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发展

更新时间:2022-07-11 22:08

注意发展。个体出生后至童年期各年龄阶段注意的特征及其发展变化。它是儿童心理学的重要研究课题。注意是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机体只有处于觉醒状态才能出现注意。注意时,人的心理活动表现明显的指向性和集中性,有选择地集中于对他具有意义的客体,而离开其他无关事物,同时也抑制了一切能起干扰作用的活动。由此可以使人对被注意的客体产生鲜明清晰的反映,进而作出有效的反应。

注意产生

新生儿的注意儿童在新生儿期即出现注意。当新生儿在觉醒状态时,可因周围环境中发生的巨响、强光等刺激引起一种原始状态的注意,表现为:正在吮乳的儿童停止吮吸动作,或原来停止吮乳的却又解除抑制重行吮吸,且还伴有呼吸率和心率降低、唾液分泌减少等。新生儿的注意是一种自然而然产生的无意注意,性质上属无条件定向反射。

婴儿注意

婴儿的注意婴儿期儿童的注意不断发展,除强烈的外界刺激能引起婴儿注意外,凡能直接满足其机体需要或与满足需要有关系的对象也能引起注意。例如,经常喂养他的妈妈、常用的奶瓶等,都能引起婴儿的注视或停止哭叫等。婴儿出生后5个月时,双手运动发展,各种颜色鲜亮、能够发声、可以活动的玩具,特别容易引起儿童的兴趣,而且经常加以注视或拨弄。在第1年的后半年,婴儿对周围事物发生广泛兴趣,注意的客体逐渐多样化。他们不仅注意具体的事物,而且对于周围人们所发出的言语也加以注意,如注意倾听或转头寻找妈妈说话的声音。

研究者发现

“熟悉”是影响儿童注意的重要因素。实验时,用幻灯呈现给4个月的婴儿4种不同的刺激,包括:①面目正常的人脸照片,②五官位置错乱的人脸照片,③面目正常的人脸画像,④五官位置错乱的人脸画像。以儿童注视时间长短、是否发生微笑以及心率减速作为判定注意的客观指标。实验结果表明,婴儿对①和③注视时间较长;对①和③注视时间虽相等,但却对①出现较多的微笑和较大的心率减速。研究者认为,婴儿随着成长,外部世界的心理表象逐渐构成了图式。而“熟悉”的,与原有图式相符合或相近似的刺激更能引起婴儿的注意。有关这方面的研究还发现,婴儿对正常的人脸照片的注意时间随着成长而有变化:4个月的婴儿可有较长时间的注意,但以后注意时间渐次减短,到1岁末,注意的时间又逐渐增长。如将注意时间画成曲线,则呈现U字形。研究者认为,4个月的婴儿之所以长时间注视照片,是由于照片上的人看起来不像他们的父母,这种差异引起婴儿的极大注意;以后看到了各种不同的人脸,对人脸照片就不再感到有什么特异之处,因而注意的时间渐次减短。到1岁末,婴儿企图找出人脸照片和他自己的脸的图式有何差异,从而又可引起较长时间的注意。

婴儿期注意极不稳定。婴儿对于一个对象的注意往往只能坚持几秒钟。甚至11~12个月的婴儿凝视成人手中的挂表,一般也不超过15秒钟。

儿童出生1年以后,逐渐能独立行动,并能灵活运用双手,也能逐渐依照成人所提出的要求完成一些简单的任务。儿童在独立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促进了注意的发展,出现了随意注意的萌芽。随意注意是一种有目的的注意,有时还要作意志努力。随意注意的萌芽通常在出生后第1年末或第2年初出现。这是儿童在和环境的交往中、在成人教育的影响下形成的。儿童言语的发展也为随意注意的形成提供了可能性。但2~3岁的幼儿,不随意注意仍占主要地位。

幼儿的注意幼儿期儿童一般在幼儿园接受学前教育。幼儿园约束儿童遵守规定的生活制度和行为规则,要求幼儿完成一定的作业任务,这些对幼儿注意的进一步发展起着促进作用。游戏是幼儿主要的活动形式。游戏往往引起幼儿稳定和持久的不随意注意,有时甚至使幼儿全神专注,忘记了周围的一切。为幼儿特别喜爱的有情节、有规则和有角色的创造性游戏对注意的发展具有特别明显的作用。幼儿要玩好这种游戏,就必须明确游戏的规则、各种角色的任务以及规定的情节内容等,随意注意在专心进行这种游戏的过程中,就得到了发展。此外,幼儿在上课或从事力所能及的自我服务和简单劳动中,随意注意也得到了锻炼和培养。

在幼儿期,不随意注意和随意注意都在发展,但前者仍占优势地位。鲜明、新颖、具体形象的刺激物以及刺激物突然的、显著的变化等都会自然而然地引起幼儿的不随意注意;幼儿对于感兴趣的事物常能稳定持久地集中注意。幼儿的随意注意具有明显的不稳定性,成人不能要求幼儿自觉地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完成某种任务。

