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4-16 08:14
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河南路桥所在地在设置舢板渡口,人称“三摆渡”。
清光绪元年(1875年),公共租界工部局在此造木桥,时称三摆渡桥。
民国十二年(1923年),木桥已不能承受重载货车、电车及公共汽车,工部局拆除木桥,改建三孔悬臂挂孔混凝土桥梁。
民国十三年(1924年)12月4日,新桥竣工,以路名为桥名,称河南路桥。新桥上部结构为钢筋混凝土单悬臂梁加挂梁,下部结构为木桩基础重力式桥台和空腹式桥墩;与苏州河斜交30度;三孔中,中孔跨径37.64米,两边桥孔跨径13.4米;梁底标高6.1米。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上海市工务局修补河南路桥桥面及桥墩裂缝,铺以水泥混凝土。
1966年,河南路桥接长钢梁8根,调换桥面伸缩缝,并铺5厘米沥青混凝土。
1996年,河南路桥进行大修,更换钢梁。
2007年6月23日,为配合上海地铁10号线盾构穿越苏州河工程与河南路道路拓宽工程,河南路桥老桥开始拆除。8月底,河南路桥新桥开工建设。
2008年6月20日,河南路桥新桥完成合龙。
2009年1月19日,河南路桥新桥投入使用。
河南路桥位于位于中国上海市境内,位于苏州河河道之上,西距上游福建路桥约475米,东距下游四川路桥约340米。桥梁成南北走向,北起于河南北路天潼路路口,南止于四川中路北京东路路口。
河南路桥为5孔拱形连续梁桥,其中苏州河上设3孔,另2孔设在引桥部分,方便桥下机动车辆通行;主桥孔为三跨预应力混凝土变截面连续箱梁,变高度箱梁的梁底曲线按椭圆线形设置。箱梁断面为单箱四室直腹板,不设大悬臂。
河南路桥与苏州河斜交22度,总长111.5米,跨径组合为15.65米+37.5米+15.65米,宽29.0米,主通航孔宽度为30米。箱梁顶横坡为2%,纵坡为6%、半径750米的竖曲线。主桥与引桥共计28根混凝土景观灯柱,其中大型灯柱高10米, 小型灯柱高约7米,安装52盏宫灯。
截至2023年9月,河南路桥两侧布置景观灯光,夜间可与桥北的上海总商会旧址的景观灯光进行整体联动。
截至2024年4月,河南路桥连接了河南北路与河南中路,是市政道路的一部分,免费通行。
截至2024年4月,河南路桥限速30千米/小时。
因河南路桥地处黄浦区、静安区、虹口区三区交界处,且河南路是市中心交通要道,在河南路桥老桥拆除的过程中,对环保等方面提出了很严格的要求。此外,施工期间,苏州河河道依然通航,水下施工、浮吊吊装时间受通航限制,工期十分紧张。针对上述难题,施工方采用无震动直线分块切割工艺拆除河南路桥老桥;为节约工期,直接采用大块件结构切割方式,由浮吊配合切割吊装;根据苏州河沿线桥梁通航高度限制,采用100吨浮吊船配合吊装拆除。
在河南路桥新桥建设的过程中,主桥主跨采用挂篮悬臂浇筑法施工,针对河南路桥线形复杂,存在纵横坡及与河道斜交等复杂条件,施工方通过优化设计方案、控制施工过程,使挂篮在斜交预应力箱梁结构的桥梁施工中依然能够实现施工目的。
由于河南路桥所在地曾设置渡口,为苏州河口的第三个摆渡,人称“三摆渡”,因此得名三摆渡桥。桥北吴淞铁路筑成后,又称铁马路桥、铁大桥。1883年,桥北的天后宫竣工后,又俗称天后宫桥、天妃宫桥、天妃桥。
河南路桥新桥保留了老桥的风格,体现中西合璧的设计理念。桥梁采用仿清水混凝土色涂料,桥上设置欧式风格的灯座、灯柱、宫灯。
截至2021年6月,河南路桥使用双面连环画和摄影作品亮化美化桥下空间,同时通过混凝土影雕、艺术灯光装置展现场地文脉。双面连环画以“静安穿梭,苏河畅想”为主题,再现1935年《商业月报》封面上海总商会的原貌。
河南路桥是上海市中心跨苏州河的主要桥梁之一,与河南路一起成为上海市中心南北通行主干道。拥有百年历史的河南路桥,见证了苏州河两岸的演变,也见证了上海城市的发展。(《上海青年报》 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