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嵩山世界地质公园

更新时间:2024-06-18 20:31

河南嵩山世界地质公园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和洛阳市偃师区境内。西起鞍坡山山脚,东到登封市市界;北起偃师车里瑶、李瑶、佛光、鸡鸣山、登封市界,南到挡阳山山脊、牛家河,太室公路一线。

历史沿革

1982年,嵩山国家地质公园的前身为嵩山风景名胜区,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国44个重点风景区之一。

1986年,经林业部批准成立嵩山国家森林公园。

1991年2月12日,由河南省地质局出资申报的中国嵩山前寒武纪地层及三个不整合遗迹,被世界文化自然遗产爱护委员会地质及古生物遗址工作组执行委员预选为《世界地质遗迹名录》,优先一等,列入东亚区第五号遗址。

2001年3月16日,被国土资源部批准为第一批国家地质公园。

2003年7月1日,嵩山国家地质公园揭碑开园。

2004年6月27日,首届世界地质公园授牌大会在北京召开,登封市嵩山国家地质公园被正式授予首批“世界地质公园”称号。

2005年4月15日,嵩阳书院举行AAAA级景区挂牌仪式。12月,中岳庙景区和巩义康百万庄园被国家旅游局授予AAAA级景点称号。

2008年6月1日,接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复检评估,验收合格。

2009年4月,批准为首批国土资源科普基地。

2010年8月3日,登封市“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申遗成功。

位置境域

河南嵩山世界地质公园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和洛阳市偃师区境内。西起鞍坡山山脚,东到登封市市界,北起偃师车里瑶、李瑶、佛光、鸡鸣山、登封市界,南到挡阳山山脊、牛家河,太室公路一线。地理坐标范围为东经112°46ˊ05″~113°10ˊ46″,北纬34°26ˊ24″~34°34ˊ51″。面积264.30km2。公园主体位于登封市城区北部,东距郑州市70km,西距九朝古都洛阳80km。

地理环境

地形地貌

河南嵩山世界地质公园的嵩山山脉属秦岭山系东延的余脉,向东北、东、东南方向扇形展开,地势自西向东逐渐降低。区内地势起伏较大,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嵩山山脉呈纬向横贯全区,海拔400~1500m,相对高度1100m,最高峰——连天峰海拔1512.4m,嵩山主峰——峻极峰海拔1492m。

气候特点

河南嵩山世界地质公园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干燥多风少雨雪,夏季炎热多雨。多年气温14.4℃~14.6℃,最低是1月份,平均为0.4~1.5℃,最高是7月份,平均为26.2~27.3℃,历年极端最低气温-15.4℃,历年极端最高气温43℃。年平均日照时数2275~2341.5小时,年无霜期234~239天;12月至次年的3月初为霜冻期,结冻深度几到十几厘米。

水文

河南嵩山世界地质公园河流众多,河网密度为0.32km/km2,在大河谷火山前平原地区,地下水埋藏甚多。嵩山以五指岭为分水岭,南部河流属于淮河水系,北部河流属于黄河水系。公园内的主要河流为淮河水系的颖河及其支流。石淙河,又名平乐水和勺水,发源于嵩山北麓公川、九龙潭,东南流至告成入颖。全长35.7km,河床平均宽100m,属季节河,年平均流量0.1m3/d。五渡河,发源于太室山东麓,至告成入颖。全长16.7km,河床比降1/8~1/43,河道比降1/8~1/43。属季节河,年平均流量0.1m3/d。

河南嵩山世界地质公园多年平均蒸发量为2136.4mm,多年平均降水量524.4~583mm,最大年降水量909.2~1002.5mm,最小年降水量332.9~423mm,一年之中的降水量集中在7~9月。降水量除明显的月、季和年变化外,还有较明显的地带性差别。中山区、地山区和丘陵区不同地区降水和蒸发量多有差别;低山、丘陵区多年降水量低于区内多年平均降水量的年份约占70%,而蒸发量恰相反,形成了低山、丘陵区降水量小而蒸发量大的干旱现象,但丰水年和枯水年降水集中分布基本一致。由于降水量的不稳定和不均匀性,往往在一年之中造成先旱后涝或旱涝交替的现象,对农业生产极为不利。

