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7-20 14:59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院图书馆是收集、整理、保存和传递社科专业图书文献资料,并为科研提供服务的机构。其任务和目标是建立河南省社科文献信息收藏与传递中心,为全院、全省乃至全国的社科研究提供信息保障。2000年,为促进办公、科研手段现代化,院党委决定成立“河南省社会科学院信息中心”。信息中心与图书馆合署办公,一套班子,两块牌子。信息中心的职能是:负责全院网络规划与建设,做好有关信息的上网和服务工作。至此,该院真正实现了图书、情报、信息工作的一体化。
该馆现有藏书43万册(430381册),其中中文图书36(362504)万册,外文图书11934册,报刊合订本55943册,线装古籍8万余册,善本书66种,880余册,甲骨残片31。
图书馆藏书有三部分构成,一是原河南省历史研究所藏书,这部分书籍专业特色强,价值较高,是图书馆藏书的基础,约15.6万册;二是原河南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藏书,这部分藏书数量不多,约3万余册,经过筛选,仅一部分投入流通;三是78年之后,主要是国内社会科学出版物和港台中文版古籍图书。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图书馆成立于1978年,当时叫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图书资料室。1979年12月成立河南省社会科学院,仍沿用图书资料室旧称。1980年,图书资料室一分为二,分别为图书馆和情报所。1995年,院情报所撤销,全院各种图书资料统归图书馆负责,包括情报所原有的部分期刊合订本、外文报刊等,也都移交图书馆。
图书馆的历史应追溯到1958年成立的河南省历史研究所资料室(在开封市)和1959年成立的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的资料室(在郑州市),河南省历史研究所和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的藏书,在建立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时,并入社科院图书馆。
图书馆馆舍1983年落成,面积4080平方米,书库为六层,2310平方米,预计达饱和状态时,可容纳大约80万册藏书。
该院在现代化建设方面,自1999年起,加大了投入力度,建立了院局域网络,通过政府上网工程DDN专线与因特网相连,各部门配备了50余台电脑。2000年建立了图书馆局域网,在购进丹诚图书馆集成系统(DT1000)单用户版的基础上,升级为多用户网络版(DT1500),实现了网络化管理,并建立了电子阅览室。2004年,进一步改善了网络环境,增添了设备,扩充了带宽,院局域网以10兆光纤为主干,办公楼通过光纤与网络中心连接,联网电脑70余台。
它是图书馆数字化、信息化的基础性工作,从2000年9月起,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数据录入,现已完成了全馆43万册藏书中近80%的信息量,建立了民国时期出版物数据库、港台地区出版物数据库、馆藏外文数据库、期刊合订本数据库、馆藏线装书数据库等。另外购置了清华学术期刊光盘库、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等数据库,这为发挥该馆电子阅览室的功能,实现数据库中数据的网上传输,联机检索,实现资源共享提供了保障。
图书馆、信息中心不仅承担着院局域网的建设与管理维护工作,同时还负责河南社会科学网站的编辑与维护。它是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数据库建设突击工作的顺利完成,我们正逐步把工作的重心向网站建设工作转移。经几年的努力,网站从内容到版式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为宣传和促进河南社会科学研究,为全院的信息交流互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也逐渐成为树立该院形象,展示社科研究成果,为社会提供信息服务的重要窗口。
图书馆作为社科院科研服务的基础单位,全馆同志都牢固树立服务第一,读者至上,全心全意为科研人员服好务的观念。在院党政的大力支持下,图书馆锐意改革,励精图治,进入了力争跨越式发展的新时期,在更新办馆理念,加强硬件建设,改进服务态度,增设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美化读书环境等方面,都有较大的进步。在中原崛起的号角声中,图书馆上下一心,锐意进取,正在为社科院扩大影响,创建河南省社会科学学术中心而竭尽全力,正在为创建一流的现代化图书馆而努力奋斗。
图书馆现设三部一室,采编部、读者服务部、信息网络部、办公室。采编部负责图书、报刊、电子出版物等采编工作,负责全馆书目数据库的规划与建设。读者服务部负责各类图书资料报刊的验收入库、排架典藏、出纳流通和调整、调拔、剔除工作,负责管理参考阅览室、报刊阅览室、电子阅览室,组织和编制各种专题目录和报刊目录,负责办理借书证的发放、收回与更换,办理馆际与借手续。信息网络部负责全院计算机网络的管理、信息资源的网上交流、网页的制作,更新,全院计算机网络的安全,计算机网络的使用指导计算机知识的普及工作。办公室负责该馆行政、后勤工作,协助馆长做好日常事务管理工作。
时间 上午 下午
星期一 开放 政治、业务学习
星期二 开放 开放
星期三 开放 开放
星期四 开放 开放
星期五 开放 政治、业务学习
星期六 休息
星期天 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