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7-29 10:50
“富不过三代”似乎是铁一样的定律,然而洛克菲勒家族从发迹已经绵延了六代。
假如老洛克菲勒活到今天,他的财富将比全球前十大富豪的总资产还多10%。这些惊人的财富除了用于慈善,大部分被他传给了儿子小洛克菲勒。小洛克菲勒又分别在1934年、1952年设立一系列信托,把财富传给妻子、子女和孙辈。在信托委员会和别名“5600房间”的家族办公室的打理下,老洛克菲勒当年积累的财富已传递给家族第六代成员。
洛克菲勒家族总部在纽约州的威斯特彻斯特县境内,位于哈德逊河上游,距纽约曼哈顿岛有一小时车程,占地3400英亩,规模可比一座小城镇。这个庄园的主体部分,是19至20世纪之交时,由家族创办人约翰·戴维森·洛克菲勒一手建造的,四周环绕着花园、喷泉、跑马场和艺术雕塑作品,风景怡人。
洛克菲勒的先祖18世纪便从德国移民到美国,1839年,约翰出生。他的父亲比尔是个行为放荡的假药贩子,时常搬家,日子过得颠沛流离。
富过六代的家族
中国有句老话,说“富不过三代”,但是洛克菲勒家族发展到21世纪已经是第六代了,依然如日中天、独“富”天下。
在美国,要完全躲避这个家族的影响几乎是不可能的,毫不夸张地说,洛克菲勒家族在过去150年的发展史就是整个美国历史的一个精确的缩影,并且已经成为美国国家精神的杰出代表,影响着世界各地的人们。
家族企业第一代
洛克菲勒:地球上第一个亿万富翁
美国早期的富豪,多半靠机遇成功,唯有约翰·D·洛克菲勒例外。他并非多才多艺,但异常冷静、精明,富有远见,凭借自己独有的魄力和手段,白手起家,一步一步地建立起他那庞大的石油帝国。
在他漫长的一生中,人们对他毁誉参半,有人认为他只不过是极具野心、唯利是图的企业家,也有人恭维他是个慷慨的慈善家。但不管怎样,作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十亿富翁,作为石油巨子,他在相当一段时期控制着全美国的石油资源,并创设了托拉斯企业制度,在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遗传的商业基因
1839年7月8日,约翰·洛克菲勒出生于纽约州哈得逊河畔的一个名叫杨佳的小镇。他的父母,个性截然不同:母亲是个一言一行都皈依《圣经》的虔诚的基督教徒,她勤快、节俭、朴实,家教严格;而父亲却是个讲究实际的花花公子,他自信、好冒险,善交际,任性而又以自我为中心。洛克菲勒作为长子,他从父亲那里学会了讲求实际的经商之道,又从母亲那里学到了精细、节俭、守信用、一丝不苟的长处,这对他日后的成功产生了莫大的影响。
父亲名叫威廉,人称“大个子比尔”,是个到处闯荡的木材商、马贩子,也是个走江湖的巫医,兜售所谓“立见奇效,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此外,他还出卖土地,买卖毛皮,贩盐,推销杂货,几乎是无事不干的百事通。
父亲出外经商,一去就是几个月,家中对孩子们的教育主要由母亲承担。但偶尔归家的父亲也与母亲一样望子成龙,一有空就教约翰如何写商业书信,如何准确而迅速地付款,以及如何清晰地记账。他深知社会的现实和世道的冷酷,所以他常采用一些特殊的方式教育孩子,使他们在踏入社会之前就能坚强而且精明起来。
然而,约翰对父亲血液里流淌的东西并没有全盘接受,他完全没有父亲那种花花公子的秉性,而是继承了母亲勤俭的美德。他把这种信念视为“商业训练”,一生中烙守“不俭则匮”的准则;从中他还引申出自己的结论:“只有数字作数。”
创业的老一代
创始人约翰·D·洛克菲勒(1839-1937)最初在俄亥俄州克利夫兰的一家干货店干活,每周挣5美元。后来他创建了标准石油公司,实际上就是美国石油业的开始。