土壤

河南嵩山世界地质公园的母岩主要是花岗岩、石英岩、片麻岩、片岩、石灰岩、砂岩、砾岩等。土壤在区内有明显的垂直分布,从峻极峰至河谷土壤分布是裸露岩石——山地棕壤——淋溶褐土——褐土性土——碳酸盐褐土——褐土。

植被

河南嵩山世界地质公园的植被垂直带的基本轮廓为海拔600m以下的低山、丘陵、河谷平川地段主要为灌丛、草甸及农作物,海拔600~1000m之间主要为麻栎、栓皮栎林,海拔1000~1200m之间主要为天然阔叶林、锐齿槲栎林、短柄枹林、山杨林,海拔1200m以上主要为锐齿槲栎林,夹杂有湖北海棠、毛山楂、山荆子等。

资源情况

动物资源

河南嵩山世界地质公园内野生动物资源有草兔、刺猬、黄鼬、狗獾、大灵猫、大鲵(娃娃鱼)等兽类7种,黑鹳、草鹭、鸿雁、雕鸮、杜鹃、啄木鸟、野山鸡等鸟类30余种,其中黑鹳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雕鸮和大鲵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植物资源

河南嵩山世界地质公园有147科643属1540种(包括变种)维管植物,根据植物资源的特点划分为11大类,其中用材植物338种,果树资源89种,观赏植物资源316种,淀粉植物资源94种,油料植物资源153种,纤维植物资源147种,药用植物资源1046种,牧草饲料资源植物303种,芳香油植物资源71种,鞣料染料植物资源149种,有毒植物资源44种。

地质演变

根据嵩山世界地质公园内“五代同堂”的地层层序和构造运动遗迹的基本特征,按照地质科学的原理,科研追溯出嵩山形成的过程和发展、演化的景象,地球发展的早期阶段,表面被水包裹着。

嵩山在距今约30亿年的时候,已经有了小块的陆核存在,具体位置可能在嵩山以西不远处。而这时嵩山地区应该是一片汪洋。

大约在距今27亿年时,由于地壳拉伸,在那时陆核东部边缘的海洋中产生了一个南北向裂谷。裂谷中发生了多次的火山喷发,初期是基性岩浆的海底火山溢流,中期喷发活动逐渐向酸性转化,后期火山基本停止,裂谷中的沉积物以海相运动分为三幕,第一幕洋陆碰撞作用,洋壳自东向西俯冲,陆壳自西向东推覆,使上述陆缘裂谷闭合。伴随俯冲,大规模花岗岩岩浆上侵。已经成岩的登封岩群发生了强烈的韧性剪切变形,局部发生了固态塑性流变变形和角闪岩相变质。这次碰撞,使嵩山地区地壳进一步加厚并快速隆升。进入古元古代嵩阳运动开始第二幕,陆壳的推覆强度已经减弱。这期间约在距今23—21亿年间,曾发生过一次较强的推覆作用和热液活动,有大量伟晶岩脉侵入。第三幕主要表现在辉绿岩石墙群和钾长花岗岩的上侵。嵩阳运动使嵩山古老的基底花岗岩—绿岩体完全固结,陆核也得到了大范围的增生。嵩阳运动使嵩山及其周边地区第一次成为陆地并遭受了较长时期的风化剥蚀。

大约在距今21—18亿年时,原来已经闭合的裂谷,再次开裂。形成了一个新的海槽。嵩山地区第二次成为海洋。在这个海槽里,沉积了从陆地上搬运来的大量物质,这些沉积岩就是嵩山群。

古元古代末,即距今18亿年时,嵩山地区发生了中岳运动,使海槽迅速闭合,嵩山地区第二次成为陆地。这次运动使已经形成的所有岩层再次受到改造,发生了比嵩阳运动更为强烈的褶皱和变形,但变质程度普遍不高。这次运动使华北各陆块拼合在一起,形成了华北统一古陆块。

