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革命军第九十三师

更新时间:2024-04-14 16:26

国民革命军师级单位,曾参加抗日战争。从50年代初活动于金三角地带的国民党军残部。海外舆论尤其是东南亚各国习惯上将盘据在金三角地区的国民党军残部称为“93师”。

组成背景

1933年初,国民革命军第1军第1师一部扩编为第93师,编入第5军。1938年7月,全国抗战爆发后,为加强武汉方面对日作战军事力量,国民政府以第5军第93师为基础扩编为第6军,隶属第32军团。甘丽初任军长,下辖第93师,甘丽初兼任师长。

该军组成后,即参加武汉会战。1939年初,第46军撤销后,其第49师拨归该军建制,李精一任师长。不久,该军奉命调往广西,改隶第9战区。先后参加了桂南会战和1939年冬季攻势作战。

战后,调至贵州兴仁、龙安地区整训。1941年,该军改隶第1集团军,同时将第8补训处改编为暂编第55师调归该军建制。此时,该军下辖:第49师,李精一任师长,第93师,吕国铨任师长;暂编第55师,陈勉吾任师长。

1942年初,该军编入中国远征军序列,参加第一次入缅作战。惨败回国后,暂编第55师番号取消,另将第66军新编第28、第29师编为新编第28师隶该军,李士奇任师长。此时,该军下辖第49、第93师和新编第28师。

1943年1月,该军军长甘丽初因入缅作战指挥不力被免职,由黄杰任军长,周志群、史宏烈任副军长,隶属第11集团军。同时将第49师、新编第28师分别拨归第5军和第72军建制,另将第5军新编第39师、第72军预备第2师调归该军建制。此时,该军下辖第93师,吕国铨任师长;新编第39师,洪行任师长;预备第2师,顾葆裕任师长。

1944年6月,该军参加滇西反攻作战和中国远征军第二次入缅作战。1945年3月,该军第93师改隶第1方面军直辖。

历任统帅

这支部队经历了吕国铨李国辉李弥段希文四位统帅。

历史沿革

远征缅甸

二战时期,国民党第93师参加了中国远征军,师长吕国铨。由于英国方面的阻挠,直到1942年2月中旬,中国远征军只有第6军的49、93师进入缅甸景栋地区,其余各部仍在滇缅公路集结待命。3月开战至8月初中英联军撤离缅甸,历时半年,转战1500余公里,浴血奋战,屡挫敌锋,使日军遭到太平洋战争以来少有的沉重打击,多次给英缅军有力的支援,取得了同古保卫战斯瓦阻击战仁安羌解围战、东枝收复战等胜利。

1942年1月,当日军攻入缅甸后,甘丽初应驻缅英军司令胡敦请求派93师一部前往景栋布防。 3个月后, 日军为攻占腊戍,猛击棠吉、雷列姆,盟军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急电69师和93师增援雷列姆,但当93师抵近时,雷列姆已经失守,先其到达的69师也被日军击溃,正撤往景栋,93师也被迫后撤。 5月初,侵缅日军开始向景栋进攻,甘丽初奉命坚守,其93师一部之第277团防守缅泰边境大其力地区。

那时的泰国虽号称中立,但私下投靠日军,并在日方威胁利诱下协助日军进攻景栋。可是,当泰军渡过缅泰边境的楠湄赛河即遭到93师的顽强抗击,进犯之泰军半数被歼,余部退回泰境。93师从此扬名泰国! 以至所有进入金三角地区的国民党军,代后来仍滞留缅北的国民党残军及其后代也仍被泰国军方和民间统称为93师。

93师的277团虽在南边大败泰军,但西边的日军却进展很快, 5月中旬, 日军兵临景栋,三面围攻第6军,甘丽初见势不妙,忙发电重庆,请求放弃景栋,退守国境。计划被批准后,93师又奉命担任第6军后卫,最后撤至打洛。于是,从1942年6月起,93师一直在中缅边境布防。

