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沟英歌舞

更新时间:2024-06-01 19:41

泥沟英歌属于广东省普宁市燎原镇泥沟乡英歌舞,源远流长,是潮汕大地的地方传统舞蹈之一。它被认为是扬正压邪、吉祥平安的象征,深受劳动人民喜爱和推崇,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2006年5月20日,普宁英歌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泥沟英歌更是普宁英歌中的佼佼者。2022年9月15日,泥沟英歌队获第十五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是由中国文联和中国民协联合主办的国家级文艺大奖,是全国民间文艺最高奖。)

寻根溯源

流派

在潮汕地腹地的普宁市,英歌有二大流派:单槌和双槌。泥沟英歌属于后者。

起源

关于泥沟英歌舞的起源,据载,是先祖从福建南下定居后才有的,至今已有数百年历史。

如普宁其他英歌一样,泥沟英歌源于人民群众劳动之余喜习武(学拳头),借以消除疲劳、健身壮体,后又在习武的基础上,根据宋朝梁山泊英雄攻打大名府的故事创编了“唱英歌”,后代代相传,发展为南方民族优秀民间传统舞蹈。(清乾隆年间旱塘人成技创编“英歌舞”,传教于民。清咸丰年间铁山许亚梅、大长陇陈娘康借唱英雄为名练习武艺,以备义师再起,也是普宁英歌较早的著名传人)。

最初先祖传下来的泥沟英歌舞前棚是八槌八鼓一蛇,虽套路不多,却极为精堪。经过一代代的相传加工,形成自己独有的风格,具有严谨的身法,步法,槌法,阵法。

风格特点

特点

泥沟英歌的特点是:扣槌在下,从下而上,双提臂,单踢腿,幅步大。双槌起落,扣击对舞,手腕转动打活槌,产生漂亮的槌花。上身和头部左右自然晃动,极富舞蹈感。

套路有:观音坐莲,单锁链,双锁链,钩脚,飞鹰等。

槌法有:推槌,背槌,合槌,搓槌,钊槌等。

阵法有:8字双金钱,双龙摆尾,八卦螺旋、李逵下山、内外重围、洗街、五星闪光、落地梅花、披星戴月等。

套路槌法阵法舞动时候,粗犷豪爽,气势磅礴,刚柔并济,变化多端。环套环,圈套圈,层层交织,队队相应,有如猛虎下山,万马奔腾,跳花绳,让观众百看不厌。

双抛槌

泥沟英歌的双抛槌是种普宁英歌中打法最为独特的。

最典型的是双槌从右胯旁沿一斜线向左上方抛击又甩击回原位,配合其脚下特有的跑跳步反复进行,整个动态非常的轻灵、活跃,柔中显刚,舞蹈性特别强。另外在泥沟英歌中,其步态、图案变化也较丰富,如快速的倒步连接,是泥沟英歌最富特色的队形变化之一,在表演中,舞队以三人一组不断地套换位置,形成环环相扣、循环不息的单向群体运动,表现了英雄们前赴后继奋勇向前的伟大气概。

扮演对象

英歌舞者扮演的是梁山伯英雄好汉,所以,舞者脸部化妆是根据人物形象和性格特征而定的,一般如下:

队头玩蛇的鼓上蚤时迁,脸上盘一条银环蛇。

头槌是黑旋风李逵,黑须满腮、倒钩;

二槌是大刀关胜,红脸红须;

三槌花和尚鲁智深,是个花点环须绿眼角怪样;

四槌行者武松却描得英姿焕发、刚强无敌美男子。

近代发展历程

解放初期

泥沟一个先祖传下来的规矩是:传内不传外,传男不传女。英歌队员年老了,要退出英歌班,必须培养自己的儿子或者族内一后生来接班,否则就别想退出英歌班。先祖这样用心良苦,目的是为了让英歌代代相传,不致后继无人。

泥沟英歌的前棚,先祖传下来的是8槌8鼓1蛇,套路不多。虽8槌8鼓,但队数多,就解放前期全村共有7支英歌队,显得十分活跃。随着思想解放,当时特地组织了一支女英歌队,1953年女英歌上县城表演受到好评。上世纪五十年代为了表示对五星红旗的热爱,创作了“五星闪烁”的阵法套路,受到华南歌舞团的称赞。

