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品法会因由分

更新时间:2023-08-30 22:16

《第一品法会因由分》选自佛教重要经典——《金刚经》,该文主要的内容是法会召集的原因和背景。

作品原文

第一品法会因由分

如是我闻①一时②,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③千二百五十人④俱。尔时,世尊⑤食时,著衣持钵⑥,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⑦,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⑧已,敷座而坐⑨。

作品注释

①如是我闻:如是,这样;我闻,我听说。我听佛这样说,表示经中的话都是佛亲口说的,这是为了增加佛经的可信度。

②时:那时。

③大比丘众:比丘是梵语,即受了具足戒的男性僧侣,又名乞士。女性叫比丘尼。

④千二百五十人:释迦牟尼最初有六大弟子,即舍利子迦叶三兄弟、目连尊者、耶舍长者子;六大弟子又收弟子,一共有一千二百五十个弟子。

⑤世尊:对佛的尊称,所谓佛为三界之尊,三界是欲界色界无色界

⑥钵:僧人食具,通常用泥或铁制成,圆形,略扁,小口,平底。

⑦次第乞已:按顺次挨家挨户乞食。佛乞食是为被乞食者种福,所以不能择贫富,而要按顺序来,即“次第”。

⑧洗足:佛是光脚乞食的,所以回来要洗足。

⑨敷座而坐:整理好座位打坐。

作品译文

此经的教法,是我亲自从释迦牟尼佛那里听说的。在佛周围的全是一些道高德重的大比丘,听众约有一千二百五十人。他们共处一园,不相离舍,组成了一个庞大的僧团,跟随着佛听法修持。到了吃饭的时候,世尊穿上袈裟,手拿钵盂,亲自与众僧一起到舍卫大城乞食。在城中,世尊慈悲平等,不越贫从富,不舍贱趋贵,不避秽拣净,不弃小择大,逐街逐巷,挨家挨户,依次行乞。乞满钵盂后,世尊又离城而出,返回祇树给孤独园,与众僧一起吃用所乞之斋食。吃完饭后,世尊便将衣服和钵具收拾起来。接着又洗净双脚,去除染尘,铺好座具,结跏趺坐,端身正念。

作品评析

“法会因由”意为该章的主要内容是法会召集的原因和背景,“分”相当于现在的“章”、“节”等。第一品讲述了佛是一个平常的人,但在平凡的生活里时时处处在修行,进入境界,穿衣,乞食,吃饭,洗足,敷座,都自然体现乞士的威仪,这就是后来禅宗所谓穿衣吃饭即是道,平常心即是道。

出处简介

《金刚经》是佛教重要经典。根据不同译本,全名略有不同,鸠摩罗什所译全名为《金刚般若(bōrě)波罗蜜经》,唐玄奘译本则为《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梵文 Vajracchedika-prajñāpāramitā-sūtra。《金刚经》传入中国后,自东晋到唐朝共有六个译本,以鸠摩罗什所译《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最为流行(5176字或5180字)。唐玄奘译本,《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共8208字,为鸠摩罗什译本的一个重要补充。其他译本则流传不广。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