1910年,当约翰·D·洛克菲勒在发现自己名下的财富已经达到近10亿美元时,他开始考虑如何运用这笔财富。由于他对购买法国庄园或苏格兰城堡没有兴趣,又不屑于购买艺术品、游艇或中世纪韵味的西服以及所有富人们所津津乐道的东西,他就把自己收入中的很大部分投资于煤矿、铁路、保险公司、银行和各种类型的生产企业,其中最出名的是铁矿生意。
如果约翰·D·洛克菲勒还在世,他的身价折合成今天的美元约有3053亿——根据2008年的《福布斯》亿万富翁排行榜,当时世界首富沃伦·巴菲特的身价为460亿美元。
如今,老洛克菲勒的遗产依然支配着世界石油产业,他本人也堪称无所不在、无所不能的西方石油工业的人格化象征。
平生最大的决定
约翰.D.洛克菲勒中学毕业后,在一家经营谷物的商行当上了会计办事员。3年后,年仅19岁的洛克菲勒以10%的年息向父亲借款1000美元,加上自己积蓄的800美元,与克拉克合股创办了一家经营谷物和肉类的公司。这是洛克菲勒生平所办第一家公司。
那时,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已经发现了石油,成千上万人像当初采金热潮一样涌向采油区。克利夫兰的商人们对这一新行当也怦然心动,他们推选年轻有为的经纪商洛克菲勒去宾州原油产地亲自调查一下。
洛克菲勒来到产油地,眼前的一切令他触目惊心:到处是高耸的井架、凌乱简陋的小木屋、怪模怪样的挖井设备和储油罐,一片乌烟瘴气,混乱不堪。洛克菲勒透过表面的“繁荣”景象,看到了盲目开采背后潜藏的危机。
冷静的洛克菲勒没有急于回去向克利夫兰的商界汇报调查结果,而是在产油地的美利坚饭店住了下来,进一步作实地考察。他每天都看报纸上的市场行情,静静地倾听焦躁而又喋喋不休的石油商人的叙述,认真地做详细的笔记。
经过一段时间考察,他回到了克利夫兰。他建议商人不要在原油生产上投资,因为那里的石油开采已经过度而需求有限,油市的行情必定下跌。他告诫说,要想创一番事业,必须学会等待,耐心等待是制胜的前提。
果然,不出洛克菲勒所料,由于疯狂地钻油,导致油价一跌再跌,那些钻油先锋一个个败下阵来。
3年后,原油一再暴跌之时,洛克菲勒却认为投资石油的时候到了,这大大出乎一般人的意料。他与克拉克共同投资4000美元,与一个在炼油厂工作的英国人安德鲁斯合伙开设了一家炼油厂。安德鲁斯采用一种新技术提炼煤油,使安德鲁斯-克拉克公司迅速发展。
才20出头的洛克菲勒做生意己颇为老练。他在耐心等待,冷静观察一段时间后,决定放手大干了。可他的合作者克拉克这时却举棋不定,不敢冒风险。两个人在石油业务的决策上发生了严重分歧,最后不得不分道扬镳。
在拍卖公司产权时,两人都不肯放弃他们原来的经纪行在安德鲁斯-克拉克公司的股权,彼此喊价的情景十分激烈。洛克菲勒已下定决心要投入石油生意,因此每次都毫不犹豫地喊出比克拉克更高的标价,直到最后克拉克哭丧着脸说:“我不再抬价了,约翰,这股权是你的了。”26岁的洛克菲勒终于取得了胜利。他后来在回忆这个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时刻时说过:“这是我平生所做的最大决定。”从此,他把公司改名为“洛克菲勒-安德鲁斯公司”,满怀希望地干起了他的石油事业。
托拉斯之父
洛克菲勒意识到必须把企业扩大才能抵御惊涛骇浪的冲击。后来他联合了两位资金雄厚、信誉很好的投资合作者,创建了资本额100万美元的标准石油公司。
在商战中,洛克菲勒讨厌用价格战驱逐竞争者。他更愿意向竞争者们提供现金或标准公司的股票,买下他们的炼油厂。他是认识兼并价值的一名先驱者。在兼并公司的同时,洛克菲勒还网罗了一批能人,用他自己的话说:“那价值远远超过被兼并的所有公司。”