中元古代早期,即距今18—16亿年时,嵩山地区产生了一些东西向张裂带,嵩山的石称,白家寨等地沿张裂带侵入了一系列花岗岩体和辉绿岩墙。这次岩浆活动是嵩山地区的最后一次,从此嵩山再没有发生过岩浆热事件。

中岳运动之后,嵩山地区又经历了长时间的剥蚀。嵩山的第二次陆地状态保持了7亿年,缺少沉积。只在地质公园以西的兵马沟一带有河流相沉积。

距今11亿年时,嵩山地区开始沉降,在华北陆块之前形成了一个盆地,叫前陆盆地,嵩山地区第三次被水淹没。前陆盆地的沉积中心在嵩山西北佛光—少林寺一带,沉积了五佛山群。

距今8亿年时,少林运动开始起动。少林运动是一次以垂直升降作用为主的造陆运动,嵩山地区又一次抬升,第三次成陆,受到风化剥蚀。各处抬升的速度和幅度不一样,盆地南部比北部抬升较快,幅度相对较大,在抬升过程中,岩层向北斜的角度加大,尚未完全固结或刚刚固结成岩的五佛山群岩层内部重力失衡,沿内部软层发生破裂,并自南向北滑动,形成了嵩山地区独具特色的重力滑动构造。

距今6.1亿年以后,全球气候变冷,嵩山地区也发生了冰川活动,属于大陆冰川。遗留下的冰川堆积物,是一种泥砾混杂的特殊沉积物,称罗圈组。经受了少林运动以来2.57亿年的风化剥蚀,嵩山一带乃至华北古陆几乎被夷为平地。

距今5.43亿年时,来自南方的海水慢慢向北推进,揭开了地质史上新的一页—古生代。海水从东南和西南两个方向向华北古陆推进,淹没了嵩山地区,嵩山第四次成为海洋。

到距今4.9亿年的寒武纪末,海水全部离开了嵩山地区,这里第四次成为陆地,属于熊耳古陆的一部分。嵩山地区的地形,也由寒武纪开始时的北高南低,变为南高北低了。

距今4.55亿年的中奥陶纪末,受加里东运动的影响,华北海的海水向东北方向陆续退走,华北大部分地区上升成为陆地,嵩山地区第五次成陆。这一次陆地环境保持了1.35亿年,缺失了上奥陶系、志留系、泥盆系、下石炭系的沉积,连刚刚沉积的马家沟灰炭岩也多数被剥蚀,在嵩山只剩下了90余米的厚度。剥蚀面上形成了红土风化壳和岩溶地貌。

到了距今3.2亿年的晚石炭纪,海水从东北方向再次向嵩山地区淹来,嵩山地区第六次成为海域。

距今2.35亿年,地质时代进入二叠纪。二叠纪嵩山地区是一个海湾,处于海平面上下频繁波动的潮坪或宽阔平坦的滨海平原环境。二叠纪末期,嵩山地区受华力西运动影响抬升,海水向东南方向退出,海退后的滨海浅滩上发育了大型海滨淡水湖泊。盆地渐渐缩小以至闭塞,气候也转为炎热干旱。嵩山第六次成为陆地,从此结束了海洋的历史。

进入中生代的三叠纪,嵩山地区大部分是陆地,三叠纪末,印支运动使嵩山地区继续抬升,那几个可怜的小湖泊也消失了。抬升状态延续了1.48亿年,缺失了侏罗纪、白垩纪的沉积。虽然没有沉积,但却并不平静,白垩纪时,嵩山经受了燕山运动的强力改造,燕山运动以强烈的褶皱作用和断块作用为特征,使嵩山三叠纪以前的地层都发生了轴向近东西的褶皱,形成了嵩山复背斜和大金店复向斜。三组不同方向的断裂又对这些褶皱进行了再次的改造。