注意的品质如稳定性、注意范围等也在幼儿期逐渐发展。中国心理学工作者研究4岁和6岁幼儿注意范围的结果表明:①幼儿在1/20秒钟速视条件下正确辨认点子数的百分比随年龄增长而加大。②73.5%的4岁幼儿只能辨认2个点子;而66.6%的6岁幼儿已能正确辨认4个点子。③4岁幼儿不能辨认6个点子;6岁幼儿能正确辨认6个点子的达44.6%。由此说明幼儿期注意范围在扩大。

学龄儿童的注意学龄初期儿童已初步发展了的注意,为接受学校教育准备了有利条件。但因注意的随意性和稳定性都还不高,很容易被其他感兴趣的事物吸引开,所以刚入小学的儿童在上课时往往开始可以集中注意学习,随后就出现东张西望、讲话、做小动作或对学习漠不关心等现象。但对有兴趣的事物则可以较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小学的教育和教学过程对于培养儿童注意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学习和劳动方面提出的要求、课堂纪律、通过少年先锋队教育的增长的责任感、意志力等推动着儿童的注意进一步发展。学龄初期注意的发展表现下列特点:

①不随意注意高度发展。小学生的不随意注意不断发展、趋于稳定持久,而且获得新的特点:第一,与学习兴趣相联系,儿童感兴趣的教材内容、教学活动都可引起儿童自然而然地集中注意;第二,依存于教学的直观性和具体性,因为直观教具和生动形象的语言直观,最容易使儿童集中注意;第三,凡能激发儿童高尚情感的事物和活动,如充满激情的讲演、激发义愤的行为以及引起美感的图画等,都能引起儿童持久的不随意注意。

②随意注意逐渐占主要地位。学龄初期注意发展的主要特点是随意注意的逐渐发展。小学生在学习、劳动等各种活动中自觉完成规定任务的积极性推动了随意注意的发展;而儿童逐步形成的性倾向更是推动随意注意发展的根本力量。小学儿童逐渐能够理解必须集中注意才能完成规定的学习或其他任务,因而能够主动地调节自己的心理活动集中指向于某种必须注意的客体。即使对那些不直接感兴趣而又必须从事的活动,也能主动积极地加以注意,而且努力抑制自己的兴趣、愿望、尽力排除周围的干扰,持久地集中注意。在学龄初期,随意注意的作用越来越大,逐渐占据主要地位。

多动综合征”。对这种现象必须深入探明原因,慎重处理,不能轻率下结论。第二,注意的范围扩大。初入小学的儿童注意范围狭小,不能在一瞬间把握住较多客体。这也是儿童阅读速度慢的原因之一。其后,儿童逐渐学会把一些客体联系起来作为一个整体来把握,从而扩大了注意的范围。研究者曾通过速示器,以1/10秒速度分别呈现画有4~9个点子或没有意义联系的汉字的卡片,要求小学2年级和4年级儿童辨认卡片上的点子或汉字数。结果发现:正确辨认4个点子,小学2年级儿童的百分比为43%,4年级儿童为62%;正确辨认9个点子,2年级儿童的百分比仅10%,4年级儿童为16%,这表明小学生视觉注意的范围在扩大。对不能联成意义的汉字,2年级儿童对4个汉字的正确辨认百分比只有36%,4年级儿童为49%。对分组排列的点子和汉字的视觉范围大于对散乱排列的点子和汉字。第三,注意分配能力的提高。小学低年级儿童不善分配注意,例如用心听教师朗读,便不能同时注意看自己面前的课文。其后,各种智力技能如阅读技能、书写技能及计算技能等在反复练习中变得熟练,儿童的注意分配能力也随之提高。高年级小学生能够自如地边听边看、边记笔记,或自己思索计算同时注意听同学回答,善于把注意分配于围绕同一任务进行的几种活动。第四,注意转移渐次灵活。小学低年级儿童既不善于抵抗分心刺激的干扰、注意易于动摇移开,又不善于依照新的要求把注意迅速转移到应该注意的新客体。因而,开始上课时往往还把注意停留在课间玩弄的东西上;或者学习语文了,却还回忆刚结束的算术作业。在教育影响下,小学儿童注意转移的灵活性日益提高,渐渐能掌握自己的心理活动,依照要求迅速集中指向于应该注意的客体,渐渐养成“开始工作即集中注意”的良好习惯。

儿童进入青少年期后,注意的随意性和稳定性等将在新的教育条件及生活条件下继续发展,获得新的特点。

参考书目

丁祖荫著:<儿童心理学>,山东教育出版社,济南,1984。

C.T.Morgan, R.A.King and N.M. Robinson,Introduction to Psychology,McGraw-Hill , New York,1979.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