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浪状镶嵌构造

更新时间:2022-08-25 15:00

波浪状镶嵌构造是张伯声教授在“天平式”运动的基础上提出的。他认为波浪运动是物质运动的普遍方式,地壳也是作波浪运动的。有三种波,反映其垂直运动的蚕行波,反映其拉张挤压运动的蠕行波和反映其水平扭动的蛇行波。

最大一级构造带

全球最大一级的构造带是环太平洋带和地中海带,前者是向亚洲大陆内部作北西向传播的蚕行波,后者则是向亚洲大陆内部作北东向传播的蚕行波,它们把地壳分为太平洋、劳亚和冈瓦纳三大壳块,它们各由次级的和更次级的地台、地块等构成。

中国情况

中国恰好处于上过两个一级构造带的交接部位,位于劳亚壳块的东南角。自元古代以来,这两大构造带都形成了一系列的地槽褶皱造山带,相当“波峰”,夹在褶皱隆起带之间的是地块拗陷带,相当“波谷”。因为这两个构造带走向不同,波峰和波峰叠加,则是强烈隆起区;波谷与波谷叠加,则是双重沉陷区;波峰与波谷叠加区则视具体情况而定其隆起或凹陷特征。这样便形成了中国地壳镶嵌的基本构造格局。在这一格局上再附加了近东西向和近南北向的其它两种地壳波浪。

空间特征

这种镶嵌构造的空间特征十分清楚,分布也极有规律性。属地中海构造带的阿尔泰一阴山带、天山-秦岭带和西昆仑-南岭带,间隔约8°~9°;属环太平洋构造带的长白-雪峰带,大兴安岭-龙门山带和贺兰山-珠穆朗玛带,间距也是8°~9°。次级构造中也存在着这种等距性。

形成的原因

镶嵌构造形成的原因,在于地球体积的收缩与膨胀交替进行,这就是所谓的脉动。但从地球演化的总趋势来看,收缩是主要的。在地球收缩时,收缩到最小体积的面积应是四面体,因此地球有4个收缩中心,分别对应于太平洋中部、北冰洋、印度洋和南大西洋(明显的凹陷区),其对极是4个隆起区:非洲地台、南极地台、加拿大地台和西伯利亚地台。地球的这4大波系,自元古代形成以来基本变化不大,其中相对稳定的地块在侧向运动中是漂而不远,移而不乱。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