燕山运动时,嵩山山岳河流外貌定型。经过燕山运动,嵩山高高隆起,称为“嵩箕高地”,在它的周围形成一些山间断陷盆地。这些盆地所处环境不同,新生代的沉积也各具特色。

古近纪(距今6500--2330万年),嵩山气候干热,南麓的大金店盆地里时有干涸,只有始新世的河流,湖泊相沉积。

新近纪(距今2330—260万年)前期,大金店盆地又开始有了沉积,开始为紫红色山麓堆积的砾岩,逐渐变为湖泊相的沉积。

大约在距今200万年后,嵩山和整个北半球一样气候变冷,降雪量大增,发生了固体河流—冰川活动。这次冰川活动相当于我国北方的朝阳冰期和南方的鄱阳冰期。

冰期过后,气候渐渐湿润炎热,或干湿交替,有利于生物繁衍,软体动物双壳类十分繁盛,古菱齿象和安氏鸵鸟沉稳地在草原上散步。这一时期沉积的黄土,为全新世人类的繁衍生息提供了优良的条件,颖河两岸的阶地成为人类祖先活动的场所。

嵩山30亿年的地质历史中,隆起成陆的时间约17.5亿年,被海水淹没的时间约12.5亿年。其间六次成陆,六次成海,以海洋开始,以陆地结束。

地质遗迹

在嵩山世界地质公园内,连续出露着太古宙、元古宙、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五个地质历史时期的岩石地层序列,地学界称之为“五代同堂”。

新生代地层

新生代底层属于嵩山地区第五代,为6500万年以来的陆相沉积物。

中生代地层

嵩山地区第四代,区内仅出露三叠纪地层,为一套红色为主的砂岩、泥岩,年龄2.5-2.05亿年,由内陆湖泊沉积形成。

古生代地层

嵩山地区第三代,分上下两套,下套为寒武奥陶系,已有5.43——4.9亿年,由海洋沉积形成,主要岩石为石灰岩,含丰富的动物化石,三叶虫最多;上套叫石炭二叠系,形成于3.54——2.5亿年间,为滨海、湖沼沉积形成的砂岩、页岩、并含铝土矿和多层可采煤层,动植物化石丰富。

元古宙地层

嵩山地区第二代,分下部和上部两套,由海洋沉积物固结而成,代表岩石为砂岩、页岩、石灰岩等。下部叫“嵩山群”,上部称“无佛山群”,后者含丰富的微古生物化石——叠层石。

太古宙地层

嵩山地区最老的一代,已有约27亿年的高龄,由海底火山喷发物和海洋沉积物固结、变质而成,代表性岩石为片麻岩和片岩,叫做“登封岩群”。

景区景点

峻极峰景区

峻极峰为嵩山太室主峰,海拔1492米,有建国初期建设的河南省气象局的气象预报观测站和无线转播设备、设施,是以突出登山怀古、登高览胜、领略唐代登嵩封禅文化为特色的景区,由36峰组成,著名景点有嵩阳书院、老君洞、石船、行宫、白鹤观、二仙洞、法王寺、嵩岳寺塔等。

少林寺景区

少林寺,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孝文帝为安顿印度高憎拔陀落迹传教而依山敕建。地处嵩山西麓的少室山阴,以突出禅宗、武术、地质、人文为特色的景观区。景区内还有石僧迎宾、少林寺院、塔林、武术馆、达摩洞、初祖庵、二祖庵、永泰寺、少室阙、少林湖等著名景观。

三皇寨景区

三皇寨景区位于少室山西侧,总面积约35平方公里,以突出奇山异石、险峻秀美为特色的景区,主峰连天峰海拔1512.4米,也含有三十六峰。景区内有莲花寺、安阳宫、清微宫、清凉寺、玉皇庙等人文景观七处,自然景观40余处。

