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鹬

更新时间:2024-01-26 14:07

泽鹬(学名:Tringa stagnatilis):小型涉禽,体长19-26厘米。嘴长,相当纤细,直而尖。颜色为黑色,基部绿灰色,脚细长,暗灰绿色或黄绿色。夏季上体灰褐色具黑色斑,腰白色并向下呈楔形延伸。下体白色,颈、胸具细的黑色纵纹。冬季上体浅灰色具细窄的白色羽缘,下体白色,颈侧和胸具灰褐色纵纹。尾羽上有黑褐色横斑。前颈和胸有黑褐色细纵纹。飞翔时腰和尾部的白色与黑色的翅形成明显对比,细长的腿远远伸出于腿外,野外容易辨认。

形态特征

泽鹬夏羽头顶、后颈淡灰白色,具暗色纵纹,上背沙灰包或沙褐色,具浓著的黑色中央纹。肩和三级飞羽灰褐色,微缀皮黄色,具黑色斑纹或横斑,下背和腰纯白色,尾上覆羽白色,具黑褐色斑纹或横斑。中央尾羽灰褐色,具黑褐色横斑,外侧尾羽纯白色或具黑褐色横斑。翅上覆羽灰褐色,大覆羽和中覆羽具灰白色羽缘。飞羽淡黑褐色,第一枚初级飞羽羽轴白色,次级飞羽羽端近白色。眼先、颊、眼后和颈侧灰白色,具暗色纵纹或矢状斑,贯眼纹暗褐色。颏、喉白色。前颈和胸也是白色,具暗色纵纹。其余下体包括腋羽白色。两胁具黑褐色横斑或矢状斑。

冬羽头顶和上体淡灰褐色,或沙灰色。具暗色纵纹和白色羽缘,小翅覆羽较暗灰色。额、眼先和眉纹白色,下体白色,颈侧和胸侧微具黑褐色条纹,腋羽也是白色,其余似夏羽。

幼鸟似冬羽,但上体较褐,缀有皮黄色斑或羽缘。

虹膜暗褐色,嘴长、相当纤细,直而尖,黑色,基部绿灰色。脚细长,暗灰绿色或黄绿色。

大小量度:体重♂58-102克,♀55-120克;体长♂197-255毫米,♀197-254毫米;嘴峰♂39-43毫米,♀36-42毫米;翅♂130-143毫米,♀131-146毫米;尾♂53-66毫米,♀53-66毫米,跗跖♂43-54毫米,♀44-55毫米。(注:♂雄性;♀雌性)

栖身环境

泽鹬栖息于湖泊、河流、芦苇沼泽、水塘、河口和沿海沼泽与邻近水塘和水田地带。

生活习性

常单独或成小群在水边沙滩、泥地和浅水处活动和觅食,也常进到较深的水中活动。常边走边将它细长的嘴插入水边沙地或泥中探觅和啄取食物,有时也用它强而长的嘴在水中前后不停的摆动搜觅食物。性胆小而机警。声音尖细,似“唧-唧”声。

主要以水生昆虫、昆虫幼虫、蠕虫、软体动物和甲壳类为食。也吃小鱼和鱼苗。常单独觅食,主要在水表面或地表面啄食。也常将嘴插入泥或沙中探觅和啄取食物。有时也通过嘴在水中前后晃动取食。特别是在富有浮游动物的地方。

分布范围

世界

原产地:阿富汗、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安哥拉、亚美尼亚、澳大利亚、奥地利、阿塞拜疆、巴林、孟加拉国、白俄罗斯、贝宁、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博茨瓦纳、英属印度洋领地、文莱达鲁萨兰国、保加利亚、布基纳法索、布隆迪、柬埔寨、喀麦隆、中非共和国、乍得、中国、刚果民主共和国、科特迪瓦、克罗地亚、塞浦路斯、捷克、吉布提、埃及、赤道几内亚、厄立特里亚、爱沙尼亚、 斯威士兰、埃塞俄比亚、芬兰、法国、加蓬、冈比亚、格鲁吉亚、加纳、希腊、关岛、几内亚、几内亚比绍、匈牙利、印度、印度尼西亚、伊朗伊斯兰共和国、伊拉克、以色列、意大利、日本、约旦、哈萨克斯坦、肯尼亚、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韩国、科威特、吉尔吉斯斯坦、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拉脱维亚、黎巴嫩、莱索托、利比里亚、利比亚、立陶宛、马其顿、马达加斯加、马拉维、马来西亚、马里、马耳他、毛里塔尼亚、密克罗尼西亚联邦、摩尔多瓦、蒙古、黑山、摩洛哥、莫桑比克、缅甸、纳米比亚、尼泊尔、尼日尔、尼日利亚、北马里亚纳群岛、阿曼、巴基斯坦、帕劳、巴勒斯坦、巴布亚新几内亚、菲律宾、波兰、卡塔尔、罗马尼亚、俄罗斯联邦、卢旺达、沙特阿拉伯、塞内加尔、塞尔维亚、塞舌尔、塞拉利昂、新加坡、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索马里、南非、南苏丹、西班牙、斯里兰卡、苏丹、瑞士、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塔吉克斯坦、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泰国、东帝汶、突尼斯、土耳其、土库曼斯坦、乌干达、乌克兰、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乌兹别克斯坦、越南、也门、赞比亚和津巴布韦。

游荡:比利时、佛得角、圣诞岛、丹麦、德国、爱尔兰、卢森堡、马尔代夫、马绍尔群岛、毛里求斯、荷兰、新西兰、挪威、葡萄牙、瑞典、多哥、英国和美国。

中国

泽鹬在中国分布于内蒙古东北部、黑龙江和吉林省,迁徙时经过辽宁、河北、山东、江苏、西至甘肃、新疆、往南经福建、广东、海南岛和台湾,部分在台湾越冬。

繁殖方式

泽鹬的繁殖期为5-7月。通常在到达繁殖地后不久即开始成对。雄鸟也开始进行求偶飞行。营巢于开阔平原和平原森林地带的湖泊、河流、水塘岸边及其附近沼泽与湿草地上。巢多置于水边或离水边不远的草丛中地上或沼泽和湿草地中的土丘上。巢为地上的一浅坑,内垫以枯草。每窝产卵4枚,偶尔少至3枚和多至5枚。卵的颜色为乳白色或淡黄色和绿色,被有褐色或红褐色斑点。卵的大小为35-41×25-28毫米。雌雄轮流孵卵。孵卵期间如有干扰者侵入,亲鸟则从巢中飞出,不断地围绕干扰者飞翔和高声鸣叫,直至干扰者离开。

保护现状

保护等级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6年 ver 3.1——无危(LC)。

已被列入《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种群现状

该物种的生存威胁是因为繁殖区由于农业集约化造成的草原栖息地丧失,并且可能还因为采卵,已从东欧、白俄罗斯、马尔多瓦和俄罗斯作为繁殖鸟类消失。它们也可能受到俄罗斯贝加尔湖地区多环芳烃(有机污染物)的工业污染的威胁,其中鸟卵被污染,不可持续的底栖动物捕捞和土地开垦,黄海沿岸重要的迁徙集水区正在通过土地复垦而丧失。由于黄河和长江流入该地区的沉积物量失原有的栖息地减少。该物种还受到越冬范围内栖息地丧失的威胁,因为加纳的湿地正在通过海岸侵蚀和涉及排水和土地开垦的开发而退化。它们可能容易受到未来鸟类肉毒杆菌病爆发的影响,部分原因在于其栖息地的选择。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