泺源书院

更新时间:2024-05-20 14:16

泺源书院,位于山东济南。 清雍正十一年(1733)山东巡抚岳濬奉“省会之地仍各建书院,以作育人才”御旨,将明代都指挥使司旧址改建而成。

历史沿革

泺源书院,由明代都指挥使司旧址改建而成,于乾隆六年(1741)巡抚朱定元倡捐修葺。十三年巡抚准太经理该院,制定《训课条规》,提出“为学莫先于立志,为学莫要于寡欲,为学当敦实行,为学当秉虚衷,为学当勤讲读,为学当慎交”等要求。学者沈起元、翰林院编修匡源,曾在院讲学。

乾隆《历城县志》记载:“泺源书院在西门内大街县治西南。巡抚岳濬因旧裁都司公署高敞整齐,乃倡捐修葺,凡讲堂、斋舍、疱湢、器用具备。”泺源书院成为当时全国二十二所官办书院之一。

嘉庆九年(1804)巡抚铁保、道光七年(1827年),凉州府牛鉴任山东道监察御史(兼任山东乡试副考官),牛鉴与山东巡抚琦善先后共得捐白银15200两,又经铁保及二十一年(1841)巡抚托浑布光绪二十二年(1896)巡抚李秉衡3次重修,经费充裕,藏书丰富,斋舍宽敞,成为清代山东规模最大之书院。后巡抚袁世凯奏准改为山东高等大学堂。

光绪二十七年(1901)直隶总督山东巡抚袁世凯改为山东高等大学堂。二十八年更名山东高等学堂。二十九年高等学堂迁出,以所属师范馆建成山东全省师范学堂。

1904年,官立山东大学堂由泺源书院旧址迁入省城西南杆石桥新址,泺源书院旧址改建为山东师范学堂。

2014年12月29日,“山东泺源书院”在其旧址—今济南市历下区省府前街红尚坊8号楼注册恢复。

培育人才

170年的历史中,泺源书院一直秉承“为国储材”的办学宗旨,徐松匡源何绍基王之翰缪荃孙曹鸿勋等众多硕学鸿儒汇集于此讲学传道,培养出周永年王懿荣王寿彭法伟堂等著名学者。

相关出版

《泺源书院志》从泺源书院的历史沿革、书院人物、书院教学、书院艺文、书院藏(刻)书及经费、书院祭祀六个方面入手,搜集整理了与泺源书院相关的文献史料,并参照其他书院志的史志体例进行了梳理和归类。

在这个过程中,因书院相关史料零散,并无太多文献资料参考借用,整个编写团队为此四处搜寻,辗转求索。《泺源书院志》让更多的人“萃海岱之灵秀,沐邹鲁之遗风”,也给他们的为人治学带来了新的境地。书院祭祀曾与藏书、教学一道构成了“书院的三大事业”,今已不传。

而《泺源书院志》则以文本形式重现泺源书院,给予今人一个精神上“祭祀”的可能,让我们得以“登斯堂,睹斯像,知所敬、所学、所祖、所宗。”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