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医科大学

更新时间:2024-10-28 08:55

西南医科大学(Southwest Medical University),简称“西南医大”,位于四川省泸州市,是四川省省属普通高等院校。学校为第一批国家级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川南高校联盟理事长单位。

办学历史

医士学校时期

1951年4月,按照西南军政委员会领导的指示,由西南行政区卫生部部长钱信忠主持召开的川南地区首届卫生工作会议决定,在泸州筹建一所医士学校。7月,成立以房师亮为组长,张祖德为副组长,陆福培、何中孚、乐以和为成员的筹备组,开始寻找校址,聘请教师,置办图书设备,招收学生等筹建工作。8月,卫生厅正式委派房师亮任校长,张祖德、陆福培为正副教务主任。9月3日,以“训练中级医务人员,以应川南区需要”为办学宗旨的西南医科大学前身——西南区川南医士学校正式开学行课。建校之初,条件艰苦,没有校舍,先后借用了基督教堂及所属益智小学教室(泸州市三道拐街)、泸州化工厂驻城办事处(忠山脚下的岳庙)办公、上课。全校仅有一间解剖室,一具供解剖用的人体标本,一间实验室还兼做器材保管室,有时甚至在露天进行授课。

1952年10月,学校更名为四川省第二医士学校。1953年5月,学校更名为四川省泸州医士学校。1953年6月,川南人民医院迁至忠山新址,与学校毗邻。按照省卫生厅指示,学校与医院合署办公,由党总支统一领导,党总支决定:医院应负有教学、医疗的双重任务,临床各科的科主任兼任学科委员会组长,全面负责医、教工作,统一安排人力;学校教师,凡有临床经验的,也要在无课期间到医院参加医疗工作,以便在临床实践中,提高医疗和教学水平。这样一来,解决了学生的实习基地,大大加强了师资力量。

医学专科学校时期

1959年5月,学校升格为泸州医学专科学校,设医疗专业,学制3年,由此跻身医学高校之列。8月,省人民委员会任命顾德诚同志为泸州医学专科学校校长。根据上级相关部门要求,由学校中等专业学生中选拔专科学生70名和宜宾卫校合并过来专科班学生40名编成了三个班,学校实行两部制,工作重心向大专班转移。

1960年2月,泸州专区医院改为泸州医学专科学校附属医院。

1960年秋季,学校办学层次中专与大专并存,在校生1395人,有医疗专科、中医、医士、药剂士、护士等9个专业,38个班次,情况十分复杂,给学校的教学、管理都带来很大不便。1962年,省委宣传工作会议决定,全省三所医专,撤销成都、重庆两所,将成都医专、重庆医专部分学生、教师并入泸州医专,泸州医专中技部药剂专业学生、教师并入重庆药剂学校。至此,学校的办学层次转为单一的大专,专业、学制杂乱的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1963年4月,时任委员长朱德来校视察工作,亲切接见学校师生员工,并为学校挥毫题词“继承祖国医学遗产,学好现代医学科学,为广大人民服务”,指示要继承和发扬祖国医学遗产,极大激发了中医教师学习中医、运用中医、总结研究中医的工作积极性。

“文革”期间,学校正常的教学和科研秩序受到严重破坏,停课达六年之久。1972年春季才因招收首批工农兵学员而恢复招生教学。

医学院时期

1978年,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并更名为泸州医学院,1978年3月,首届四年制本科生进校。1982年1月,学校成为全国首批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的高等学校。1983年12月,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来院视察。

1992年,中医学专业(中西医结合方向)在中国国内率先开始了中西医结合五年制本科教育的探索与实践;同年,省内首创的麻醉学专业专科正式招生。2004年起学校停止专科招生,开始开展留学本科生学历教育。2010年,学校成为西部地区首批免费定向医生培养的主要高等院校。2013年,学校获批成为第一批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高校。

医科大学时期

2015年4月28日,教育部正式批准升格为多科性本科院校并更名为四川医科大学。

2015年6月,因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部分海外校友以“川医大”简称可能混淆华西前身原“四川医学院”的“川医”简称为由,促使四川大学向教育部提出行政复议申请。2015年12月14日,教育部正式批准学校更名为西南医科大学。2016年1月18日,西南医科大学正式挂牌。

2017年8月,学校获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资格。2019年5月,全国高等院校医学教育研究联盟正式宣布成立,西南医科大学成为第一届常务理事单位。2019年7月,川南高校联盟成立,学校当选理事长单位。2021年学校正式获批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临床医学获批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023年11月,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发布,西南医科大学临床医学、基础医学等2个学科上榜。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下设20个院(系),有普通本科专业33个,涵盖7个学科门类。

