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8-30 23:16
《河湟旧卒》是唐代诗人张乔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前两句概括老兵的一生从军经历,后两句写老兵回乡后战友无几,境遇悲惨。全诗意境苍凉,苍劲浑涵。这首诗诗人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战争给人民造成的巨大痛苦,深刻地批判了当时不合理的兵役制度。
河湟1旧卒
少年随将讨河湟,头白时清2返故乡。
十万汉军零落3尽,独吹边曲4向残阳。
1、河湟:青海境内的二水汇合地区。河,黄河;湟,湟水。
2、时清:指天下安定,没有战争烽烟。
3、零落:草木凋零,此喻死者甚多,生还者甚少。
4、边曲:边地的曲调。
青年时代就已经随军参加征讨河湟的边防之战,等到头发发白,边境安定的时候才返回故乡。
十万将士如今生死难还,没有几个了。只剩下我吹着边疆的曲子空对斜阳。
河湟地区是唐与吐蕃交战之地,连年交战,使双方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大中五年(851),张义潮率兵彻底收复河湟地区,诗中老兵即其中一员。此诗写年老的戍卒在获准返乡时,想起覆没的十万唐军,独自对着残阳吹起边曲的凄凉情景。
前二句写老兵少时参军,直至河湟收复后返回故乡。“少年随将讨河湟,头白时清返故乡。”这两句总体概括老兵一生经历。少年从军征,头白始得归,老兵把一生中的绝大部分时光都奉献给了收复边地的那场战争。用一“讨”字,比用“守”、“戍”等字更能表现老兵冒着枪林箭雨东征西讨的战斗生涯。在上百年间,西部大片土地为胡人所据,朝廷为收复失地派兵遣将,征战不休。诗中以“少年”与“头白”对举,足以说明靖边之战旷日持久。如果不是因为边烽已熄,老兵不是弃尸沙场,也要老死边关,再无生还机会。
后二句写老兵返乡后凄凉悲惨的境遇。“十万汉军零落尽,独吹边曲向残阳。”连年征战,十万同胞,零落已尽,老兵独得生还,实属万幸。然而归来后的情形如何呢?“独吹边曲向残阳”一句造境苍凉,流露出深沉的哀伤。以“独”字与“十万”对举,既反映了广大人民为战争付出的惨重代价,也表现了老兵返乡后无家可归的不幸,字里行间,倾注了诗人对老兵的深切同情。诗人另外写过一首《宴边将》诗,两作一写“旧卒”,一写“边将”,旨趣相近,可以同读。
此诗叙事简淡,笔调亦闲雅平和,意味很不易一时穷尽。首句言“随将讨河湟”似乎还带点豪气;次句说“时清返故乡”似乎颇为庆幸;在三句所谓“十万汉军零落尽”的背景下尤见生还之难能,似乎更可庆幸。末了集中为人物造象,那老兵在黄昏时分吹笛,似乎还悠闲自得。四句诗可以说涵盖了汉乐府《十五从军征》的全部内容,而其意境显得更加苍凉。
清·沈涛《匏庐诗话》:张乔《宴边将》云云,《河湟旧卒》云云,试掩其名,读者鲜不以为右丞、龙标。然则初盛中晚之分,其亦可以已乎?
张乔,生卒年不详,字伯迁,唐代诗人,池州(今安徽贵池)人。唐懿宗成通十一年(870),赴京兆府试,试《月中桂诗》,遂擅场。后归隐九华山。与许棠、喻坦之等号“成通十哲”。其诗清浅小巧,五律稍胜。辛文房谓其“诗句清雅,迥少其伦”(《唐才子传》)。著有《张乔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