业)、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计统财会(简称计财专业)3个专业;停开函授教育。

1965年,归属河北省地质局领导。

1970年,学校校名改为“河北省宣化地质学校”。

河北地质学院时期

1971年,改办河北地质学院,学院以省管为主,党的关系隶属院所在地市党委。

1972年,学院建立地质经济管理系,设计划统计和财务会计两个专业,面向全国招生。

1973年,原政治教研组改为马列主义教研室。

1974年,成立探矿工程系;建立了同位素实验室(以钾氩法为主)、差热分析实验室、X光衍射实验室、孢粉实验室、电模拟实验室。同位素实验室以后发展为碳同位素及碳14实验室、包裹体测温实验室、光谱实验室,逐步组成综合性测试实验室(或测试中心)。

1976年,学院增设地震专业。

1977年,学院成立岩矿分析系,1980年撤销。

1978年,改为实行地质总局、河北省双重领导,以地质总局为主。

1979年,建立了4个研究室。即:燕山杂岩地质研究室、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研究室、水文物探研究室、地质经济研究室。

1981年,将地质经济管理系的地质经济管理专业划分为地质财务会计、地质计划统计两个专业。

1982年,学院成立德育教研室;探工系撤消。

1984年,将水文专业改为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专业,水文系改为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系(水文系)。

1985年,地矿部决定:河北地质学院迁至石家庄市。

1986年,院党委讨论将“勤奋、求实、团结、创新”八个字正式确定为本院校风;开始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地质学、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学、经济与管理等3个门类、6个专业15个研究方向。

1987年,地质经济研究室升格为地质经济研究所。

1988年,“成矿学与预测找矿方法研究所”正式成立;举办高等函授教育。

1989年,89级新生在新校举行开学典礼。

石家庄经济学院时期

1996年,河北地质学院更名为石家庄经济学院;撤消资源科学技术系、环境与工程系;成立资源与环境工程系、信息工程系;原教务处体育教研室升格为体育课教学部。

1998年,在教育部组织的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价中为合格学校。

2000年,学校的管理体制由国土资源部管理转变为中央与地方共建,以河北省管理为主。

2000年,从2000级新生开始,全面试行学分制管理办法。

2001年,成立了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现代管理研究所;地层古生物及前寒武纪地质学家杜汝霖教授荣获第七次李四光地质科学奖。

2003年,对原有教学单位进行了适当调整,成立了18个学院,2个中心、1个部、4个研究所;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资格,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企业管理、矿产普查与勘探3个学科成为学院首批硕士点。

2006年,获得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构造地质学,计算机应用技术,地质工程,会计学6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

2010年,获得工程硕士(地质工程)和工商管理硕士(MBA)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

2011年,获得地质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和工商管理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

2013年,国土资源部、河北省人民政府签署“省部共建石家庄经济学院协议”,学校成为省部共建大学。

2014年,获得会计硕士和金融硕士两个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

2015年10月22日,成立捷克研究中心,连续举办中捷论坛,被教育部列为国别研究中心。

河北地质大学时期

2016年3月,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石家庄经济学院更名为河北地质大学。该校参与举办的独立学院石家庄经济学院华信学院,同时更名为河北地质大学华信学院。4月,河北地质大学发展战略研讨会暨揭牌仪式举行。8月,入选河北省重点骨干大学。11月16日,河北地质大学长城研究院成立,聘请中国长城学会副会长董耀会担任长城研究院院长。12月19日,河北地质大学古生物研究院成立,聘请古生物学家季强教授为古生物研究院首席科学家。

2017年1月,河北省确定河北地质大学等5所高校为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和工商管理两个一级学科成为博士学位授权建设学科。3月23日,获批古生物学、海洋资源与环境、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采购管理等4个本科专业。

2018年2月27日,学校新增法学硕士一级学科和艺术专业学位硕士点,撤销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硕士二级学科。3月20日,校长王凤鸣等一行4人前往捷克,参加奥斯特拉发技术大学孔子课堂揭牌仪式。该课堂是学校设立的第一个孔子课堂,也是捷克高校中开设的第一所孔子课堂。3月,学校获批新增应用经济学、数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公共管理等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应用统计、工程管理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2019年9月22日,牛树银教授荣获第十六次李四光地质科学奖。