学科建设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有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0个,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个,四川省一流建设学科2个,3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师资力量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含直属附属医院)有医教员工8000余人;有专任教师1399人,其中高级职称人员636人、博士672人;有博士生导师70人、硕士生导师1193人;有各类高层次人才830余人次,其中国家级高层次人才75人次。

教学建设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有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各8个、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省级特色专业3个、省级应用型示范专业5个。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学生参加2021年第十届中国大学生医学技术技能大赛,临床医学、中医学、护理学、预防医学四个赛道均晋级全国总决赛并获奖。7次参加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获西南西北片区特等奖1次、一等奖6次,全国总决赛二等奖3次、三等奖4次;在全国140余所参赛医学院校中,学校是连续6届进入全国总决赛的9所学校之一。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0%以上。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近年来居参考院校前20%。近4届获省级教学成果奖19项,其中一等奖6项。

合作交流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先后与25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对外合作交流关系,多次成功举办国际学术会议,获批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建成了中国-葡语系国家和地区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先后为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国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培养博士后、研究生和本科生600余人。

2011年3月,学校心血管医学研究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浙江大学签署协议:联合招收和培养博士后研究人员。

2017年10月,学校和泰国清迈大学签署合作备忘录,双方决定在生物医学等专业联合培养博士生。

2018年6月2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与西南医科大学建立合作关系,共同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及《联合培养研究生协议》。

2019年12月,学校与英国曼彻斯特城市大学签署联合培养本科生协议。

2020年,学校与暨南大学签订了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合作协议,张春祥、江涌、周翔宇、韩云炜、周军、刘文君、刘勇、刘靳波、陈跃、董文斌等10人成为暨南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兼职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同年,学校与深圳市人民医院签署联合培养研究生协议,双方就加强科学研究、硕士研究生导师遴选、硕士招生计划、专业学位研究生规培等相关事宜进行了充分交流。

2009年—2013年,学校先后邀请了英国谢菲尔德大学、德国海德堡大学、美国爱荷华大学、日本北里大学等国(境)外知名大学及科研机构的85名外籍专家学者来校交流访问;邀请了来自美国、法国、葡萄牙和香港等10个国家和地区的20个团组来学校短期访问讲学和科研合作,成功举办了“第一届中美酒城心血管论坛”,承办了“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高级研讨会暨北卡州立大学与中国高校交流会”、“四川——德克萨斯州生物医学研讨会”等一系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术交流活动。

2017年,第八届全国高等医药院校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高层论坛在学校举行。本次论坛由全国医药院校社科研究协作会主办、西南医科大学承办,主题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立德树人彰显医学人文特色”。

2023年,学校举办“第四届社会进步与医事法发展国际论坛”。本次论坛由西南医科大学、西南政法大学主办,吸引了来自韩国、日本,以及中国澳门和大陆地区医药卫生法治领域理论、实务专家学者们广泛参与,其中清华大学、吉林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等30余所高校专家学者、师生代表近300人参与线下论坛,线上面向全国直播。

附属医院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有5所直属附属医院。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建成省部级及以上科技创新平台46个,获批省、市厅级科研团队46个。

科研成果

2019-2023年,学校获批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595项。

截至2023年8月,2018年以来,学校获批国家级自科类项目166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区域联合重点项目累计3项,直接经费达812万元)、社科类项目14项,省部级自科类项目409项、社科类项目34项。科研经费总额突破12.7亿元。

2023年11月,由学校张春祥主任主持的《线粒体长链非编码RNA AgemtncRNA-1在血管衰老中的作用机制及干预研究》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重点支持项目资助,直接经费260万元。

在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评选中,西南医科大学参与完成的项目《寰枢椎脱位中西医结合治疗技术体系的创建与临床应用》(参与人:附属医院王清教授)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截至2023年8月,2018年以来,学校共发表SCI期刊论文(总数)5657篇,SSCI论文119篇,CSSCI论文62篇,作为联合署名单位,在《Nature》等高水平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获省部级及以上科技成果奖40项。获发明专利授权173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1054件。

2019-2023年,学校获批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595项;获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36项。

学术资源

截至2023年11月,西南医科大学图书馆有纸质文献191.54余万册,电子期刊读物4.8万余种,中外文数据库30余个。订有中外文纸质期刊700余种,与国内6家机构建立了馆际共享和文献传递关系。

学校主办有《西南医科大学学报》和《医学与法学》两本学术期刊,均是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是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

《西南医科大学学报》

《西南医科大学学报》是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由四川省教育厅主管,西南医科大学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医药卫生类学术期刊。其前身为《泸州医学院学报》,创刊于1978年,国内统一刊号:CN51-1772/R,双月刊。刊载栏目主要有专家述评、专家论坛、技术创新、基础医学研究、临床医学研究、影像医学研究、药学研究、护理学、综述等。

