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7-11 00:22
《泾溪南蓝山下有落星潭可以卜筑余泊舟石上寄何判官昌浩》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首四句似写蓝山风景之奇特:蓝岑危崖高耸、突兀如鲸鱼额、怪石势吞落星潭。实喻幽州形势之危急,为下文劝告友人作铺垫。次四句似是留客之雅俗共赏,实则促友人醒悟隐退之意。末四句劝告友人趁此脱身,归隐林下。“惊惕”既有魂惊魄惕之意,表达出诗人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情势之下,渴望友人何判官能与他一起隐居蓝山,实则炼丹学道,暗则明哲保身。
泾溪南蓝山下有落星潭1可以卜筑余泊舟石上寄何判官昌浩2
蓝岑3竦天壁,突兀4如鲸额。
奔蹙5横澄潭,势吞落星石。
沙带秋月明,水摇寒山碧。
佳境宜缓棹,清辉能留客。
恨6君7阻欢游,使我自惊惕8。
所期俱卜筑9,结茅10炼金液11。
蓝山耸天而立如同一道墙壁,突兀而出像鲸鱼额头。
如奔如蹙横在澄彻的深潭之前,其势吞没落星之石。
溪沙带着秋月的明辉,潭水摇荡光映寒山翠碧。
如此佳境真应缓棹慢行,如此清辉光彩真能留客脚步。
遗憾的是您不能来此欢游,使我心中又惊又忧。
我所期望的是您我共同在此占卜选址,盖筑茅屋炼长生不老之药。
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李白五十三岁。《泾溪南蓝山下有落星潭可以卜筑余泊舟石上寄何判官昌浩》是李白游泾县蓝山所作,大约作于安禄山反叛之前。
有人曾经邀请李白入幕僚,李白去幽州以后,发现安禄山准备谋反,于是毅然回归江南。早春赴长安,想陈列济世之策。有古风《一百四十年》、《咸阳二三月》及《述德兼陈情上哥舒大夫》等诗多首。在长安期间,曾经与杜甫重逢。对时局不约而同地感到殷忧,于是二人便成为生死之交。陈策无果,回天无计,于是离去。秋,李白南下宣城。此后李白连续三年都在宣城,并来往各县之间,寄情于山水之间,向外宣称修道炼丹,暗则明哲保身。
“蓝岑竦天壁,突兀如鲸额”运用铺叙的方法,描绘一幅蓝岑危崖高耸、突兀如鲸鱼额的壮阔山河风景图。
“奔蹙横澄潭,势吞落星石”以比喻修辞手法来形容蓝山悬崖怪石在落星潭里的倒影如猛兽扑向潭下,要把落星潭一口吞下去。
“沙带秋月明,水摇寒山碧”描写活泼滩下的白沙与秋月相映衬,月光和滩水分外明亮。上句“带”与下句“摇”相互映衬。
“佳境宜缓棹,清辉能留客”紧扣上文,如此佳境可以吸引人驻足,雅俗共赏、叹为观止。
“恨君阻欢游,使我自惊惕”暗寓如此意境开阔、气象雄伟的美景,“君”此时未能与诗人一道欢游,遗憾情愫跃然纸上,亦隐隐流露出“君若不来同游,我将深以为憾,亦自知警惕,誓不汝从也。”的意蕴。
“所期俱卜筑,结茅炼金液”,重申对友人的忠告,劝其趁此脱身,归隐林下。
综观全诗,首四句似写蓝山风景之奇特,实喻幽州形势之危急。次四句亦然,佳境、清辉之句,似是留客之辞,实则促友人醒悟之意也。末四句劝告友人趁此脱身,归隐林下。正如“君若不来同游,我将深以为憾,亦自知警惕,誓不汝从也。”表达出诗人希望友人何判官能同他一起,在蓝山隐居,炼丹学道。
近代·安旗《李白诗秘要》:此诗(简称《寄何昌浩》)当与《山鹧鸪词》并读,其旨益显。
近代·安旗《李白诗秘要》:朱谏以之为伪作(《李诗辨疑》);安磐疑是永王南巡被胁时作(《颐山诗话》)。胡云:“意当时有劝白北依谁氏者,而白安于南不欲去,托为鹧鸪之语以谢之。其作于客居云梦及岳阳之日乎?”王云:“此诗当是南姬有嫁为北人妇者,悲啼誓死而不肯去。太白见而悲之,遂作此诗。”詹云:“太白集有《秋浦清溪雪夜对酒客有唱鹧鸪者》一首……此首或为唱《山鹧鸪》所作新词也。”以上朱、安二说皆非;胡、王二说知其为比兴之辞,然不知究竟;詹说乍看似平易可通,然仔细比较则知所言二鹧鸪诗时令有别,一在雪夜,一在秋日,故其说亦不可从。
近代·安旗《李白诗秘要》:窃按此诗(简称《寄何昌浩》)及《山鹧鸪词》,亦犹天宝十载之《赠何七判官昌浩》及《陌上桑》,皆须与幽州之行联系考察。《赠何昌浩》诗及《陌上桑》是此行序幕;《寄何昌浩》诗及《山鹧鸪词》是此行余波。此四诗两两相倚,互为表里;首尾遥接,一脉相承。前此各自孤立,未得其解,今发现其固有之联系,顿然改观。不但幽州之行其始终及真相拨云见天,太白此行之忠贞大节亦有同杲日矣。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