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9-11 22:39
《泰山药物志》是一部专门研究和介绍泰山及周边地区所产中草药材的医学专著,于民国二十八年由泰安大陆书社出版。
内容简介
《泰山药物志》 作者高宗岳踏遍泰山实地考察十余载,参阅大量医典及地方志书,积累大量翔实的资料,并结合自身多年临床经验编纂而成,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极高的医学价值,通览全书可较全面地了解泰安出产药物的概貌。该书共收录泰山特产药物60余种,通产药物500余味。全书分为额、首、项、身、尾五卷,其中身卷是主体,又细分为四卷。
《泰山药物志》对泰山及周边地区所产中草药材的形态、习性、分布、生长、种属、质地鉴别等内容记载详细,特别对泰山独有药物考证尤详,有较深的研究,确能“补前人所未备,发前人所未发”。并附以单方验方及泰山地理形胜与有关传闻、轶事,是研究泰山药物的重要资料。
《泰山药物志》最早提出“岱药”的概念。它是指出产自泰山及周边地区的中草药,其中包括独特的配伍、炮制和因人因病之个体差异所使用的不同治疗方法,涵盖了高宗岳自创的秘方、绝活。他用寻常中草药研制的治小儿癣块‘化癣膏’,去云翳的“退云油”,治老年疥、癣、疮的“凤羽膏”等,或口服,或外敷,用之均有奇效。他研制医方“仲岱保元丹”,治疗风痰、心肝燥火、神昏吁喘、呕吐久泻等病颇有疗效。“大小玄武汤”则专治妇女产后疾患,有临床实用价值。1936年,泰安县长周百鍠儿子患“感冒风寒花温”,中医西医请了许多,均不见效,后请来高宗岳诊治,以菘本(俗名白菜疙瘩)为主开一药方,三剂即癒,成为当时一段医坛佳话。
《泰山药物志》突出介绍了何首乌、赤鳞鱼、玉竹黄精、杏参、香附、金银花、牛黄、山楂、玉液泉、侧柏叶、螭霖、黄鲴鱼等十二大特产的独特性,对其生态特点、功效与另处产者差异,均作了详细的描述。如论述赤鳞鱼为“世界无双品,乃泰山之精英”,“赤鳞鱼又名螭鳞鱼、赤鳞鱼、斑纹鱼”;认为泰山何首乌为“泰山特产与别地产者不同”,“泰山产牛黄较他处产者功大千倍”。其中泰山何首乌已推广到国内外,得到医学界的赞誉。书中还记载串筋龙为泰山产量较高的草药之一,对治疗风湿症疗效显著;对产量极少、药效卓著、较为名贵的灵芝草、鹿角菜、天花(栗蘑)等亦有较详细的记载。书中还有关于龙骨的记载:“大汶口北六里许,焦家庄焦鹭林先生,因穿井得龙骨一具,长丈余,重千斤,形与世之图绘大同,乃清道光年间之事也。”该书还论及本地所产芍药不在杭州产之下,防风有甲、乙两种等,皆属经验之谈。所载部分经验和验方以及有关水文、地理、泰山风物等,具有一定参考价值。书中所述对后世影响很大,其中泰山四大名药“何首乌、四叶参、黄精、紫草”的形成及被世人认可均缘于此。
作者倡导使用中草药,提出“天下物皆是药”的观点,故书中搜罗的草药甚多,食物、菜蔬等悉数收入其中。他说:
天下之物无一不是药,不过用途有大有小,力量有强有弱,有常用不常用,有归药肆不归药肆,有注意不注意,有发现不发现,有俗有奇,有古有今,有远有近,有能得不能得,有闻而不能见,有见而不能得,有得而视轻者,种种不一。总之,人为万物之灵,与物同生天地之间,人得其全物得偏,人动物静,人劳物闲……凡有缺者,借物以补之;有余者,借物以攻之。攻之者药也……天下所有之物何所不是药乎?不过常用不常用,有粗贱珍贵之别焉。
《泰山药物志》还对泰山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进行了研究,为保护药源,发展泰安地区特产药材的栽培生产,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