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7-11 18:53
河南师范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原名为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成立于2004年,其前身是成立于1984 年的计算机科学系,是河南省最早成立的计算机院系之一。2012年7月更名为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2008年,学校成立软件学院,挂靠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一体两牌。
学院下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通信工程系、网络工程系、物联网工程系和计算机公共教学部5个教学单位;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硕士点(包括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系统与结构3个二级硕士点),计算机技术和软件工程2个工程硕士点以及农业推广硕士(农业信息化领域)专业硕士学位、教育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开发.Net方向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开发Java方向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方向)7个本科专业;拥有软件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动漫设计与制作4个专科专业;拥有“计算智能与数据挖掘”河南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为省一级重点学科,软件工程学科为省级重点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通信工程专业为省级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改革试点专业,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为省级计算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学院拥有人工智能研究所、计算机应用研究所和智能信息处理校级重点实验室。目前,学院实验室及办公用房面积近1万平方米,设有微机原理、单片机、模拟电路、数字电路、计算机网络、通信工程、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多媒体技术、动漫设计等20多个实验室和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基地,拥有价值近2800万元的仪器设备和固定资产。学院专业图书资料齐全,拥有中外文期刊66种,并订购了ACM数据库和IEEE CS数据库。学院设有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考点、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考试考点。
学院党委领导及分工
学院行政领导及分工
学院现有教职工106人,其中教授、副教授41人,硕士生导师23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73人,出国、归国留学人员5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人,获曾宪梓奖1人,具有省厅级“555”人才工程培养对象3人,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学科发展梯队明确的师资队伍。目前,在校生2520人,其中研究生41人,本科生1999人,专科生480人。
学院非常重视教学工作,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教学手段不断改进,教学效果反响良好。学院教师有1人获得“全国优秀教师”称号,2人获得校“教学名师”称号,3人获得省教学技能竞赛一等奖,2人获得二等奖,主编国家“十一五”规划统编教材2部、“十二五”规划统编教材1部。近年来,学院本科生考取硕士研究生的比例均在30%以上,一次性就业率在90%以上。毕业生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能够较好适应社会需求,深受用人单位好评。
学院经过近三十年的积淀,形成了稳定的研究领域和学术特色,研究方向明确,学术氛围浓厚,科研层次上升,科研成果丰硕,近年来,学院成功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获得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获得省级教育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2003年以来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及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70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11篇,被EI收录100余篇,获批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37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7项。
学院积极开展对外学术交流活动。2005年以来先后五次实施完成了与德国法兰克福应用科技大学师生的科研项目合作交流活动。2008年学院承办了CRSSC-CWI-CGrC 2008联合学术会议,2009年学院承办了河南省第二届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2010年学院承办了国际化信息服务外包研讨会,2011年学院承办了国际粒计算学术高峰论坛,所有这些活动都大大提升了学院在国内高校的知名度。
学院高度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提升,2005年学院在全校首家成立了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基地。2005年以来学院学生获得省级及以上科技创新类奖励296项,其中获得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17项,获得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国家一等奖4项、二等奖12项,获得全国计算机仿真大奖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近年来,学院学生获批大学生创新项目264项,在我校各院系中名列前茅,学院被学校设立为“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研究基地”;学生获得国家专利24项,发表科研论文120余篇;先后有70名学生因科技创新成绩突出,被保送为重点大学和科研机构的硕士研究生;学生宋俊雅荣获2010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荣誉称号,学生王静荣获2011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提名奖。由于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成绩突出,学院多次被学校评为“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先进集体”、“学生工作先进单位”。2011年12月6日,原省委书记卢展工到学院考察大学生科技创新和素质教育情况,并给予了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