抗日战争胜利后,93师奉命在缅东北和老挝北部接受日军投降;紧接着,93师又有数以千计的老兵,伤兵在云南边境地区退役安置,他们长期在金三角地区进行各种商贸活动。这大概是外界把活动于中缅泰老边境地区的国民党军统称为93师的历史原因。

境外活动

缅甸国防军进攻李国辉时,朝鲜战事正酣。美国立即恢复对台蒋的军援经援,还派出“东南亚军援顾问团”赴东南亚诸国。当该团到曼谷,并盼泰国出兵参加“联合国军”时,李弥表示“为对抗国际共产集团,可进兵云南”,借此请求美国援助。1950年9月8日,美国军援团副团长鲁斯金少将会晤李弥,双方商谈得极为融洽。鲁斯金同意予李部装备、资金支援。美国中央情报局也愿扶助,并代为向泰国政府内部高级官员争取暗中相助。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美国中情局考虑,泰国和台湾当局、蒋介石久有情谊且交好美国,而且,一支“仇共善战”的国民党军驻屯泰北的缅边,还可以防堵泰共、缅共武装的崛起,是“不花钱的义务安保“。

1951年2月初,美军自冲绳岛空运武器到达曼谷,3月,又将一批装备(包括机枪、炮、无线电收发机、医药等)直接空运到清迈府。这批武器装备都由泰国警察副总监乃炮偕两名美军尉官亲自押运到泰缅边境,交给李弥部队接收。国民党“国防部”也雇专轮由高雄载运大批军需物资,于3月9日驶抵曼谷,也由乃炮押送李弥部接收。虽然美方和台湾运援金钱、武器物资不多,而对李弥的这支国民党孤军却也起到了暂时稳定军心的作用。到1951年4月,李弥又新编成6个游击纵队,8个支队一个特务团,总兵力达17600余人,还花大力气进行“整训备战”。

进犯云南

我志愿军赴朝后,李弥于猛撒总部召开作战会议,决定“大举进袭云南”。5月26日,李弥亲自指挥一万余人于滇西南入境,美军飞机给他们进行五次空投武器补给。李弥曾一度攻占镇康等县城,其间有国民党隐藏的残部600余人于6月15日投向李弥,李弥“很是感动”,马上亲自接见,又是颁番号又是封官职。

我云南军区早已得到情报,准备以优势兵力开赴相应位置,寻机歼灭李弥。6月3日,我军发布作战命令,采诱敌深入战略战术,在李弥“进入国境一定深度时,切断其退路,以强大劲旅围剿、追剿与清剿”。由李成芳将军指挥我十三军、十四军,公安边防团、军分区基干团的九个团,由各族民兵向导配合进剿。战斗结束后,共毙伤俘李弥部官兵549人,李弥率余众于6月底狼狈逃回缅甸。

7月中,李弥又指挥所部分三路再犯云南。一路由国民党一九三师师长李国辉统领,攻占沧源;一路由其二十六军军长吕国铨指挥打进孟连县城;又一路由新任命的“云南省第二区行政督察专员”廖蔚文督兵,曾袭占澜沧。我云南军区调集解放军十三军、十四军各一部对李弥进行围剿,歼俘其官兵200余人,其余于7月22日逃窜境外。

我云南军区两次围剿作战,粉碎了蒋介石在大西南建立“反共游击基地”的企图,让李弥所部看不到所谓反攻希望,逃缅国民党官兵不断有人返国自新(据我昆明军区资料记载,20年间共有入缅残军官兵7193人回国投诚)。

李弥总结入滇战败原因,认为除武器装备不足外,是新编部队未经历战事,缺乏训练。于是他开办“云南反共抗俄军政大学”轮训基层干部。除了军事外,为适应“今后反攻入滇建设政权”,又开设了行政、财税、电讯、政工等班。中央情报局资助美金60万元。1952年春,台湾空运来军官、特务700人加强李部,从中选挑有专长教官。共举办四期培训,受训者2800余人。