卢崖瀑布景区

卢崖瀑布胜景位于登封市东北10公里,中岳庙东北两公里处,主要景点和景观有卢崖寺、卢鸿一雕像、长寿井、迎驾桥、搁笔潭、落印潭、映枫潭、抚琴潭、清心潭、玉镜潭、锦碧潭、聚宝潭、墨浪涧、黑龙潭、卢崖瀑布、聚仙洞、一线天、幂翠庭、凌空仙境等。

纸坊湖景区

纸坊水库位于嵩山峻极峰背阴部的登封市唐庄乡境内,是颖河支流石淙河上的一座中型水库,发源于太室山北坡,纸坊水库于1958年兴建,1960年建成。总库容1800万立方米,兴利库容870万立方米,湖面高程450米,周围山峰千米以上。纸坊湖四周分布的岩石为古元古界嵩山群的片麻岩和石英岩,典型地层剖面就在纸坊湖和五指岭一带。

五指岭景区

五指岭位于登封市区东北部,主峰海拔1218m,分水岭高程为650m,系伏牛山系嵩山余脉,古称方山,大方山,《山海经》称浮戏山。五指岭范围约4000多平方公里,山峰均在海拔1000米以上,最高峰鸡鸣峰,位于巩、密、登交界,海拔1215.9米,峰北大致呈10°~15°缓坡下降。五指岭以地质景区和山水景观为主,景观有原始沉积层理和后期构造片理构造、古阳关、搬倒井、飞来峰等。

石淙河景区

石淙河位于嵩山太室山南麓(古阳城遗址今告成镇境内,在登封市区东南方向15公里处,观星台东3公里处)、玉女台下的平洛涧。两崖石壁高耸,险峻如削,怪石遍布,高低大小有别,姿态形状各异,石间流水淙淙,故名“石淙河”。河两岸巨石中间有车厢潭,潭中有一方大石,高约5米,宽3米余。摩崖碑碑高为3.65米,宽为2.4米,碑上沿凿孔眼一排,共11个。石淙河由大石淙和小石淙组成,都是石灰岩的岩溶地貌。

挡阳山景区

挡阳峰是嵩山七十二峰之一、位于登封西北部君召乡境内,东北连少室山,西北临马鞍山,东北西南走向,海拔1225米。挡阳山有大面积森林,古树名木繁多,区内植物种群繁多,植物类型复杂,山体以嵩山石英石为主,次为片岩、片麻岩。山顶有登封市文物保护单位三仙庙碑。山表以褐土为主,覆盖松、柏、栎、刺槐、红榆、化香、山槐等林木,覆盖率35%,产紫参、柴胡、桔梗、血参等药材。矿藏有铜、石英石、硅石、花岗石、钾长石、麦饭石等,西北侧钾长石、花岗岩等。

鞍坡山景区

鞍坡山位于登封市西部,君召、颍阳两个乡镇之北境交界处,距颖阳镇北6公里处。属嵩山山脉,东北西南走向。东有马鞍山,西连小槐树山,西南起青泉沟,北界洛阳市偃师区,古以山体为方形,称方山;又因山有石洞,亦称石堂山;居马鞍山西南,主峰海拔1318米。山表以褐土为主,林木茂密,西侧设李庄林场,植被多栎、松、刺槐、红榆、化香、山楂等林木,覆盖率40%。出产黄苓、柴胡、桔梗、苍术等百余种中药材。矿藏有云母、花岗岩。狂河支流常寨河源于南麓。紫云山上石穴奇洞有五十多个,老母洞、紫云洞、老龙洞、黄龙洞、五门洞、飞虎洞、花石洞、药王洞等。

