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5-16 09:46
泰国潮州会馆,成立于1938年2月,是世界最大的华侨、华人同乡会。会址设在曼谷市谷庄仁集路越卜一巷1号。发起人为蚁光炎、赖渠岱、郑子杉、陈景川等55人。首届主席陈景川,副主席廖公圃。潮州会馆宗旨是:联络乡谊,团结图存,热爱故土,敬重桑梓,协助同乡排忧解难,发展乡亲福利事业,促进中泰亲善。
1936年秋,蚁光炎、赖渠岱、郑子彬、余子亮、陈景川、廖公圃等五十五人,开始发起组织会馆。当时即推蚁光炎、陈景川、陈守明、萧介珊、赖渠岱、蔡乐斯、曾仰梅七位为筹备委员,以蚁光炎为主任,进行备案,并物色馆址等工作。经过一番努力终于公元1938年2月14日正式宣告成立。
当会馆筹备期间,即由筹委会借用拍抛猜路郑智勇之大夫第(现为中央警署),作为馆址。第一届选举,陈景川先生获选为主席,副主席为廖公圃先生,蚁光炎先生为财政,余子亮先生担任秘书。
建馆初期,组织潮州米业平粜公司,购运米粮到潮汕平卖,减轻当地粮荒,至潮汕被日军占领停止。曼谷黄桥及彭世洛府大火灾后,开展救灾活动,开创泰国华人社团大规模救灾先例。
1940年銮披汶(Luang Phibul Songkhram,1897-1964)政府宣布华侨部分住地为禁区,并限期迁移,会馆协助被迫迁移的潮籍华侨安置并解决其食宿、困难。
1941年日军侵入泰国,陈景川、廖公圃、廖欣圃、洪鉴澄、洪天涛等因拒绝与日本合作,被日军逮捕入狱多年。抗战胜利后,曾组织暹罗华侨救济祖国粮荒委员会。
1946年复办培英华文学校。
1949年创办会馆医务处。同年筹集米粮赈济泰国各地水灾、火灾灾民。
1951年创办普智学校。
1952年修建北榄湖潮州山庄等华人公墓。
1957年泰国发生流行性感冒、霍乱等传染病时,不分种族,大量施医赠药。
1978年首次组团访问中国,由金崇儒任团长。
1981年参加第1届国际潮团联谊年会,并于1983年在泰国举办第2届国潮团联谊年会,多次组团到中国参观访问。历年来对泰国政府各种政策号召,主动配合,积极响应,救灾恤难,捐款慰劳军警,修建学校、医院、寺庙,对繁荣泰国经济,推动社会公益事业,均全力以赴。受到泰国政府政府及各界人士好评。
由于泰国潮州人众多,故除潮州会馆外,1947年后相继成立各县同乡会。如潮安同乡会、潮阳同乡会、揭阳会馆、普宁同乡会等10个同乡会。潮州会馆与各县同乡会领导人为交换意见,联络感情,从1954年起,每一县同乡会轮流在每月第一个星期六中午做东,邀请潮州会馆暨其他各县同乡会正副理事长及总干事举行联谊聚餐会。
主席:徐惠深
泰国潮州会馆为旅泰潮人最高的组织。泰国各地各府亦有潮州会馆组织,各县同乡会在泰国各府各县中均设有联络处。
泰国潮州会馆采用委员制。常务委员会设主席1人,副主席8人及秘书、财政、审计各2人。并设永远名誉主席、副主席、名誉顾问等。执行委员会下设各部门委员会、各股组,分别开展会务。文娱股设国乐组、舞蹈组、歌唱组、剧务组;文教股设灯谜组、诗学组、书画组、影艺组;康东股设象棋组、太极拳组、毛球组等。组织华人及华文学校师生参加象棋、太极拳、篮球、猜谜及中国诗歌等比赛,表演中国歌舞,发扬中华文化和促进中泰文化交流。
陈景川、郑寄云、张兰臣、苏君谦、郭鹏、郑开修、王保文、蚁光炎、赖渠岱、郑子彬、余子亮、陈振敬、黄作明、陈弼臣、廖公圃、周鉴梅等。
辖下有两所华文学校和一所泰文中学,各校学生均上千名。还有2所幼儿园,3个山庄(公共墓地)和3座庙产。
泰国潮州会馆成立时,以筹委会租用拍抛猜大马路的大夫第(现为拍抛猜警署)为馆址,后三度迁移,经历了由小到大,从租赁到自建的变化,现在馆址,建成于1978年,坐落在曼谷沙吞县庄路仁集十二巷门牌一号,它是一座富有中国宫殿风格的五层大厦,富丽堂皇,宏伟壮观。
泰国潮州会馆文物馆由三部门组成,分别为图书馆、书画厅、工艺厅。位于会馆大厦三楼,一九七八年八月对外正式开放。图书馆书籍都是来自社会各界的捐赠。赠书中有不少珍稀古籍,如线装《四库全书》、《万有文库》,及中国医药古籍和中国驻泰大使馆惠赠的二十五史等。到了一九九一年文物馆维持了十三个年头,由于种种原因,终于由盛而衰。
泰国潮州会馆文物馆于二零零五年十月十一日,由李光隆主席和中国驻泰大使张九桓阁下联合剪彩,宣布正式对外重新开放。如今,图书馆书籍类别有:古籍书库、古典文学、现代文学、泰华文学、宗教哲学、历史政治、地理旅游、医药保健、潮州文献、侨团刊物、青年读物等。另外,还有外地赠送的《华文文学》、《香港文学》、《香港散文诗》、《广州潮讯》及泰华作协主办的《泰华文学》等等。为满足读者需求,特别长期订购《亚洲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