1879年底,标准公司已控制了90%的全美炼油业。到了1880年,全美生产出的石油,95%都是由标准石油公司提炼的。自美国有史以来,还从来没有一个企业能如此完全彻底地独霸过市场。
正是此时,洛克菲勒的律师多德提出了“托拉斯”这个垄断组织的概念。在多德的“托拉斯”理论指导下,洛克菲勒合并了40多家厂商,垄断了全国80%的炼油工业和90%的油管生意。1886年,标准石油公司又创建了天然气托拉斯。标准石油公司最后定名为“美孚石油公司”。托拉斯则迅速在全美各地、各行业蔓延开来,在很短时间内,这种垄断组织形式就占了美国经济的90%。洛克菲勒成功地造就了美国历史上一个独特的时代——垄断时代。
身为垄断者的洛克菲勒得罪了很多人:商业对手、华尔街、法院、国会。垄断企业对经济的控制令社会不安。在西奥多·罗斯福总统《反托拉斯法》的大棒之下,美孚被肢解。气急败坏的洛克菲勒痛骂老罗斯福为卑鄙小人。而且发誓不再资助共和党的候选人。
惜金如命的生活
洛克菲勒虽然聚敛了巨额财富,但自己的生活非常俭朴,而时时刻刻都在给他的儿女们灌输他在一贫如洗的儿时形成的价值观。防止他们挥金如土的第一步就是不让他们知道父亲是个富人。洛克菲勒的几个孩子在长大成人之前,从没去过父亲的办公室和炼油厂。
洛克菲勒在家里搞了一套虚拟的市场经济,称他的妻子为“总经理”,要求孩子们认真记账。孩子们靠做家务来挣零花钱:打苍蝇2分钱,削铅笔1角钱,练琴每小时5分钱,修复花瓶则能挣1元钱,一天不吃糖可得2分钱,第二天还不吃奖励1角钱,每拔出菜地里10根杂草可以挣到1分钱,唯一的男孩小约翰劈柴的报酬是每小时1角5分钱,保持院里小路干净每天是1角钱,洛克菲勒为自己能把孩子培养成小小的家务劳动力感到很得意,他曾指着13岁的女儿对别人说:“这个小姑娘已经开始挣钱了,你根本想像不到她是怎么挣的。我听说煤气用得仔细,费用就可以降下来,便告诉她,每月从目前的账单上节约下来的钱都归她。于是她每天晚上四处转悠,看到没有人在用的煤气灯,就去把它关小一点儿。”
为了让孩子们学会相互谦让,他只买一辆自行车给4个孩子。小约翰长大后不好意思地承认说,自己在8岁以前穿的全是裙子,因为他在家里最小,前面3个都是女孩。
洛克菲勒惜金如命,16岁就花一毛钱买了个小本子记下每一笔收入和开支,一生都把账本视为自己最珍贵的纪念物。
1864年9月8日,洛克菲勒同24岁的高中同学劳拉举行婚礼。他尽管已积攒了巨大的财富,买结婚戒指却只花了15.75美元。这笔花销记在“杂项开支”项下。洛克菲勒曾欠一位朋友5分的找零钱,朋友让他不必客气,而他却坚持把硬币放到朋友的口袋里,郑重地说:“这可是一美元整整一年的利息啊。”
最大的慈善家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像洛克菲勒这样节俭成性的资本家,竟然是美国历史上最大的慈善家。截止20世纪20年代,洛克菲勒基金会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慈善机构,他赞助的医疗教育和公共卫生是全球性的。他一生直接捐献了5.3亿美元,他的整个家族的慈善机构的赞助超过了10亿美元。中国受益尤多,接受的资金仅次于美国,1915年,洛克菲勒基金会成立中国医学委员会,由该委员会负责在1921年建立了北京协和医学院,这所大学为中国培养了一代又一代掌握现代知识的医学人才。
洛克菲勒这种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奉献行为,使人们对他的看法和评价参差不一,在他的身后留下了一个自相矛盾的名声。他集虔诚和贪婪、同情心和凶残狡诈于一身;他是美国清教徒先祖们毁誉参半的传统之化身,鼓励节俭和勤劳,同时又激发贪婪的本性。