自1989年以来,《西南医科大学学报》先后多次获奖。1989年获全国高等医药院校学报质量评比优秀编辑奖,1990年获省首届科技刊物质量评比优秀栏目奖,1992年获省教委高校优秀学报三等奖,1993年获《全国高校学报质量评比》三等奖,《四川省首届优秀期刊评选》编辑加工奖,2016年被评为“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2019年被评为“四川省高校优秀科技期刊”。

《医学与法学》

《医学与法学》是由西南医科大学主管,西南医科大学与中国卫生法学会联合主办的专业性学术期刊。2009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公开出版发行,2012年由季刊变更为双月刊,2014年被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认定为全国第一批学术期刊。《医学和法学》已入选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医药卫生核心期刊,已加入知网、万方、维普、超星数据库和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中国)数据库(JSTChina)。

期刊主办或承办了“2015生命法学高峰论坛”“第五届两岸卫生法与生命伦理研讨会”“第二届社会进步与医事法发展国际论坛”“全国高等院校医事(卫生)法学教育联盟成立大会暨首届医事(卫生)法学教育论坛”“第四届社会进步与医事法发展国际论坛”等国际国内高水平学术研讨会,并作为中国卫生法学会学术年会、世界医学法学大会等学术会议的交流刊物。2019年,期刊编辑部被四川省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协会评为“优秀编辑部”。所刊发文章《罪犯医疗问题之解构——基于法社会学视野的分析》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医学与法学》作为“防疫抗疫主题宣传精品期刊”成功入选第二十七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BIBF)“2020中国精品期刊展”。2022年,《医学与法学》期刊“疫情法治”栏目被四川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协会评选为“优秀栏目”。

校园文化

学校标志

西南医科大学校徽包括徽志和徽章。

学校徽志是外圆内方图案,取“智圆行方”之义。校徽中心为忠山牌坊的形象,彰显西南医大人传承学校文化,德业并重、自强不息、开拓创新的人文精神。图形正中以校园古迹——忠山牌坊形象构成“济世”二字,彰显学校传承文化、奉献社会的办学宗旨;图形下方“1951”字样代表学校建校时间;图形外环上方“西南医科大学”校名是朱德委员长书法集字而成,外环下方是“西南医科大学”的英文大写。整个图形设计结构稳重而挺拔向上,结合大篆的表现形式,彰显学校建校60余年所积淀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校徽以深红色为主色,显示学校的包容与大气、仁厚与理性。西南医科大学校徽以传承、济世为立意,以稳健厚重为基调,既体现学校的历史文化底蕴,又体现其承前启后、锐意进取的精神和现代大学的生命力。

学校徽章为印有学校徽志的圆形证章以及印有徽志或题有校名的长方形证章。

学校校旗为白底长方形旗帜,中央印有红色学校徽志,其下配以红色“西南医科大学”校名及英文大写。

精神文化

西南医科大学校训:厚德精业,仁爱济世

厚德,语出《易经》“君子以厚德载物。”它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一种高度概括,也是历来仁人志士崇尚的最高道德境界。精业,以精益求精的态度对待工作,努力追求精湛技艺。精业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实力。这两个词从思想和行为方面提出了学校所追求的高境界、高标准。

仁爱,源于孔子“仁者爱人”的思想,这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其本质就是把人的爱心无限扩大,达到“泛爱众”。仁爱凝练中国传统文化和医者仁爱品质。济世,作为一种重大社会行为,既包含医者救死扶伤、勇于担当、高尚道德的情怀,又含有报效国家、服务社会、服务人民、无私奉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

这四个词均具备典型的中国元素,也体现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又表现出思与行的辩证关系。

西南医科大学校歌:《忠山红日》

2019年3月18日,由梁芒作词、杨飞作曲的西南医科大学校歌《忠山红日》在学校官方微信平台正式发布。

“忠山红日”既是校歌标题,其意象亦贯穿于整首歌曲。它象征着医大学子的青春理想,如忠山上冉冉升起的一轮红日,熠熠光辉喷薄欲出;也代表西南医大人胸怀天下的仁心、善心,饱含对祖国医学事业的奉献和赤诚,以及仁爱济世的高尚情操。

西南医科大学校风:恭、勤、仁、和

《尔雅》中有“恭,敬也”。恭为肃敬、有礼貌之义。《礼记》有“在貌为恭,在心为敬。”恭是人应该信守、践行的高尚品格,是应该陶冶、培养的高尚品性,也是一种行为态度。《说文解字》中有“勤,劳也”。“业精于勤”,勤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强调身体力行、奋斗不止。仁,作为中国儒家核心思想,是一种博爱、大爱,是崇高的道德追求,也是一种至高的人生境界。《广雅》中有“和,谐也”。“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和谐方能团结奋进、开拓进取。和,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个人、一个集体、一个社会所追求的最高理想。