李弥还呈请兴建猛撒机场,获得蒋介石批准。跑道于1952年4月1日开始使用,运来大批物资和人员,也送干部返台湾受训。

去留两别

国民党军在缅已久,若干人员与当地女子结婚成家。部队平时分工有三项:有警卫备战;有参加屯垦、建房舍;还有是跑马帮从事运输贸易,并为商人保镖护送,也参与贩毒,财收颇丰。

大其力战役后,1953年3月11日,缅军8000人配备了炮兵、坦克,又雇佣印度土邦兵千余人展开沙拉战役,渡萨尔温江多点大举进攻国民党军,还出动空军轰炸。3月27日,李弥下令全面反攻。4月16日,沙拉战役结束,结果缅军再次大败而归。经过大其力、沙拉两役,缅甸改为着重以外交手段驱离国民党孤军。

1953年4月23日,联大表决墨西哥提案,以59票赞成、零票反对、台湾当局1票弃权通过责成台湾当局撤军案。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写信给蒋介石和缅总理吴努,斡旋在缅甸国民党军撤离,联合国为此专门成立“委员会”。自1953年11月至1954年6月,国民党孤军开始由大其力走过缅泰边河新筑筏桥入泰国境内,再到南邦登专机飞赴台湾。此次共撤出国民党少将李国辉以下6502人(其中官佐士兵5472人,家眷1030人)。

但是,“反共救国军”第五军军长段希文于1954年2月15日在猛敦该军部邀集会议,讨论是否接受撤退命令。结果会议一致决议“不撤”,并公举段希文为“领导”。这批人共3228人,大多为云南籍,暂移驻近靠泰国和乃朗、大黑山、猛阮一带。另外还有既不赴台也不归段指挥、自动散入当地民间的,共2466人。

其实,李弥所部离缅撤台只是迫于联合国决议压力,当年10月,蒋介石还将留在缅甸的国民党人员授予“云南人民反共志愿军”(表示与台湾无关)称号加以羁縻,还每月发经费25万泰铢,任命柳元麟少将(黄埔四期,浙江慈溪人)为“总指挥”。虽然如此,自1950年逃入缅甸金三角地区的国民党军部队,还是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60年代撤台

20世纪60年代以后中国共产党已经彻底在大陆站稳了脚跟,但随着1965年国民党又一次的”反攻大陆“的狂潮的临近,李弥再次要求滇缅边区的国军将士积极准备二次反攻大陆,但是留守滇缅边区的将士很清楚自己的实力。于是,将士抗命,此事终于不了了之。

这时候,93师的国军将士为了获得缅甸政府的居留承认,又不得不再次和缅共进行战争。战争持续,剩下的兵员越来越少了,在滇、泰、缅边区,形成了大大小小几十个武装,缅甸政府是彻底的没有办法了,就想通过收编老兵的方法提高自己的战力,但是93师的将士不愿放弃自己的祖国,拒绝加入缅甸籍。

1950年初,国民党军兵败大陆,有两个团的残兵败将从云南的西双版纳溃逃缅甸,长期活动于金三角地区的缅、泰、老边境地区,而其中人数较多的一股也叫93师,只不过是26军的93师,与原先的第6军93师毫不相干。1953年底到1954年初,逃缅国民党军残部第一次撤回台湾,曾在金三角腹地东砍西杀的237师残部基本上撤走了。而93师残部却因特殊的历史原因继续潜留了下来。从那时到1961年5月残军第二次撤台,93师一直呼啸于这块大河纵流、高原突起的地区。尽管93师在残军第二次撤退中也悉数东去台湾,后来仍留在金三角的国民党军大多是解放初期从云南边境地区逃出的地主、恶霸武装,人们仍习惯地称他们为“93师”。

故土难回

进入20世纪8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之后,中美蜜月时期,留守滇缅边区的93师的老兵大多已经成为花甲之年了。他们向祖国提出,希望回到自己的祖国,但未能如愿,他们只有再次转而请求留居缅甸,但缅甸拒绝了他们的申请。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