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炭藓

更新时间:2024-08-01 12:47

泥炭藓(学名:Sphagnum palustre L.)是泥炭藓科泥炭藓属植物。

形态特征

植物体黄绿色或灰绿色,有时略带棕色或淡红色。茎直立,皮部具3细胞层,表皮细胞具螺纹,每个细胞上具3—9水孔,中轴黄棕色。茎叶阔舌形,长1—2毫米,基部宽0.8—0.9毫米,上部边缘细胞有时全部无色,形成阔分化边缘;无色细胞往往具分隔,稀具螺纹和水孔如枝叶。枝丛3—5枝,其中2—3强枝,多向倾立。枝叶阔圆形,长约2毫米,宽1.5—1.8毫米,内凹,先端边内卷;无色细胞具中央大形圆孔,背面具半圆形边孔及角隅对孔;绿色细胞在枝叶横切面中呈狭等腰三角形,或狭梯形,偏于叶片腹面,背面完全为无色细胞所包被,或稍裸露。雌雄异株,雄枝黄色或淡红色。雌苞叶阔卵形,长约5毫米,宽2.5—3毫米,叶缘具分化边,下部中间纯为狭形无色细胞,无螺纹及水孔;上部具两种细胞,无色细胞密被螺纹及水孔与枝叶同。孢子呈赭黄色,直径28—33微米。

产地生境

产大关、彝良、昭通、镇雄、贡山、福贡、大理、漾濞、景东、新平、景谷、腾冲、梁河等地;海拔2000—3000米以上地区多有生长。黑龙江、吉林、辽宁、安徽、浙江、湖南、江西、四川、贵州、福建、台湾、广东及西藏等地均有分布。广布于日本、俄罗斯(萨哈林岛、西伯利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泰国、印度、锡金、不丹、尼泊尔、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

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河南、甘肃、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湖北、四川、重庆、贵州、云南、西藏、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海南、香港

相关信息

在世界泥炭藓属植物中,本种为分布最广且较习见之种,C. Warnstorf (1911年)曾就本种植物中植株外观的不同色泽分为多个变种,又据其形体大小等之分化,分为多个变型,但据作者多年来对中国泥炭藓属的研究,尤以通过在我国南北各地多次野外考察,对本种大量活植物及干标本的对比研究,观察到色泽及大小的变化往往随生境而异,过渡类型甚多,若用于鉴定变种及变型则难于划分,故不足为据。但若从分布区之不同,以及植株外形、叶片及细胞形态的差异等等不同特征考虑,则明显可分为2个亚种。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