由于担心有人会破坏墓地,他的棺木被放在一座炸药无法炸开的墓穴中,上面还铺着厚厚的石板。而各家报纸登载讣告纷纷把他说成是乐善好施的大慈善家,只字不提那个残忍的托拉斯大王——约翰·D·洛克菲勒。无论是持什么立场的政治家,包括那些同他有过过节的人,无不对他大加赞扬,一位检察官是这样称赞这位他曾经问讯过的、搪塞敷衍的证人的:“除了我们敬爱的总统,他堪称我国最伟大的公民。是他用财富创造了知识,舍此更无第二人。世界因为有了他而变得更加美好。这位世界首席公民将永垂青史。”
丘吉尔则这样评价他:“他在探索方面所做的贡献将被公认为是人类进步的一个里程碑。”
家族企业第二代
小约翰·D·洛克菲勒:坚韧的第二代
老洛克菲勒说过,“赚钱的能力是上帝赐给我们的一份礼物”。出于对家族的责任感,年迈体衰的老洛克菲勒后来把这种人生观传递给了他唯一的儿子——小约翰·D·洛克菲勒,他就是大卫的父亲。
小洛克菲勒成了家族的掌门人后,不仅接管了家族的石油生意,同时还接管了家族的慈善事业。有时候,小洛克菲勒发现:自己要想在石油生意和慈善事业这两种祖传家业之间找到心理平衡非常困难,因此他经常经受着神经失常的煎熬和折磨。小洛克菲勒曾经描述说,他在做生意的时候感觉就像参加一场和自己良心进行比赛的赛跑。大卫表示,父亲所受的宗教思想教育经常使他禁不住产生怀疑:自己在生意场上所做的事情究竟是否正确?
小洛克菲勒在纽约建立了洛克菲勒中心,并设法挽救了美国西部山区的许多古老的红杉。其实,他在把家族事业发扬光大方面也放弃了许多机会,回过头来审视他的一生,他的大半生时间都花在了把家族财富送出去方面,而不是积聚更多财富上面。大卫指出,在大做慈善事业的过程中,父亲“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他看到社会上存在有许多问题,就想办法帮助解决这些问题。”
小洛克菲勒对保护历史文物和保护环境有着浓厚的兴趣。经过他的努力,英国对北美大陆殖民时代所创建的威廉斯堡古城和法国的凡尔赛宫才得以完整地保存下来。
因此,洛克菲勒家族能有的现代名声,小约翰绝对功不可没。
小约翰·D·洛克菲勒的信条——我相信
我相信每个个体的至尊价值,和他对自由、幸福追求的权利。
我相信每个权利是一种责任;每个机会是一种责任;每份财产是一种责任。
我相信法律是为人设立的,而不是人任意设置法律;政府是人民的仆人,而不是人民的主人。
我相信劳动才能获得尊严,不管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这个世界不会让人活不下去,但它欠人活得更好的机会。
我相信节俭是良好财政结构的头等必需品,不管在政府里,生意上还是个人理财上。
我相信真相和公正是一个和谐社会的根本。
我相信诺言,每个人都应该把那神圣语言当作自己的债券一样好好对待;诺言——不是财富或力量——而是至尊价值。
我相信获取必要的回报是人类共同需求,要消除自私自利,在烈火中是净化浮渣,达到伟大灵魂的集合。
我相信拥有无上智慧和爱的上帝,不管他给人们一个什么样的名字,个体最高的成就,最伟大的幸福,和最宽泛的才能,将存在于他自己的意愿当中。
我相信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东西,只有它能帮你克服所有怨恨,让你有走向幸福的可能。
家族企业第三代
劳伦斯·洛克菲勒:“风险投资之父”财富不过是他的平台,给他更多的便利来爱自然;家族是他的荣耀,国家公园才是他心灵的归宿。
华尔街天才
劳伦斯·洛克菲勒于1910年5月26日生于纽约,他是小约翰·D·洛克菲勒6个孩子当中的老四。
70年前,劳伦斯·洛克菲勒在华尔街开始了自己的职业生涯,他成为现代风险投资的开拓者,也把从洛克菲勒家族继承来的财富成功翻了数倍。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数10年供职期间,他经常用他与生俱来的商业本能作出下一个重要决定。他不满足于单纯赚更多钱,而是希望能让金钱生产出具有长久意义的东西。小约翰·D·洛克菲勒现在唯一健在的儿子大卫·洛克菲勒这样评价他的哥哥:“我很佩服他在生意场上表现出来的非凡才能,在风险资本领域我总是跟着他做事。他在这一领域确实是真正的先锋。”
