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4-26 14:30
临夏砖雕,甘肃省临夏县地方传统美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根据考古发掘,学界普遍认为临夏雕砖艺术源自宋代,主要因为早时实物出土为金大定十五年进义校尉王吉嘉室砖雕。但这一时期的临夏砖雕与各地发掘的宋金墓葬砖雕在形制、风格等方面均无明显不同,不能否认其可能的传承关系。由此,或可称为“广义“临夏砖雕的起源。
元代,依据重建的杭州真教寺(又称凤凰寺)建筑所饰伊斯兰风格的砖雕,画面精美、技艺精湛,足以侧证回族匠师先辈们高超的砖雕技艺。
明清两代,临夏砖雕艺术进入了繁荣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手工业、工商业的发展繁荣,推动了商业城市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出现。临夏回族在地区商贸中获得的资本,大量开始兴建寺院拱北和私宅府邸,用以弘教和呈高。而对汉文化的认同与吸收对临夏砖雕制作工艺的成熟和题材内容的拓展丰富又有促进作用。
清中叶以后,临夏砖雕的刻砖技艺逐渐摆脱先前由瓦工兼作的状况而趋于独立,并在吸收汉族文人绘画、石雕、木雕等技艺的基础上,又受到西洋“巴洛克““洛可可”艺术风格的影响,开始采用高浮雕和镂雕等雕刻手法,促使临夏砖雕进入了空前繁盛时期。
民国时期,临夏以“西北三马”为代表的军、政,商界人物兴建了大批私邸和寺院拱北,以马步青所建东公馆、蝴蝶楼为代表性。建筑各处皆密饰砖雕,一时成为风尚,风格亦由质朴简约转变为细腻繁复。存在早期砖雕精品多为此一时期所制,堪称临夏砖雕艺术发展的巅峰。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1958年临夏建设红园公园时进行了一批砖雕创作,其后(文化大革命)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处于停滞状态。
直至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发展和民族宗教政策的落实,临夏砖雕艺术才又重新绽发出新的光彩。
21世纪初以来,临夏砖雕进入了全盛的时期。砖雕艺术人才辈出,砖雕作品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在新建的寺院和富足人家的门庭影壁上,同时还出现了水泥雕等新形式。
临夏砖雕从制作工艺上讲,有捏活和刻活之分。捏活,就是把精心调和、配制而成的黏土泥巴,用手和模具捏成各具特色的形状,而后人窑焙烧而成。这种作品大多独立成形,如龙、凤、麒麟等,多用于屋脊之上,俗称“脊兽”。刻活,是指在精选烧好的青砖上用刻刀刻制成各种图案,其工艺要更为繁复,一个图案往往由十几块甚至几十块青砖拼接在一起,刻雕在土窑绵砖上用刀雕刻,建筑物中的墙饰、台阶等多用此法。刻雕的工艺包括打磨、构图、雕刻、细磨、过水、编号、拼接安装、修饰八道程序,制作工具有折尺、锯子、刨子、铲、錾、刻刀等,其中铲、錾和刻刀又随工艺要求分轻重、大小、长短、刃口宽窄薄厚数种。
临夏砖雕在技法上常常采用雕刻和镂空相结合的手法,或圆雕或半圆雕,使其跃出画面,具有很强的立体感。而次要部位和衬景,往往采用浮雕方式处理。在构思上,以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手法,寄情于景,情景交融。其雕刻技法主要有阴线刻、凹面线刻、凸面线刻、浅浮雕、高浮雕、镂空式透雕等种类,是临夏砖雕艺术的精华之所在。一幅砖雕往往由三四层图案构成,重重叠叠,里呼外应,浑然一体。
在发展的过程中,临夏砖雕不断推陈出新,吸收了木雕、石雕、玉雕等雕刻艺术手法,同时将中国传统国画、书法、印章、诗文的艺术表现形式与砖雕手法融会贯通,形成一种既质朴简约又活泼生动的艺术特征。砖雕成品主要用来装饰寺庙道观和民居,一般用于天井、山墙、影壁、廊心壁、丹墀、台阶、下槛、墀头、须弥座、屋脊等处。雕刻题材可分自然景物、社会生活及富有民族特色的装饰纹样三类,其中自然景观最具特色,也受民众欢迎,不仅有苍松、翠柏、梅兰竹菊、奇花异草等植物,黄鹤、喜鹊、孔雀、松鼠、小鹿等动物,匠人们还常常把这些动植物与山水日月相结合,雕刻成富有深刻含义的整体图案,如龙凤呈祥、八仙过海、刘海戏金蟾、三羊开泰、五女作寿、耕读传家、麒麟送子、梅兰竹菊、福寿禧禄、八宝博古、翎毛花卉、狮子滚绣球、鱼跳龙门等,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常见的装饰纹样有龙纹、莲纹、牡丹纹、几何纹等,不仅变化多端,且名目繁多。
“刻活”砖雕是能体现雕刻者功力的一类制作技艺,其制作过程大体有打磨、画稿、雕刻、安装四道工序。
