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螺科

更新时间:2022-08-25 17:33

泡螺科(学名:Hydatinidae)分为饰纹螺属和泡螺属两种。饰纹螺属下只有宽带饰纹螺一种。泡螺属又分为泡螺和Hydatoria。Hydatoria下有黑带泡螺白带泡螺两种。

形态特征

宽带饰纹螺呈贝壳小型,呈卵圆形。壳长15mm,壳宽10.8mm。壳质薄而脆,灰—白色。被有褐色壳皮。螺旋部小,3螺层,呈短而宽的圆形突起。胚壳沉入中央,壳顶低平,略呈截断状。4螺层。缝合线深沟状。体螺层膨胀,占壳长的绝大部分。壳表平滑,生长线清楚。

壳口开口狭长,上部狭,中部稍宽,底部扩张、伸长。外唇薄、简单,上部圆弯曲小,自肩部远下方升起,中部弧形,底部略截断状。内唇石灰质层狭而薄,平滑。轴唇稍直,有一个反褶缘扩展掩盖脐区。壳表装饰有3条白色螺旋带和在带的两边有黑色线围绕的2条淡红—褐色螺旋带。壳口内面灰白色,透见壳表的螺旋线。

分布范围

宽带饰纹螺是暖水性种类。生活在潮间带低潮线石头下、海藻间—潮下带水深10m的细砂质底。见于我国台湾省,海南省的西沙群岛。不常见。广泛分布于印度-太平洋区:印度洋,热带太平洋,夏威夷,日本(九州以南),菲律宾,新西兰,澳大利亚均有分布。

饰纹螺属

饰纹螺属(Aplustrum)下只有宽带饰纹螺(Aplustrum amplustre)一种。

泡螺属

泡螺

形态

泡螺贝壳中大型,呈卵圆形。壳长41mm,壳宽32mm。壳质薄而脆,白色,光泽。被覆有橙—褐色壳皮。螺旋部小,2螺层,稍沉入壳顶部,在壳顶中央形成一个顶脐。胚壳在壳顶中央,壳顶呈截断状。3螺层,缝合线沟状。体螺层膨胀,为贝壳之全长。壳口开口广阔,上部狭,中部稍宽,底部扩张圆形。外唇薄,简单,上部圆弯曲稍狭,中部稍直,底部半圆形。壳表平滑,生长线明显。内唇石灰质层薄而狭。平滑。轴唇厚、弯曲,基部有一褶襞,扩张几乎完全掩盖贝壳。脐呈狭缝状。壳表装饰有密集的宽、狭不等的波状的暗褐色纵条纹,和螺旋线纹。壳口内面白色。动物淡红色。足宽大,伸出贝壳后方,侧足生活时覆盖部分贝壳。足边、头触手、排泄水管有淡蓝色线。头楯前端形成一个长的水管状物。

分布

泡螺是暖水性种类。生活在潮间带低潮线石头下、海藻、珊瑚礁间。见于我国台湾省,海南省的海南岛,南海海域潮下带浅水区细砂质底也采到。不常见。广泛分布于印度-太平洋区:红海,马达加斯加,毛里求斯,塞舌尔群岛,夏威夷,佛罗里达,日本(本州、四国、九州),菲律宾,新西兰,澳大利亚均有分布。

Hydatoria

Hydatoria又分为黑带泡螺和白带泡螺两种。

黑带泡螺贝壳中大型,呈卵圆—球形。壳长34mm,壳宽30mm。壳质薄、脆,白色,光泽。被覆有淡黄色壳皮。螺旋部小,2螺层,沉入壳顶部,在壳顶中央形成一个宽而浅的顶脐。胚壳在壳顶中央。壳顶略呈截断状。3螺层,缝合线沟状。体螺层膨圆,为贝壳之全长。壳表平滑,生长线精细而不明显。壳口开口宽阔,呈长卵圆形,上部狭,中部稍宽,底部扩张呈圆形。外唇薄、简单,上部圆弯曲宽,不超过壳顶,壳顶部呈截断状。中部弧形,底部半圆形。内唇石灰质层薄而狭,平滑。轴唇厚、弯曲,基部有一褶襞,扩张覆盖脐区。壳表装饰有粗、细不等的褐色纵线。在体螺层的中部还装饰有一条暗褐色的螺旋带。壳口内面白色,稳约透见壳表褐色纵线和螺旋带。

黑带泡螺是暖水性种类。生活在潮间带石头下,海藻间—潮下带水深10—50m,细砂底。见于我国台湾省,海南省海南岛,不常见。印度-太平洋区:日本(本州、四国、琉球群岛)也有分布。

白带泡螺贝壳中大型,呈卵圆—球形。壳长33.5mm,壳宽22.5mm。壳质薄而脆,白色、光泽。被覆有淡黄白色壳皮。螺旋部小,2螺层,低平,沉入壳顶部。胚壳在体螺层中央。壳顶呈截断状。3螺层。缝合线沟状。体螺层膨圆,呈卵—球形,为贝壳之全长。壳表平滑。生长线清楚,有时集聚形成纵褶襞。壳口开口宽阔,上部稍狭,中部稍宽,底部扩张,圆形。外唇薄、简单,上部圆弯曲宽,自壳顶升起,但不超出壳顶部。中部弧形,底部半圆形。内唇石灰质层薄而狭,平滑。轴唇厚、弯曲,基部有一褶襞扩张掩盖脐区。壳表装饰有5条白色螺旋带,二条在壳两端较宽,在中部三条较狭。此外还装饰有淡褐色纵条纹。壳口内面白色,透见壳表色带。

白带泡螺是暖水性种类。生活在潮间带低潮线以下浅水区的石头下、海藻间。见于我国台湾省,福建省(东山)。不常见。印度-太平洋区:印度洋,朝鲜,日本(本州、四国、九州),菲律宾,新西兰,澳大利亚均有分布。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