地质博物馆

嵩山地质博物馆是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城北三公里的嵩山南麓,太室脚下,座北朝南,北濒伊洛,南环颖河。嵩山地质博物馆创建于2003年,占地面积33333.33平方米,建筑面积18000平方米,总投资2800万元。分为前庭院、展厅和后庭院。前庭院由花园、广场、灯光喷泉和停车场组成。中间是博物馆主体建筑,内设有地球科普厅和嵩山地质公园厅,地球科普厅陈列的是登封地区所有的矿种、三大岩类以及古生物化石。嵩山地质公园厅陈列的是五个地质时期的岩石,和登封具有特色的1:7500沙盘及经典景观。后庭院主要是以标志碑为主体,其造型为一本打开的地学百科全书,五种不同时期岩层中所取的岩石组成五层环形基座,三组台阶分别代表三次前寒武纪区域性地壳构造运动(嵩阳运动、中岳运动、少林运动)。标志碑基座直径为21米(代表二十一世纪),建筑总高度为15.12米(是嵩山最高峰连天峰海拔的1%)。

交通及线路

交通

抵达登封

从郑州出发,沿郑少高速或豫03线可直达登封。

从洛阳出发,沿少洛高速或207国道可达登封。

从平顶山出发,沿许平南高速转至永登高速可达登封。

从许昌出发,沿永登高速可达登封。

登封至景区

少林寺景区:登封西客车站乘登封至少林班车或沿207国道西行可达。

中岳庙景区:登封市区乘2路公交车至中岳庙下车即可。

观星台景区:阳城路南乘告成班车可达景区。

嵩阳书院景区:在市区乘2路公交车至终点站嵩阳书院即可。

卢崖瀑布景区:在市区乘2路公交车至韩村站,乘出租车可达景区。

太室山景区:在市区乘2路公交车至终点站嵩阳书院乘出租车行至太室山停车场,沿登山步道上山。

少室山景区:在市区乘3路公交车或沿207国道至耿庄,沿旅游公路可达景区。

法王寺景区:在市区乘2路公交车至终点站嵩阳书院乘出租车可达。

门票

(表格资料来源于:)

路线

嵩山休闲一日游

A线:中岳庙→嵩阳书院→永泰寺→午餐→少林寺→塔林→少林功夫表演

B线:太室山→午餐→少林寺→塔林

山水旅游路线

A线:嵩阳书院---->登嵩山,游卢崖瀑布

B线:登少室山,游三皇寨---->少林寺

天文旅游线路

领略中国最早的天文科学建筑、世界使用时间最长的天文台——周公测景台、元代观星台,参观世界文化名人、古代著名的天文

历史典故

大功告成

公元696年,女皇武则天率领群臣浩浩荡荡来到嵩山,登上嵩山最高峰峻极峰祭祀上天,又在少室山下举行禅祭地祗,完成了自己的封禅中岳意愿。她感到自己登嵩山封中岳大功告成,就下诏改嵩阳县为登封县,改阳城县为告成县。后来人们,就用大功告成来指巨大工程或重要任务宣告完成。

先睹为快

唐朝时,李渤在嵩山少室山隐居,他不事科举,励志诗文,博学多才,有“李万卷”之称。名声传到京城长安后,元和初年(806—820)唐宪宗下诏李渤为左拾遗,出山任职,李渤辞而不就。后来,由于国子监博士韩愈写了一封书信《与少室李拾遗书》,劝他早日出山,应朝廷之征。信中有这样一句话:“朝廷士引领东望,若景星凤凰争先睹之为快。”说朝廷之士都把他比做“景星、凤鸟,争先睹之为快”。后来就用以能尽先看到为快乐的“先睹为快”来形容盼望殷切。

程门立雪

程颢、程颐兄弟俩都是宋代极有学问的人。进士杨时,为了丰富自己的学问,来到嵩阳书院拜程颐为师,他虚心求教,进步很快。一天,他和朋友游酢一块儿去拜见程颐,正遇上程老先生闭目养神。为不影响老师休息,就恭恭敬敬侍立一旁。不久,天开始下雪。这两人求师心切,便一动也不动,等了大半天后,程颐才慢慢睁开眼睛,见杨时、游酢站在身边,吃了一惊,说道:“啊,啊!你们两位在这儿?”这时候,门外的雪已经积了一尺多厚了,而杨时和游酢并没有一丝疲倦和不耐烦的神情。因此,后人就以“程门立雪”来比喻尊师重道。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