(1)打磨,“刻活”通常是在烧好的青砖上用刻刀雕刻出花样,在雕刻前要先选好砖块,再把砖块打磨平整。打磨前先用手锯切正青砖六面,再取粗纹砂纸平铺于桌上,将砖置于砂纸上缓缓推磨,直到将砖块的六面都磨平整为止。
(2)画稿,就是在磨平整的砖面上画上将要雕刻的图案。画画水平不太高的工匠一般是先在普通白纸上将构思好的图案画好,再过到打磨平整的砖面上;如果工匠的画画水平高,就可直接将图案画在砖面上。
(3)雕刻,是最关键的一步,就是用刻刀雕刻出图案。一般分三步雕刻:首先,掏空画面的空白处,留好需要精加工的地方;其次,刻出主要造型的轮廓和层次;最后,进行深入细致地精加工,刻画出细微之处。
(4)安装,有些大幅砖雕由十几块或数十块小砖雕拼接而成,所以当一块块小砖雕雕好后,雕刻者就要把它们按一定的顺序拼接在一起,组成一个完整的图案。
临夏砖雕以其通俗的内容、生动的画面和精湛的技艺引人入胜,使历史从文字的形式转化为立体的形式,不但起到了宣传、教化的作用,而且还烘托了整个建筑的文化氛围。临夏砖雕之所以在历史上能以鲜明的特点著称于世,是因为有其独具风貌的造型形式和特定的艺术内涵,并世代相传,不断发展,形成了一种自成体系的文化形态,是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的交融和凝结。作为中国传统造型的组成部分,它对发展民族民间文化,弘扬民族文化精神是疑具有历史性的意义。临夏砖雕,作为一种历史的民间工艺,始终以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手法,寄情于景,情景交融,表达着各族劳动人民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思想感情和对美好理想、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显示着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艺术技巧。
传统的砖雕工艺已失去了市场,许多从业人员缺乏传统的砖雕技术和基本的艺术素养,砖雕技艺存在着严重的“断代”现象,而分段制作的现代流水线生产方式也将导致砖雕作品风格的不统一,缺乏个性的表现和生动的气韵。在此状况下,有必要采取具体措施,对临夏砖雕的传统技艺进行抢救、保护。
穆永禄,男,1952年5月出生,回族,临夏市毛家园人,临夏永禄砖雕公司经理,临夏州砖雕艺术协会副会长。2017年12月28日,穆永禄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甘肃省临夏县申报,项目名称:临夏砖雕。
1982年,临夏市成立古典建筑工程队,该队规模最大时有250人之多,其中老艺人胥德惠祖传七辈,从事砖雕、木雕40多年。
2004年,临夏州政府拨款100万元,在临夏市红园文化广场修建砖雕长壁一座,壁面以传统砖雕艺术成功地复制了临夏区多名画家以地方山川名胜为题材的《河州八景图》。
2018年8月,《临夏砖雕》地方标准由甘肃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组织召开的评审会议审定通过,对推动临夏砖雕产业发展,规范临夏砖雕生产等具有重要意义。该标准于2018年12月1日起正式实施。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临夏县文化馆获得“临夏砖雕”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2023年10月3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临夏砖雕”项目保护单位临夏县文化馆评估合格。
2024年3月20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2023—2025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名单》,依托临夏砖雕项目的临夏青韵砖雕有限公司,被认定为“2023—2025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重要活动
2011年,沈占伟带领徒弟张更发参加在北京举办的“薪火相传”展演。
2020年6月,临夏砖雕等非遗产品亮相“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举办的“非遗购物节”。
荣誉表彰
2016年12月,临夏县四家砖雕公司的15名工匠、32件砖雕作品在首届全国砖雕艺术创作与设计大赛上,获得筑设计金奖和铜奖和艺术创新金奖等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