恭、勤、仁、和,饱含中国智慧、中国哲学。这四个字由表及里、从品性、品格的培养到精神境界的追求、道德品质的完善,涵盖了学校的教育理念和价值追求。

西南医科大学教风:正身博学,弘道树人

正身,端正己身、修身,又含刚正不阿之意。博学,指知识渊博,也是中国“五之法”之一。正身为德、博学为才,强调为人师者须德才兼备。弘道树人,是教师使命的体现,教育就是弘扬道德文化,培育优秀人才。

“正身博学,弘道树人”指出教师要遵循教学规律,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以高尚师德、人格魅力和学识风范教育感染学生。

西南医科大学学风:勤学善思,知行合一

《论语》中有“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陶行知也说过,“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此语体现了学与思、知与行的辩证关系,也体现了学校培养具有较强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目标。

西南医科大学学校精神:自强不息,守正出新

自强不息,语出《易经》:“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体现学校作为医学院校为了服务人民群众健康,振兴祖国医疗卫生事业,培养更高层次医药卫生人才,不断探索、锲而不舍、攻坚破难、勇往直前的精神。

守正,指恪守正道、胸怀正气、行事正当,追求心正、法正、行正。出新,指勇于开拓,善于创造,懂得变通,不断推陈出新。守正出新既强调坚持原则性,又注重灵活性,从而推动学校生生不息、科学发展。

三个词既辩证统一,又逐层递进。自强不息是途径,守正是态度,出新是追求的目标。

社团文化

西南医科大学社团种类丰富,有能满足兴趣爱好的手工社、摄影社、电竞社等社团,有可以学习技能的跆拳道社、网球社、演讲社等社团,也有青年志愿社、营养研究社、阳光禁毒社等志愿服务类社团。

2019年5月26日晚,由共青团西南医科大学委员会主办,大学生社团联合会承办的“乘时代新风·展青年风采”西南医科大学2019社团之夜于城北校区时代广场成功举办。这届社团之夜表演单位不仅有本校9个社团,还邀请了四川警察学院、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及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社团。在晚会上还进行了星级社团的颁奖仪式,五星级社团分别是恒澈环保协会、微电影协会,四星级社团分别是阳光行动队、传统文化修习社、排球协会,三星级社团分别是美术书法协会、计算机协会、国术协会、Di漫社、乒乓球协会。

2019年11月2日至3日,西南医科大学学生会和大学生社团联合会在西南医科大学城北校区青年广场及桂香苑前举办了2019年社团文化节开幕式及游园会,全校49个社团一一亮相,开展特色社团活动,使得同学们深入了解各个社团。

2021年5月16日,由校团委主办,大学生社团联合会承办的社团之夜在时代广场举办,活动的主题为“青春向党,寻迹百年”。西南医科大学学子通过社团联欢的方式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和学校建校70周年。

2023年4月16日,西南医科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主办的以“梦从青春起步,业从创新开始”为主题的全员大会在城北校区第二学术报告厅召开。共青团西南医科大学委员会,大学科技园管理办公室,以及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全体成员和其他校级组织的参会人员参与了该次大会。

校区情况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有忠山、城北两个校区,占地2011亩。

城北校区

地址:四川省泸州市龙马潭区香林路1段1号

城北校区于2001年投入使用。城北校区是新生们生活学习的第一个校区,校园标志性建筑有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和逸夫图书馆,奥林匹克体育中心新是开学典礼、运动会、篮球足球联赛等体育赛事的主场地,逸夫图书馆于2009年10月投入使用,藏书万册。设有基础医学院、人文与管理学院、药学院、体育学院、医学信息与工程学院等院系。

忠山校区

地址: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忠山路3段319号

忠山校区标志性建筑有忠山牌坊、江山平远堂、奎星阁等。设有基础医学院、麻醉学系、医学影像系等院系。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校园环境

忠山校区位于忠山之上,风景古朴。忠山牌坊立于苍翠香樟林中,见证着忠山的变迁、学校的发展。江山平远堂座落在忠山之巅,是历史文化名胜,北宋著名文学家黄庭坚在泸州停留期间,写下了“江山平远”四字,刻于忠山顶上,“江山平远”给黄庭坚留下了独特印象,黄庭坚对“平远”的感受道出了忠山美之精髓。座落在忠山之巅的还有奎星阁,也为历史文化名胜之一,是四川省最早社会主义青年团——泸县社会主义青年团的诞生地,是泸州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市重点文物保护点之一。

城北校区位于沱江边。城北校区的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外形酷似鸟巢,内容量超大,是每年举办各种大型活动的首选之地,奥体旁边还有篮球场,乒乓球和羽毛球馆,供学校师生运动健身。

知名校友

所获荣誉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