此后,华南歌舞团才泥沟采风,泥沟一个直接受到艺术家的指点,进步更快。上世纪六十年代,泥沟英歌在流沙灯光球场的一次表演中,收到北京舞蹈学院艺术家的青睐,确定有华南歌舞团负责对泥沟英歌进行辅导加工,准备上京。由于文化大革命爆发,未能如愿。

十年浩劫,英歌鼓歇十年。打到四人帮后,英歌鼓又响起了。北京舞蹈学院、广州舞蹈学校来普宁采风,观看了泥沟英歌,由于当时没有录像机,只把泥沟英歌的鼓声、槌声、脚步声录音。北京的马老师当即挥笔写下:“英歌舞东风,泥沟逞英豪”。

改革开放

上世纪80年代,泥沟英歌队组织前棚、后棚到惠来陆丰揭西潮阳等地演出。使当地群众大开眼界。

1989年9月,广东省英歌研讨会在普宁召开,泥沟英歌前棚组织32槌上县城参加表演,受到与会的艺术家的好评。广州舞蹈学校的杨美琦校长、北京舞蹈学院民族舞蹈系的潘志涛主任带领一班人马专程来到泥沟,选定泥沟作为广州舞蹈学校的“实验田”,双方定下“合同”。

1990年元宵节,普宁举行英歌大会演。泥沟英歌组织了64槌的前棚参加演出,在广州舞蹈学校李永祥主任、黄汝麟副主任以及讲师张小彰的指导下,泥沟英歌推陈出新,打出了新水平、新风格。参加表演的共有10个队,9个队是单槌的,独泥沟英歌是双槌的。南山英歌安排第一出场,先声夺人,而泥沟英歌安排最后出场,也起到了压轴的效果。观众看完泥沟英歌五分钟的表演,还依依不舍,不愿离场。主席台上的领导和专家看后笑容满面,频频点头。同年秋,泥沟英歌被选定为省参加“90中国旅游艺术节暨广东欢乐节”表演,好评如潮。

1991年7月,应深圳市政府邀请,泥沟英歌在深圳“荔枝节”上大显身手。英歌所到之处,便于许多潮汕老乡围观。他们说,泥沟英歌为潮汕人在深圳争了一口气。

同年9月,泥沟英歌又代表汕头地区参加“第一届世界女子足球锦标赛抽签仪式”开幕式的表演,在广州天河体育馆大显身手。岭南台(现广东卫视)现场直播,为潮汕英歌走向世界打响了第一炮。中央电视台一位记者和长春电影制片厂的一位导演看后,握住总教练的手说:太棒了,这才是真正的民间广场艺术,有机会我们要拍成电影故事片。

同年12月,泥沟英歌又上省城,由中央电视台“东南西北中”制片组织天河体育馆拍摄了路套,浓缩提炼,在中央电视台播了5分钟。

1996年秋,泥沟英歌再次上羊城,参加“96中国旅游艺术节暨广东欢乐节”。再次为羊城观众和外国来宾献艺,载誉而归。

1999年岁末跨进新世纪之际,泥沟英歌再次应慎重市政府邀请,参加深圳市政府举办的跨世纪狂欢夜。当时真真正正的万民同乐,几十万深圳市民从夜9点到凌晨2点,沉醉在欢乐之中。英歌所到之处,观众人山人海。

四处演出

2002年春,泥沟英歌又被深圳市政府邀请到深圳“世界之窗”表演,收到各界人士赞扬。

2003年12月,泥沟英歌代表潮汕文化之一,参加在澳门举行的世界旅游节暨潮州美食节的表演,轰动澳门。

2004年澳门庆回归5周年,2005年12月澳门国际旅游节。泥沟英歌又应邀参加表演。

2004年7月,泥沟组织一支20多人的少年英歌队,创新了动作与路套,把广场艺术搬上舞台表演,参加广东省第六届少儿艺术花会暨CIOFF第三届亚洲儿童民间艺术节比赛,荣获金奖。

同年10月,少年英歌队上北京庆祝建国55周年的游园活动,收到中央首长的亲切接见。

泥沟英歌经过几代艺术的努力,知名度不断提高。2004年泥沟被评为“艺术之乡”,泥沟编导兼总教练张伯琪老师,也被授予“广东省优秀民间艺术师”称号。

2022年9月15日,泥沟英歌队获第十五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是由中国文联和中国民协联合主办的国家级文艺大奖,是全国民间文艺最高奖。)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