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性

更新时间:2023-12-23 22:25

法性,和佛性实相如来藏等概念,义一而名异。《大乘玄论》卷三称:“经中有名佛性、法性、真如、实际等,并是佛性之异名。”《涅盘经》也说“佛性有种种名,于一佛性,亦名法性、涅盘,亦名般若、一乘,亦名首楞严三昧师子吼三味”。 指诸法的真实体性;与‘真如法性’、‘真法性’等同义。《大般若经》卷三六○载,法性与法界、不虚妄性、平等性、实际等,皆为真如的异名。

出处

(梵dharmata^,巴dhammata^,藏chos-n~id)

《菩萨处胎经》卷六有真法性或真性之说。《大智度论》卷三十二说,法性与如、如如、实际、实相等意义相同。

意义

圆觉经》云(大正17·917b)︰‘众生、国土同一法性。’《大智度论》更将一切诸法的总相、别相,都归为法性。法藏在《大乘起信论义记》中释‘法性真如海’时,说法性是真体普遍之义,以一切法为性,遍染净,通情、非情而显深厚之义。慧远《大乘义章》卷一也说,法性是一切法的体性。

但是,《六波罗蜜经》卷一及卷十谓法性无定性;《无量寿经》卷下云(大正12·273a)︰‘诸法性、一切空无我。’《大智度论》也说,诸法无实相,诸法空空毕竟如是,同为一空是为法性。因为无定性、平等一如,所以能成差别的万法。如三论宗不许谈诸法实有,而说真空为法性。此外,周遍十方的佛身也被称为法性法身或法性身。法身所住之地也被称为法性土

参考资料

《杂阿含经》卷三十;《宝雨经》卷九;《大宝积经》卷五十二〈般若波罗蜜多品〉;《佛地经论》卷五;《大般若经》卷五六九〈法性品〉;《成唯识论》卷二;《中论》卷四〈观涅盘品〉;高崎直道《如来藏思想》第一章。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