2021年3月7日,软件工程、资源勘查工程、测绘工程三个专业的认证申请被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成功受理,标志着我校工程教育认证工作取得重要进展。4月16日,学校与宣化区政府达成战略协议,共建河北地质大学宣化科教园区。10月,新增电子信息、土木水利、公共管理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1月,《河北省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推进方案(2021-2025年)》中,学校被纳入河北省建设国内一流大学序列。

2021年,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和石家庄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12月27日,河北地质大学与石家庄市国控城发投集团签署新校区工程代建协议;12月28日,河北地质大学新校区建设开工。

2022年3月,成功获批河北地质大学区域制度研究中心、河北省战略性关键矿产研究协同创新中心。7月,河北省教育厅拟在河北地质大学建设省级创新创业学院。

2023年2月,成功获批“河北省古人类形态与演化国际联合研究中心”、“河北省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入选河北省教育厅首批“河北省语言文字推广基地”;成功获批河北省科协首批智库基地——“河北省科协智库地学旅游与乡村振兴研究基地”。3月,被认定为2022年度河北省外国院士工作站建设单位。2023年6月,“龙人”研究成果入选“中国美丽化石”。10月10日,河北地质大学宣化科教园揭牌。11月,河北省首家侨益保护研究基地——“河北侨益保护研究基地”落户河北地质大学。

2024年2月,获评河北省教育厅“河北省2023年度教育宣传工作先进单位”,学校通讯员荣获河北省2023年度教育宣传工作优秀通讯员。5月,河北地质大学新校区项目一期工程北部组团、中部组团及博物馆组团已通过主体结构验收,项目二期工程及西部组团正在强力推进工程进度。6月,软科年度A+专业数量名列河北省第二。7月,根据《中国地质博物馆分馆管理办法》规定,经申请材料初审、专家组实地考察评估、馆党委会议审议等程序,同意河北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博物馆成为中国地质博物馆分馆。新校区一期项目北部组团已进入维修保洁阶段,中部及博物馆组团已进入装饰装修阶段;7月23日,新校区二期工程最大综合体——公共实验楼主体结构封顶。8月,新增数字经济、材料与化工、图书情报、遥感科学与技术四个硕士学位授权点。9月,新校区启用,6300余名学生首批入驻新校区。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4年10月,学校设有16个二级学院(部),开设70个本科专业,学科专业涵盖理学、工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文学、艺术学、教育学8大学科门类。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10月,学校“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工商管理”被纳入一流学科建设范围,其中“地质学”一级学科被列为重点支持学科、“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工商管理”2个一级学科被列为重点培育学科。拥有9个省级重点学科和重点发展学科。学校拥有1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13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拥有同等学力硕士学位授予权。

师资力量

近年来,学校大力实施拔尖科研团队“四个一”建设计划,培养了“李四光地质科学奖”获得者、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国务院政府特贴专家等一批高层次“山海人才”和“山海团队”。

截至2024年9月,学校有教职员工17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50%以上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55%以上具有博士学位。他们当中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省管优秀专家、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省社会科学优秀青年专家、省青年拔尖人才、省“三三三人才工程”、省级教学名师等60人。近年来,学校全职引进李四光地质科学奖获得者宋明春教授,柔性引进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廷栋、刘嘉麒,德国洪堡学者、“国家杰青”获得者季强等一批杰出人才。学校另聘有兼职教授、客座教授187人,其中院士14人。

教学建设

截至2024年9月,学校拥有6个省级教学团队和两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学校9个专业入选了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6个专业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国家级、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4个河北省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创新高地,8个河北省高等学校品牌特色专业;有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截至2024年9月,河北地质大学本科学生完成科研项目598项,发表科技论文828篇;在“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数学建模、广告艺术、人文知识、英语大赛、攀岩、足球等竞赛中,获得国家级奖项300余项,省级奖项600余项;每年有百余名同学获国家级、省级荣誉称号。

合作交流

截至2024年9月,学校与英国、美国、加拿大、德国、俄罗斯、澳大利亚、法国、韩国、捷克等国家的20多所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广泛开展了学生互换、学分互认、学位互授、科研合作等多种形式的合作。学校的捷克奥斯特拉发技术大学孔子课堂,在积极传播中国文化服务“一带一路”倡议的同时,也为师生与欧洲的交流架起了友好的桥梁。面向国内方面,学校先后与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河北省社会科学院、河北省地矿局、河北省地矿集团、上海市地质调查局、河北地信集团等百余家大学、科研院所和企事业单位开展全方位的战略合作,为学校人才培养和产学研用交流与合作开辟了广阔的开放办学空间。

