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1-17 21:07
河流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地把物质或能量引入河流环境,造成损害河流生物资源,损坏河水和河流环境质量,危害人类健康等有害的影响,也是水体污染的一种。其污染程度随时间变化,而且扩散快,污染影响大。
河流污染指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田排水以及其他有害物质直接或间接进入河流,超过河流的自净能力,引起水质恶化和生物群落变化的现象。河流的稀释自净能力强,利于污染物扩散、降解,但由于世界上许多大工业区和城市都建立在滨河地区,大量排放废水入河,致使大多数河流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河流污染类型确定的标准主要是参考我国《水功能区划分标准》(GB/T50594—2010)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依据《水功能区划分标准》(GB/T50594—2010)及该河流规定的水质目标,结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关于不同级别水质标准(Ⅰ~Ⅴ类水体)具体水质参数规定,与河流水质监测资料对比,可以进行水质达标或超标状况的评价。分析水质现状与水功能达标的差距,结合污染超标倍数、超标指标治理需求,以耗氧污染、富营养化和重金属污染中度及以上污染程度的河长进行排序,将污染河长最长的污染类型界定为河流的主要污染类型。
按照污染物的主要类型,可以将河流水污染分为耗氧污染、富营养化和重金属污染三种污染类型,按照各污染指数计算方法将不同类型的污染划分为5个不同等级(无或低、轻度、中度、重度、极重度)。
我国河流污染以有机污染为主,主要污染物是氨氮、生化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和挥发酚等;湖泊以富营养化为特征,主要污染指标为总磷、总氮、化学需氧量和高猛酸盐指数等;近岸海域主要污染指标为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和重金属。这些因素构成了水环境问题影响范围广,危害严重,治理难度大等特征。
据中国环境状况公报,2003年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辽河七大水系407个重点监测断面中61.9%以上的断面水质为Ⅳ~Ⅴ类和劣Ⅴ类。2004年的状况略有改善,412个重点监测断面中有近58.2%断面水质为Ⅳ~Ⅴ类和劣Ⅴ类。
2016年,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辽河等七大流域和浙闽片河流、西北诸河、西南诸河的1617个国考断面中,Ⅰ类34个,占2.1%;Ⅱ类676个,占41.8%;Ⅲ类441个,占27.3%;Ⅳ类217个,占13.4%;Ⅴ类102个,占6.3%;劣Ⅴ类147个,占9.1%。与2015年相比,Ⅰ类水质断面比例上升0.2个百分点,Ⅱ类上升5.5个百分点,Ⅲ类下降3.5个百分点,Ⅳ类下降1.9个百分点,Ⅴ类上升0.5个百分点,劣Ⅴ类下降0.8个百分点。主要污染指标为化学需氧量、总磷和五日生化需氧量,断面超标率分别为17.6%、15.1%和14.2%。
治理河流污染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目前国内外在使用的或已经过试验验证的污染河流治理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