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7-15 09:57
《法社会学教程》主要内容分为三编:第一编,理论脉络与研究方法。主要从学术梳理的角度介绍了法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发展史。法社会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有其自身的概念体系和理论脉络,也有其特有的基本研究方法。从学术发展史角度来梳理法社会学的发展历程,对于掌握法社会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有着重要的意义。第二编,法律运行与社会秩序。主要从法律的运作实践来探讨法律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法律运行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其目标是维护社会秩序、实践社会理念。通过法律运行达成社会秩序是现代法治社会的基本选择。在社会秩序形成过程中,影响法律运行的因素有很多,编者在这里选取了对于我国社会发展与法治建设具有基础性作用的若干个重要因素来综合探讨法律运行与会秩序之间的复杂关系。第三编,社会转型与法治建设。主要研究社会转型时期,在中国法治建设过程中产生的,与中国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本土性、现实性问题,通过对这些具体问题的研究,试图从不同的侧面揭示社会转型与法治建设之间关系的复杂性。
郭星华,1957年出生于湖南湘潭市,1997年获社会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社会学研究所所长,专业研究方向为法律社会学,著有《当代中国社会转型与犯罪研究》、《社会发展与社会结构》等著作与学术论文,并出版有《社会学视野中的司法》、《诉讼的话语》和《法社会学讲义》等译著。
第一编 理论脉络与研究方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法社会学是什么
第二节 法社会学的基本视角
第二章 经典法社会学理论
第一节 萨维尼:作为“民族精神”的法律
第二节 埃利希:“活的法律”
第三节 涂尔干:法律与社会团结
第四节 韦伯:现代法律的理性化
第五节 马林诺夫斯基:原始社会的法律与秩序
第六节 霍贝尔:原始人的法
第七节 庞德:社会学法学
第三章 现代法社会学理论
第一节 西方现代法社会学发展概况
第二节 现实主义法学运动
第三节 法律与发展研究运动
第四节 伯克利学派
第五节 批判法律研究运动
第四章 当代法社会学理论
第一节 欧洲当代法社会学理论
第二节 美国当代法社会学理论
第三节 日本当代法社会学理论
第五章 法社会学在中国
第一节 法社会学在我国的早期发展
第二节 改革开放后,法社会学在我国恢复和繁荣
第三节 法社会学未来的发展方向
第六章 法社会学研究方法
第一节 定性研究
第二节 定量研究
第三节 定性一定量研究
第二编 法律运行与社会秩序
第七章 法律的社会化
第一节 前提:公私法理论及其危机
第二节 内容:“法律的社会化”涉及领域
第三节 具体表现:私法社会化运动
第四节 法律的社会化的社会学意义
第八章 法律的合法性
第一节 合法性概述
第二节 法律的合法性
第三节 中国的法律合法性
第九章 法律与社会控制
第一节 社会控制
第二节 法与社会控制
第三节 对越轨、犯罪行为的社会控制
第十章 法律与纠纷解决
第一节 多元范式下的纠纷及其解决
第二节 法律与纠纷解决
第三节 民间社会规范与纠纷解决
第四节 中国社会转型与纠纷解决机制
第十一章 法律执行的社会学模式
第一节 法律执行的研究框架
第二节 法律执行的静态结构
第三节 法律执行的动态过程
第四节 法律执行效果的评估
第十二章 法律与现代化
第一节 现代化与法律现代化概述
第二节 法律移植与法律现代化
第三节 法律现代性悖论
第四节 转型期我国法律的现代性与地方性
第三编 社会转型与法治建设
第十三章 现代法治建设与社会资源合理配置
第一节 法律与社会资源合理配置
第二节 法律在社会资源合理配置中的缺失(1949-1978)
第三节 现代法治建设:作为公共品的法律的生长(1979-2009)
第四节 迈向社会资源更加合理配置的法治建设
第十四章 当代中国的法律意识与法律行为
第一节 法治进程中的法律意识与法律行为
第二节 中美城市居民法律意识的比较研究
第三节 中国农村法律意识与法律行为的实证研究
第十五章 国家法与民问法的关系
第一节 法律二元结构中的国家法与民间法
第二节 国家法与民间法的关系类型
第三节 国家法、民间法的冲突与互动关系的实证研究
第十六章 当代中国的规则演化
第一节 规则概述
第二节 规则的演变
第三节 转型期的规则冲突与秩序重建:以殡葬改革为例
第十七章 法律的实践逻辑与运行效果
第一节 法律的形式逻辑与实践逻辑
第二节 法律实效的概念与分类
第三节 法律实效的影响因素
第十八章 社会转型与犯罪治理
第一节 当代中国犯罪问题现状
第二节 当代中国犯罪问题研究
第三节 农村女性犯罪问题的实证研究
附录 法社会学理论本土化的探索
法社会学理论本土化的探索
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