风险投资之父
劳伦斯从祖父那里继承了赚钱的天赋,他的名下拥有15亿美元的资产,曾在《福布斯》全球587位亿万富翁中排名第377位。1937年,劳伦斯继承了祖父买下的纽约证券交易所,从华尔街踏上创业之路,开了美国风险投资的先河。出人意料的是,他并没有购入更多的蓝筹股,而是开始投资并协助新成立的企业创业。他的第一次尝试非常偶然。当时,他和新婚妻子预备定制几件家具。当他看到芬兰设计师阿尔瓦阿尔托设计的曲木家具照片时,预感到这些家具会成为现代家居的理想选择,于是订下订单购买了一批,在纽约开了一家专卖店。尽管许多人曾对生意前景表示怀疑,但结果家具十分抢手,直到1940年货源因芬兰冬季战争受到影响,生意才被迫中断。劳伦斯的第二桩买卖则更有影响力。他结识了一战飞行员埃迪·瑞肯贝克,认为瑞肯贝克关于商业空运即将兴起的看法很有见地。于是,1938年,他资助瑞肯贝克成立了东方航空,并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成为公司的第一大股东,而东方航空也成为战后盈利最多的航空公司。此外,他在1939年投资的麦道航空公司也成为军用航空器的主要供货商。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冻结生意,进入海军服役,军阶至少校。战争结束后,他重返商场,继续寻找新创立的企业进行投资。1959年《华尔街日报》的一篇文章特别指出劳伦斯在“风险资本”这一新领域所作的贡献,从而确立了他“风险投资之父”的地位。劳伦斯联合洛克菲勒家族其他成员以及包括现代艺术馆在内的一些机构成立了专事风险投资的凡洛克风险投资公司。截至1996年,他们共投资221家处于起步阶段的公司,这些公司在得到投资后都取得了良好的业绩。
数十年的从商经验,令他相信保持头脑灵活、与时俱进的重要性,因此他很乐于接受新事物,引入新概念,推动创业投资基金,发展高科技和其他新兴行业,包括投资苹果电脑和全美最大的芯片公司英特尔集团。
2004年7月11日,坐拥亿万家财、在美国叱咤风云的劳伦斯·洛克菲勒在睡梦中与世长辞,享年94岁。这位洛克菲勒家族的第三代传人,尽管含着金钥匙出生,却绝不是一位纨绔子弟,他在有生之年不仅开了风险投资的先河,还为美国的环保及慈善事业作出了不朽的贡献。
经济帝国第三代掌门人
大卫·洛克菲勒,1915年6月12日出生于一个具有两个世纪以来最有影响力的姓氏之家——洛克菲勒家族。他是这个经济帝国的第三代掌门人。
政经大腕
作为美国第一家族的后代,大卫有其他人没有的机会,可以接触全世界最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家、最有权势的家族、影响整个欧美政局的政治家、每一届美国总统,参与了很多改变世界格局的重要访问。他在冷战时期造访前苏联,跟赫鲁晓夫和戈尔巴乔夫都有过直接而锋利的面对面交流,他也是第一批在中美关系开始解冻后的1973年到访中国的资本家,还是在改革开放之初跟中国密切接触,并成功开展商务活动的国际金融家。
作为哈耶克和熊彼特的学生,并与著名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同学,他对经济学,对企业经营和政府影响都有着深刻的见地,这些见地也广泛地影响了美国经济的走向和政策制定。他重新定义了企业家的身份,认为“企业家身份本身代表着一种机会,用于满足人的发明创新、追求权利和赌博的本性……事实上,对成就过程的追求,其本身对于许多人来说就是一个目标,而在那些人眼里,利润只是一种值得付出努力的副产品”,这也许更能解释他在使用和创造财富上做的一切。