学术研究

研究平台

截至2024年9月,学校拥有自然资源部“京津冀城市群地下空间智能探测与装备重点实验室”、河北省光电信息与地球探测技术重点实验室、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产业结构优化协同创新中心、河北省矿产资源战略与管理研究基地、硅酸盐固废资源化利用河北省工程研究中心、河北省战略性关键矿产研究协同创新中心等23个省部级科研平台和1个教育部区域和国别研究中心,18个校级科研平台及130余个专业实验室。

研究成果

截止2024年9月,学校培育了34个科研团队,凝练了资源环境和经济管理为特色的研究方向,构建了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各学科科学研究工作交叉融合的发展局面。近年来,学校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奖、自然科学奖。

学术资源

学校图书馆总建筑面积2.78万平方米,由校本部馆和北校区分馆组成。图书馆下设15个纸质文献专业阅览室,1个电子阅览室,1个密集书库,3个捐赠书屋,3个教师研修室,6个自习室,1个会议室,3206个阅览座位。截至2024年9月,学校图书馆有中外文纸质期刊1400余种,有纸质图书和电子图书800余万册,地质资料3万余种,可获取的中外文电子期刊15500种以上。

《河北地质大学学报》

河北地质大学学报》原为《河北地质学院学报》创刊于1978年1月,为综合性期刊,接受社会科学领域(尤其是资源、环境方面)和自然科学领域(尤其是地球科学方面)的投稿,并逐步过渡到以自然科学和地球科学领域为主。

该刊被中国人文科学引文数据来源、《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检索刊物收录。2003年9月进入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行列。2008年6月,在由中国学术期刊评价委员会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主持研究出版的《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2009-2010)中,被评为“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2014年11月22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评价中心发布了《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报告(2014年)》,对733种中文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进行评价,该刊被评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综合评价AMI”扩展期刊。

《当代经济管理》

当代经济管理》原为《地质技术经济管理》杂志,创刊于1979年。为双月刊,大16开,逢双月中旬出版。 2008年起改为月刊,每月25日出版。主要栏目设有:经济理论、管理科学、资源经济、环境经济、产业经济、区域经济、人力资源、财政与金融、经济与法、会计理论与实务、比较与借鉴等。

2009年被河北省教育厅评为2004—2008年度河北省教育系统优秀期刊;2011年、2013年、2015年连续被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中心评为“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2013年《当代经济管理》入选南京大学CSSCI(2014-2015)扩展版来源期刊;2013年、2015年《当代经济管理》连续入选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2012版、2014版);2014年《当代经济管理》被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评价中心评定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综合评价AMI》扩展期刊;2014年《当代经济管理》被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评为“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2014年、2015年《当代经济管理》荣获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优秀期刊”一等奖;2015年《当代经济管理》被河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河北省期刊协会评选为河北省“十佳”期刊。2018年入选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7年版(即第8版)。2023年入选“2023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2024年,再次入选武汉大学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河北地质大学高教研究》

《高等教育研究》创刊于1988年,冠名为《河北地质学院高等教育研究》。系内部出版的学术性刊物。设有教学工作会议专栏、课程教学研究、教学研究与管理、高校管理与改革、德育教育研究、实验教育研究、高校后勤改革、学生工作、图书资料等10余个栏目。

校园文化

学校标识

学校中文名称为河北地质大学,英文名称为Hebei GEO University,英文缩写为HGU。

校徽选择山水作为主要元素,寓含河北地质大学“地质大学”的含义;图形组合上,直线喻山,挺拔向上,曲线喻水,柔和灵动;图形下方的1953,代表建校年份的1953。

校徽颜色采用“战国红”的红色,“战国红”是一种学校建校之初所在地宣化出产的一种玛瑙;从“战国红”中凝练色彩,意在追溯建校之根本,展望发展之前程,展现河地大“依托历史,开创未来”的似火热情和饱满精神。

校徽的主题寓意为:仰山之高,慕水之善,学成大器,行循大道。

精神文化

达观博物

语出东晋郭璞《注山海经叙》,原文为:“非天下之至通,难与言山海之义矣。呜呼!达观博物之客,其鉴之哉。”

