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1-13 15:01
“泰纳线”东起伊尔库茨克州的泰舍特,从贝加尔湖北侧北面经过,然后沿着贝加尔—阿穆尔大铁路,从斯科沃罗季诺开始沿着中俄边境地区,最后到达太平洋港口纳霍德卡。
俄罗斯东部石油管道走向一直有南线、北线之争。所谓南线是指从东西伯利亚的安加尔斯克至中国东北的大庆,线路总长2400公里,其中有800公里在中国境内,简称“安大线”。2002年底,俄石油管道运输公司又提出了主要向日本供油的北线方案,即修建从安加尔斯克至纳霍德卡的长达4000多公里的输油管线,简称“安纳线”。然而,南北线方案都无法实现俄罗斯利益最大化。俄罗斯石油管道运输公司提出了一个新方案。这条石油管道方案的起点是东西伯利亚的泰舍特,途经贝加尔湖北部,然后沿着贝加尔—阿穆尔大铁路和中俄边境地区,一直通往俄罗斯的远东港口纳霍德卡,这就是“泰纳线”。
“泰纳线”设计总长为4100公里,建设周期为4年,造价将达到55亿美元。“泰纳线”设计能力是每年运输8000万吨石油,其中5000万吨运往纳霍德卡,然后通过太平洋运至日本等地,另外的3000万吨准备运往中国,这个运量同最初规划的安加尔斯克到大庆石油管道的运量大体相符。俄石油管道运输公司人士透露,目前还没有具体确定从何处修建通向中国的分支管道。2006年新年伊始,俄罗斯总统普京在6日宣布,俄罗斯将在2006年夏天开工泰舍特—纳霍德卡(简称泰纳线)的太平洋输油管道一期工程的建设。根据之前约定,并率先开通中国支线。从经济角度看,管道“分岔点”离中国越近越好。
根据规划,它的一期工程从西伯利亚中部的泰舍特到靠近中国东北边境仅60公里的斯科沃罗季诺;二期工程将铺设从斯科沃罗季诺到纳霍德卡的管道。一期工程从西伯利亚中部的泰舍特到靠近中国东北边境仅60公里的斯科沃罗季诺,2008年11月8日正式交付使用,其年输油能力将达3000万吨。
泰纳线石油管线预计总耗资大约160亿欧元,每年供油将达8000万吨。2005年4月26日,俄工业和能源部部长已经签署了泰纳线管道分阶段建设令。根据规划,它的一期工程从西伯利亚中部的泰舍特到靠近中国东北边境仅60公里的斯科沃罗季诺;二期工程将铺设从斯科沃罗季诺到纳霍德卡的管道。
与“安纳线”方案相比,“泰纳线”方案有两处明显变化:第一,这条石油管道的起点不是安加尔斯克,而是泰舍特。方案设计者之所以把石油管道的起点挪到泰舍特,是为了最大限度地靠近有待开发的东西伯利亚油田和亚库特的油田,泰舍特今后将成为东西伯利亚地区石油外运的集散地;第二,这条管道改变了“安纳线”方案中紧贴贝加尔湖北侧的设计,而是向北再后撤150公里,这就避免了石油管道对贝加尔湖生态的可能影响。
从安大线到安纳线再到泰纳线,围绕这条石油管线,中日俄三国展开能源角力。
实际上,如果按中俄两国最初的设想,这条即将开工建设的石油管线会有一个与中国城市大庆相关的名字——“安大线”。中俄当初的共同想法是,这条石油管线西起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州的安加尔斯克油田,向南进入布里亚特共和国,绕过贝加尔湖后,一路向东,经过赤塔州,进入中国,直达大庆。“安大线”有三分之一铺设在中国领土。
但久拖不决的“安大线”设想却让半路杀出的日本搅了局。在日本政府干预下,2002年底,承担“安大线”管道技术经济论证的俄罗斯石油运输公司突然声称要放弃“安大线”,改修一条从东西伯利亚经过远东地区到太平洋港口的石油管道(安纳线),该方案被称为“新远东方案”。
在“安大线”几近夭折的时刻,俄罗斯考虑到体现本国利益最大化的出发点,2003年2月,俄能源部部长尤素福夫主持召开会议,最终出台了一个折衷的方案:将“安大线”和“安纳线”两条线合并为一条线。“第三种方案”就是现今“泰纳线”的原型,它的全线都在俄国境内。“安大线”的影子体现为在安加尔斯克—纳霍德卡干线上建设一条到中国大庆的支线,其中到中国的管道线路将优先开工。谈判破局中国支线将率先修建。
中国一旦将目标转向中亚地区,把石油输运管道伸向哈萨克斯坦及里海地区的油田,俄罗斯石油将痛失中国市场。
当然,对于最具潜力的能源消费市场中国,俄罗斯不会轻易放弃。这是它决定在修建远东石油管线时要对中国支线重描浓抹的直接原因。
从2005年9月5日普京做出的明示,我们可以深刻体会到俄罗斯的用意。普京说:“率先建造通往中国的输油管,在经济上对俄罗斯更具吸引力。向大庆输出石油,俄可以实现原油出口路线多样化,把石油卖到整个亚太地区,从而避免依赖单一石油客户的局面。”为此,俄石油公司也在催促政府尽快让项目走上正轨,患得患失对俄罗斯绝不会带来好处。中国与中亚国家日渐紧密的石油贸易更是让俄罗斯石油公司感到心急。其间,中国与哈萨克斯坦之间的石油管线工程已经启动,中国一旦将目标转向中亚地区,把石油输运管道伸向哈萨克斯坦及里海地区的油田,俄罗斯石油将痛失中国市场。深远影响双线战略改变石油格局。
石油是俄罗斯外交战略中最重要的筹码之一。开发远东地区是俄罗斯复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普京指出,修建远东石油管道是“事关全国的战略问题”,要把“促进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经济发展纳入考虑重点”。6月份,俄罗斯宣布放弃“安大线”与“安纳线”,而考虑采用俄罗斯自己的“泰纳线”充分体现了俄罗斯的这一战略。
俄罗斯期望在今后两年之内加入世贸组织,这就意味着在东亚必须获得中国和日本的支持,普京此次访华完成了关于俄罗斯加入世贸组织的谈判,并签署了相关协议。但俄罗斯与日本的谈判尚未完成。俄罗斯在拒绝中国方案的同时,也拒绝了同意的日本方案。在俄罗斯与日本结束加入世贸的谈判之前,俄罗斯会继续运用这个筹码。
泰纳线一期工程对中国意义深远。这期工程预计将耗资65亿美元,于2008年11月8日正式交付使用,其年输油能力将达3000万吨。同时,俄罗斯计划在佩列沃兹兹纳亚湾建石油中转站。此外,在斯科沃罗季诺还要建注油天桥,允许石油经过这条线路通过铁路运输到石油中转站。12月,自然资源部自然监察署取消了与泰纳线一期工程建设有关的所有否定意见。如此看来,泰纳线一期工程目前已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谈判波折中俄石油管线三次改道。
中哈石油管线的竣工不仅为中国打破“马六甲”困局,还一定程度上成为了中俄石油管线开建的“加速器”。
当人们在希望中等待中国东北出现一条中俄石油管线之际,却在自己的西部“神速”地打通了另一条石油管道——中哈石油管线。中哈石油管线后来居上,这是中国第一条跨境输油管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