富翁的社会责任
大卫长大成人后,当上了蔡斯·曼哈顿银行的行长,具体负责监管该银行的国际业务。同时,他还对从事慈善事业和艺术事业怀有浓厚兴趣。他还帮助掌管一处家族遗产,这笔遗产仍影响着美国人的生活。
除了把自家公司经营得稳稳当当,大卫还做了许多祖父辈没有尝试过的事。例如,他写了一本名为《论文集》的书,讲述他在美国实力最雄厚家族中的个人生活。还写了一本传记——《回忆录》,把家族史囊括其中,好给子孙辈借鉴。不论是在他的书中,还是在生活里,大卫总是念念不忘地强调说,一个拥有巨大社会财富的人应该具有社会责任感。“有钱人应该对社会负有一种责任感,做些对别人有益的事情。”每当有人给他写信或当面请他施舍金钱时,大卫都会按照父亲的做法去做。看来,如果没有家业的负担,大卫·洛克菲勒应该会成为文学家、史学家的。大卫·洛克菲勒表示,他希望自己的家族会以“助人家族”的形象名载史册:“拥有财富,也就拥有了他人所没有的机遇,抓往这些机遇,同样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洛克菲勒家族的事业已传接了3代之久,可到了第四、第五代子女,一脉相传的习惯却遭到了强烈的反对。在大卫的子孙中,有不少极端分子甚至舍弃了洛克菲勒这个招牌姓,隐姓埋名闯荡世界。据统计,有80%的家族企业未能顺利传到第2代人的手里,剩余的13%则未能传到第3代手里。不知洛克菲勒家族能否靠大卫的那本《回忆录》家史,继续保持这幸存的7%呢?
大慈善家
约翰和父亲一样努力工作、勤勤恳恳,有强烈的责任感,但是“情绪紧张”,在“社交场合很腼腆、很笨拙”,甚至“会为自己说过的话或一闪而过的念头痛苦好些天”。但是,腼腆的约翰也有另一面,因为反对弟弟纳尔逊一手控制家族事务,他发起了一场激烈的斗争,并取得最终的胜利。
作为家族中的慈善家,约翰把毕生精力都放在解决一些社会问题上,他对生活的失败者有一种同情感。越南战争时期,美国社会的动荡使得约翰对反战潮流有一种天然的认同,并对那个时代那些留长发、爱喝酒的被认为是非正统的年轻人偏爱有加。大卫赞扬约翰在慈善事业上的成绩“是洛克菲勒家族成员能够引以为豪的”。
纳尔逊·洛克菲勒:出色的政治家
纳尔逊的性格更像母亲奥尔德里奇家族的人,而不是洛克菲勒家族。他拥有无数财富,却从未想过呆坐等待成功扣门,他勇于克服一切障碍,包括他患有的严重的阅读障碍症。他曾经成功创下4次连任纽约州州长的惊人纪录,成为自罗斯福、杜鲁门和艾森豪威尔以来最受瞩目的一位政治家。
洛克菲勒家族的亚洲藏品
说到洛克菲勒家族的收藏,必然要想到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The Museum of Modern Art(简称MOMA)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现当代美术博物馆之一,与英国伦敦泰特美术馆、法国蓬皮杜国家文化和艺术中心等齐名。博物馆最初以展示绘画作品为主,后来展品范围渐渐扩大,包括雕塑,版画,摄影,印刷品,商业设计,电影,建筑,家具及装置艺术等项目,其艺术品数量已达15万件之多。主要展示从十九世纪末距今的艺术作品。
中国的花鸟绘画成熟于中国的唐朝,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发展历史,是中国独特的艺术传统绘画之一,具有强烈的精神性。中国古代花鸟绘画的发展得益于宫廷画院之院体画的延续,自西蜀、南唐首设画院以来,北宋“翰林图画院”、南宋画院和明代画院的兴盛,对中国花鸟绘画都有着积极的影响;形成于北宋熙宁、元丰之际的文人画以“野逸”之风独树一帜,与院体画形成抗衡,也因此有了花鸟绘画更大的发展空间,尽管中国花鸟绘画史深沉跌宕,却也极丰富多彩,最能体现文人笔情墨趣和贯注思想情感,其独有的艺术特点,令人倾倒。