作为校训,其含义主要是勉励师生:为学要高瞻远瞩,广智博识,见解通达,学伴终身;为人要胸襟博大,虚怀若谷,深明德义,淡泊名利。

歌词释义:

1.“泰顶山高,洋河水长”,河北地质大学1953年创建于塞外古城宣化。宣化城北衣泰顶山,南带洋河水。以山水开篇,既说明学校的创办和发源地,又呼应学校积淀的山水精神。第二段首句的“太行巍巍,滹沱汤汤”一方面是代指即将建设的新校区所在地,也重新呼应和凸显山水精神。

2.“序庠”,原为庠序,泛指学校,《孟子·滕文公上》:“夏曰校,殷曰庠,周曰序。”

3.“幕天席地,纵行八荒”是描写地质人野外工作的激情和豪迈;“运筹帷幄,经营四方”是描写学校培养的经管人才出类拔萃,这两句代指学校地学和经济管理学科两大特色学科,以及“地经渗透,工管结合”的办学特色。

4.“筚路蓝缕”,语出《左传·宣公十二年》,本意是驾着简陋的柴车,穿着破烂的衣服去开辟山林道路,意为创业艰难。此处是概括学校创业的艰苦和建校以来三次更名、两次建设创业的坎坷历程。“弦歌继”,是“弦歌不辍”的化用,语出《庄子·秋水》,泛指读书或教学活动没有间断,大学中常用“弦歌不辍”来表达保持教化育人的精神。

5.“教泽广被”,是形容学习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高,教师因材施教,关心爱护学生,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十万多名毕业生。

6.“凤鸾翔”,原为“鸾翔凤集”,语出晋·傅咸《申怀赋》,比喻人才汇聚到一起,此处是指学校名师辈出,培养了院士、部长、大学校长等大批杰出校友。

7.“达观博物”,语出东晋郭璞《注山海经序》,原文为“非天下之至通,难与言山海之义矣。呜呼,达观博物之客,其鉴之哉。”学校将“达观博物”作为校训,意在勉励师生为学要高瞻远瞩,广智博识,见解通达,学伴终身;为人要胸襟博大,虚怀若谷,深明德义,淡泊名利。

8.“求是无央”,意为激励全体教师和学生要培养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不断追求真理,不断探索和进取。

9.“诚意正心”,语出《礼记·大学》,“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是激励师生以立德为根本,端正求学态度,树立正确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同时也是强调大学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10.“知行合一”,是激励师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学以致用。“循大道”,是勉励师生要树立远大理想,在学习、生活、工作乃至做人方面都要遵循自然和社会等规律,走正确的道路,不断提高自己的境界。

学校的吉祥物形象来源于地球科学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不寻常华北龙”。河北地质大学是新中国最早设置经济类专业的地质院校,所以吉祥物名字取自“地质”和“经济”两个词第一个字的谐音,取名为“迪迪”和“菁菁”,“迪迪” 和“菁菁”分别代表学校男生和女生。小恐龙“迪迪”和“菁菁”的形象蕴含着学校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也象征着学校朝气蓬勃的明天。

社团文化

截至2024年1月,根据《河北地质大学社团建设管理办法》(党发〔2020〕41号文)的有关要求,校团委于2023年12月21—31日对学校59个社团进行年审,经审查,年审合格的社团有48个。

河北地质大学(原石家庄经济学院)学生科学技术协会于2003年11月11日正式成立。该协会以团结学生科技骨干、提高学生科技能力为宗旨,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以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为前提,以各类群众性科技活动为基础,以大学生科技及实践活动为依托,以“科研”和“科普”为两条主线开展学生科技工作。学生科学技术协会自成立来,秉承“启蒙科技创新,培养学术新人,营造科技氛围,倡导学术争鸣”的科协精神,坚持以“大学生科技基金”项目资助工程、“学生科研校长奖”“学生科研优秀奖”科技激励工程、“带着课题实践去”科技实践工程、“学生科技大讲堂”学术交流活动、大学生科技活动周、大型科普盛宴等活动为特色工作。同时,作为河北地质大学学生科技组织联席会的主席单位,学生科学技术协会与二级学院学生科协一道致力于提升学生科学素养与能力,先后荣获“河北省科技活动周先进集体”、“河北省社会实践先进团队”、“河北省科普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国土资源部、共青团中央、河北省人民政府、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河北省科技厅等政府部门门户网站和新华社、中新社、《科学时报》、搜狐、新浪、腾讯等多个网络和纸质媒体对河北地质大学学生科协组织的科研、科普、实践活动予以了多次报道。

