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界缘起

更新时间:2023-02-10 15:52

中国佛教华严宗的重要命题和基本教义。又名无尽缘起和性起缘起。“法界”是含摄理事的圆满佛界整体,“缘起”则是从这一整体自然现起的妙用,因此“法界缘起”的一切法皆非他家所说的生灭无常法,而是由一真法界之真实体性起现的不生不灭的妙法。

简介

fajie yuanqi

法界缘起

为华严教义之缘起观。属四法界中事事无碍法界之内容。又作法界无尽缘起、十十无尽缘起、十玄缘起、无尽缘起、一乘缘起。华严宗主张,千差万别之现象界,其法性(梵dharmata^ )具有实体,亦即缘起之诸法悉为实体,现象之外无有实体,实体之外无有现象,此即法界(梵dharma -dha^tu )之实相。法界之形成,系以一法而成一切法,以一切法而起一法,是故一关系着宇宙之一切(一即一切),一切亦含摄于一之中(一切即一)。如是法界之一与一切互为主从,相入相即,圆融无碍而重重无尽,称为法界缘起。

法界缘起可分为染、净二方面来说明。染法缘起,系说明迷界之缘起,乃真如无力而无明(迷)有力之状况;净法缘起,则说明悟界之缘起,即真如有力而无明无力之状况。华严教义中,更进一步详细发挥法界缘起者,另有所谓三性一际、因门六义、六相圆融、四种法界等要旨。此外,针对真理之本体而论说缘起者,即天台宗之一念三千论;与之相对,针对各个现象而论说相即相入者,即为华严宗之法界缘起论,此乃继承小乘佛教之业感缘起论、权大乘之阿赖耶识缘起论等,所完成的实大乘之缘起论。[华严五教章卷四、华严一乘十玄门、华严经搜玄记卷三下、华严经探玄记卷一、卷四、卷十三](参阅‘法界’3367、‘缘起论’6129 )

解释

隋代慧远大乘义章》认为,佛教基本理论苦集灭道四谛中,苦集为法界缘起所会聚,灭道为法界缘起的发用。华严宗二祖智俨首倡法界缘起说,认为一部《华严经》就在于说明法界缘起。华严宗三祖法藏继承和发展智俨的法界缘起思想,用缘起因分和性海果分来阐明世间和出世间的实相。缘起因分其相状为无尽圆融,认为宇宙万物,通通互为因果;一物为因,万物为果,万物为因,一物为果;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相即相入,重重无尽。性海果分是不可言说的诸佛境界。由此有“无尽缘起”之名。法界缘起还认为世间和出世间的一切现象,都由先天的法性所生起。法性就是“一心”,就是“一心” 的本性、本质,也称为“善心”、“如来藏” 或“如来藏自性清净心”。世间和出世间的一切现象,均由“清净心”随缘生起。离开“一心”,更无别物,于是有性起缘起之名。诸佛的境界也是出于“法性”,出于“一心”,而且是和“法性”、“一心”相称相顺的。法性全体起为世间和出世间一切诸法,所以诸佛与众生交彻,净土与秽土融通,世俗世界和佛国世界也是圆融无碍的。

法界缘起说还讲四重法界:“”(现象)、“理”(本体)、“理事无碍”(统一)和“事事无碍”。华严宗四祖澄观尤为重视以“理”、“事”为依据,发挥“法界”包含一切的思想。他说:“法界者,是总相也,包事包理及无障碍”、“缘起者,称体之大用也”。“事法界”,是指世俗以事物的差别为认识对象,不属佛智范围。“理法界”,是谓认识到事物的共性,但还不是完全的佛智。“理事无碍法界”,把理和事联系起来观察,理事相互“彻入”无碍,这也还不是佛智的最高阶段。“事事无碍法界”,理融于事,事事之间溶融无碍,互相包含,以至无穷无尽。悟此为佛智的最高阶段。“事事无碍”说为华严宗的特殊说法,是法界缘起论的理论重心。

意义和影响

法界缘起论接触到事物的普遍联系、因果关系、本质现象关系,反映出中国古代哲学思维前进的足迹。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