西方传统绘画艺术重视色彩的冷暖表现和对色彩的整体的艺术的表现,借助解剖学、透视学、明暗法则等学科,将造型建立在科学基础上。而中国传统绘画不是再现性的绘画,而是建立在“意象”表现基础之上,追求一种通过“心物交融”的审美过程来达到“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艺术境界。能创造这种超然于物外的艺术境界的自然不是形式,不是技法,而是内在的精神和气质。中国古代哲学家庄子说“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沉醉于自然,从中感受到自然的美,以寻求内心的自由和超脱达到一种新的人生境界。中国的禅的哲学与艺术思想都要求整体地、直觉地体现自然,所谓“悟道”,不是思辩的推理认识,而是个体的直觉体验,禅是以直觉的方式来表达和传递那些被认为不可表达和传递的东西,而艺术的审美心理,也要求所描绘的东西直接诉诸人的感官,诉诸人的感情和想象。它不离开现实,却超越现实。不离开感觉却超越感觉,力求在精神上传达出某种带有永恒意味的超越性的东西。
洛克菲勒家族的女人
劳拉·斯贝尔曼·洛克菲勒
劳拉美丽贤淑,是老洛克菲勒的夫人。15岁时,劳拉在中学的毕业典礼上做演讲,题目是《我要划动自己的船》。当时她是那个小城里有钱商人的女儿,却用这样的演讲来追求妇女权利,表达对文化和独立思想的追求,引起了高年级学生约翰·D·洛克菲勒对她的特别关注。
劳拉的父亲对宗教和政治非常感兴趣,热衷于废止运动。他帮助建立教会,是国家议会的成员,协助逃亡的奴隶出逃到加拿大;母亲则致力于教会工作,提倡禁欲。劳拉也因此深受影响。她有着敏锐的头脑和坚定的意志,她要“划动自己的船”。
毕业后,劳拉成为一个出色的教师。她周围的人评价她是“一个严谨的自律者,一位完美的老师”。1862年,年仅22岁的劳拉被任命为校长助理。此时,约翰·洛克菲勒开始拜访她。
1864年9月8日,劳拉和约翰结婚了。那时,劳拉刚刚度过25岁生日。1866年8月23日,他们的第一个孩子伊利莎白出生。
在劳拉的操持下,约翰一家的生活简单而有规律。每天7:30开始家庭祷告,然后是读书和早餐,食物很简单。孩子们被教给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收入的观念。在学习和家务之外,他们还必须学习音乐。
由于约翰·洛克菲勒经常忙于纽约的事务,很少回家。但他们经常通信,充满着温情。约翰·洛克菲勒非常喜欢家庭的感觉,他曾写道,“多好的家庭晚餐,多好的奶油,满桌都是宁静和温馨!”
晚年,劳拉的健康每况愈下。从20世纪的初期开始,她被迫大多数时间卧病在床,在痛苦中度过,但幸好有约翰这个忠实而周到的伴侣。1914年9月8日,约翰和劳拉迎来了他们的金婚纪念日。所有的子孙都来为他们庆贺。“我有一个甜心,”约翰说,“并且我感激我仍然拥有她。”次日,是劳拉的75岁生日。
劳拉在第二年的春天去世。
艾比·阿尔德里奇·洛克菲勒
艾比1874年出生在罗德岛,很早就开始接受优良的教育,包括英国文学,法语,德语,艺术历史和古代历史,体操,舞蹈。受到父亲的熏陶,艾比拥有良好的判断力,是一位优秀的艺术收藏家。
1894年秋天,在同学家艾比遇见了小约翰·洛克菲勒。在长时间的接触和恋爱后,于1901年10月9日结婚,婚后育有6个孩子:艾比、约翰、纳尔逊、劳伦斯、温斯罗普和大卫。
美国进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艾比开始她的慈善事业。从1917年到1919年,她担任美国红十字会主席,提供经费支持它的工作。