河北地质大学大学生记者团成立于2009年,隶属于校党委宣传部融媒体中心,是一支活跃在校园里的重要团体。大学生记者团广纳河北地质大学来自全国各地爱好新闻写作的优秀青年学子,是校园各类新闻资讯传播的前沿阵地。记者团下设三大部门,工作内容涵盖人物专访、热点事件追踪、新闻稿件撰写与发布、校报编辑等多方面内容。

河北地质大学校园电视台隶属于校党委宣传部融媒体中心,是学校重要的宣传和教育阵地,下设编导部、技术部、摄影部、主持部四个部门。负责学校抖音号内容的制作及运营,宣传校园文化,让更多人了解到河地大的魅力。

融媒体中心隶属于河北地质大学党委宣传部,是唯一官方融媒体平台,也是河北地质大学官方微信公众号和官方微博运营工作的组织者,下设文字部,摄影部,技术部,微博部四个部门。

校区情况

河北地质大学目前有两个校区在用,分别是校本部(河北省石家庄市裕华区槐安东路136号)和北校区(河北省石家庄市新华区景源街26号),其中校本部主要分为北院和南院。

校本部

校本部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槐安东路136号。

北校区

河北地质大学北校区位于新华区景源街26号,毗邻石家庄西部S071、G5、G20高速网。校区于2006年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校园设有教学楼、宿舍楼、图书馆、实验室、多媒体教室、学术报告厅、多功能活动厅等各种基础设施,有多媒体教室40余个,专业电教机房16个,专业实验室4个。2020级新生由水资源与环境学院、宝石与材料学院、城市地质与工程学院、土地科学与空间规划学院、管理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语言文化学院、数理教学部、艺术学院等9个二级学院以及艺术学院影视艺术系、高等职业技术教学部等组成。

新校区

新校区项目位于文正大街以东、隆兴大道以南、河阳路以北、安顺街道以西,总占地1775亩,按照总体规划分三期建设实施。一期项目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学生公寓、教学楼、行政办公楼、图书馆、博物馆、学院楼等。二期项目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公共实验楼、科研楼、实训楼,并配套建设必要的室外工程。三期项目位于河阳路以北,文正大街以东,隆兴路以南,圣板街以西,建筑面积约19.95万平方米,主要建设学生公寓、学院楼、操场等。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校园环境

地球科学博物馆

河北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博物馆属高校博物馆,是河北省为数不多的自然科学类博物馆之一。前身为宣化地质学校地质陈列馆,2016年博物馆随学校更名为河北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博物馆。该博物馆分为四个展厅:宇宙与地球厅、岩石与矿物厅、宝石与矿产厅、恐龙与古生物厅。镇馆之宝之一“不寻常华北龙”骨架化石,是目前中国乃至亚洲晚白垩世发现的个体最大、时代最晚、保存最为完整的大型蜥脚类恐龙真骨化石。

多年来,河北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博物馆所获荣誉称号不断,目前是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国土资源科普基地、地学类国家级试验教学示范中心、河北省科普教育基地、河北省首批科学素质教育基地、河北省省级科普教育基地、河北省国土资源科普基地、河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石家庄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共石家庄市委、石家庄市政府首批命名的石家庄市十个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之一。

钱圆金融博物馆

钱圆金融博物馆拥有河北省高校第一所以钱币、度量衡、计算器和钱庄票号等为主题的博物馆——河北地质大学钱圆金融博物馆。是河北省唯一的一所拥有2个博物馆的高校。这里收藏了自货币起源到现今流通的数万件中国货币、部分外国货币以及与货币有关的实物,其中包括人类最原始的货币——贝币,最早的金属货币铜币,建国以来的全套人民币等珍贵藏品。

知名校友

70年来,学校培养了20万余名毕业生,曾在学校工作和学习过的校友遍布世界各地,涉及各行各业,大批省部级领导、著名科学家、专家学者、高校领导、企业家、地勘行业精英脱颖而出,国土资源部原副部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原河北省委常委、统战部长、省政协副主席,暨南大学原校长,“张衡一号”卫星工程首席科学家等是他们当中的杰出代表。

所获荣誉

地图信息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