1919年,艾比把注意力转移到改善标准石油精炼厂雇员的生活环境上来。小约翰·洛克菲勒收购了许多土地,夫人为这些雇员建筑居住社区。1928年,这里又建造了公共议院,议院在1937年成为社区活动中心。该中心为大约4000个家庭提供诊所、体育馆、托儿所、滚保龄球和会议室。
1929年5月,随着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的建立,艾比的慈善事业更加扩大化。现代艺术博物馆也成为她永久的个人收藏之地。同时,她的审美洞察力、行政能力也得以充分展现。1948年4月5日,艾比于纽约公寓去世。
伊迪丝·洛克菲勒
洛克菲勒家族王朝的女儿们各自婚嫁。
小女儿伊迪丝曾在星期日学校当教师。1895年,她与哈罗德·麦考密克在圣坛前盟誓结为伉俪。新郎的父亲是美国大名鼎鼎的收割机发明家兼国际收割机公司的创始人赛勒斯·麦考密克。伊迪丝与哈罗德的婚姻,促成了美国两大工业集团的合并。约翰·洛克菲勒购买了国际收割机公司价值约3千万美元的股份,伊迪丝也自然成为芝加哥最富有的女士之一,被称为“芝加哥第一夫人”。
在公众场合,伊迪丝俨然是一位高贵典雅的贵夫人。不过,她也有古怪的一面。有时,她仍沿用婚前的姓氏“洛克菲勒”签署信件。而且,她似乎并不满足当一个工业巨头的女儿,她时常将自己想象成古代图坦国王新娘的转世化身。
伊迪丝是一个不称职的母亲,她从未对4个孩子流露出亲切与关爱。例如,孩子们必须同她的私人秘书预约后才能见她。当一位雇员打断正在举行的豪华晚餐聚会,向她急告3岁的儿子约翰死于猩红热的消息时,她也只是无动于衷地点点头,继续与客人们共进晚餐。
1906年,伊迪丝前往欧洲,去考察一种新型的心理分析和精神治疗法。她的丈夫哈罗德则留在芝加哥,与多名女子发生婚外情。
15年后,伊迪丝才从瑞士返回芝加哥。回家后,她发觉与孩子们的关系明显疏远。而哈罗德为了早日迎聚他心爱的女歌剧演员,不断地劝说伊伊丝离婚。至于3个孩子的婚姻也大大出乎常人所料:儿子福勒是洛克菲勒最疼爱的外孙,他与普林斯顿大学同学的母亲结婚;长女玛蒂尔达17岁时,嫁给了47岁的瑞士马术教练为妻;小女儿穆丽尔一直胡言,说自己嫁给了一个在一次大战中阵亡的陆军中尉的幽灵。后来,又称已同鬼魂离异。最后,她与一个年龄较大的伤残退役军人结了婚。当儿女们忙于各自的终身大事时,伊迪丝正筹划着如何把心理分析法引入芝加哥。她招收了好几个病人,向他们讲述自己的精神治疗法。
伊迪丝决定在威斯康星州附近的密歇根湖岸边,建造一座专供有钱人消遣娱乐的小城。她出售所拥有的父亲石油公司的股份,以换取资金投入伊迪斯顿工程。但在1929年股市暴跌之前,只完工了一个供快艇停泊的船坞。为了购买湖边的不动产获取贷款,伊迪丝将自己的家庭信托基金抵押给了银行。股市狂泻后,这笔信托基金被银行收取。由于资金严重匮乏,伊迪丝的梦想彻底破灭。
作为父亲的约翰·洛克菲勒,多年来对女儿的行为一直感到羞愧。他让小约翰把伊迪丝从湖边的“府邸”接走,送她去德雷克宾馆居住。约翰还供给女儿1000美元一天的生活费。尽管伊迪丝过着相对“贫困”的生活,但这样的日子也并不长久。由于患了肾脏癌,1932年近60岁的伊迪丝离开了人世,比她的父亲早逝5年。
洛克菲勒家族第五代掌门人史蒂文·洛克菲勒二世在中国创立罗斯洛克文化艺术集团,并担任董事长。延续洛克菲勒家族在中国开展交流合作的优良传统。利用自身在国际行业资源和专业素质,活跃于多个产业,如:基础设施开发、航空、文化、教育、医药、影视制作及金融行业。先后多次携中国艺术家参加国际艺术活动,与国内多地政府开展重点文化项目合作。为促进中美、中法友谊,对提升中国艺术的国际地位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洛克菲勒家族在中国: